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很明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真的假的:袁隆平的卑鄙

(2021-06-18 17:17:43) 下一個

一開始就是那個81年的特等獎。

申請單位是中國農科院和湖南省農科院。把其他人都蒙在鼓裏。這種全國協作的項目,正常申請應該是做出了主要貢獻的幾個省江西,廣西和湖南一起申請。就個人而言,龍顏安應該來說貢獻是最大的。發獎的前夕,龍顏安他們才知道獲獎人是袁隆平等。龍不服,鬧到方毅副總理那裏。可是中央國際廣播電台已經預報了重要新聞,寫好稿子第二天就要播出了。隻好不改了。袁隆平搶功成功了。

中國的事,壞就壞在縱容袁隆平這樣的卑劣小人上麵。讓真正有本事苦幹的人如龍顏安受袁隆平這種小人的氣。

你看青蒿素的申請就是主要參與單位一起申請,雖然幾個單位爭得不可開交。

袁隆平的貢獻是找到野敗這個不育係。但實際上野敗是李必湖和海南的馮克珊找到的。他們兩個在海南找到野敗後,袁隆平乘火車從千裏之外趕來了。李必湖在他手下,發現野敗的功勞被袁搶去了。李必湖後來和袁分道揚鑣了(這個詞 中國新聞周刊 的報道裏用的)。

在野外找不育係野生稻本身技術含量不高。就是需要時間,要有點運氣。

三係雜交水稻還需要保持係和恢複係。十幾家同時公關,隻有江西的龍顏安做出來了以野敗為基礎的不育係和保持係。再過一年,廣西的張先程做出了可用的恢複係。三係雜交稻搞成了,推廣後出現大麵積枯死。直到八十年代初福建的謝華安結合龍顏安的成果和他自己研究出來的更好的恢複係,雜交稻才真正推廣開。

三係雜交水稻,也可以不用去找野生不育係。在現有的品種上改進出來。武大的朱英國,和西南的周開達就是走的後一條路。朱是74年成功,比野敗型的73年(就是張先程推出恢複係的時候)晚一年。周是80年代成功。周的品種在西南是唱主角的。周和朱都不容易的,不育係,保持係,恢複係都需要改進或匹配。不像野敗型是全國一起公關。

為什麽野敗是全國一起公關,主要因為華國鋒重視,湖南省出了最多的經費。最多的經費讓袁當上了雜交水稻科研攻關的全國協作組組長。他充分利用這一職位,先占李必湖和馮克珊的功勞。後來有玩手段,把雜交稻攻關做出了重大貢獻的龍顏安和張先程排除在外。項目完成人是袁龍平等。如果哪位有在國內報獎的經曆的會知道,報獎時往往是幾個人名,有先後次序。袁隆平報雜交水稻獎,根本不告訴其他做出貢獻的省份,這個人就是這麽卑劣。

後來中科院就是不給袁隆平評院士。後來有謠言說是因為袁隆平學曆不高,沒有發表過理論文章,中科院才不給他院士。

中科院那幫院士們,做得也是絕了。故意給了謝華安院士。謝學曆低,不懂外語,寫文章就更不行了。袁隆平英語不錯的。

後來不是還鬧出什麽方舟子的新語絲 打假謝華安的鬧劇麽。了解內情的人知道,中科院給謝華安中科院院士(不是工程院院士)就是針對袁隆平的。中科院給袁隆平找了一個鮮明的對照組。

袁隆平後來又搶兩係雜交水稻的功。兩係雜交水稻是石明鬆在艱苦的條件下憑一家之力完成的。完成不久因為一條質量偽劣的電熱毯事故在1989年去世了。2000年以後兩係雜交稻報大獎,袁隆平是名列第一位的獲獎人,石明鬆隻能排在第二位了。

雜交稻是重要的科技成果。但是在這背後的故事,真是讓人扼腕歎息,心境難平。

石明鬆早就悲壯走了。龍顏安先生還在,祝龍先生健康長壽。曆史終將把卑劣的小人定在恥辱柱上。

我寫這麽多,就是相對龍顏安和石明鬆這些踏實肯幹,為人類做出過重大貢獻的英雄表達晚輩的敬意。

 

 

上一貼,是憑記憶寫的,這是 中國新聞周刊2012年報道中的一部分:

1981年6月6日,當時的國家科委、農委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會議,要將新中國第一個特等發明獎授予雜交水稻研發團體。前來領獎的顏龍安卻得知,獎狀上隻寫著“全國秈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組袁隆平等人”,沒有其他人的名字,獎狀與獎章也隻有一份。

頒獎大會召開的前一天,顏龍安找到當時主管科技的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和農業部黨組副書記朱榮,向他們反映情況。“這麽多人對雜交水稻做出過重要貢獻,怎麽都不提名字,變成了一個‘等’字?難道雜交水稻是某一個人發明出來的嗎?”隨即,科委與農業部就在參會人員的駐地京西賓館緊急召開了一個協商會,除了袁隆平和顏龍安以外,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農民日報等9家媒體也旁聽了會議。會上,袁隆平沒有發言。

顏龍安說,雖然方毅對他的意見表示理解,但大局已定。一位領導勸他:“今天晚上,國際廣播電台就要向全世界播出‘袁隆平等人獲雜交水稻特等發明獎’這條消息了,明天所有的報紙也都會刊載這則新聞,這麽大的事情,關乎到國家威望,不好再有什麽更改。”

----------

袁隆平科研水平低。三係雜交稻,那些推廣的具體的品種,也是別人搞出來的。

而袁隆平的研究進展卻不是很順利。1975年以後,他以自己的不育係配成的優勢組合“南優2號”,在湖南洞庭湖地區大規模試種。與同類雜交稻品種相比,“南優2號”的確長勢最好,穗大粒多,但卻有致命缺陷——不抗病。後來,洞庭湖地區幾十萬畝水稻遭遇矮縮病,顆粒無收,“南優2號”也因此被逐漸淘汰。

1991年版的《中國雜交水稻的發展》一書列出了23個雜交水稻組合。在1980年之前,也就是第一代雜交水稻品種裏,隻有“南優2號”為袁隆平的成果。此書由中國農科院與湖南農科院主編,主要撰稿人第一位即是袁隆平。

雜交水稻研究的上述曆程引發了一個爭議:第一個能大規模推廣的不育係、保持係、強恢複係與優勢組合都不是袁隆平做出的,但長期以來他卻被公認為“雜交水稻之父”,幾乎成為雜交水稻唯一的形象代言人。

------------

袁隆平的政治投機:

六四以後,李鵬的名聲很臭,有的正義感的人都不願意接近李鵬。第二年的全國人代會,袁隆平和李鵬套近乎,要錢,李鵬從總理基金裏拿出了千萬元人民幣支持袁隆平。

下麵是2012年 中國新聞周刊文章裏的一段話:

據李晏軍的不完全統計,1966一2000年,國家投人到雜交水稻技術研發的直接經費2000萬元,間接經費2000萬元,但從2000年起,袁隆平所在的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三次得到總理基金的資助總額就達4000萬元,相當於過去24年全國雜交水稻研發經費的總和。

----------

這一段話是不準確的,袁隆平得到總理基金資助,是從1990年起。袁隆平找到李鵬要錢這件事,李鵬給他總理基金的錢,是當時新聞公開報道的。

袁隆平從李鵬那裏拿到一大筆錢,除此以外,全國正常的雜交稻科研經費的分配使用,他也有一定發言權。利用這些,他拉一批人,壓一批人。朱英國後來為什麽還給袁隆平說話,無非是在經費分配上得了袁的好處。

-----------

袁隆平圈錢:

袁隆平搞了一個隆平高科的上市公司,他兒子具體操作。前麵不是說袁隆平水平不行麽,袁隆平拿到了大筆的科研經費,招兵買馬,也有人為他效力。可是卻搞出了種子讓農民絕收,少收。隆平高科的這一醜聞,新聞上也是被捅出來過的。

這是中國新聞周刊文章作者寫的:

是網上有人實名舉報打著袁隆平招牌的隆平高科涉嫌腐敗(袁本人並未被指控牽涉其中)。回頭找老同學幫我介紹采訪對象,自然是百般推脫。隆平高科被舉報的上市時的腐敗事項,隨著時間推移,已極難查證,後來我們報道袁隆平時,發現它即便當年有圈錢嫌疑,也沒太大的報道價值,而當年的舉報者,有的去世,有的則興致了了。----------

袁隆平利用媒體:

袁隆平善於作秀,擺拍。總是拍一些在田間地頭勞作的照片。中國新聞界那些記者,哪裏搞得清雜交水稻研究背後誰真正做了什麽,誰攻克了哪些難題。在實際中推廣應用的又是誰培育的品種。袁隆平投這些浮淺媒體所好,頻頻曝光。而那些真正踏實工作的雜交稻科研人員卻默默無聞。

有些反感袁隆平新聞形象的人說,袁隆平是政治宣傳需要,政府推出的一個人物。這到真是冤枉了政府。袁隆平是卑劣地主動搶功。主動投媒體所好。把一個撈名撈錢作秀的袁隆平,打造為一個在田間辛勤科研的形象。

黃章晉的文章是2018年的:

十多年前,有次聽一位長沙官場上的老同學無意中說,有位年輕水稻科研人員被袁隆平打壓,不但經費批不下來,甚至東躲西藏弄塊試驗田都搞不成。當時,袁隆平是神一般人物,我對此並未往心裏去。

---------

袁隆平一方麵投機鑽營,一方麵打壓不投靠他,屈服他淫威的人,這才是他的真實形象。

袁隆平能投機成功,最大的最早的原因還是他那個全國協作組組長的頭銜。這個頭銜的得來,並不是他水平,學曆高,而是因為湖南省在華國鋒授意下出了最多經費。

利用權勢巧取豪奪科研成果,現在已經成了一個普遍問題。開這個先河的,還得數袁隆平。

 

 

 

 

還有一條,就是國內媒體的膚淺。英國搞曆史連續劇的編輯,往往有曆史學博士學位。美國報道科技的媒體從業人員具有科學方麵的博士學位的並不少見。中國做科技報道的記者一般是文科生。不要說嚴格的學術訓練,連基本的科學素養都不具備。

袁隆平特喜歡利用這些淺薄的媒體。海水稻被鼓吹了,袁隆平這個以前沒有做過這方麵研究的,也來插一杠子。袁有錢有勢,那真正搞海水稻也樂得袁加入進來。於是你看媒體,海水稻也變成袁隆平搞出來的。

真正討論雜交稻的科研貢獻。應該是列出雜交稻有哪幾條技術路線,這些技術路線的理論依據從哪裏來的。每一種技術路線的關鍵步驟,難點,優缺點在哪裏。難點是由誰突破的。

技術路線成立,不代表能成功推廣應用。要看後續推廣應用的品種有哪些,推廣了多久,多廣,累計增產效益有多少噸。每個品種的優缺點是什麽。投入產出比大不大,等等具體細化的討論,恢複曆史真相。

不必大而化之說什麽政治需要,水稻神話。

尋找利用野生稻,遠緣雜交,功勞歸丁穎,民國年代的成果。但是他那個時代,戰亂連連,具體的科研論文,我們看不到了,當時在國際上估計也沒有多少人知道。

三係雜交水稻這個技術路線,是日本人1968年實現了的。但是培養出的品種沒有多少優勢和推廣價值。

60年代找天然野生稻雄性不育植株,就是水稻研究界的已知常識。袁隆平在農田裏找到了一株,在國內發了篇文章。但這顆植株也沒有實際應用,並不是所有找到的野生植株都好用的。他作了這麽一件事而已,沒有什麽理論創新。

70年代李必湖和馮克珊找到的野生雄性不育植株,湖南自己搞不出不育係和保持係。動員,分發給十個省的水稻科研人員。江西龍顏安搞出來了。朱國英沒有用李必湖的植株。改進現有品種,另外找的野生雄性不育植株,搞出紅蓮型三係雜交稻。但他沒有袁隆平那麽多錢,也沒有全國其他人如龍顏安,張先程的協作,比袁隆平搞出來的晚。

三係配套成功,並不代表具體品種可以推廣應用。相反,袁隆平搞出的品種推廣後大麵積枯死。是1980年代初福建謝華安搞出新的恢複係,和可以推廣的品種。

四川的周達開,也是自成一體,利用非洲國家岡比亞的品種,搞出崗型雜交稻(後來還有D型)。到80年代也可以推廣應用了。由於四川省的大力支持,在西南,周的品種得到大麵積應用。

到1991年,26個新水稻品種,沒有一個是袁隆平搞出來的。

1981年報獎,袁隆平耍手段,拉上1978年才恢複的中國農科院,撇開其他省份的龍顏安,張先程。報獎搶功成功。這就是曆史真相。

 

 

來源: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60286/all.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