個人資料
正文

《探索夢的奧秘》解析夢理、未卜先知

(2010-01-13 17:45:41) 下一個

五明佛學院丹增嘉措活佛著

一、夢的產生…………………………………2
二、如何訓練夢
1.認知夢境…………………………………8
2.改變夢境…………………………………10
3.光明夢境…………………………………16
三、有關夢修法的幾則故事
1.骨肉情深淚灑中陰界……………………19
2.人間天上任我遊…………………………33
3.超越時空的旅行…………………………36
4.發現新世界——小兜率天………………43
四、回溯前世…………………………………47
五、未卜先知…………………………………51
六、專一祈夢…………………………………61
七、化險禳災…………………………………63
八、結 語…………………………………66

探索夢的奧秘 前言

丹增嘉措活佛 著
沃薩汪波 譯

在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之際,人類亟待重建精神家園,而夢學,作為精神家園中的琪花瑤樹,已引起世界各國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家的青睞。此一課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得到重視。他們采用科學方法,結合宗教理論經驗,大力探索夢學領域的奧秘。
研究人員發現,帶有神秘主義色彩的夢,極其負有深刻的創造力。依靠訓練夢境,有效醫治心理與生理上的創傷,改善人生觀與價值觀,回溯前世……等等,都已在諸多領域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如今已成為全世界人們的熱門話題。尤其令人矚目的是,在源遠流長的雪域藏傳佛教中有關這方麵的理論與實踐琳琅滿目,比比皆是。在一千多年以前,自從蓮花生大師傳授“六中陰引導法”,特別是“夢境中陰修法”與相關竅訣之始——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夢學研究的先河。
從此以降,藏傳佛教諸宗各派高僧大德,前朝後代,言傳身教,傳授了眾多殊勝竅訣,延傳至今,積微成著,法寶流廣……然而,由於曆史與地理的局限,雪域大地一直與世隔絕,這些寶貴的佛教文化遺產,無法令世人知曉。隨著時代的變遷,通訊技術的發展,溝通渠道快捷便利,世界仿佛變得越來越狹小了。由此海內外的專家學者相互交流日益頻繁……在這樣的文化共融的大潮流中,佛教——尤其是藏傳佛教,不僅僅吸引著眾多有識之士,而且,引發更多的人信仰皈依……
借助佛法的理論與實踐,不僅可以拓寬科學研究視野與思路,增添應用方法,而且,佛法更能淨化人心,造福人類。
為了能與從事夢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更主要是為了真正學修佛法的善男信女提供幫助,我依據雪域曆代大德有關夢學的理論資料和傳記記錄,向大家闡釋一點夢學方麵的知識與修法。然而,由於本人才疏學淺,實修經驗未敢啟齒……懇切祈請諸方大德,予以指正。

夢的產生

睡眠是產生夢的基礎。在認識夢的產生之前,先追本溯源,談一談睡眠的話題。

睡眠與死亡的過程是十分相似的。

一般人在正常死亡過程中,都要經曆隱沒次第,所謂隱沒次第,就是組成肉體生命的有機質能——地(固態性)、水(濕性)、火(熱性)、風(氣性)、識(空)五大中,前者依次隱沒於後者的過程。同樣,人們在正常進入睡眠狀態時,也要經過細微隱沒次第:頭部出現輕微沉重感,有人會不自覺地口角流涎——此即是地融入水;漸感昏沉,額頭出現熱感,眼睛閉合,眼瞼不動——此即是水融入火;自感朦朧心念,沉緩而動,呼吸清晰均勻——此即是火融入風;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和身識)融入意識,意識融入阿賴耶識,身心進入沉睡狀態——此即是風融入識;無任何分別念,完全沉浸於虛空般氛圍——此即是識融入光明。

這裏所講的光明,如果我們夢中已能清明認知,那就有可能在臨終出現光明時,加以識別。但是,未曾修習夢境修法的普通人,在“識融入光明”之際,無任何感受而沉入昏睡之中,無法予以認識和把握。又因為每個人四大與風脈明點的構成基質並非完全相同。所以,在隱沒次第出現時,也有時間先後,次第交錯的差別。

另外,人在死亡過程中,一般要出現明、增、得,也就是白光、紅光、黑光三種現象。人在入睡時,也要經過細微的明、增、得(白光、紅光、和黑光)三種征象。一般而言,人們在入睡過程中,對這三種征象是沒有什麽感覺的。而某些較為特別的人則存在明顯感受。

喬美仁波且回顧他三十六歲時的情況時說:“我當時體弱乏力,一天到晚都在昏睡。”有天深更半夜,發生了一件特殊的事情。在半醒半睡假寐之際,眼前黑影晃動,影影綽綽,仿佛有什麽東西,我心裏感到有些驚恐,嚇得瑟瑟發抖。突然間,耳畔響起“嗚、嗚、嗚……”、“轟隆隆”一連串莫名其妙的聲音。我見到這種情形,馬上修生起次第來加以遣除,但沒有多大作用。我隻好觀察自心,尋找恐懼的來源,凝視而住。這時,眼前出現一束皎潔之光,就象射進窗欞的月光一樣……我想這肯定是白光現象。我覺得自己已經死了,感到更加害怕,萬不得已放下一切,坦然安住在“恐懼”的念頭上,心中的畏懼感頓時緩解。後來,麵前出現如火星四射般紅光閃爍的景象——也就是紅光現象……我又感到恐怖,仍采用前麵“坦然安住”的方法予以化解。接著,身心出現從未有過的沉重感,直覺告訴我,有可能黑光現象出現了……身體動也不能動……猛然間,我內心深處有種感覺:這發生的一切,不是死亡現象而是夢境顯現……既然如此,應該醒過來!我使勁掙紮著從睡眠中醒來……

堪布鄂瓊仁波且 也有類似的經曆。他在年僅一歲時,受到一位仁慈的老奶奶無微不至的照看。平時,他就在老奶奶的溫暖懷抱中入睡。他回憶當時的情景說:“夜晚我在老奶奶懷裏要睡覺時,耳邊總響起‘轟隆隆’的雷聲,眼前則突然出現如同太陽照射在雪山上的反光,晶亮耀眼……過了一會兒白光變成渾然一體的紅色光蘊,宛如一片彩霞紅得似火……我心裏感到一陣憋悶。忽然,藍光滾裹著白光,紅光被光蘊吸卷到裏麵,瞬間,我悶絕過去了……片刻之後,我處於無有中邊的明空境界。接著,一切都充滿白、紅、黃、藍、綠五種色光,豔麗繽紛……中間是象簇簇灌木叢的光團,周圍有大大小小晶晶瑩瑩的顆顆明點,散射著無量光焰。與此同時許多狀如兵器般的束束光芒刺入眼簾,心中感到萬分恐懼……我一邊喊著奶奶,一邊嚷著:‘怕、怕……’老奶奶趕緊點起酥油燈,照著我說:‘不用怕,你看看不是什麽都沒有嘛!……’”

通過以上事例,我們深入分析,就會得到一個結論。每個人在睡眠中所出現的三種現象,因人而異,景象紛呈。喬美仁波且和鄂瓊仁波且的各自經曆,從總的方麵看是很相似的。但若仔細觀察,將他們各自現象作比較就能發現,無論是顯現形態還是整個過程,都有許多差異。喬美仁波且顯現三種現象尚未結束,就已從睡眠狀態中蘇醒。而鄂瓊仁波且卻是三種現象結束後,進入明空無別境界,甚至與法性中陰顯相相似的光與力都出現了……

我們剛才講到的隱沒次第和三種現象二者,在理論上它們的出現有一定次序。然而,正如在《修行明燈論》一書中所說的那樣,在實際情況下它們出現沒有一定規律。無論怎樣,隱沒次第和三種現象都要融入阿賴耶識——本來,阿賴耶識最終也要融入光明,但我們一般人,這一感受絲毫無法覺察到,一直都處在阿賴耶識的狀態當中。

在了解了一些有關睡眠方麵的基本知識之後,我們轉入正式話題,談談夢是如何產生的……

印度仙達薄日大師講到夢的產生時說,“於此增相阿賴耶,唯生意識即成夢。”這頌偈詞是說,阿賴耶識中生起意識是夢形成的基礎。而意識包括無分別意識和分別意識兩種。無分別意識是產生夢境現象的基源,它不存在任何辨別;分別意識是在無分別意識上生起現象之後,加以是非判斷。不論無分別意識還是分別意識,在形成夢時,往往帶有習氣成份。要形成夢,雖然也需要其它因素,但產生的主因就是迷亂的習氣。

那若巴大師 指出:“晝依外境迷亂心,夜依習氣而迷失,中陰依業現錯亂。”這個意思是講,我們白天的迷亂不能排除習氣與業力的作用,但主要是受外部誘惑;夜晚的迷亂同樣不能排除外境與業力的作用,但習氣起主導作用;同理,中陰的迷亂也不排除外境與習氣的作用,但主要是受業力牽引而擾亂自心。

具有習氣的意識,自阿賴耶識生起,在風的鼓作推動下,進入身體各部位經脈網絡中,從而開始作夢……

意識進入身體脈絡網中,若是清淨善脈,則是吉祥之夢;若是濁滯惡脈,則是凶險之夢……意識分別進入胃、肝、脾等內髒脈絡,就會夢到非人凶猛野獸,妖魔鬼怪。意識進入秘處脈絡,就會有男女貪欲之夢。意識進入肛門或者腳底部位脈絡,就是墮入地獄之夢。意識進入臍部脈絡,就能出現六道輪回混雜交錯的景象……

如果意識進入寬脈,就會到廣闊無垠之境;若進入窄脈,則會到狹山僻壤……意識進入活躍脈絡,會夢屋廈富廣,悅意歡喜;意識進入僵萎脈絡,會夢貧窮饑餓,困苦難忍……

如果以前意識早已習慣進入某一脈絡,所覺所感,就如熟人舊舍,似曾相識;如果意識進到以前很少去入的脈絡中,就會夢到人生地疏之處……

意識進入眼部脈絡,則見五顏六色,繽紛顯現;若進入耳部脈絡,則聞歌樂縈繞,聲聲不斷;若進入鼻部脈絡,則嗅氣味;若進入舌部脈絡,則品嚐百味,享用飲食……

如果意識進入心髒前方部位脈絡中,就是去往東方之夢;意識分別進入心髒左方、右方和後方部位脈絡中,就是前往北方、南方、與西方之夢;意識進入心髒下方部位脈絡,就會夢往崎嶇峽穀、落入深洞或處在黑暗之中……意識進入心髒上方部位脈絡,就會夢到攀山上崗,或者高空飛行……

如果意識進入腦部脈絡,就會夢到憤怒像和佛殿等景象。本來,大腦是人類複雜又重要的器官,在大腦各個部位,也就是以梵穴為中心的八方區域,都存在著極其豐富敏感的脈絡群。例如,在枕骨部位有一名叫“瓦門角”(借用某一動物之名)的脈絡,諸如此類特殊脈絡在大腦中是有許多的……由此所作之夢,也是各具特色的。

對於風推動意識進入脈絡產生夢這一觀點,一般人總感到太神秘了。往往人們對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就自以為如何如何,主觀臆斷,這也是人之常情。但事實並非如人們所想象的那樣。經驗告訴我們,因身患某些疾病,有時做些噩夢,或者,手按放在胸口,常常夢覺沉重壓迫感……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正是身體某一部位因病痛,脈絡壅塞或壓滯所致。反之,假如脈絡運行與夢之產生毫不相關,那麽身體罹患疾病與重物按壓也就不會對夢有任何影響了——這在西藏醫典《月光論》中有明確闡釋。

[1]鄂瓊仁波且: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他是華智仁波且的上首弟子龍多上師的大弟子。是大圓滿成就者,所傳大圓滿法係統明確,極具加持力。由其所傳大圓滿耳傳竅訣,至今已令無量眾生獲得解脫。
[2]那若巴大師:印度公元十一世紀人,係大成就者帝洛巴弟子。西藏瑪爾巴譯師之師,對瑪爾巴譯師傳授勝樂及那若六法等。

如何訓練夢

一、認知夢境

訓練夢境,是有著重要而深刻意義的。

那麽,如何訓練夢境?“欲要修習訓練夢,認知變化與光明,勿如傍生癡昏沉,夢境光明當雙運”——依據蓮華生大士的教誨,訓練夢境需要三個階段。

首先是認知夢境。在白天之時,我們必須時常修習“醒時幻身法”。無論眼前所見環境場所,日常居舍,還是平時行住坐臥,待人處事,都要觀知“這些都是夢境”,而且,在夜晚也要同樣提醒自己——此是訓練夢境修法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

接著,我們轉入正式訓練夢境階段。在夜晚睡覺時,要頭朝北方,身體姿態當依獅子臥式:即身體右臥,右手側放頭下,左手平伸身上(有些特殊情況,例如,經常容易進入睡眠狀態的嗜睡者,可采用坐睡方式)。然後,自觀頭頂前方,根本上師金剛跏趺坐,將自己頭部觀放於上師腿上。喉間觀想顯而無自性的蓮花生大師,並且猛勵祈禱蓮師加持能夠認知夢境。之後,意念不斷反複提醒自己“要認知夢境”……依照這種步驟,漸漸進入睡眠狀態。如此行之,我們是有可能認知夢境的。

在認知夢境過程時,首先是夢境會增多,然後夢境愈加清晰,最後成功認知夢境。假如未能認知夢境,在白天就應該有意識地強烈觀知“一切皆是夢”。並且,依據竅訣中所提到的不同技巧,輪換使用,在一個月到三個月之內,應該能夠認知夢境。

有關認知夢境,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認知粗猛之夢,一種是認知平和之夢。所謂認知粗猛,就是夢境中出現恐怖景象時,而能立刻認知。例如,在夢中自己被大水衝走,或從懸崖峭壁摔下……依靠這些極具刺激性的顯現,是比較容易認知夢境的。所謂認知平和,就是夢境中沒有出現特殊景象,而是一些平和場麵,自然而然認知夢境。我們要知道,認知後者夢境比認知前者夢境要困難得多。一旦能夠認知後者夢境,那就說明認知夢境的能力比較穩固了。

如果掌握相關竅訣,能夠成功七次認知夢境(可能要連續不斷地認知),那就可以認知中陰境界。

然而,有時也會偶爾認知夢境,出現這類情況若以為自己已經達到很高修行層次的話,那就有些自以為是了。在工竹仁波且[1]傳記中曾記載說:“我(工竹仁波且本人)在小時候,家鄉有位喇嘛名叫岡·尼瑪沃茲,人們都說他能夠認知夢境,曾哄動一時。我想,我也應該可以。在一天晚上臨睡時,我全神貫注一心想認知夢境。果然,在夢境裏我能夠清楚認知。後來,又有幾次同樣能予認知……這些都是偶然情況,未予充分應用,也就談不上什麽實質意義。”

有關認知夢境的問題,當今在西方社會已廣泛引起各層人士的關注,有許多學者科學家正在深入探討研究。他們也曾經采用了這些類似的認知夢境的方法。例如,在《雷音》雜誌刊載的“說夢”一文中寫道:“要想認知夢,必須訓練自己是在作夢,方法有好幾種,如白天醒時隨時提醒自己:‘這是夢’,夜間也會習慣提醒自己。另一方法是清晨靜坐二十分鍾後再小睡,這時,最容易知道自己在作夢。史丹福的Laberge博士建議的方法非常有效:睡前開始數數,每數一下,默念‘我在作夢’,一直數到睡著為止。”

[1]工竹仁波且(1813——1899):是毗若雜納轉世,他於十五歲親見蓮華生大士。曾先後依止五十餘位上師,聽受藏傳佛教八大教派傳承,編纂撰寫經論達九十餘函。

二、改變夢境

在認知夢境獲得穩固之後,就可繼續下一階段的訓練——改變夢境。

在夢中,已能覺知自己正在做夢,此時,馬上提醒自己:“我現在已經具備改變夢境的能力。”然後,自己可以變化成天人或者佛菩薩……這樣,逐步訓練自己達到隨意變化的水平。

為了提高改變夢境的能力,我們可以應用“交替變化法”。例如:將自己先變化成文殊菩薩的形象,隨之又由文殊菩薩變成觀音菩薩的形象,再由觀音菩薩變回文殊菩薩。另外,從起初的自觀一尊文殊菩薩到變化成無數尊文殊菩薩,再從無數尊文殊菩薩合為自身一尊文殊菩薩,也就是由一變多,由多變一。

依照這種修法,經過反複習用,修到一定層次,就可以去改變其它事物。例如:把火變成水,把水變成火;將虛空變成大地,將大地變成虛空……

在夢境之中,如果出現象征妖魔鬼怪的東西,比如:人形物和狗等(這種東西一出現,往往自己心感不安),自己就應當立即變成憤怒本尊,以凶猛之勢調服它們……此類變化是無窮無盡的,我們可以在無限自由的領域中,隨心所欲地去改變。

此外,還有一個改變夢境的修法,那就是冒險習練法。在已然覺知是夢境以後,自己有意到江河險灘邊。先提醒自己:“現在我是夢境意形身,根本不會被河水衝走的。”隨之猛然跳入河中……結果,不僅未被河水衝走,反而有可能產生樂空無別的覺受。同樣,不論是熊熊烈火之中,還是懸崖深淵,隻要是有危險恐懼的地方,都可以進行冒險練習。最終,能將一切恐懼現象完全轉變成禪定。

我們要想擴大夢境訓練範圍,在夢中就可以到神山聖地和佛國刹土去觀光朝拜。方法是在白天時,自己經常提醒自己這是夢。在臨睡前將自己要去的地方或刹土觀想在喉間,聚精會神地漸漸進入夢鄉。在夢境中認知夢以後,提示自己:“光是認知夢是遠遠不夠的,意形身應當離開血肉之身,到神山聖地或佛國刹土去。”自己專心一想,就很容易到達目的地。在觀覽朝拜之後,自己思量一下:“現在我應該回到家中神識入竅。”就這樣,自己返回住處……

初次前往佛國刹土等地方,在開始時,景象有可能模糊,不過,隨著訓練的深入,會逐漸地顯像清晰的。在習練這些修法時,一定要注意:身體不要歪拐、彎曲和蜷縮,否則,會影響風脈正常暢通,對訓練夢境不利。我們不僅需要有正確的睡臥姿勢,而且,呼吸要緩慢、神誌要清醒……

對於夢遊佛刹,難免有人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在夢中所去的刹土,象極樂世界或銅色吉祥山等是否是真實的?”

就此問題,我覺得,若沒有有關變化夢境與光明夢境的殊勝竅訣,這樣的人在夢中所去的地方,不一定是真實的佛刹。因為,根據密法理論所說:風湧而動,意識隨之進入身體脈絡之中,則產生夢境。其中,風入明淨脈中,就會出現“前往佛國刹土”的感覺。宗喀巴大師針對這類情況曾指出:“利用風的力量和‘想去刹土’的意識力量,所能見到的清淨刹土,隻不過是真實刹土的影像而已。‘看到真實刹土’的說法難以成立。”

然而,那些能夠充分運用變化夢境與光明夢境的高層次修行者,他們的意形身極有可能離開血肉之軀,到達真實的佛國刹土。工竹仁波且談到:“夢境意形身離開和未離開身體有此兩種。”他所說的“離開”是就真實抵達佛國刹土這種情況而言的。因此,曾有修行夢境修法獲得成就的人們,相互約定同一時間去同一刹土,後來發現,他們所見情景一模一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