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生命輪回係列: 南宋趙構皇帝的小公主
(2007-12-24 03:56:38)
下一個
南宋趙構皇帝的小公主
作者:杭明
下麵的這個催眠術案例來自於美國一位專門研究催眠術的專家那裏。轉載過來,供網友們閱讀。
初春的一天,薄薄的白雪依然在枯枯的黃草地上覆蓋,一位從未謀麵的女士從新澤西南部普林斯頓按預約時間準時來到我家。初次見麵,她給人的感覺是一位豪爽幹練非常有個性的漂亮女士,潔白的皮膚,臉略方,五官均稱、美麗。一見麵,她就向我娓娓道來,她來自北方,對生命輪回非常感興趣,特別是自己現在處在對未來有一種茫然若失的感覺,當看到報上有關對生命輪回的一些演講報導後,當即打電話與我聯係,自己非常感興趣實踐一下。
當下我將催眠的一些具體情況與她談了以後,就進入了催眠,但她的反應是我沒有預料到的,因為她不能仰躺,她的胸部一直憂悶,所以無法進入催眠,也就是說這一次催眠是沒有成功。我們再次約了第二個星期六再來。
時間飛快,第二次催眠我已經知道了她的困難之處,所以我讓她側身躺下催眠,這一次是非常成功、非常深沉的催眠。
她看到了南宋杭州臨安府一個秀才正領著趙構皇帝的小公主,坐上一頂兩人抬的普通轎子,走向杭州城門外偏僻的小村。轎子來到一個小院子,公主用手卷起了轎簾,秀才把她扶出了轎子,一個穿著繡著金色鳳凰的紅色綢袍的年輕公主,置身在一群好奇的看熱鬧的鄉鄰的包圍之中,年輕的公主環顧著這陌生的人群和屋舍,即害羞又好奇。她的丈夫是個落第的年輕的窮秀才,也是這三間簡陋房子的主人。秀才向左鄰右舍的父老鄉親點頭感謝他們的迎候及祝福,隨後牽著公主的手穿過院子走進屋裏坐下。呆呆的窮秀才這時發現天色已晚,公主也需要喝點熱水吃點東西了,而公主好奇的坐在旁邊看著秀才燒水做飯。這時候她才緩過神來,她未來的生活再也不可能象皇宮裏的那種豪華富貴無憂無慮高貴典雅的公主生活了。
春來冬去,小公主穿著她的金色鳳凰紅綢袍穿梭在鄉間小道翠竹林中潺潺溪邊,真象一隻小鳥飛出了高高的圍牆,自由自在的飛翔在高高的天空及遼闊的原野,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美麗浪漫甜蜜的生活充實了物質清貧的現實。
人生真是一場戲,小公主不久得了一場莫名的病,到了彌留之際,她內心強烈的渴望見父王最後一麵,乞求得到父王原諒其不辭而別。
原來這小公主在童年的時候,經常不守宮廷的約束,獨自溜出皇宮與街邊的孩子玩耍,其中有一個窮孩子深深得到小公主的同情和注意,他們曾經一起拉鉤玩耍捉迷藏,經常玩的不意樂乎。等到他們各自長大到十八歲的時候,秀才考功名不第,悲痛欲絕。正當這時,公主得悉後偷跑出宮廷,與秀才相約私奔,才上演了上麵的秀才與公主的故事。
當秀才告知趙構皇帝小公主還在人世,但正在病危之中的時候,老皇帝慌忙之中隻帶兩個仆人隨秀才直奔鄉間。當身著繡有金龍的黃色綢袍、披著黃色風袍、腰配玉帶的趙構皇帝趕到了病危之中的公主床邊的時候,小公主帶著愧疚的臉色激動的微微抬起頭乞求父王的原諒,感謝父王的到來。可憐的父親把病危中的女兒緊緊的抱在懷裏,怕再一次失去她,“父王什麽都原諒你,隻要你快快好起來,不要再離開父王了。” 淒苦激動的淚水象衝決了的堤壩,順著老皇上的麵頰滾淌下來,濕潤了懷中女兒的衣襟。小公主最終得到了父王的原諒,帶著安詳的神情離開了人世。
這時,被催眠中的她繼續講述著她的故事,小公主的肉身由趙構皇帝抱去放在棺材裏埋葬。期間,悲痛欲絕的秀才一直相隨在皇帝的身邊,最後仍然孤身一人回到了村子。
她仍然向我訴說著另外空間的故事,她的靈魂由拄著拐杖的白頭發白胡須的太上老君帶上了天。
這時候,我繼續問她:“那你以前又是怎樣來到人間的呢?能否讓我再聽一聽你下凡時的故事?”
這時候,她告訴我:
“我就象一個嫦娥奔月時的美麗的仙女,在那無憂無慮的美好天界,我們兩位仙女聽到人間傳來了悲痛傷感的哭聲,我們撥開雲霧,觀察凡界,在一片亂墳堆裏,一個窮秀才正跪倒在一個新墳邊,昏天黑地的悲哭,原來他貧困交加的母親剛離開他而去。他那痛不欲生的悲切的哭聲震撼了天界,美麗的仙女為他傷感,歎息到人間還有如此的真情!這時,另一位仙女用食指點著我的鼻尖,“那你就下凡去幫助他吧”,就這樣我飄下了凡間,變成了一個村姑,找到了這位大孝子。”
被催眠的她突然非常激動的告訴我:“我的鼻尖仍然留著那位仙女的食指手印,在這一世就是一個淡淡的橢圓形的胎記。”
催眠結束以後,她讓我看了她鼻尖上的那一塊淡淡的“手印”。
我們倆都非常感動,人世間果然有生死輪回,還有那天上人間的故事,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些可尋的印記。
另外需提出的一點是,這位被催眠的女士她不能仰躺並且胸口悶痛的原因,在催眠中她看到有一世她是在街上耍武術的,她胸口壓著一塊石頭並且上麵還坐著一個人。這樣的重量沉重的壓迫著她的胸口,為了生活她承受著對她身體的摧殘而繼續表演著,於是她在現世有胸悶且無法仰躺,有時呼吸困難等症狀。這是因為,過去的記憶仍然存留在她的身體的細胞裏。
通過催眠不但能夠尋找生死輪回的軌跡,而且還能夠幫助被催眠者了解自身身體和心靈有關問題的曆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