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新世紀健康飲食】四 周泳杉

(2009-01-23 20:56:33) 下一個

我們剛剛提到糖尿病,這也是很多現代人的困擾,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糖尿病它產生的一些原因跟機轉。糖尿病顧名思義是糖代謝方麵的疾病,我們了解到,我們吃進去的碳水化合物最後可以分解成葡萄糖,而葡萄糖最後會進入到血液當中,由胰島素來調控它的儲存跟使用。我們就了解到,如果胰島素在這時候發生了一些問題、出現了一些缺陷,它就會有糖代謝方麵的疾病產生。這裡第一個發生的現象是,因為胰島素是由胰腺裡麵的胰島分泌的,胰腺裡麵的胰島如果受到自體免疫係統的攻擊,它就沒有辦法產生足夠的胰島素,這個我們叫做Ⅰ型的糖尿病,它比例佔得比較少,大概是五到十個百分比。這Ⅰ型的糖尿病怎麼來的?就是因為胰島本身出了問題,它不能分泌足夠的胰島素,這是Ⅰ型糖尿病。

另外有一型糖尿病它的胰島是正常的,也就是說它可以分泌胰島素,但是它所分泌的胰島素不能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這群的糖尿病叫做Ⅱ型的糖尿病,它佔的比例比較高,大概是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五。而Ⅰ型的糖尿病因為它是整個胰島壞掉了,所以它大多數是發生在幼童,就是年紀比較小的小朋友身上。Ⅱ型的糖尿病它可以產生胰島素,但是不能發揮正常的作用,而這群病人多半集中在年紀比較大的,大概是三、四十歲以後的青壯年,或者是老年這個族群,所以它是後天的狀況。

我們了解到Ⅰ型、Ⅱ型之後,就開始來思考一下,從一些醫學的研究報告來顯示,有個叫詹姆士.安德森醫生,他做了一個實驗,他拿二十五個Ⅰ型糖尿病病人跟二十五個Ⅱ型糖尿病病人來做個實驗。這五十個患者體重統統沒有超重,他選了五十個人都是比較瘦的,為什麼?第一個,他要先排除身材的影響,把變因控製得比較單純一點,身材都找比較瘦的。這五十個人先用美式的膳食讓他吃一個禮拜,然後再改成低纖維的飲食,為什麼?因為要讓他們的身體狀況統統調成肉吃得比較多的時候,然後在同一個起跑點來吃素食。

高纖的素食吃了三個禮拜之後,二十五個Ⅰ型糖尿病病人,他是胰島整個壞掉的,分泌的胰島素不足,三週之後胰島素的劑量平均降低百分之四十,就是他注射的胰島素劑量可以下降百分之四十,膽固醇也降低了百分之三十。另外有一群Ⅱ型糖尿病的病人,就是他本身可以分泌胰島素,隻是胰島素沒有發生正常的作用,這群人經過三個禮拜之後,二十五個當中有二十四個不需要再使用胰島素,這是很令人驚訝的一個結果。而其中有一個人比較嚴重,有二十一年發病的病史,每天要用三十五個單位的胰島素,八週之後也停用了,這個膳食習慣堅持了八週,他也恢復健康。當然這個樣品的數量比較小,五十個人而已,二十五個二十五個。

另外有個實驗樣品的數量比較大,他挑了三千二百三十四個人,但是這三千多個人他不是病人,他隻是血糖的水平比較高一點,就是他是準病人,他已經快要被宣判糖尿病了。這三千多個人分成三組,一組叫對照組,兩組是實驗組,而對照組讓他吃安慰劑,還有接受一般的飲食,就是他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可是讓他吃什麼?吃澱粉,可能藥是沒有用的藥,安慰的安慰劑。實驗組分成兩組,第一組接受一般的膳食,他本來吃什麼還是吃什麼,可是讓他服糖尿病的治療藥物。最後一組改變飲食,其他的還有做一些運動,有沒有吃藥?沒有吃藥也沒有吃安慰劑,什麼都沒吃,隻是改變飲食而已,接受高纖低脂的膳食。他發現三年之後罹患糖尿病的比例,比起對照組來講,使用藥物的這一組,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一得糖尿病的機率;吃健康素食的這一組減少了百分之五十八,表示吃健康素食比藥物的治療還要有成效。當然它降幅百分之五十八,說真的已經是非常高的比例。可是我們要了解,這些人統統已經是快要得糖尿病的,如果是我們一般的正常人,確實這個告訴我們可以遠離糖尿病的罹患。

再來自體免疫性疾病,美國每年有二十五萬人被診斷出患有四十種的自體免疫性疾病。什麼叫自體免疫性疾病?就是自己的抗體會去攻擊自體的組織或者是器官。像有一種叫多發硬化症或叫多重硬化症,這樣的病人多半都是因為他的神經係統受到了攻擊,自己的免疫係統去攻擊到,所以他的神經係統會失靈。這樣的患者很痛苦,而且死亡率也很高。我舉幾種而已,因為有太多種了。第二種叫做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它是抗體攻擊關節的地方,讓關節的地方受損。另外一種就是我們剛剛講的Ⅰ型的糖尿病,顧名思義它免疫係統一定是攻擊胰島。這些誘導免疫係統去攻擊自己身體的抗原,現在很大的一個程度懷疑是什麼?來自於食物,為什麼會有這些自體免疫性疾病的發生?因為我們的飲食沒有注意,吃錯了東西。當然這些人體質不一樣,有的人體質會發病,有人體質不會發病,可是因為吃錯了東西,讓這樣的疾病喪生了很多人。

我們來看一下Ⅰ型糖尿病,剛剛講過是小時候就發病,而且發病的病人他的胰島受到了自己免疫係統的攻擊,然後讓他的胰島喪失了作用,所以不能分泌胰島素。怎麼樣會得到這個疾病?最近提出了一個可能性的機轉,就是孩子在生下來之後因為餵母奶的時間很短,太早讓他喝牛奶,而牛奶當中有些片段是我們人體沒有辦法消化的。我們知道牛奶有很多的蛋白質,不是人類消化係統當中很容易消化的蛋白質,很不容易消化,這些片段由於沒有消化,會留在小腸裡麵或者是被我們吸收進去。吸收到血液裡麵之後,這個蛋白質片段被我們的抗體誤認為是入侵到我們身體裡麵的抗原,它被視為是入侵者,然後我們的免疫係統就去模擬它,產生去攻擊它的抗體。

產生了這個抗體之後,很不幸的這些蛋白質片段,跟我們的胰腺細胞上麵的某些蛋白質片段,長得一模一樣,這是很不幸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們的免疫係統本來是用來攻擊外來的入侵者,現在變成攻擊什麼?攻擊自己的胰島,把我們的胰島攻擊,它喪失分辨外來入侵者跟自己胰島的能力,然後就造成了Ⅰ型的糖尿病,這是現在醫學很新的一個報導。所以他講Ⅰ型糖尿病其實是可以避免的,隻要我們不讓新生兒過早於接觸牛奶,就是至少你哺乳母乳至少要有一定的時間。現在的人因為生活結構改變,這方麵也做得比較不好。

在九二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裡麵報導,它說檢測四到十二歲Ⅰ型糖尿病病童的血液,發現血液裡麵有消化不完全的牛奶蛋白質,叫做BSA,這叫牛血清蛋白。發現抗體的水平結果嚇一跳,他發現了一百四十二個有Ⅰ型糖尿病的兒童,他的血液裡麵BSA的抗體水平都超過三點五五,而反過來去看那些正常的兒童,找七十九名正常兒童來看,BSA抗體在他的體內都低於這數字。結果告訴我們什麼?很簡單,告訴我們抗體的水平愈多,代表他喝進去的牛奶量愈高。而第二個告訴我們,抗體的水平愈高,可能導致Ⅰ型的糖尿病,所以這已經是非常顯著的一個關係。而我們來看一下,牛奶喝得愈多的國家其實Ⅰ型糖尿病的發病率也愈高,你看不謀而合,這都告訴我們,牛奶對於新生兒來講並不是非常好的食物,很有可能會誘發新生兒Ⅰ型的糖尿病。

再來我們來看一下,另外一個很受大家關注的就是骨質疏鬆症,這在過去也很少聽過。骨質疏鬆症是什麼?就學理上的定義是隻要有一個人的骨質,流失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五的話,它就叫做骨質疏鬆症。而這樣的病人可能打一下噴嚏肋骨就斷掉了,可能在比較顛簸的路上,車子在行走的時候他可能就骨折了,所以這種病人很脆弱。可是我們常常聽到的訊息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骨質疏鬆症,很多人就告訴我們說,因為骨質疏鬆症是鈣的攝取量不足所引起的。而這樣的話語背後在暗示什麼?暗示我們喝牛奶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這樣的話我們也不是第一次聽到,為什麼?因為牛奶裡麵的鈣質含量非常的高,可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我們來看幾個數字。在歐美國家我們發現,這些歐美國家的人攝取牛奶的量事實上非常的高,在過去常常聽人家講美國人把牛奶當成白開水在喝,還有他們除了喝牛奶之外,他們也吃很多的肉,吃大量的肉。然而世界上喝牛奶最高的國家,據調查顯示發生骨折的比例也是全球最高的。

本來是牛奶喝得愈多,骨質骨頭應該愈強壯才對,因為鈣質很多,為什麼反而牛奶喝得愈多的國家,骨頭愈弱?而反過來臨床調查顯示,吃得比較差的那些國家、第三世界國家、未開發的國家、沒有牛奶喝的國家,反而骨頭很強壯。請問鈣吃得愈多骨骼愈強嗎?這確實引發我們一些省思了,我們看到這些狀況之後,我們就來問原因在哪裡?原因鈣質不在於吃進多少,而在於留下多少。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研究報告給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發,就是當一個人吃進過量的動物性蛋白之後,三到四個小時當中去驗這個人的尿,發現尿裡麵有鈣質的流失。就是說一個人他怎麼樣把鈣質留住,怎麼樣鈣質留不住,關鍵不在鈣質本身,而在於蛋白質的攝取。

當一個人攝取動物性蛋白質的時候,他身體呈現的是酸性的狀態,因為肉品是酸性的。一切的肉都是酸性的,吃進去之後因為我們人體是弱鹼性的,所以它試圖要去平衡酸鹼值,因此從骨頭裡麵抽大量的鈣來平衡酸鹼值,造成身體大量鈣質在同時流失。所以要不要補鈣?不需要補鈣。如果我們蛋白質的量不超過的話,根本沒有補鈣的問題,就是我們吃的動物性蛋白如果不過量的話,根本沒有補鈣的問題,這是第一個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我們來想一想,什麼東西裡麵蛋白很多?牛奶的蛋白質很多,我們不要忘了牛奶的鈣質很多,蛋白質也很多。所以喝牛奶應該是補鈣,還是不是補鈣?其實喝牛奶確實並不是補鈣的,因為它的蛋白質很多反而加速鈣質流失,這才是事實的真相,否則為什麼那些喝牛奶喝得愈多的國家,反而骨質疏鬆症愈來愈多?這個解釋不通,問題的根源就出在這裡。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對三十三個國家進行八十七項研究調查發現,他說動物性與植物性蛋白的攝入跟骨折是有關係的。他做了一個圖,把三十三個國家植物性蛋白跟動物性蛋白的比例,跟它骨折率做一個圖。橫軸是植物性蛋白跟動物性蛋白的比值,這數值愈大表示吃的植物愈多,表示吃的肉類愈少。我們來看一下,愈往數值大的地方,骨折率愈低,表示吃動物性膳食愈多的話,愈容易發生骨折。吃動物性膳食愈少、植物膳食愈多的話,愈不容易發生骨折,骨折率愈低。

另外一個實驗也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所做的,對一千名六十五歲以上的婦女追蹤七年,發現她們植物性蛋白跟動物性蛋白的比值,他也去測這個比值,他發現比值最低的族群比最高的族群,骨折率要高三點七倍。什麼意思?就是肉吃得愈多的族群比吃得比較素的族群,骨折率高三點七倍。再來比值最低的族群比最高的族群,女性骨質流失率要高四倍。統統顯示什麼?動物性的膳食吃得愈多,骨質疏鬆症愈高。他告訴我們,這一千名六十五歲的婦女,即使是比值最高的族群,她的蛋白質仍有百分之五十是來自於動物性蛋白。因為這是在美國做的,美國人吃得很素的,還有百分之五十的蛋白質是來自於動物的。所以在這項研究報告的後麵他們建議,如果能把這個比例調到百分之十,甚至到百分之零的時候,效果一定會更加顯著,就是我們會遠離骨質疏鬆症。

哈佛大學也是很有名的大學,一個馬克.赫斯特德教授他的研究顯示,牛奶喝得愈多的國家,其實髖骨的骨折率也愈高,他做了很多國家的實驗發現了這個事實。所以我們要知道,牛奶其實不是預防骨質疏鬆症,反而是加速骨質疏鬆症,因此這個問題需要我們好好的來思考一下。赫斯特德教授他的研究結論告訴我們,其實在我們的體內有一個荷爾蒙,是在調節鈣質的吸收跟排出的,這個荷爾蒙叫做維生素D鈣三醇,它是一個活化的維生素D,是用來調節鈣的吸收跟排出的量。這個荷爾蒙如果我們長期吸收大量的鈣,會導致鈣三醇的調節能力不見,永久或暫時的不見,會被打亂。就是說我們本來應該攝取一點點的鈣質就好了,可是我們長期喝牛奶,喝很大量的鈣質進去,反而讓調節鈣的機能喪失掉了,所以這是造成絕經婦女骨質疏鬆症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他告訴我們一個生物學的鐵則,就是如果長期大量濫用某種物質的話,身體就會喪失對這種物質利用效率的精細調節能力,這是很正常的,就是我們長期大量濫用某些東西,我們身體對這個東西的調節能力就會不見。所以吃大量的鈣進去好嗎?鈣質很好,可是愈多愈好嗎?其實不是的,並不是這樣子的。

所以很多人就發生了一些問題,到現在醫學還有一些爭論,什麼爭論?就是骨礦物質的密度的爭論,BMD中文叫做骨礦物質的密度。就是很多人建議說,上了年紀的婦女要去測骨礦物質密度,如果骨礦物質密度愈低的話,表示這個人骨頭愈危險,骨礦物質密度愈高的話,表示這個人骨頭愈健康,對不對?但是答案是什麼?答案不一定是這樣,為什麼?因為事實上高的BMD會使關節炎發病率升高,這是臨床研究出來的,就是很多人去測,骨質密度很高,可是他得關節炎的機率也比一般人更高。再來高的BMD跟高的乳腺癌之間有存在著正相關。

再來許多地方BMD比西方國家還要低,可是骨頭卻比西方國家還要強壯,骨折率也比西方國家低。所以你們說BMD跟骨頭的強壯有關聯嗎?其實關聯性不大。再來肥胖跟高的BMD有關,而肥胖較高的地區發生骨質疏鬆率也比較高。你看這些研究再再的告訴我們,骨質密度去測量能不能直接關聯到骨頭的強壯?沒有關聯,它告訴你沒有關聯。而更有價值的,比BMD更好的骨質疏鬆症的指標示是什麼?是植物性蛋白跟動物性蛋白的比值,這個指標是比BMD更有意義而且更準確的。所以我們現在醫學很多的爭論,但是各位朋友我們看的是什麼?我們看的是一個正確客觀的結果,讓數字來說話。

再來攝護腺癌,這是男性的一個癌症,在西方膳食愈發達的國家發病率愈高。二00一年哈佛大學,這也是很有名的大學,研究報告發現牛奶吃得愈多的地方,攝護腺癌發病率也就愈高,為什麼?因為在我們人體裡麵有一種因子叫做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英文叫做IGF-1。IGF-1是所有癌症包括攝護腺癌的指標,就是身體裡麵IGF-1的水平愈高,表示癌症罹患率愈高。什麼東西會讓體內的IGF-1升高?動物性蛋白,就是吃動物性蛋白進去之後,我們體內的IGF-1的水平就會升高。而我們來看一下,IGF-1比正常水平高的時候,發生晚期攝護腺癌的比例上升五點一倍,很嚴重,五點一倍,這都是很高的一個倍數。所以現在有非常多的疾病已經證明跟什麼有關?動物性蛋白有關,還有跟喝牛奶有關,因為牛奶很多的動物性蛋白,它不一定是健康的食品。

再來腎結石,英國的一個學者做的腎結石的研究,在這裡我們看到多數的結石是草酸鈣的結石,而草酸鈣的結石在發達國家更為常見。它這裡給我們一個圖表告訴我們,魚、肉、禽蛋、禽肉、蛋白吃得愈多的地方,排出結石的比例愈高。另外一個圖表告訴我們什麼?羅伯森教授告訴我們,你隻要吃入動物性蛋白,然後去驗尿,你吃的動物性蛋白愈高,排出來的鈣就愈高。你看第一個圖就告訴我們,動物性蛋白愈高的話,從尿裡麵排出來的鈣就愈高,排出的草酸也就愈高。那我們來看一下,吃動物性蛋白結果草酸跟鈣很多就排出來了,從哪裡排出來?從腎臟,腎臟在過濾,腎小球的過濾,結果這個東西就在哪裡結石?就在腎臟發生反應,就產生草酸鈣的結石。所以結石告訴我們不是因為豆腐吃太多,是因為肉吃太多,這些實驗再再都告訴我們,吃肉對身體有絕對的危害。

我們看了這麼多的疾病之後,跟大家分析兩個體質,第一個體質叫酸性體質,第二個體質叫做低鉀高鈉體質,這兩個體質是造成文明病的主因。什麼是酸性體質?這裡有個酸鹼表,往黃色的地方是愈酸的地方,往綠色的地方是愈鹼的地方,這數值從零到十四,也就是中間是七,代表的是中性。而人體的體液正常的體質是它七點三五到七點四五,就是中性偏鹼,它是一個非常弱的鹼性,如果鹼性稍微的移一點點,到七點0到七點二的時候,隻有一點點變成了致癌的體質,癌症體質。隻要偏一點點的酸,就變成了癌症很喜歡發生的場所,如果再偏一點點到了六點八的時候,人就死掉了,所以人體對於酸鹼非常的敏感。人體的酸鹼靠什麼來維持?靠飲食,所以吃什麼東西很酸?可樂很酸,可樂絕對不是好的健康飲食,它會讓我們的細胞浸在很酸的環境裡麵,然後加速我們的細胞癌化。什麼東西很酸?所有的肉類、蛋類、酒精、甜食,還有油都是酸的,所有的肉都是酸的。你不管想到了什麼肉,都是酸性的,所有蛋都是酸的,這是很嚴重的一個問題。

再來什麼東西很鹼?五穀類、蔬菜類、水果類統統都是鹼的。所以我們知道健康要吃什麼?鹼性的食品。我們來了解一下酸性體質,其實現在在都市裡麵,大概百分之七十的人是酸性體質。那你要問,我是酸性還是鹼性的?不要問別人,看看我們自己喜歡吃什麼就知道了。如果我們喜歡吃的是魚、肉、奶、蛋、油、精緻的西點、甜食,我們喜歡抽煙、喜歡喝酒,我們很有可能是那百分之七十的人。那怎麼辦?趕快調整飲食習慣,因為酸性的食物是造成酸性體質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酸性的食物不但是所有文明病發病的原因,而且還是身體老化的指標,身體愈酸老得愈快,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我們來看一下,怎麼樣才能夠調整酸性的體質到鹼性的標準?多吃鹼性的食物。鹼性的食物絕對是天然的食物,天然的鹼性食物,譬如五穀類、蔬菜類、水果類、海藻類,海洋的昆布、海藻,幾乎所有植物性的食物都是,吃這些最健康。那你說身體會不會過鹼?不用擔心,為什麼?因為我們身體所有的化學反應,產生的都是酸性的東西,我們的身體一直在產生酸性的東西,所以我們身體需要大量的鹼性食物來綜合這些酸性的體質。

但是這裡要跟大家說明的,不是嚐起來酸的就是酸性的東西,因為檸檬很酸可是它是鹼性的。所有的水果很多東西都很酸,但是這些水果都是鹼性的。再來醋是酸的,可是醋也是鹼性的食品,它喝到肚子裡麵去就會產生鹼性的食品。而糖雖然是甜的,可是它卻是酸性的食品,所以糖不要吃太多。另外我們來看一下,如果我們的身體常常很疲勞,沒什麼做事,也睡很多,但就是很疲勞。而且酸性體質也會影響兒童的智力,我們身體常常有很多過敏的症狀,很多結石的症狀,多種的癌症,口臭,動脈硬化,高血壓,感冒很久但是不癒,糖代謝的疾病(就是糖尿病),各種關節痛、痛風、虛胖、肌肉沒有彈性、皮膚鬆弛,還有骨質疏鬆、有皺紋、容易產生疤痕等等的這些,統統都是告訴我們的身體已經是在酸性體質下了,很危險。就是說,各位朋友如果我們有這些症狀的話,要趕快調整我們的飲食,因為這是很重要的問題。

第二個體質叫做低鉀高鈉的體質,我們細胞裡麵正常狀態應該是鉀比較高鈉比較低,如果反過來鉀比較低鈉比較高的時候,就會產生癌症細胞。正常的細胞鉀是納的五到六倍,所以正常的狀況之下,應該要讓我們的身體鉀高一點,納低一點。而我們看到鉀比較低,細胞會從正常跑到癌症細胞,可是你隻要把它調整過來,鉀高一點納低一點的話,它又會從癌症細胞跑回來,所以癌症是可以逆轉的。那我們來看一下,哪些食物鉀很高納很低,我們就吃它,哪些食物納很高鉀很低我們就遠離它。我們來看,要多攝取自然存在食物當中的鉀,你吃藥丸有沒有用?沒用,它告訴我們要攝取自然的鉀。

鉀鈉的比值在所有的蔬菜植物當中,這個比值都超過二百,甚至有到三百、到四百這樣的狀況。各位朋友我們思考一下,鉀鈉的比值到二百表示什麼?表示這些植物性的食物裡麵,鉀的含量是納的二百倍、到三百倍、到四百倍,所以它是絕對健康的食品。可是我們來看一下所有的肉,雞鴨魚豬牛羊,所有的肉鉀鈉的比值統統不超過三到五。你說三到五,它還有三到五倍還不錯,可是各位朋友我們思考一下,有沒有人吃肉不加鹽巴的?有沒有人吃肉不加調味料的?你加了調味料之後,鹽叫氯化鈉,你隻要一加鹽巴下去,它的鉀鈉比值馬上顛倒,數值馬上到一以下。所以告訴我們肉品是一種不健康的食品。而且加工過的肉品,像火腿數值隻有零點三而已,鉀遠遠的比納還要不足。再來龍蝦,龍蝦數值隻有零點九,這告訴我們什麼?請問愈貴的食物愈健康嗎?不一定,龍蝦是一個非常不健康的食品。再來所有的罐頭、加工類的食品,數值都在一以下,所以所有加工的食品盡量都遠離,像是罐頭或者是泡麵之類的,在大陸叫方便麵,這都要遠離。

到底吃什麼比較健康?從小課本裡麵就告訴我們,人體需要的營養素有四大類,食物有四大類,叫做肉類、五穀類、蔬菜類、蛋奶類。可是我們上過這堂課之後,就了解到這四大類的飲食,竟然有百分之五十需要從動物那邊過來。剛剛的那些數據告訴我們什麼?這些動物性的膳食是所有文明病的主因,可見得這四大類食物的觀念、分類合理嗎?其實並不合理,其實存在有很大的問題。有誰曾經告訴我們這個觀念是有問題的觀念?因此我們今天在學校當人家老師的人,不能有錯誤的觀念,我們一定要引導學生一個很正確的觀念。可是我們就要問,這個觀念既然是錯誤的,請問是誰傳給我們的?各位朋友我們來看幾個歷史事件,就了解這樣的觀念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美國營養飲食觀念的改革,在一九五六年的時候,美國政府頒發了一個全民飲食建議報告給所有的美國民眾,建議他吃什麼?高糖、高脂、高蛋白、低纖維。你看我們都快念不下去了,為什麼?因為這個東西很毒,一個政府竟然頒發這樣子的文件,然後全國公告說你們要吃這個,並且要以肉類奶類跟蛋類為主食。各位你看,聽了這個之後我們所有的人都會認為這是健康食品,而且吃了之後覺得身體變得很健康。所以心理狀況也很重要,健康有時候跟心理的狀況也有很大的關係。我們今天要是一直想我吃素很沒營養、滿臉菜色,那就完蛋了,那你真的會滿臉菜色。但是我們從整個科學的研究報告顯示,吃素是絕對的健康。你看美國政府頒發這樣的建議報告,請問要把它改變過來容不容易?不容易,各位朋友,不容易。

我們看一下,在一九六一年的時候,就是才過五年,馬上有人出來發出正義的聲音,美國醫藥學會的會刊報導,素食至少可以預防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七的心臟病。請問美國人有沒有聽進去?沒有聽進去,如果在一九六一年就已經聽進去的話,美國人現在會有三個人就有一個人死於心臟病嗎?不可能。所以告訴我們怎麼樣?學好三年不足,學壞一日就有餘,告訴我們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太難了。要讓一個人吃肉,那多麼簡單的一件事情,可是你要叫他改吃素,能有這麼簡單嗎?可能非常的不容易。這是在五年之後馬上提出修正,還是沒有辦法擋住這樣的飲食習慣在全球鋪開來。

到了一九八一年到八七年,我們剛剛講坎貝爾教授中國飲食調查報告顯示,蔬菜吃得愈多肉吃得愈少,健康的狀況愈好。你看坎貝爾教授也做這麼多的呼籲,結果還是沒有扭轉這樣的觀念。然後一直到一九九一年,國際很多的科學研究組織調查報告顯示,綠色植物跟原形五穀類蛋白質,其品位跟它的品質統統優於一切的動物性蛋白。這個觀念也是很少人知道的,很多人講吃素哪裡有營養?吃素哪裡有蛋白質?可是你看很多的國際研究組織在一九九一年的時候,其實在十幾年前人家就已經告訴我們,素食裡麵含有所有人類所須要的必需氨基酸跟蛋白質。

到了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八號,美國政府終於改變了它的講法,告訴美國人新的理想飲食是蔬菜、水果、五穀類、豆類、堅果類應該佔十分之九,而肉類、蛋類、奶類應該佔十分之一。請問它根據什麼?對啊,你憑什麼講肉類、奶類、蛋類要佔十分之一?你是憑什麼樣科學數據說的?這個觀念會不會再改變?沒有人知道。各位朋友我們想一想,在一九五六年的時候它頒發了一個建議,然後過了四十年它跟你講對不起我錯了,結果能不能挽回什麼?什麼都不能挽回,而一九九二年頒發了這個建議,會不會在四十年後又說對不起錯了,又錯了再修正一下,有沒有可能?當然有可能,因為它的紀錄很不好。各位朋友我們不能輕易相信這些建議,不能輕易相信,就像我們不能輕易相信在電視裡麵、在雜誌裡麵看到的很多的片麵訊息,一樣的道理。

到一九九四年,世界衛生組織終於把纖維素列為六大營養素之一。以前在教科書裡麵我在讀研究所的時候,那段時間我正好在研究所裡麵,我在讀書的時候我們讀的書還告訴我們,纖維素是沒有營養的,我的教科書還是這樣寫的。可是一九九四年,世界衛生組織終於承認纖維素是六大營養素之一。所以我們就了解到,錯誤的飲食觀念不知道已經害了多少人了。

但是我們來看一下最明顯的是什麼?十大垃圾食品。世界衛生組織也是在近幾年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裡麵,我們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隻能講兩種。第一種叫做加工肉品類,像香腸、臘肉等等,為什麼?因為它加了很多的致癌物,亞硝酸鹽,當然這個致癌物配上動物性蛋白一定會引發癌症。果不其然,在台灣最近有一個新聞我看到的,有個十四歲的初二學生罹患了大腸癌末期死掉了。這個案子我們想想看,十四歲就大腸癌末期,有沒有引起大量的關注?有,很多人都很關注這個問題。結果很多的醫生看到這個案例的時候,第一個印象是什麼?第一個結論是什麼?一定是家族病史,想到的都是基因的問題。可是到他家去調查的時候,發現他們家沒有人得這樣的疾病,而祖宗三代都沒有人得這樣的疾病。結果後來才發現這孩子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每天上學之前都會吃一根香腸,連續吃了三、四年就得了這樣的病死亡。所以我們就了解到這是很可怕的一個現象,也很讓我們警惕,這是加工肉品類。

再來燒烤類,燒烤類很毒,據臨床醫學的報告告訴我們,它含有大量的致癌物。當東西在烤的時候,一隻烤雞腿等於六十支香煙的毒性,而一客烤牛排等於二百支香煙的毒性。還要告訴大家一個更驚奇的消息就是連味道都致癌。所以大家下次聞到烤肉味道的時候,要先暫時停止呼吸,因為那個味道都有毒,不要以為說很香,其實那個香味都是致癌物。確實在台灣有很多不好的風俗習慣,每到中秋節的時候台灣就變成烤肉節。我們要知道,有多少人的健康在那一天會種下不可挽回的結果,所以我們要一反這樣的不良的風氣,我們要把它改變過來,燒烤類是非常不健康的。

所以我們對疾病產生了很多錯誤的見解,從巴斯德以後醫學界對疾病的起因,普遍的說法都是細菌。很多人在告訴我們,為什麼會生病?因為細菌感染、因為病毒感染。為什麼會感冒?因為感冒病毒。當我們在講這些話的時候,其實是把我們罹患疾病的責任推出去,推給誰?推給環境、推給細菌、推給病毒。我們自己有沒有責任?好像我們自己沒有責任一樣,但其實我們自己有沒有責任?我們自己應該負最大的責任,為什麼?因為我們曉得同樣的病毒,我們這裡有人感冒,是不是所有人都感冒?不是,還有很多人是不感冒的,為什麼?因為不要低估了我們人體免疫係統的力量,還有不要低估了我們人體有自己痊癒的能力。但是隻要我們把責任推出去之後,我們這些能力都怎麼樣?就變弱了,因為我們不相信自己的身體可以抵抗這些疾病,這時候可能會有很多不必要的狀況會發生。我們看在這一百年來預防針、環境衛生雙管齊下,傳染病雖然減少了,可是慢性病卻大幅度的增加,這些疾病統統跟這些細菌、病毒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這告訴我們生病真正的原因不是細菌,而是食物的慢性中毒。

有個叫亨利.畢勒醫生,以他行醫五十年的經驗提供我們三個總結,他告訴我們疾病真正的原因不是細菌的侵襲,你看一個醫生講的話。不是細菌的侵襲那是什麼?自己免疫力降低了,自己免疫力為什麼會降低?因為我們長期以來吃錯了東西。再來他告訴我們,一個醫生告訴我們,多數情況之下用藥治病是有害的,這是內行的醫生才講得出來的話。我們聽到這句話知道這個醫生內行,他是行家,他告訴我們藥物的副作用經常引起新的疾病,表麵的好處其實隻是暫時的。第三點他告訴我們,適當的食物可以治好疾病,而適當的食物指的是什麼?未經加工的天然植物性的食物。你看這都是很重要的觀念,而這些我們可能都忽略了,有很多的觀念可能是我們今天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因為大多數的醫生都不是用這樣的觀念來引導病人,都是告訴病人生病要吃藥、要靠藥物,但是他沒有想到藥物本身有很多的副作用,是很多人身體所沒有辦法承受的。

我們對飲食一樣有存在很多的誤區,就是錯誤的認識,譬如說像我們對白糖,糖類、白糖認識就不太完整,糖類這些白糖、砂糖到底對我們健康有什麼樣的影響?到底我們對它的認識不足到哪裡?這個待會我們再跟大家細細的來說明,這節課我們先到這裡。好,謝謝大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