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很明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我們最應該抵製的是曆史的倒退

(2023-12-30 19:48:52) 下一個

來源:文東 柚書房  2023-12-28 08:03

我現在五十四歲,我活在世間的五十四年中,解大手的話,有三十多年是蹲茅坑,隻有不到二十年的時間是坐馬桶。

 
在我坐過的馬桶中,後來,還有具備保溫功能、清洗功能,以及自動衝水功能的。這種馬桶,是日本人發明的。在沒有暖氣的南方,它可以說是起夜的良友、淩晨的知己。
 
不過,馬桶解決的問題,首先還不是太師椅般的舒服,而是廁所的惡臭。
 
幾十年前,中國打開國門,揖迎萬國賓客。彼們帶著好奇心湧進了東方古老國度,感覺各方麵都甚好、甚善,但有一個共同的心聲,就是,哪怕是在首都北京,但凡廁所,都奇臭無比。
 
這個事,依稀有損國格,據說甚至提交到了國務院總理主持的會議上討論。
 
於是發現,我們的廁所之所以臭,是因為全是蹲坑樣式。
 
沒有蹲過坑的諸君,可能體會不到這一點。所謂坑,連通糞池,臭氣會從坑口上衝,蹲著的時候,有慘慘陰風,直逼尻尾。至於公共廁所,則一字排開的若幹坑,其味更如南風之熏,令人陶然。在我,和許多其他男人們,通常會燃上一支煙,再吭哧其事。
 
我從小到大蹲過各式各樣的坑,有些坑,現在執意要抵製外國貨的孩子們可能想象不到其恐怖,尤其是在半夜,對一個未成年人來說,每一次出恭都是一次驚魂之旅,終生陰影不散。實際上,這樣的坑,我相信現在也有不少同胞在蹲著。他們也想坐馬桶啊,但是城裏的孩子們抵製得厲害。
 
馬桶,或曰抽水馬桶,是英國人發明的。它的雛形,誕生在16世紀,為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專用。19世紀,現代意義上的馬桶定型、普及,並且為倫敦市消除霍亂之疫立下了汗馬之功。馬桶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100項發明”之一。
 
今天住在小區的孩子們,家裏是不會有惡臭的,因為家裏的衛生間裝的都是馬桶。以前,我們是住在街道上。街道與小區的區別,是蹲茅坑與坐馬桶的區別。
 
今年上半年我去了一趟西藏,待了一個月,路途中,嚐在一個偏僻縣城吃午飯,其間,有了方便之意,詢之店主,店主說,廚房後麵有廁所。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找到了廁所,打開木門,馬上就關上——這是那種最讓我心驚膽戰的如臨深淵的蹲坑。然後,我把雙手揣在褲兜裏,吹著口哨,在附近轉悠,找到一個隱蔽的露天場所,趁人不備,把問題解決了。
 
想起來,實在是羞恥!
 
坐在光滑幹淨的塑料馬桶圈上,旁邊放著質地柔軟的卷筒紙,手裏拿著智能手機,一邊拉屎,一邊在社交平台上發布“抵製洋貨,愛我中華”的口號的孩子們,絕對想象不到,茅坑曾經給我們這代人帶來了多大的童年陰影。
 
中華文明的基本態度,一向是開放和包容。比如唐詩“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十四個字裏麵,充斥著外國貨,但它依然是唐詩。
 
甚至現代漢語的語法,也借鑒了西方語言的語法;現代漢語的詞匯裏,包含了大量日本語創造的漢字詞匯。
 
人類文明是連通器,貨物會交易,友誼會交換,思想會交流,最後趨於同一水平。但凡叫囂抵製的,都是要自我隔絕的;但凡自我隔絕的,最後的結果都自我毀滅。
 
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的組成部分,絕不應該是自絕於人類的文明。
 
我殷切地希望,每一個中國人,在想撒尿,想拉屎的時候,都有一個漂亮幹淨的馬桶可以坐上去,舒舒服服地身心通泰。因為,根據我的體驗,坐馬桶比蹲茅坑好一百倍,衛生一百倍,文明一百倍。
 
所以我覺得,我們唯一要抵製的,是曆史的倒退。難道我們中華民族就隻配蹲茅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