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神宗萬曆35年: 英國在美洲建立了詹姆斯鎮(Jamestown)

(2007-05-08 08:54:26) 下一個
布希口誤 女王瞪眼
「母親眼神」自我解嘲 惹哄堂笑

【美聯社華盛頓七日電】經常發生口誤的布希總統,7日歡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到白宮訪問時再度失言,差點就把女王說成18世紀人物。

布希指出女王與許多曆任美國總統打過交道。他說:「美國民眾很榮幸能夠歡迎陛下重來美國這個您已經很熟悉的國家,畢竟您曾經與10位美國總統一起用餐,協助我們國家在17 …1976年慶祝建國兩百周年。」

布希有點尷尬地打住話頭,以怯懦的笑容望向女王,看女王有沒有氣惱的樣子。女王對布希好像說她已有叁百歲反應非常冷靜,禮貌的微笑著,並從黑白兩色的帽子下抬頭看了他一眼,口裏似乎說著:「這麽多年」,或者「你很接近」。布希解嘲說:「她用隻有母親看小孩子的那種眼神看我。」這句話引起哄堂大笑。

伊麗莎白二世是在55年前登基,現年81歲。白宮發言人史諾表示這種失言無傷大雅。他說:「我不知道有沒有很多人跟女王開玩笑,不過總統跟女王開了個玩笑,結果很不錯。」

明神宗萬曆35年: 英國在美洲建立了詹姆斯鎮(Jamestown)

美國自1776年建國,至今不過231年,在當世算是年輕的國家,然而,美國文化精神之醞釀,遠在革命戰爭之前。早在1606年12月下旬,有叁艘航船自倫敦出發,前來新大陸,1607年5月16日在維吉尼亞州登陸,隨即建立了詹姆斯鎮(Jamestown)。這是英國人在新大陸開拓的第一個長久性居留區,也可說是美國民主生活的萌芽,1607年至今,整整四百年,朝野有盛大的紀念活動。詹姆斯堡的始建,使美國曆史推前,慶典便定名為「四百年紀念會」,由美國第一位女性聯邦大法官(已退休)歐康諾(Sandar Day O\'Connor)任主席。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獲邀前來觀禮。

那批移民出發時共144人,海行途中,風狂浪驟,曆盡艱險,抵達時剩下104人,全都是男性。他們登陸後著手建立詹鎮,砍伐了六百多株大樹,每株重量在400磅到 800磅之間。築藩籬,構居室,建教堂,一麵操練武器以防外來的突襲,一麵從事農作生產,此後陸續有移民到達,好幾年之後才有女性同來,人口逐漸增加。

1607年,在中國是明神宗萬曆35年。古老帝國已經有一套成熟的典章製度,美洲大陸才僅是蠻荒走入文明的發端。

新移民的生活十分艱苦,生活資料並不充裕,飲水有毒,連年乾旱。與當地原住民的關係緊張,其中也發生若幹英雄兒女間的佳話,最重要的是,他們建立了「公民參與」政治體製的雛型。

小鎮在1617年建立了一座新教堂;1619年,新大陸第一次民眾代表會議就在那座教堂中舉行。華盛頓後來領導的革命戰爭和製憲會議,精神上都與這座小鎮發生的事一脈相承。經過四百年世變滄桑,詹鎮的原型已不複存在。自1994年以來,考古學家細心發掘,當年遺跡已有許多寶貴的發現,從出土的器物中,早一輩移民求生存、求發展的奮鬥遺跡,逐次重現眼前。

誠如歐康諾所說,紀念四百年前往事。不僅在發思古之幽情,而是要重新認識當前加強公民教育的重要性。透過這個理想的機會,讓年輕人都能認識美國的曆史,以及公民參與的責任感,尤其是在民主社會中「以法為治」的重要性。美國能有今天,靠的就是這個。

新大陸上開疆拓土,建立國家,以歐洲人為多,這是曆史的事實。但近數十年來,移民的成分與規模大變,亞裔和拉美裔大量增加。美國確已成為全球種族的大爐。複雜的文化背景和血緣關係,使得美國麵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挑戰。像近來朝野熱辯不休的移民改革法案,久未定案,正反映出新的人口結構之下,新舊思維尚待協調磨合以臻圓滿。

美國是多元社會,但基本上尊重立國根本的自由、民主、法治的傳統精神。必須大多數熱情公民都理解這些價值。樂於全力維護貫徹這些價值,美國的基礎才能屹立不搖,美國的未來也才光明可期。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在1492年。過了115年之後,有詹鎮的初建,其中都沒有東方人參與。但後來西部的拓建,像鐵路的開工,有大量華工流血流汗共促其成。在美國人努力尋根的過程中,華裔與亞裔的貢獻也應受到同等的重視。

今年的四百年紀念會,不應隻是另一場熱鬧的嘉年華會,而是全民,沉靜省思,迎接未來的時刻。歐康納強調,選舉投票是美國民主製度的核心。可是,近40年來,各項選舉的中投票率逐漸降低 ,反映著「公民參與」的熱情淡化,這就必須趕緊挽救,從學校教育開始。

如果詹鎮早年居民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還能開創並履行公民參與的責任,為甚麽反而有許多美國人對國事不關心,對投票不熱心呢?無論移民來自何方,都要竭誠維護民主共和的體製,全力履行公民的責任,美國的前途實賴於此。紀念詹鎮四百年的意義,也在於此。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