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說我的第一輛車
(2008-02-15 06:24:44)
下一個
剛到澳洲,第一個月考駕照,第二個月就琢磨買車。沒幾天的工夫,恰好同一條街上有個鄰居的車上貼了條for sale,價格特別便宜,隻有1000塊,外觀看起來相當不錯,是輛87的holden camira,當時早已經不生產了。既然想買,就趕緊打電話約他試車。
那會英文真爛啊,爛到基本啥都聽不懂,隻好找個朋友來幫忙。朋友不懂車,我不懂英文,還真是一對活寶。不過,賣家人很nice,是一家新西蘭人,準備換新車了,所以想快點處理掉舊車。他們也很耐心,讓我們放鬆了很多。
對於車來說,我真是再熟悉不過了,在國內有多年的經驗,開過很多種車,尤其是開過很多比較爛的車,所以再爛的車都不怕,拿過來就開。
先看外觀、輪胎,看起來都很好,沒什麽問題;然後打開發動機蓋,查看機油和裏麵的汽缸、電線、電池、水箱等(注意我漏了很重要的一項,等下說);第三項就是點火,聽聲音,看表盤,查看燈光,接著看前蓋裏麵的震動情況和風扇、皮帶等的工作情況。整個過程下來一切正常,OK,上車。
在小區的路上盡量地加速、急刹車、急轉彎,以測試車的加速性能、刹車性能和轉向平衡係統。最後的結論是——相當地滿意啊。
接下來就是談價格了。我注意到停車位的下方有滲漏的痕跡,問車主這是什麽,他說他也不太懂,應該不影響使用,我說這需要去修理,他很爽快,說“好吧,那就便宜你200塊”。有戲啊,於是我又找了幾個小毛病,這次他就不再說話了。眼見有點僵持,我就開了最終的價格“500塊怎麽樣?”,他猶豫了,好歹也是輛車啊。不過,他最後還是答應了,第二天交錢交車。
車開回家了,非常興奮,畢竟是我在澳洲的第一輛車啊。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大清洗,從裏到外,甚至輪胎和前箱裏都衝了個夠(那會還不限水呢)。然後給我的“兒子”起了名字,叫“奔馳500”,意思是奔馳在澳洲的500塊的車,嗬嗬。接下來就是開出去溜了,coogee/bondi/watsons bay/大橋等等好多地方都是開著這輛“奔馳500”第一次走過的。
可愛的兒子帶給我無數的方便,當然也有讓我操心的時候。還記得上麵說過檢車的時候落下很重要的一項嗎?對!是撥箱油。過去在中國,我從沒開過自動檔的車,所以不知道自排車還有撥箱油這一說,當時看到地上滲漏的有點暗紅色的東西就是撥箱油。開了大約3個月左右,覺得車很不順滑了,換檔變得非常遲鈍,甚至有時候開了半天速度也上不去(因為車一直在2檔甚至1檔)。想想500塊的車,車錢可能還夠不上修理費呢,能開就不去管它了。可是過幾天它幹脆不換檔了,永遠是1檔開,速度最高也隻有30了,基本上在路上開會影響到交通,不修是不行了。找了家華人修理廠,師傅看了看說,如果早點來,是個小毛病,換塊撥箱擋板,大概70-80就OK了。不過現在這情況,他的建議是:1,換撥箱,2手的大概800塊;2,幹脆不修,他給我200塊,車留給他拆零件。我一聽急了,那可不行,好歹也是我的兒子,哪能輕易就拆了啊。於是忍痛花錢修,800大洋就這樣沒了, 加上500塊買車錢,成本就是1300了。
後來又出過一次小狀況,車漏水了,而且不知道是什麽地方漏,總是開鍋。又開到修理廠,師傅還是很替我省錢滴,兩個選擇:1,買一罐stop leaking,慢慢加進去,如果裂縫較小,這東西可以補上小縫,大概25塊錢;2,換水箱和水管,大概又是幾百塊。人窮誌短,隻好先試試第一種方法,沒想到,還真靈,基本不漏了。不過,慢慢的滲漏還總是有,大概每開3天就需要加一桶水,從那以後,我就總替“兒子”帶著一個加滿水的大果汁桶。朋友逗我,人家的車加油,您這環保車加水,嗬嗬。
別看小毛病多,外觀可是一直保養得特好,跑在路上跟新車相比一點都不遜色,因為已經不生產了,甚至某些時候還很搶眼呢。正因為如此,也招過一些小蟊賊的光顧,一天夜裏,在家門口的停車位上(沒有車庫)被人撬開了,不過,爛車就是好啊,小偷竟然沒能打著火,而且方向盤鎖也牢牢地鎖住了,幸免於難啊。
“兒子”陪著我度過了澳洲最開始的美好時光,也見證了我讀書和打工的種種艱辛。大概快到2年的時候,因為有了新車,就很長時間不開了。後來一個朋友說要學車,我幹脆就送了人情,免費給她了。不過,朋友也幾乎沒開,據說是很難掌握我兒子的性能,要麽打不著火,要麽轉不動方向盤(無助力),總之一切不適應,就那麽不了了之了。現在每每想起,還會覺得很親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