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很明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哈馬斯沒想到,自己有這麽多吃豬肉講漢語的粉絲

(2023-10-17 12:48:07) 下一個

文章來源:  於 

這一輪哈馬斯-以色列的衝突發展到今天,事情已經越來越清晰。

由於衝突的導火索是哈馬斯發起對以色列境內平民的無差別屠殺和綁架,引發以色列強烈反彈,而後以色列發布警告敦促即將被襲擊的北部加沙地區居民撤離,哈馬斯阻撓撤離,以至於24小時之後以色列再次延長撤離期限。



10月16日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譴責雙方行為,並表示哈馬斯不代表巴勒斯坦人民。



簡而言之,支持巴勒斯坦並不代表支持哈馬斯,因為哈馬斯並非巴勒斯坦政府代表,而是一個在野的極端組織。也就是說,在聯合國代表巴勒斯坦、以及與中國建交的巴勒斯坦方麵是法塔赫,而不是哈馬斯。

法塔赫與哈馬斯的區別

法塔赫與哈馬斯的區別

這幾天在上網的過程中,我再一次感到震驚,因為我發現我們國家居然有這麽多吃著豬肉的哈馬斯鐵粉,哈馬斯在巴勒斯坦的支持率很可能都不如在我們的互聯網上高。更加令我費解的是,這些哈粉們居然可以在管理嚴格的中國互聯網上發布大量煽動仇恨甚至反人類的內容而不受處置。

下麵是以色列使館的微博轉發區部分內容,你可以感受一下↓

微博上甚至有人為希特勒招魂

微博上甚至有人為希特勒招魂

令人好奇,一個在曆史和文化上與中國都沒有什麽交集的民族,怎麽就被仇恨到這種程度?

客觀來說,新中國成立後,以色列屬於對華友好的西方國家之一,在對華投資、技術輸出方麵比大多數發達國家都更加慷慨。但看看這些使館轉發區的言論,幾乎全都是反人類的話,這每一句都在實實在在傷害兩國關係、醜化中國形象…令人深感不安。

曆史經緯非常重要,從曆史上看,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將巴勒斯坦英國托管地分成兩個國家的決議:分別成立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每個國家都由三個主要地區組成,由領土之外的交叉路口連接,再加上一個位於雅法的阿拉伯飛地。大耶路撒冷地區將處在國際組織的控製下。這就是後來非常著名的聯合國大會181號決議。

後來阿拉伯國家不滿以色列的存在,先後發動累計五次中東戰爭,希望將以色列清除。但他們軍事能力太差,五次全部敗給以色列,以至於以色列的國土麵積越打越大。

到了1990年代,《奧斯陸協議》促成了新的兩國方案,這份協議大致劃定了耶路撒冷的地位、以色列定居點、邊界、安全、水權、巴勒斯坦人的自由行動權和回國權。



可以說這是巴以和平的一個最具有指導性最有可操作性的協議,中國也一直主張雙方根據協議和平共處。但這一協議最大的阻力不來自於以色列或巴勒斯坦官方,而來自於哈馬斯,哈馬斯呼籲完全消滅以色列,並且在不受巴勒斯坦政府控製的情況下發動襲擊,但每次都被以色列以更重的手段報複,這給哈馬斯控製區的平民帶來了慘痛代價。

有人說以色列長期以來對巴勒斯坦進行種族清洗,這在數據上是站不住腳的。1990年以來,以色列人口增長了100%,同期巴勒斯坦增長了149%。



當然,巴以問題由來已久,旁觀者可以支持巴勒斯坦、也可以支持以色列,但就是不能支持哈馬斯,因為支持巴以是觀點和立場的區別、而支持哈馬斯是人和畜牲的區別。

以色列在曆史上對哈馬斯的行動總是會帶來相當大的平民損傷,特別是婦女和兒童,為何?

如果你是以色列軍隊,你也不願意主動打這些平民,即使毫無人性,從軍事價值上看用現代化武器打平民根本不值當,出現這個情況的原因是哈馬斯過去一直以普通人為肉盾,把火箭彈和恐怖分子放在幼兒園、醫院裏麵,然後每次以色列打擊哈馬斯,就都會造成更大程度的平民傷亡,之後哈馬斯就以人道主義為借口向國際社會宣傳,給以色列巨大壓力...如果哈馬斯真的愛民如子,為什麽又要阻攔平民撤離?



這次衝突和過去的區別在於,哈馬斯的確玩過頭了,用針對平民的恐怖襲擊開始挑起事端,很多不堪入目的殘忍視頻廣為流傳,即使是西方最左的小清新看了也無法對這個組織共情,所以這次以色列敢於以空前的力度去打擊哈馬斯毫無顧忌,就是因為哈馬斯的行為相當於是幫助以色列消除了人道負擔。

目前在歐洲各個主要國家,人們可以公開支持巴勒斯坦,但不能公開支持哈馬斯,否則會被治罪、驅逐,出台這些措施的國家包括但不限於英國、法國、德國。



哈馬斯對於巴勒斯坦來說就像是癌細胞,如果不能除去他們,巴勒斯坦不會有未來,巴以也難以實現和平;如果這次以色列能夠除掉哈馬斯,短期看是以色列的勝利,長期看巴勒斯坦受益會更多。而這次以色列的報複目標完全鎖定在加沙,甚至回擊了黎巴嫩真主黨(和哈馬斯一樣為非官方組織),但就是沒有碰一下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主要領土。

所以我依然看好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和平未來,同時我支持以色列在徹底鏟除哈馬斯後,不是占領加沙而是逐步還給溫和的巴勒斯坦的官方法塔赫,美國方麵也在給以色列這種壓力。



另外,這次戰爭幾乎不可能發展成新一輪的中東戰爭,因為哈馬斯在阿拉伯世界裏本身並沒有很好的人緣和聲望,事件發生後伊朗迅速撇清責任說與他們無關,而臨近的埃及當局本身就是穆兄會的對頭(哈馬斯是穆兄會的一個分支發展而來的組織),在事件發生後,埃及於10日起無限期關閉拉法口岸,這顯然是對哈馬斯不利,因為口岸開放不僅可以撤離平民,也可以讓哈馬斯的人員逃離至埃及,埃及寧可不關心加沙地帶的穆斯林同胞安危,也不想要哈馬斯流入自己國境,這就是利益大於主義;而臨近的阿拉伯國家約旦也向美軍開放空軍基地以備後續美軍可能的使用。

可以說,在幾乎所有的阿拉伯國家中,哈馬斯都不如在中國互聯網上受歡迎。

哈馬斯在伊斯蘭世界不受廣泛支持的根本原因是人心思變、追求和平,老百姓更加願意擁抱世俗化和現代化、而非極端化的恐怖主義。

簡而言之,這次衝突我們甚至不能說是巴以衝突,而是哈馬斯-以色列衝突。

這次衝突的來龍去脈也很好梳理,問自己三個問題即可:

(1)是誰先挑起的事端?

(2)是誰先針對平民發動襲擊綁架等恐怖行動?

(3)是誰在阻止加沙的平民撤離?

這個三個問題搞清楚了,這件事你也就明白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