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起,於床頭翻讀《鏡花緣》,得識一古語,曰“馬有垂韁之義,犬有濕草之仁”。
這是出於兩個典故。馬有垂韁之義,典出《異苑》,言前秦世祖皇帝苻堅與容衝交戰敗北,荒逃中墜落崖間,其騎臨崖垂韁與堅,堅不能及,馬乃跪受焉,堅遂順韁而上。
據《搜神記》,唐代太和年間,廣陵人楊生養有一犬,無時不隨。一日,楊生飲,醉臥於荒草中。突遇火起風烈,情勢緊急。愛犬狂吠而主人不醒,便幾次跳入冰冷的水中,以水濡濕四周幹草,使主人得以脫險。此乃“犬有濕草之仁”的典故。
。《搜神記》曰:“晉太和中,廣陵人楊生,養狗,甚愛之,行上與俱。後生飲酒醉,行大澤草中,眠不能動,時冬月野火起,風又猛。狗周章呼喚,生醉不覺。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還,以身灑生左右。草沾水,得著地。火尋過去。生醒,方見之。他日又閽行,墮空井中,狗呻吟徹曉。須臾,有人過,怪此狗向井號,往視見生。生曰:君可出我,當厚報君。人曰:以此狗見與,便當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於死,不得相與,餘即無惜。人曰:若爾,便不相出。狗因下頭目井,生知其意,乃語路人,以狗相與。人乃出之,索狗而去。後五日。夜走歸。”
孰謂禽獸無知,水草無情?義馬垂韁,人犬濕草!犬馬尚且如此,何人間之無情勢利!
(記於2007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