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很明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知否 王府井大街又叫莫理循大街

(2020-04-26 11:41:09) 下一個

“車如流,客滿滿,興衝衝。觀光到太廟,逛街王府井,三日小假一程程。列隊飛燕子,紅旗揮春風,天安門上閃金星。老北京,新北京。中華向前進,人民建奇功,楊花紛紛柏蔥蔥。” 

一首詩曾這樣描述王府井。

北京城內名氣最大的商業街,非王府井莫屬,外地人剛聽到這個名字時往往會有些奇怪:哪家王府的井這麽有名?

一些地名被叫得多了,便沒有人再注意它的真正含義。

王府井大街北起美術館東街,南至東長安街。全長約1.8公裏,是北京最有名的商業街區之一。

王府井大街在元朝時就屬當時街巷中最寬的一類,闊(寬)二十四步。

明代時,這條街上有10座王府,故人稱“十王府街”。清依明製,亦在此街上建王府。據史料記載,以豫王多鐸府最大,今協和醫院不過是其中一部分,連帥府園箭廠當年也包括在其中,乃王府衛隊的操練場。多鐸戰功卓著,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地位特別尊崇,故清代多稱此街為“王府街”。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重新厘定地名,因街的南端有一甜水井,故與王府合稱,改名為“王府井”。

據光緒十一年《京師坊巷誌稿》記載,當時北京內外城共有1258口井,絕大多數是苦水井,做飯不香,洗衣服不幹淨,洗頭發黏手。甜水井是稀缺資源,故名聲特別響亮,王府與井並稱,這就標明了街道首尾的標誌性建築,根據清代地圖,此井為該街唯一的一眼井。王府井的“井”還真是不一般。

王府井的繁華,得益於老東安市場,那裏原本是明代一座王府,清初封給吳三桂,改稱“平西王府”。“三藩之亂”後,王府改成神機營的操場。清初內城為八旗駐紮,不允許漢人居住,一直少有買賣,但末期東交民巷使館區已成國中之國,清政府禁令事實上已經失效。1903年,經善耆、那桐奏請,慈禧批準,廢棄已久的神機營操場被迫開放給遊商,一舉打破了老城區原有的寧靜,由於顧客密集,距離適宜,各國商號也來此街經營,王府井商業街迅速走向繁榮。

老東安曾有兩次失火。

一是1912年,袁世凱當上大總統,各方催促他南下就職,他指示手下士兵搶劫商戶,四處縱火,表示發生了“兵變”,他不得不留在北京彈壓。這一把火幾乎將老東安徹底摧毀,為平息商家的憤怒,重建老東安時,向南擴充了不少麵積。

二是1920年,錦益興玩具店老板文煥章因欠債甚多,自行縱火,製造事端,將東安電影院、中華舞台等全部焚毀,東來順、稻香春、吉祥戲院等大戶聯合出資,請來消防隊,才控製了火勢,此次大火雖小於幾年前,損失卻也非常慘重。

有趣的是,王府井大街還有一個英文名,叫“莫理循大街”,莫理循是澳大利亞人,著名記者,1894年來中國,後曾被《泰晤士報》聘用。他於1897年起開始長期居住在北京,1912年被袁世凱聘為總統政治顧問。莫理循在王府井大街上住了很多年,由於他在西方知名度很高,當時外國人記不住“王府井”這麽複雜的中文名字,故地圖上標為“莫理循大街”。

街是無數故事的組合,而王府與井組合起來,便成就了老北京的一段傳奇。現在的王府井大街牌匾高懸,店鋪森然;每天從早到晚,徜徉在這條大街上的中外遊客絡繹不絕。這條大街擁有亞洲最大的商業樓宇,密度最大、規模最廣的大型商場,賓館與專賣店都林立於此,這裏更是國有品牌和中華老字號的集中之地,是北京城的一張世界名片。

 

來源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