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天下父母心!糾結呀~~~
(2012-03-19 05:11:47)
下一個
今天早上看新聞,一個標題吸引了俺的眼球;
『餓了才喂的孩子智商較高』!!! 新聞說:
ZT: 『英國一項大型研究發現,餓了才喂的嬰兒,長大以後智商比較高,成績也比較好。艾塞克斯大學和牛津大學,追蹤了布裏斯脫地區一九九零年初的一萬名新生兒。他們把這些孩子分成三組,一組按時喂奶、一組一開始按時喂後來變成餓了才喂,另一組餓了才喂。到孩子八歲的時候,一開始就餓了才喂的孩子以及後來改成餓了才喂的孩子,智商比按時喂的高四、五分。這些孩子參加英國五歲、七歲、十一歲和十四歲的全國會考,成績也比較好。研究人員說,進一步分析他們也發現,不論父母的教育程度、收入、孩子的性別、母親的健康以及吃的是母奶或是配方奶,結果還是一樣。』
咱老中可是寵孩子出了名的,特別是對嬰孩,那養一個白白胖胖的寶寶幾乎是“全民共識”!與此同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推媽,推爸”們的隊伍也是日益擴大中,但這則新聞一定會讓為人父母者從此走上糾結路 .
可以明確回答:不是。
是人都有欲望,小孩子更不懂得控製自己的欲望。成人尚且吃到好吃的就算吃飽了也還要吃,小孩子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奶瓶喂養的孩子都會很容易厭奶,就是因為奶瓶可以隨意喝個撐飽,母乳不行。
60後70後的老中父母都是在物質缺乏的年代成長起來的,讓孩子吃得好是父母的最願意幹的事。
我小時候就常挨餓(老母超愛老弟)。老爸出差回家看我在外邊滿臉通紅的瘋玩,抓過來才發現發燒39.5度。粗生粗養的我比備受關懷的老弟身體強壯,也比小5歲的老弟顯年輕。跟老弟走一起總被不熟的人問候:你妹妹?和80後的弟婦逛街也被她認識的人問:同學?這是我最愛聽見的話。
隻不過還有另外一個研究表明,是小時候越是感情上被寵(不是指實際生活上)的孩子,長大以後能夠更好的承受壓力。
所以結合兩者,在嬰兒時期,我對孩子采取的方式是,頭三個月哺乳盡可能多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因為他們太脆弱,無論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隻不過不是喂吃的,而是用吮吸母乳來安慰他們。等3個月之後,孩子成熟到一定程度,可以逗著玩,可以離得開媽媽一點了,開始過渡到隻餓才喂,4,5個月的時候即可完全的孩子不哭鬧的開始規律的定時餓了進食。此時的進食時間基本就是定了,之後隻是在這個時間吃飯的時候加輔食以滿足孩子身體需要而以。
倆孩子現在很好,我兒子比我女兒適應得要艱難些,女孩子的忍耐力比男孩子好。但是我兒子一旦適應了,又比我女兒更有耐心,女孩子心急。
拋開智商不說,這樣做對飲食習慣也是有好處的,很自然的會斷母乳,孩子不會因為要依賴母乳安慰而哭鬧,而且孩子哭鬧得很少,因為從小就習慣用其他的安慰方式。不吃手,不吃奶嘴,從來沒有不吃飯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