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麽一種方式,有人覺得是當下女性白領的生活之道。其實她們是在傳承她們的母親甚至是祖母的精髓。
淮海路上原來有一家很有名的“大方布店”,感覺上“大方”這個店名,就是特意為多快好省的上海女人取的。布店和服裝店有兩大根本不同:第一不同,服裝店裏隻要把衣服試穿一下,就知道是否合身,顏色款式是否喜歡,而布店考驗的是一個女人“胸有成竹”的能力和審美眼光;第二大不同還用說?當然是價錢。那時候社會上有多少台縫紉機,就會有多少個心靈手巧的女人。她們量體,買布,知道一件襯衫要買多少布,一條裙子要多少布,然後裁剪,踏縫紉機,把一塊布做成衣服穿在自己或家人身上;買什麽料作做什麽式樣,就是各人的眼光了。
不少女人隻是在香港電影中看到一件時髦衣服,就可以拷貝不走樣。上一代的上海女人,是現在時尚流行的 DIY 的源頭,她們一切都是自己動手。還會套裁,於是就可以省下三四寸布料,連營業員都覺得不可能的時候,女人有那麽點得意揚揚,對營業員說:“我曉得格,儂剪好了。”女人還會和營業切磋如何套裁,營業員也算得有經驗算得精怪了,但是被女人套裁的方案一說,還真服了她;營業員嘩嘩嘩地抖開布匹,尺一量,裁縫剪刀順勢滑過去。女人看得很清爽,自己到底是麵熟的老客人,營業員量好尺寸,還放了一碼,大約是拇指的寬。當然更讓女人沾沾自喜的是打折的零頭布,考驗的就是女人眼明手快腦子靈,眼珠一轉就算到了用處;幾天之後穿在身上,逢人便炫耀自己的巧奪天工。
上海女人向來被認為是最要麵子的。上海女人的麵子是動腦子動出來的,是動手動出來的。動腦是心靈,動手是手巧,和在一起就是心靈手巧。套用當今阿迪達斯的一句廣告詞:沒有什麽不可能。
有一些小女人總結出了許多購物經驗,在網上向死黨傳播。有一個很高層麵的上海麗人說,死黨會告訴她百盛的哪個店在季節性促銷,血拚有哪六大步驟,第一步驟坐電梯到哪裏,第二步驟去換什麽……就好比一邊看戰鬥攻略一邊打電腦遊戲。
三十年前,生的切麵是2角1分1斤,有一些精怪女人隻買4兩,按照四舍五入的計算法4兩就是8分,然後再跑一家糧店買4兩,再跑一家買2兩,那麽1斤切麵就省下1分錢。
三十年後,她們的小輩1分錢是不在乎了,但是10元錢還是會在乎的。有5個小女人一起去一家飯店,大概也就是1公裏遠的距離;先是三個人坐出租車去飯店,到達後留一人在車上開回原地,將另兩個人再帶過來,這樣比她們原來需要坐兩輛出租車便宜了一半的車錢。
做這樣精打細算的事情,曆代上海女人心情都好得不得了。不論買什麽東西,隻要是打折,蹋到了便宜貨,上海女人不僅不會遮遮掩掩,反而還要到處宣揚。
看電影,一般的電影院她們是不去看的,要看電影就去最好的港匯、梅龍鎮,但是她們隻看星期二的,沒有別的理由,因為星期二是半價,如果誰不是初戀卻大手大腳看80元100元一張的,會被人家譏笑為“巴子”(摜派頭摜得不到位)。
鮮花當然是上海女人特別喜歡的,凡是覺得自己有點品位的,家裏花是少不了的,既要食有肉,也要居有花。在2005年文化廣場的花市撤銷前,上海女人要買花就去文化廣場,不僅品種多,更是因為便宜,要比小花店便宜得不知多少。有節假日來臨,文化廣場外麵的陝西路一定都是捧了一大摞鮮花的女人和男人,然後或者上了私家車,或者打的,或者坐公交車,或者把自行車當花車。
以為上海女人真沒有錢,真吝嗇?看錯她們了,上海女人在骨子裏會認定,隻有經濟實力弱的人才會示強,而敢於示弱的人恰恰就是經濟實力不弱的人。對於上海女人來說,冤枉錢付一元也是多。在2007年情人節,浦東香格裏拉酒店的38萬元情人節套餐無人問津,上一年香格裏拉8萬餘元的情人節套餐,最後也是零訂單,還有波特曼麗嘉酒店定價18萬元的套餐,同樣沒有買家上門。
隨著精怪和多快好省日益成為上海女人的生活理念,商家也越來越投其所好,不僅是上海本地迎合著上海女人,在上海周邊,簡直就是上海女人的衛星購物城。買皮夾克當然是去海寧,除了真正進口的,上海所有的皮夾克都可以在海寧買到,價格比上海便宜,開車過去,當天來回。結婚的婚紗,上海新娘一定是去蘇州買的,二三百元就全部搞定了;要是結婚穿的是500元的婚紗,那就是自己沒本事,說也不敢跟人家說。還有滬青平公路的輕紡城、燈具城,東陽的木器,杭州的茶葉,宜興的陶瓷,陽澄湖的大閘蟹……
轉自【儂好,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