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環保係列: 珍珠與沙子
(2008-01-22 05:01:25)
下一個
有一個自認為在學修方麵都是全才的小僧人,到各地寺院參學屢屢碰壁,他一直找不到理想的道場來施展自己的抱負。他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對出家人充滿了憤怒,可是又無可奈何,感到極度悲觀失望。多次的碰壁使他傷心絕望,他開始感歎沒有伯樂來賞識他這匹“千裏馬”。
這一天,他實在無法忍受不被人重視的煎熬,也適應不了這個塵世。他於是來到大海邊,打算就此結束自己的生命。在他正要自殺的時候,正好有一位老禪師從附近經過,看見並且救了他。老禪師問他為什麽不好好地修行,反而要去走絕路。小僧人滿臉悲傷地說:“我參學了很多寺院,學了很多東西,我的才能卻總得不到別人的承認,更沒有人欣賞重用我,我覺得活在世上真沒意思。”
老禪師聽過小僧人的講述,並沒有從佛法的角度指責他自殺的罪過,而是從腳下的沙灘上撿起一粒沙子,讓年輕人看了看,然後就隨便地扔在了地上。老禪師對年輕人說:“請你把我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撿起來。”
小僧人生氣地說:“這根本不可能!”
老禪師沒有說話,從自己的口袋裏掏出一顆晶瑩剔透的珍珠,也是隨便地扔在地上,然後對小僧人說:
“你能不能把這顆珍珠也撿起來。”
“當然可以!”年輕人說道。
老禪師意味深長地說道:“你應該明白,現在你自己還不是一顆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別人立即承認你。如果要別人承認,那你就要想辦法使自己成為一顆珍珠才行。”
小僧人聽完老禪師的話,滿臉羞愧,從此,他再也不敢自命清高了。
類似小僧人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他們自認為自己學富五車,才高八鬥。在這種自命清高的心理支配下,他們認為自己無論到哪裏都應受到別人的賞識和重用。一旦他們不被人所欣賞時,便會有一種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憤世嫉俗之歎。
其實,是珍珠便終歸會發光,如果你具有真才實學,終究會被別人所賞識的。退一步說,即使你真的暫時懷才不遇,這也是平常易見的事,也用不著為此唉聲歎氣。人隻有不斷地充實自己,使自己成為真正具有真才實學的人,到那時機遇自然會在不遠處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