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基因改造食品這麽可怕?
(2012-09-09 07:34:15)
下一個
ZT:
你知道嗎?
2005 年 5 月 23 日台灣《自由時報》頭版頭條,刊登英國的實驗顯示,老鼠吃了基因改造食品汁後,出現許多病變,極端不利人類
2000 年時,衛生署強製含有 5% 以上基因改造食品應有標示義務。
歐洲國家卻嚴格限製 1% 以上即需強製標示。
一旦基因改造作物進入生態體係中,就沒有重頭來過的可能。
基因改造作物與過去幾千年來經由接枝、受粉、交配所達成的傳統品種改良不同。傳統的手段隻能限定在較低階如「同科、同屬、同種」 (界門綱目科屬種) 內為之;但是透過分子生物學操作的基因科技,卻能貫穿種種階層,甚至跨越「界」的藩籬,以致於可以造出動植物不分的新物種。 舉例來說,現今的科技已經能將螢火蟲發光的基因,轉植到煙草上,使得煙草葉在缺水時會發出螢光通知主人澆水。動植物的混淆並不好笑,也並非僅止於「出家人 是否會破戒」這般簡單。一旦這樣的作物透過辛勤的蜜蜂傳粉,而擴散到生態係中,會導致何種影響?這樣的作物是否對人類有長短期的毒性?都是不可小覷的命 題。
基因科學家認為∶經過實驗得知蜜蜂具有區域性,花粉傳遞對距離的衰減度相當大,不必過慮。但,他們隻是將「一種」新作物放入生態係進行短期的觀察 而已。生態係複雜的程度,其實比預測整個社會的投票行為還要困難。如果拉長時間,或同時放入生態係的是千百種新作物時,科學家的簡單推估模型,是否仍舊有 效,是值得懷疑的。
其次,科學家雖然可以在實驗室中測試新作物的「毒性」反應 ── 包括化學成份以及其遇熱的穩定性;但是,並無法偵測到影響力更大範圍更廣的「過敏原」。眾所周知,「過敏現象」是現今食物中最令人關切的課題之一,如小 麥、牛奶、玉米、黃豆等都會引發包括氣喘、紅疹等過敏反應。某些氨基酸的組合如花生的過敏,甚至會讓人死亡。誠然,人類對新的食物一向容易有過敏反應,人 類的生存也永遠在危險與溫飽之間不斷的求取平衡。然而傳統的食物給人們足夠的時間來調適,但是本世紀的食品添加物,以及下一世紀更劇烈的基因改造,根本不 給人們有調適的機會,後果真的難以想像。
基因改造作物的影響盤根錯節,並非任何一國可獨斷獨行的發展,各國須建立跨國的規範機製不可。對岸的中國熱切地擁抱基因改造作物,現在已有超過四 十種的新作物在量產中。相對的,人口大國的印度卻決定在不清楚其影響之前不接受基因改造作物。這也充分的佐證了專家所言,世界糧食並非不足,饑荒多因戰 爭、缺水引起,基因改造作物之出現,其實與饑荒無甚關係,多源自於科技的好奇心與資本主義運作邏輯的必然而已。
當然,防治病蟲害是基因改造技術的另一項崇高的目標。現今基因科技已能使「害蟲」不喜歡吃新作物,或吃了基因改造作物之後,因無法消化而死亡。不過,害蟲無法消化的作物,人類是否容易消化呢?或者毒性、過敏原、消化性是否有累積的特性?是否會經由複雜的食物鏈,而間接的影響了人類呢?這些疑問到目前為止,即使很有勇氣的科學家們都還不是很清楚。
為使得改造過的基因不會四處傳播,科學家也不得不構想出「毀滅基因」的概念 ── 使改造作物在成熟過後就啟動「毀滅基因」自殺,以免繁衍不適當的後代而遺害生態係。也就是基因改造作物無法播種,繁殖下一代。隻是,如同電影侏羅紀公園中那位數學家的名言∶「生命自然會找出路」,誰也不敢保證真實的結果會如何。
在社會麵上,幾千年來農人以保留部份當季的自家穀物,做為下一季的種子之栽培方式,將來會變成需要向如生物科技巨人孟山都購買種子?不願意購買也可以,隻要敢承受如「害蟲」都向自家田裏報到的景象。屆時,農業資金的流動,又會導致何種社會結構的變革呢?沒有自耕農,而所有的農人變成孟山都的下遊廠商,僅僅出賣勞力。
二十一世紀,恐怕注定是個充滿挑戰 ── 大自然反過來向人類挑戰的世紀。
而現在英國基因改造公司的銷售量,每年超過10億英鎊(約500多億新台幣),而且每年都以10%亮眼的銷售成長率著名,可以這麽說的是,基因改造生物.食品,方興未艾,想要再一時之間,立法全麵禁止,恐怕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No more comments on your uneducated article.
怎麽禁最有效?
不知道是好事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