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麵這個例子是這邊不相溶而那邊相溶的兩種物質,相反的,也有這邊相溶而那邊不相溶的物質。有一種霍亂是半濕半幹型的,一個有效的方子是把井水打上來,將一半水燒開,與剩下的一半合起來,這樣的水就是半濕半幹的水,可以治半濕半幹型的霍亂。(事實上,這種方法做出的半陰半陽的水,可以治很多半陰半陽型的病。)
這說明這樣混合的水與把全部一起加熱到平均溫度的水是完全不一樣的物質。生水與熟水是不同的物質,在這邊可見的空間它們溶合在一起,在深一層的空間卻是有間隔的,不能溶合。也就是說這樣混合的水是兩種物質的“色拉”。這樣的事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燒湯中途,加一些水進去,就再也燒不出原汁原味的湯了,結果就是僵化的“色拉”湯了。
用西方物理學的觀點看,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按科學理論,水加熱後也就是分子運動得快一點,等水冷下來後,水份子就“靜”下來了,兩種水隻要溫度相同,運動就相同,就是一樣的東西了。這種在單一空間認識問題的方式,就象盯著人的影子去認識人一樣,難見真機。
這就是與空間有關的水。
《本草綱目》載有“天水類”13種,“地水類”30種,現在選取《本草綱目》記載的一部份的水,來看看它們的性質或治病的理,也許對於不同層次的空間的水有些許了解。
“半天河”又叫“上池水”,主治鬼疰、狂邪、惡氣。陶宏景說:這種水是竹籬頭水及空樹穴中水,《戰國策》長桑君給扁鵲飲以“上池水”能洞見髒腑。寇宗□說“上池水”是在上天澤之水,故治心病表疰(類似中風的病),狂邪惡毒。
“古塚(墳)中水”有毒,殺人(能致人死),陳藏器雲:洗諸瘡皆瘥(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