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

人都會長大,但不一定會成長。成功是我的自信,挫折是我的良師,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個人資料
成長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新大秦帝國》一部發人深思的大型曆史劇。

(2008-09-21 13:42:09) 下一個
我不是一個愛看電視的人,對連續劇更是避為恐之。在台十餘年,居然沒看過一個完整的台灣連續劇。

但我對大陸拍攝的曆史劇卻倒是情有獨鍾,如《雍正王朝》我就看了兩遍。

最近剛剛看了曆史劇《新大秦帝國》,看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是一部我所看過的最好的曆史劇。
劇幕:氣勢磅礴。
手法:嚴謹細膩。
劇情:曲折緊扣
對白:精煉意深。

我看的是第一部,它主要寫秦國由弱變強的崛起曆史,並穿插回顧秦早期曆史與六國曆史;中心事件是商鞅變法,中心人物是商鞅、秦孝公與戰國初期的一批偉人名士。截止於車裂商鞅;以舊貴族複辟勢力抬頭。。。。。。


原著孫皓暉老師,隱居海南16年如一日辛勤筆耕寫出這如歌如泣史詩,他把我們的目光拉回到我們的根------------------------------------之源

今天,我們使用著的文字來自於秦人,我們廣袤的國土是秦帝國的延續,我們統一的中華民族在秦帝國時期開始形成。2000多年前的那個大帝國,仍然和我們血脈相連。 (此段是原版的解說詞)
ZT:
4000多年前,文明的曙光開始照耀中國大地。在黃河流域的原始部落中,第一個國家夏誕生了。500多年後,商取代了夏。公元前11世紀,周王朝又以武力征服了天下。由於王位隻能傳給一個兒子,其他的兒子們就要得到封地。這樣一代代分封下去,周天子腳下就出現了幾十個國中之國。 從此,這些屬國之間就開始了長達500多年的戰爭。                     
直到公元前230年,一支來自西北方的軍隊開始橫掃天下。在10年的時間裏,他們吞並了所有的國家,征服了所有的部落。就是這支軍隊,最終結束了500多年的戰亂,在中國第一次創建了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秦帝國。

這是一支創造了曆史的軍隊。然而,多年以來,人們對它的了解並不多,它真實的形象一直模糊不清。秦軍強大的根源在哪兒?它靠什麽建立了空前的豐功偉業?

《新大秦帝國》為我們揭開了這個謎的頂端,隻可惜大陸拍攝的這麽好的電視劇卻至今沒在國內上映,倒是由台灣率先發行了DVD。
網友的評論是:如果是像《康熙帝國》這類歌功頌德的片子就早上映了,而此片涉及到法,大家都知道,現在中國官員最怕的就是正法的片子。 難放!

這是我喜歡的幾句劇中的台詞:

1。 異星天象,永遠不會垂簾弱者,向來都是強者的光環。
2。 酒醇和無勁力,人醇和無血氣。
3。若民眾都能判斷是非,國家必勝!若是非隻能由君王一人決斷,則其國必衰!


不過目前在大陸的任何網址倒是都能找到。而且優酷,6房間和土豆網上都有放映,大家可以自由的觀看。
這是幾個連接: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4316458/

http://v.youku.com/v_playlist/f2326555o1p0.html

http://v.ku6.com/special/index_2623134.html


劇情介紹:
  
  公元前三百六十二年,滿懷壯誌,發誓要奪回老秦故土河西的秦獻公贏師隰,在黃河西岸的少梁山與魏國大軍進行了一場慘烈的廝殺。盡管秦軍斬敵無數,並一舉擒獲對方主帥公孫痤。但秦獻公卻身中毒箭而死。
  
  嫡子嬴渠梁靈前即位,史稱秦孝公。
  
  秦國此時已陷入四麵楚歌之絕境,輜重耗盡,兵源匱乏,國力虛弱。秦孝公即位後,秦國危局如獨木撐天,搖搖欲墜。六國在山東召集大會,準備分秦,內外堪憂,秦國的生死存亡,壓在一個22歲的年輕君主身上。
  
  秦孝公贏渠梁清醒地認識到秦國的落後與六國亡秦之心,為了穩定最急於滅秦的魏國,他在所有大臣的反對下,釋放了本應斬首為先父祭靈的魏國丞相公孫痤。並拿出國庫與皇室私庫的所有財產,用秦國不世珍寶,以及巨大商利相誘六國權貴,力保秦國三年無戰事,為秦國贏得了一絲喘息之機。
  
  秦孝公手刻國恥碑,以血塗字,立於宮門,誓以變法強國。秦孝公大召天下賢士,六國學子,入秦為宮。在與賢士的反複切磋度量之中,衛鞅脫穎而出。衛鞅隻身一人遊遍秦國窮山惡水,深入荒村野鎮,了解當地民俗民風,努力尋找秦國落後的根源,竭力暝思治秦策略。同時,他也被這樸實,堅毅的秦風深深吸引。在這短短的三個月裏,他便明確了此後二十年,自己與秦國要走的路。
  
  渭水船頭,他一展其為政主張,以他的法家思想折服了秦孝公。衛鞅的《治秦九論》更使其看到了秦國的未來希望。他們連談三天三夜,決定實行變法,以法製國。並立下了“君臣相知,永不相負”的誓言。
  
  秦孝公拜衛鞅為相,開始了君臣二十年的大變法。
  
  衛鞅拜相後,頒布命令,禁止私鬥,平民有戰功可以封爵,取消封地,廢除井田等一係列主張,朝野之間,不啻於天翻地覆。平民封爵,開三皇五帝之先例,廢除封地,動搖封建基礎,更有開阡陌、廢井田,使六國守舊之士頓足大罵,當然,對衛鞅來說,壓力最大的則來自於秦國內部的貴族勢力,嬴渠梁的兄長嬴虔、長史公孫賈、上大夫甘龍等這些前朝權傾朝野的大臣,對衛鞅刻骨仇恨。由於秦孝公的支持,隻能在背地下手。
  
  權貴之臣們關注著衛鞅以法治國的成效,到處遊說鼓動,衛鞅通過城門立木,在民間贏得信任。適逢河西村村民群鬥,以身試法,村民們仗著是太子封地,不肯伏法,衛鞅親自監斬,一次斬首七百餘眾,天下大嘩。犯人臨死前幡然悔悟的吼聲:“秦人莫忘,私鬥罪死恥辱!公戰流血不朽!”在所有秦人的內心深深地烙下了“法”的烙印。
  
  此事卻震驚了主張 “非戰非攻,除暴政暴君”的政俠墨家的子弟。墨家向來以“除暴天下”為己任,聞知衛鞅的暴行,召集門下弟子,發出除暴令,準備對他們認定的“苛政”,“暴君”,“酷吏”進行大規模的刺殺行動。
  
  秦孝公為了變法不在初期夭折,舍棄一己的生命,親至墨家駐地神農大山,拜見墨子。在墨家論政台上,孝公慷慨陳詞,連身居幕後的老墨子也被他的英雄氣概與王者風範所折服。老墨子最終決定與秦國冰釋前嫌。秦孝公又要與戀人別離,他們立下了至死不渝的誓言。“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變法使得秦國蒸蒸日上。農人力耕,百工勤奮,商市通達,民風日新,人人踴躍參軍,準備殺敵立功,授官封爵。新法法製逐漸深入人心。
  
  為了能夠得到秦王室更堅定的支持,在白雪的理解和勸導下,衛鞅與秦孝公的妹妹——聰敏賢惠的熒玉公主舉行了大婚……
  
  衛鞅的第二批變法令陸續頒布以後,更是朝野沸騰。取消貴族封地,是破天荒的創舉,秦國貴族視他為寇仇一般。河西村的村民給太子交私糧的時候,私糧全部被換為泥沙。太子一怒之下,殺死了幾個村民,又撞在了衛鞅的法令上。這是一次比以往都更艱難的考驗。
  
  衛鞅廢黜了太子,流放他到秦國邊境之地,不得征召,不得回來。太子的兩名師傅公孫賈被放逐隴西牧馬,嬴虔被削去鼻子。
  
  經過這次事變,朝野的風波平息了,衛鞅深知自己的處境,這段仇恨已處在無法化解的地步,即無可解,也不須解。作為法家的大師,他正帶領著秦國一步一步地接近他理想中的大治之世。
  
  秦孝公不顧衛鞅的反對,將商地在名義上封給衛鞅,國人尊稱衛鞅為商君,後世稱商鞅。
  
  整整二十年過去了,變法持續了二十年,秦國的新軍練成,國富民強,百姓勇於公鬥,平民爭立戰功。秦孝公和商鞅都老了,不足五十歲,都已是心力交瘁。秦孝公召回了流放二十年的太子嬴駟,撒手而亡。
  
  嬴駟即位,六國趁機向秦國施加壓力,要求秦國殺商鞅以謝天下。朝堂內外又是一番氣象,陳渣泛起,舊恨新仇都浮上來。一直在秘密破壞變法的老臣們終於可以在陽光下竊竊私語了,他們聽說新國君嬴駟也有殺商鞅的想法,爭先恐後地跳出來。
  
  商鞅將手中的政權、兵權交出,帶領弟子們最後一次修訂秦法,坦然被捕,被五牛分屍。
  
  嬴駟出兵函穀關,進取河西之地,掃清所有反對變法的舊貴族,將商鞅之法立為萬世國法,其實,這是商鞅為保護新君、保護變法而舍其生命下的一步大棋。最後一招,以一己之生命賭秦國萬世之強盛。嬴駟果然英才,後人卻不知道,商鞅才是真正的曆史棋局中的大國手。
  
  而在那充滿霸氣的鹹陽皇宮裏,一個比他任何先輩都要更加冷俊的鐵碗君主,正在謀劃著將怎樣掃平一切膽敢阻擋他完成霸業的朽物。一場新的血雨腥風又將開始了……

台灣版DVD封麵



主演演員:


秦孝公:贏渠梁。


商君:衛鞅。

劇片頭:






當時各國的分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