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金輝名牌轉貼

轉貼精華,網絡文摘.更是個人的網絡讀書筆記,以便把好貼珍藏,今後仔細回味,與網友分享。本人為生活奔波的小民,沒時間打字,隻好轉貼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中華帝國擴張史(1,2,3)

(2007-05-14 17:10:17) 下一個
中華帝國擴張史
          作者: 冰冷的眼神 來源: 子陵論壇 http://bbs.ziling.com/

在當今,世界地圖有兩種版本。一是世界普遍使用的,按照西方人的視角繪製而成的地圖:美洲和歐洲居於西方,而中國則地處東方,日本成了東方之極,是為“遠東”。我們一般稱呼的“東西方世界”即由此而來。而另一幅地圖則是中國人自己使用的。在這張圖上,中國幾乎居於世界的中央地帶,在它的北麵,才是歐洲與俄羅斯,南麵是印度,巴基斯坦,東南亞各國以及大洋洲,西方是連成一片的穆斯林世界和非洲,美國以及整個美洲大陸卻成了地道的東方。

中國人的地圖何以和其他國家的完全不一樣?究竟是什麽原因使得“中國人”要居中,而“西方人”卻要將之視為與自己天各一方的“東方”呢。

公元前6世紀,中華大地陷入一場血雨腥風的屠殺中,難以計數的諸侯們不斷催動著自己的戰車,用貪婪的眼睛盯著它國的土地,彼此進行著無情的廝殺。當大智大勇者不斷的改寫曆史,爭奪霸權的時候,一位冷靜的學者孔丘開辦了中國第一家私人學院,授課地點叫做“堂”。孔丘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六經》作為授課的課本,其中《禮記·王製》中有這樣一段話:

“東方人叫夷,披頭散發,身有花繡,食不烤火。南方人叫蠻,額刺丹青,腳趾相向,食不烤火。西方人叫戎,披頭散發,身穿獸皮,不吃五穀。北方人叫狄,身披羽毛,居於洞窟,不吃五穀。”還有這樣一句話頗為重要:“中國以及夷蠻戎狄都有安定的住處。。。”此時,“中國”一詞正式出現了。

居“中”有尊貴之意。五帝中的軒轅黃帝,他的帝號“黃”即在五行裏居於正中,東方青帝伏羲,西方白帝少昊,北方玄帝顓頊,南方炎帝神農都隻是他的陪襯。

在戰亂中,孔子創建的儒家學派始終有條不紊的培養著思想家。儒家聖人孟子在《滕文公上》篇中說:“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 。師出儒門的莊子於《田子方》中寫道:“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幹知人心” 。那時的中國,僅指山西、河南、山東,河北等地。然而,中國——這個文明一脈相承的國家,又是怎樣把領土擴張到江南,福建,東北,台灣,海南,廣東,新疆,西藏,雲南,蒙古等地,並屢次的將越南,日本,韓國,泰國等古國掌握於手中,成為他們的宗主之國呢?

如今,沒有人願意提起這些。

一方麵,中國的“民族魂”們要打倒儒家文化,他們不惜公開撒謊說:“中華民族是個對外妥協,對內殘忍的民族,這一切都應拜儒家所賜。”儒家帝國開創了江山,在遼闊的中國疆域內撒下這樣的彌天大謊,是人類史上罕見的滑稽和高度的無恥。然而,謊言重複千遍就是真理。中國青年寧可抱著代有種族歧視色彩的“狼圖騰”理論瘋狂叫好,寧可崇拜著被中國打敗的眾多“夷蠻狄戎”,也不願承認自己的武力。在中國,一百個周邊民族中隻要有兩三個僥幸擊敗中國的政權,就足以讓那些具有“挖祖墳”病症的人找到自虐的鐵證。當然,早已亡國的羅馬也是親手焚毀自己的文明轉而滅亡的,因此,我們理當對之見怪不怪。

另一方麵,幾乎哪個國家都希望將自己裝扮成“老實大好人”。美國總統傑克遜真正做到了率獸食人,在塞米諾爾戰爭中,他不僅屠殺印地安人,還放出大警犬去捕食他們。然而,如果美國人著意的刻畫這類曆史,人們將怎樣看待美國呢。

因此,在我們中國人的心目中,中國似乎是在糊裏糊塗的擴大著。在當今,中國民風不再好勇,孔子說的“見義勇為”早已成為空洞的口號,下等的懦夫們在論證著“董存瑞,黃繼光沒什麽了不起。”以為掩蓋自己的卑怯。上等的懦夫們在忙著將賴寧,狼牙山五壯士趕出課堂,以為自己做更光彩的懦夫。有閑錢無文化的懦夫們則在效法性解放,他們誤把西方殖民者開拓疆域的火槍當成了胯下之物,對內殘忍的懦夫們則高喊“民族魂”的口號,瘋狂的刨挖著嶽飛的陵寢,並“呐喊”:“儒家是對內殘忍的!”

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大概真的要終結了,和羅馬人一樣永不存在。當年,推翻勝利女神雕像,並豎起基督教十字架的羅馬人,臨死前不是已經昏聵不堪了嗎。。。。。。

我寫下這篇文章,以為對戰死在邊疆的中華帝國戰士們的紀念。

願他們不要詛咒我們。

願他們原諒可能退出曆史舞台的,昏聵的我們吧。。。。。。

一,龍現中原

《聖經》一書充滿了神話色彩,但我們也能從中讀出早期以色列人的生活狀況。羅馬始祖羅穆路斯也出現於神化色彩較重的傳說中,但帕拉丁地區出土的殘片也能證明當時確有人類在此活動過。。。許多國家無可考證的神話並非完全出於杜撰。在中國,傳說中最早的征服戰爭當是黃帝對蚩尤部落的進攻。距今4856年前,黃帝誕生於河南新鄭的軒轅之丘。據說,黃帝的母親附寶在外出郊遊的時候,遇到了傾盆暴雨,期間一道閃電隨霹靂聲從天而降,繞住了附寶的身體,電光並不傷人,隻是在纏繞了很久以後才離開,並直飛向北鬥而去。不久,附寶懷孕了。曆經兩年零一個月後,河目龍顏的公孫軒轅誕生於世,這一天是農曆二月初二,至今,中國人還將這一天稱為“龍抬頭”。

在上古,一個個部落彼此進行著征伐與兼並。在今天看來,當年的一場失敗足以使一個民族永遠的沉寂,一次勝利則不足以使一個民族永遠的保持強盛。一個龐大民族的誕生,他的基礎是:祖先所在的部落必須屢戰屢勝。因為,每個部落的人數都不算多,誰也輸不起,敗不起。

黃帝的異母兄弟是薑榆岡。他的降生與中華民族的圖騰“龍”有著密切的關係。據說,其母女登在華亭遊玩時,一條神龍悠然前來陪伴,女登因此而懷孕,但是,當生下炎帝後,人們卻發現這個孩子卻長著蠻牛一般的頭顱,哭聲震耳欲聾。父親少典麵對這個醜陋的嬰兒十分不悅,拂袖而去,最終,他將女登母子倆驅逐到薑水河畔。於是,黃土高原這片險山惡水成了雄奇少年開闊自由的天地。

薑榆岡聰明好動,對自然充滿了好奇之心,漸漸的,他對植物產生了興趣。他用一條神奇的赭鞭四處抽打著百草,以驗證它們有無毒性,是酸苦還是甘甜。後來,他幹脆自己親自品嚐各種植物,將其中可以治病的草藥揀選出來給人治病。聰明能幹的醫生很快受到了民眾的擁戴,年輕氣盛的薑榆岡開始展示出他好戰的性格。他高舉繪有神牛圖騰的旗幟,率領自己的部落沿滔滔黃河一路征戰,在黃河戰鼓般的濤聲中,部落軍團打過了河北大平原,打過了炎熱蠻荒的湖北,一直東進至中國聖人孔子的故鄉,並昂首挺進中原大地。最後,薑榆岡決定定都於河南淮陽,“中國”終於有了一個最初的眉目。

巫師為之占卜,揚言薑榆岡以火德而旺,因光明而強。從此,這個雄壯好戰的首領便被稱為“炎帝”。

黃帝因天降雷電生,炎帝因天降神龍生,這兩個中國的擴張者,是真正的“上帝之鞭”嗎?

在河北,山西以及山東以西這片廣闊的地帶,盤踞著一個強大的農耕部落,他們的首領叫蚩尤,這是一個脾氣暴烈並熱中於搏鬥的猛士。《廣雅釋詁》上說:“蚩,亂也。”《說文解字》上則將“蚩”字解釋為“蟲”。《尚書》對之描述尤為殘暴:“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殺戳無辜,爰始淫為劓刵椓黥”。可見,在中國人的筆下,蚩尤是一位猥瑣陰險,好亂樂禍的首領。他的相貌被越傳越可怕:筋骨如鐵,兩足如牛,四目六手,齒長二寸,堅不可摧。。。他的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野獸一樣的體魄,並以沙土為食。這個部落此時已經學會製作盔甲和鐵器,《世本·作篇》上說:“蚩尤以金作兵器”。“金”即是銅,他們“銅頭鐵額”的高舉鐵戟大弩,在部落角逐中狂飆般殺來殺去,殺得天下民眾無不心膽俱裂。

英雄的炎帝遇到了對手,一山不容二虎,兩個以好戰而聞名的部落展開了拚殺。蚩尤勇猛超人,更有八十一個兄弟呐喊助戰,炎帝百戰百勝的部隊霎時被擊垮,在陳州,曾經所向披靡的炎帝兵團一潰而不可收拾。他們敗曲阜,走孤泉,退涿鹿,跌跌撞撞一直逃到他兄長公孫軒轅的疆域。此時的公孫軒轅已經是一位成熟的部落領袖,與他弟弟不同的是,軒轅並不好戰,他的民眾更喜歡飼養牛羊,播植五穀。豐富的財力資源使軒轅部落具備了雄厚的戰備,而軒轅本人更喜歡用他那敦厚質樸的性格收攬人心,比起兄弟來,他的部落更具備民心歸向的凝聚力。

來到兄長的疆域,炎帝稍稍安心了。有德高望重的兄長做後盾,身為敗軍統帥的炎帝竟有些忘乎所以。當部落武裝獲得整頓後,他便盛氣淩人的侵淩其他的小諸侯,以往好戰的架子又端了起來。這對於以德服人的軒轅來說是不可容忍的。由於政治方針不同,兄弟間爆發了爭吵,由爭吵到推搡,直到動手相打。終於在北京郊區的阪泉,雙方的軍隊發生了武裝衝突。好戰的炎帝第一次目睹的和而不同的偉大力量,不同的部落高舉熊,羆,貙,虎,貔,貅的圖騰向他衝來,三場大戰之後,炎帝屈服了,他向高人一籌的兄長提出了結盟的請求。華夏部落——這個代表著中國人祖先的部落從此產生。國歌有言:“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仿佛也寫照了當年的情景。新部落誕生的時候,即麵臨著強大無比的蚩尤部落的進攻,如果抵抗失敗,則有可能是致命的失敗。

黃帝與大將風後,力牧率兵與蚩尤在涿鹿交鋒時,才知道自己也並非蚩尤的對手。盡管雙方都已學會了使用金屬武器,然而蚩尤的部隊的確太勇猛了。黃帝圍城三年,城池堅不可摧。雙方會戰九次,都以黃帝的失敗而告終。黃帝屢戰屢敗卻不被徹底擊垮的原因,大概是因為他已經總結出一套較為成熟的兵法。拒傳:黃帝在屢次失利後來到太山,遇到一位形貌奇妙的婦人,她人麵鳥身,神采奕奕,送給拜服在地的軒轅一套兵書,名為《玄女兵法》。在獲得軍事專家的指導後,雙方再次展開大戰,《山海經》雲:“蚩尤作兵伐黃帝,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可見戰爭激烈的程度。在難解難分的混戰中,一場狂風暴雨使雙方軍隊都迷失了方向。士兵們不辯方向,盲目的砍殺衝撞。此時,黃帝部隊推出了一輛神奇的兵車,這輛車上沒有武士,隻有一隻小小的木偶。他的手一直指向南方,仿佛在告訴官兵們:蚩尤在這裏,衝上去,殺了他!

毫無戰力的指南車此時發揮了關鍵的功效。華夏士兵一致向一個方向撲來。在風雨雷電交加的迷霧中,蚩尤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他也許還在納悶:為什麽有那麽多敵人向他包抄而來,他的雄兵猛將已經看不到自己的首領,而敵人的官兵卻看得到他,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鋼筋鐵骨的蚩尤擋不住一隊又一隊的敵軍,衝不破一層又一層的包圍,終於撲倒在亂刀之下,粉身碎骨。此時,戰場上已是“屍橫遍野,血水漂杵”。。華夏勝利了!

然而,沒有多少人相信蚩尤這樣一位可怕的戰神會被公孫軒轅這個憨厚簡單的首領打敗。天下人都不相信,他們聽到蚩尤的壞消息後先是一愣,而後紛紛否定這一說法,並認定這是謠傳。黃帝不得不畫下蚩尤的頭像張貼於各地,以證實:這是他的首級,我獲得了他。蚩尤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他雖然戰死,但在幾千年後,千古一帝秦始皇和漢武大帝依舊用祭祀的方式對他表示了崇敬。司馬遷寫道:“秦始皇遂東遊海上,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三曰兵主,祠蚩尤。”

勝利後,中原各地的部落首領全都賓服了。在釜山之巔,黃帝召開了部落大會,從此完成了征服中原的統一大業。會議上,有人提出以熊為圖騰,被黃帝否決。在先前,黃帝率領的便是一隻由六個形態各異的圖騰組成的聯合兵團,如今,又如何能用一種圖案博取大眾的認可呢。於是,他提議創造一種博采眾像的新圖騰:以蛇為身,以獅為頭,其抓如鷹,其角如鹿,並繪以魚鱗。這種代表各部落和而不同的新圖騰被命名為龍,“龍的傳人”一說就此產生。

多少年後,人們來到雲南地區,發現那裏的苗民講述著這樣一個傳說:蚩尤本是個善良勇敢的首領,他不僅精通武藝,還會靈活的使用120種草藥為鄉親治病。為了保護百姓不受垂耳妖婆的殘害,他挺身而出將其擊敗。妖婆不甘心,請來兄弟黃龍前來助戰,依舊大敗而歸。惱羞成怒的妖婆又請來赤龍,才將蚩尤擊敗。而後,八十一寨的苗民才被迫放棄中原故土,來到妖孽出沒的鬼方居住,這裏是日落的地方,環境險惡,土地荒涼。。。

從內容迥異的古老傳說中,我們品到了勝者王侯的味道,也品出了苗民對4000年前那場失敗深深的遺憾和永遠的失落。如果當年失敗的是華夏部落,如果沒有那隻小小的指南車,我們的命運又將如何呢。

兩種傾向不同的傳說,根植在兩個民族的心靈深處已有幾千年,兩個民族不約而同的講述著一個古老的傳說。

炎黃與蚩尤,真的隻是“傳說”那麽簡單嗎。
 
二,四方之民
          作者: 冰冷的眼神 來源: 子陵論壇 http://bbs.ziling.com/

中國有兩句成語:

東征西討,南征北戰。

這兩句成語概括了戰爭的覆蓋麵是無所不及的,戰爭從無禁地。

居住於中原的華夏人,在涿鹿大戰取得決定命運的勝利以後,逐漸繁榮起來,華夏曆經顓頊,帝嚳,堯,舜,禹,直至夏,商兩朝,一千年來始終被其他民族,部落和小國包圍著。這些或文明,或野蠻的勢力零零散散,如同密布天空的繁星,具有高度文明的華夏人居於繁星之間,一如眾星捧月般的醒目,也時常提心吊膽的防備著這些燃燒的星矢與之碰撞。

在華夏的北麵,流竄著狄。這是一群令人不安的馬上民族,他們不僅行動敏捷,快如閃電,而且強悍好戰,狠如鋼鐵。《疏》曰:“絕異壯大有力者,狄” 。《注》雲:“狄、滌,往來疾貌也”。王國維先生則認定,狄字還有一個更帶殺氣的解釋:“剔除”。這些馬快刀狠的野蠻人 出沒於陝北荒原及山西一帶,號稱北狄。當這一心腹大患橫空出世後,一百年間又相繼冒出了凶猛的赤狄,白狄和長狄。

在華夏的南麵,隱藏著蠻。他們是當時南方的各個部落,有三苗,有巴楚,其間,還出現了一個神秘詭異的名字,叫做“蠻貊”。何以為“貊”?與“貉”相通,此物晝伏夜出,以鼠為食。在迷霧重疊,怪樹盤根的原始森林裏,這些神秘人群被描繪得形狀怪異,近乎妖魔:哲學家孟軻說,他們的舌頭如同八哥般蜷曲,而《禮記》則記載:他們的腳趾十分古怪,其特征是相向的。遠古的傳說,則將入侵中原失敗後南逃的蠻人列為“四大凶族”之一。

在華夏的東麵,聚集著夷。在甲骨文裏,“夷”寫做“方和”,注意:“方”字如同一個人側身而立,歪斜懶散的站著。這種站姿與華夏人正襟危坐的習慣很不一樣。他們居住於山東,淮北一帶,約有九大支係,分別是:畎,於,方, 鳳,陽,以及黃、白、赤、玄夷等等。在古代,“九”有“眾多”的意思,他們人多勢眾,形同蟻聚,憑借數量上的龐大與周王朝頑強的抗衡,周公,成王的鐵騎將其消滅了一部分,厲王登基,他們又一湧而出,如蝗蟲般鋪天而來。

在華夏的西麵,橫行著戎。何以斷言其橫行呢?古人說:“戎者,兵也”,“凶也”。兵為武器,凶為暴徒。長期以來,這些持械施暴的“流竄團夥”一直是商朝王室“橫掃嚴打”的對象,戎族的酋長竟被稱呼為“獸”,可見這些勁敵的厲害!我們熟悉的羌人便是西戎的一支。“羌”與炎帝的“薑”姓通假,因此,他們竟然還與炎帝沾親。除氐羌外,遼闊的西部還有華戎與徐戎。總之,狹義的戎多指氐羌,而廣義的戎則是遼闊西部各個族群的共稱。

華夏人,就是“中國人”。中國人的東,西,南,北四麵盡是強敵,四麵合圍,就是一個窒息的鐵桶。千年以來,中華民族總是在最危險的時候與命運抗爭,夏商周三朝無不如此。期間,華夏能同化夷,夷竟然也能融和華夏。春秋戰國這一大時代的來臨,更為華夏民族內戰與外戰提供了機會。換言之,華夏民族對內統一,對外擴張的時期開始了。
 
2007-5-4 12:24    第3樓
三,東征序曲
          作者: 冰冷的眼神 來源: 子陵論壇 http://bbs.ziling.com/

山東半島到江淮一帶,是一片人傑地靈的寶地,居住於這片土地上的夷人,不像南蠻,西戎,北狄那樣被惡劣的環境所包圍,可謂是幸運的。

當少昊,伏羲兩大東方集團與華夏民族融合後,留下來的夷人依舊保持著海岱地區獨特的文化傳統,對華夏人影響較大的文化之一是“人殉”,或稱“人祭”。商朝人學來了這個本事,將人成批的殺死或活埋,以陪葬死去的主人,當時充當祭品的有華夏奴隸,更多的則是那些倒黴的羌人——這種野蠻文化大概是中國最早引進的“洋垃圾”之一,以至於孔子發出了“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的詛咒。

據曆史記載:從夏後啟到夏後杼的半個世紀中,夏王朝一直與東夷進行不斷的搏鬥,戰場遍及魯北,豫東,豫北,冀南。從山東到河南再到河北,到處都是零星的戰場。後杼之後,焦點移至泰山東南,武裝衝突不時發生。捱到夏末,精疲力盡的雙方都不得不考慮改善關係了。在帝發元年,“諸夷賓於王門,諸夷入舞”,東夷開始展現出賓服友好的姿態。然而,令人尷尬的局麵出現了,暴君夏桀王在鳴條戰敗後竄於南巢,夏人也跟著逃難於淮河,太湖,杭州等地,他們逐漸的被當地的夷人或百越所同化。在中國人看來,華夏或漢族被它族通化的事例是不可想像的。

不久,商朝建立,華夏人仍與東夷打起了亂仗,卻始終沒有徹底的征服戰爭。在後世的卜辭中發現了這樣的話:“商人服象,為虐東夷”,“商紂為黎之蒐,東夷叛之”。還有這樣的:“紂克東夷而殞其身”。顯然,商朝時期華夏人與東夷依舊經常兵戎相見,而且,紂王這個野蠻的暴君就是因討伐東夷,損耗國庫而加速了自己的滅亡。

牧野戰後,商朝覆滅,紂王自焚。寬宏大量的武王為紂王的親子武庚保留了祖先的土地,讓他依舊居於朝歌。然而,武王卻憂心忡忡,自夜不寐。商人的祖先,原本是從東夷分化出來而後加入華夏的,因此,東夷與商朝王室的關係畢竟有密切的一麵。為了杜絕謀反事件的發生,武王將監視武庚的任務委托給三個兄弟:管叔鮮、蔡叔度和霍叔處,史稱“三監”。然而事與願違的是,這三個手足同胞竟在日後掀起了一場巨大的叛亂。

周朝克商後兩年,武王去世,年幼的成王由叔叔周公與召公輔佐。相比之下,周公對輔佐侄兒更加盡心盡力。在處理公務時,隻要有人求見,周公就會把嘴裏的飯吐掉,急急忙忙的跑來,以至傳下了“周公吐哺”的佳話。人太殷勤了,就會招致猜疑,“三監”看著自己的周公聲勢日隆,自己卻在垂頭喪氣的武庚王子身後做著“監控器”的工作,十分不滿,於是派人四處造謠說:無事獻殷勤非奸則盜,周公旦要當竊國賊了,周公旦急於當國家元首了。。。他們逢人便講,到出亂說,消息傳到王室,周成王和召公不禁起了疑心。

周公旦找到了召公,向他解釋自己的忠心。不料,召公先發製人的說起了怪話:“如今有人謠傳你我有篡位之心,我還是幹脆離開的好,不要再淌這個混水。你留在朝中繼續輔政,我就不能奉陪了。”周公哈哈一笑,出其不意的說了句:“你不用走,我走。”說罷揚長而去。留下自己的兄弟一頭霧水的愣在那裏。其實,周公離開鎬京隻是作勢,他是親自追查謠言的來源去了。當事情查清後,周公旦連忙找到成王,當著少年天子的麵打開了金滕之箱,出示策文,以示忠心。此外,他還贏得了德高望重的老臣太公望的信任。

此時,看準時機的武庚王子決定造反了,那些不爭氣的周室兄弟們正在製造著內訌,不趁此恢複商朝還等什麽呢?他找到"三監",經過一番“深刻細致的思想交流”,密謀者決定聯合向周王室發動進攻,當然,口號是冠冕堂皇的:為周天子清除企圖謀逆的周公旦。追隨叛亂者的多是夷人:除來自山東曲阜的奄國人外,還有徐夷、淮夷,庸,熊,盈和蒲姑。叛軍遍布河南,河北,山東,安徽等地,聲勢浩大,共有17國。

但武庚想恢複江山,三監想奪取朝權,夷人想西進稱雄,他們各懷鬼胎,後果當然是一盤散沙。身居朝堂的周公旦早已看出了這一弱點,他有條不紊的采用了各個擊破的手段。

成王元年,周公旦率領大軍,重新踏上了武王伐紂的道路。征塵繚繞,路邊似乎還能看到兩年前廝殺的遺跡。人民驚駭,他們想不到戰爭那麽快便又開始了。此時的周公似乎還沒有意識到:擾攘了1000多年的東夷如今是自己送上門來了。

打蛇先打頭,周公旦發出的第一箭便直射叛軍心髒。武庚王子剛剛做上天子夢,周朝大軍已經風馳電掣般殺到他眼前。此刻,管叔,蔡叔占據著戰略要地鄭州,並有奪取洛陽(成周)之勢,武庚則急忙將大軍集結於黃河以北,伺機而動。在洛陽城下,雙方軍隊展開了首次戰鬥。十分不幸,叛軍的司令部竟然不堪一擊。周公旦殺死管叔,將蔡叔流放,霍叔罪行較輕,被廢為庶民。周軍旋即飛渡黃河,與武庚展開決戰。黃河的隆隆濤聲如戰鼓般激發著周軍的鬥誌,也如棒喝般擊垮了商朝舊部的心理防線,周天子的雄師威風不減當年,而對手竟比牧野之戰中的潰敗還要迅速。朝歌城再次陷落,罪魁禍首武庚跑的比任何人都快,但在北竄的途中終於被人截獲,登時身首異處。商朝複國的迷夢徹底被斷送了,一代暴君殷紂的兒子也隨父親魂歸鹿台。

此時,叛軍的協助者們,那些東夷部隊好比沒有頭顱的野獸。困獸猶鬥,周臣辛公甲獻策曰:“服眾小以劫大”。周軍在攻滅叛軍後,對協助叛亂的東夷改變了戰略。在夷人諸國中,以奄國為最強。周公旦決定先剪除其羽翼,再行消滅。周軍麾師東南,向徐為首的淮夷各國發動進攻。大戰未幾,夷人紛紛請降。周公準降,並由南向北繼續進軍。殺至山東棗莊,伏繒國,追至聖城曲阜,收豐國,兩場戰役如同兩把剪刀,剪去了奄國賴以飛翔的羽翼。少年天子周成王不甘寂寞,特派毛叔鄭前來助戰,在兩路鐵軍的合圍下,奄國滅亡。大勝如破竹,周公旦決定一鼓作氣,將夷人徹底征服。周軍急速北進,殺至蒲姑,忽而掉轉方向,橫掃海濱。。。


在這期間,東夷亦向周公長子伯禽的封地魯國發動了合圍.伯禽采用了一種特殊的方式進行了抵抗,他緊關城門,並作<費誓>說:"戰亂中如有牛馬臣妾逃亡,任何人不許藏匿,應歸壞原主.""不許偷竊他人的牛馬和臣妾,否則嚴懲不貸."在當時,伯禽的誓師存在著重大的曆史意義,他糾正了東方國家趁亂搶奪財物的惡習,並使軍紀嚴明,人心一致.紂王舊將飛廉攻城不下,有被成王的救兵夾擊,隻好逃竄.在難民般的敗軍之中,周朝士兵飛廉混雜在其中,於是一把揪出。這個擅長奔走的傳奇猛將被殺掉了。

周公完成了對東夷諸國的平定,這一戰曆時三年,斬首無數。《逸周書·作雒》篇有言:“周公征服熊、盈之族十七國,俘淮夷之族九邑”。《孟子·滕文公》篇記載:周公“滅國五十”。《逸周書·世俘》則說:周公共滅了國九十九國,使六百五十二個國家相繼歸順。這一戰,使中原男兒匯成一道鐵流,鑄就了華夏民族空前的勝利。這一勝,殺盡了東夷1000年來拒不臣服的威風,開創了中國曆史上長期東部少戰事的局麵。<中國通史簡編>記載:"東方諸夷沒有成立強大國,陸續被齊,魯,楚吞滅."應該說,這是周公東征帶來的長遠影響.

獲得勝利的周公旦深知,文化軟實力是一種比軍隊更有征服力量的武器,隨後,他開始潛心於禮樂的製作。

攝政6年,周公還政於成王,並做《無逸》,以告誡天子應以商朝的滅亡為前車之鑒,並囑咐遠在魯國封地的兒子伯禽,警告他“切勿狂妄”。

周公去世前留下遺囑,希望安葬於洛陽,他不想離開他奮鬥過的那塊土地。

不知是什麽原因,自幼以來,我對周公的了解有兩方麵最為深刻。一是不時的有人對我說:“孔老二帶著花崗岩的腦袋去見周公了”。一是有人經常哈哈大笑的挖苦道:“周公發明了太監。。。”(太監實為農耕時代中外大國普遍產物),我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一個遺留著卑鄙者對中國英雄進行集體大迫害的時代。我不敢想像,明天的我們是否要麵對東羅馬帝國粉身碎骨的命運,那個國家,和我們一樣不需要英雄,也不需要傳統文化。

被打敗的東夷還有些零星的侵奪活動,有時還能獲得點優勢,然而,東部沿海再也掀不起滔天巨浪,東夷在一點點的萎縮著。

成王親政後,徐夷和奄又密謀反叛,成王征集大軍進行討伐,並決定禦駕親征。在青年天子的鼓勵下,周軍渡過長江,節節勝利.為了顯示寬容,成王沒有消滅奄國,而是命自己的勁旅在奄國身邊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宜國,在儀征地區監視奄國。1981年對四項山的考古發現:奄國在春秋中期被滅,從時間和地理位置分析,滅奄者正是成王安排的宜國這顆“定時炸彈”。

在這次勝利後,周成王熔兵戈為器皿,又使人作《多方》等文告,從此以後,東夷不再成為華夏的勁敵,周朝進入了一個40餘年不用兵刑的鼎盛時代——成康時代。

周穆王在位期間,東夷勢力集中於淮河流域, 徐國這個以鳥為圖騰的東夷國成了最強大的諸侯之一. 徐偃王自稱王號,對抗周室,"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此次大規模的挑釁獲得了暫時的勝利,穆王恐懼,將東方諸侯的指揮權讓給偃王.偃王效法華夏人統治的秘方"行仁義",收服了三十六個國家.但是,偃王的強大也隻是曇花一現.不久,穆王在西巡時趁其不備,與楚國合力擊殺了偃王. 當然,仁愛的力量是巨大的,據傳,徐偃王後來逃到舟山隱居,跟隨他的百姓有上萬人之眾,直到解放前,舟山群島還保留著偃王的許多廟宇,畢竟,人民對於仁政是懷念的.

周夷王登基後。馭方叛周,東夷跟著打劫,威脅東都雒邑。此次叛亂聲勢頗大,周天子調動了大量軍隊,在西六師,殷八師的迎頭痛擊下,叛軍終被剿滅。

周宣王時,擊敗獫狁的尹吉甫征收東夷的貨物,南夷三見,南淮夷六見,淮夷一見,全部臣服華夏。《詩經·大雅》中說:“江漢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遊,淮夷來求。”體現了當時東夷歸附的情景。

山東半島盤踞於昌樂的萊國,幾乎是唯一一個具有強攻能力的東夷之國,他們的戰車經常出現在營丘一帶。公元前567年,齊國攻克萊子城,滅萊國,土地麵積擴大一倍,成為真正的魚鹽海國。

在同化東夷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件意味深長的趣事。齊國和魯國的國君都在推行華夏文明。齊國采用循序漸進的辦法,“因其俗,簡其禮”,兼以“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等經濟開放政策,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魯國呢?他們是頑強的推行周禮,“變其俗,革其禮”,硬要東夷百姓“走向文明,接受新文化”。結果,齊在五個月內就獲取人心,並逐漸成為強盛大國。魯國則曆經三年才向周公報告施政情況。周公很奇怪,問魯國國君伯禽為什麽來的那麽遲,伯禽說:“我們在推行喪葬禮節,這個禮節需要三年才能完成,所以才來遲了。”周公歎到:“以後魯國怕要臣服於齊國了。”並留下一句格言:“平易近民,民必歸之。”看來,文化的推行需要經濟的推動和民心的歸向,關於這一點,當今

主張複興傳統文化的人也不可不查。

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的滲透也在深入著.

春秋時期華夏諸國與出國爭霸時,須句,顓臾,任,宿,莒,費,郯,譚等國都站在了華夏的一邊,僅保持了一小部分跟東夷的禮節, 舒鳩,淮夷,鍾離,葛,黃,江,英,六等國則與華夏通婚,並使用通行的華夏文字...就這樣,東夷在軟實力的進攻下逐漸被融合。至秦始皇統一天下時,三代東夷的後裔已散為民戶,融合於華夏民族。在當今中國的東部沿海,除了佘族以外,我們很難再發現其他民族的痕跡。

然而,夷人並沒有完全消失,散落於海外和東北地區的夷人反不斷壯大起來,他們最終一個個的成為中原乃至整個中國的心腹大患。

肅慎是最有活力的夷人之一。他們人後來發展成挹婁、勿吉、靺鞨、女真,赫哲、鄂倫春、鄂溫克、錫伯等民族,成為多民族的始祖。1644年,滿族殺入山海關內,通過屢次戰鬥和屠殺征服了中國,這個騎射為先的民族,其尚武精神可謂源遠流長。早在武王伐紂時期,肅慎上貢的禮物便是兵器:楛矢和石砮——後者是一種可做箭簇的石頭,這些兵器後來被刻上了“肅慎氏之貢矢”的字樣。《三國誌·東夷傳》說:“其弓長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長尺八寸,青石為鏃。。。”可見這個民族對兵器的重視。

夫餘的苗裔高句麗也在東北地區繁衍著,後來,他們遷移至朝鮮半島並構建了國家。在古代,這個國家屢次遭到帝國的侵略,討伐和欺淩。時值今日,北方饑餓的高麗人一麵接受中國的施舍,一麵罵罵咧咧,南方富足的高麗人則在中國大開工廠,用儒家文化精神欺壓著“不對內殘忍”的中國人,讓魯迅的民族魂大放異彩。這種尷尬的雙重局麵使中國人多少惱羞成怒,於是,滿街人都在咒罵著“高麗棒子”,並不時有人揚言要“打他們”。然而,自毀儒家“智,仁,勇”精神的人們,還能像帝國那樣去“打”人家嗎?

秦漢以後,日本也被列入東夷的行列。通過魯迅的神化,這個長時間內亂的民族竟被吹捧為具有“團結天性”的民族,造成了中國人對他們的“誤怕”,八年抗戰的慘烈戰爭,又造就了中國人對他們的仇恨。在當今,日本已是世界第二經濟強國,它幾乎衝破了聯合國的限製,野心勃勃陳兵海外,覬覦著常任理事國的地位,並占據著中國的釣魚島。。。這正是我們這一代人,乃至下一代人必然麵對的憂患。

東夷還沒有滅亡,而且正在壯大,三千年前中國人英勇超絕的東進,隻是一個古老的序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