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很明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當下誰來疾呼善待方方日記

(2020-04-20 09:49:18) 下一個

反右中茅盾力挺《百合花》,當下誰來疾呼善待方方日記

 禿筆的老蕭 老蕭雜說  
 

 

 

或從未正兒八經讀過幾本文學著作、沒接受過最基本的文學啟蒙教育,或主張文學政治工具化,黑壓壓的一群人,再一次實現曆史性的大集結。

 

不少人一邊摳著腳丫、剔著牙花子,一邊爭先恐後地加入批判隊伍,對一部文學作品、一種文學或文化現象品頭論足、唾沫橫飛。

 

若是說他們讀書少了,缺乏最起碼的人文素養,他們立馬會罵你假清高,瞧不起愛國群眾,且大概率地要被問候祖宗八輩,要被扣幾頂嚇死人的大帽子,另加幾記棍子。

 

當下最悲哀的事情,莫過於此。

 

對於方方日記的圍攻,正屬這種情形。

 

昨天看到有人說,對於方方日記的討論,“不亞於改革開放之初的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甚至討論更激烈、參與程度更廣泛、更為壯觀,將被曆史所銘記”。

 

聞之錯愕。真理與謬誤乃一步之遙,天才和垃圾也隻一線之間。

 

如若這個說法能夠成立,市井潑婦當街跳腳圍罵、潑皮牛二當眾撒潑耍橫,可視為精神文明結出碩果了;十年浩劫也可稱為中國進步的裏程碑了。

 

拜托,請不要再以這種顢頇低級的類比,去褻瀆42年前那場撥正民族發展航向、改變國家命運的偉大思想解放運動了。

 

相反倒是覺得,時下需要有人從常識和道義出發,以黃鍾大呂之聲,廓清迷亂,定紛止爭,以防中國文化自此加速粗鄙化、人文精神繼續走向荒蕪化。

 

這麽說,是因為想起了62年前的一篇小說——茹誌鵑的成名作《百合花》。

 

這篇作品最初發表在《延河》1958年第3期。同年,《人民文學》第6期轉載。

 

1958、1959 年這個特殊曆史時段的作品,主要采用宏大的敘事方法,來高揚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形成一種文學的滾滾洪流,國家敘事抵抑個人的淺吟低唱。

 

《紅日》和《保衛延安》是這樣,《黎明的河邊》和《黨費》也是這樣。

 

《百合花》以艱苦卓絕的淮海戰役為背景,寫的是一個19歲的小戰士,送“我”去前線包紮所,由此演繹出的故事。由於“我”是女同誌,小戰士一路上“不自在”地害羞。

 

他去向老百姓借被子,一個新媳婦不願借給他,因為這是她唯一的嫁妝。

 

後來小戰士犧牲了,新媳婦一改先前的羞怯,為小戰士細細地擦拭身子,幫他縫補衣肩上的破洞,更是把那床新婚的被子墊在棺底。

 

連名字也沒有的小戰士,還沒娶媳婦,憨厚、靦腆,與女同誌一接觸便臉紅。

 

小戰士參軍才一年,而他參加革命也並非因為與敵人有著血海深仇,隻是“大軍北撤時跟來的”。

 

在外貌上,作者也沒有將其描寫得如何孔武:“一張十分年輕稚氣的圓臉,原來棕紅的臉色,現已變得灰黃,他安詳地合著眼,軍裝的肩頭上,露著那個大洞,一片布還掛在那裏。”

 

小戰士隻身撲倒在敵人扔來的手榴彈上勇救民工,一般情況下理當潑墨渲染,這一幕作者也是淡淡幾筆轉述就概括了。

 

小戰士也有缺點,在借不到被子時也會發牢騷———“老百姓死封建”。但當他得知自己借的是“人家結婚的被子”,又想把被子送還,完全不計較剛才受到的委屈,表現出通達的一麵。

 

作者沒有刻意將“英雄”拔高,讓其“神化”。按當時的審美習慣,作為“英雄”的小戰士是不能讓老百姓(新媳婦)隨便取笑的,而茹誌娟要展示給讀者的是一個真實的、生活中的英雄。

 

與那種“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迥然不同,雖然也寫戰爭,卻是個人化的敘事意圖、非宏大的敘事視野、非理想化的英雄人物,塑造感傷的情感基調,包含了刻畫普通人情感世界的美學追求。

 

《百合花》寫於1958年初春,正是反右鬥爭高潮時期,許多作家知識分子都經受了不同程度的打擊,茹誌娟的丈夫也在運動中被“開除黨籍軍籍”。

 

在高度政治化的時代氛圍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起來。相比之下,戰爭硝煙中淳樸真摯的人際關係則更加令人懷戀。

 

那時帶有“幹預生活”傾向的作品同樣沒能逃脫厄運,在“反右”浪潮中幾乎全部被打成“毒草” 。理由不外乎是給“黨的組織抹黑灰” 、美化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醜化黨的領導幹部、暴露社會主義陰暗麵等等。

 

被打成“毒草”的作品裏就有王蒙《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反右”鬥爭剛剛開始, 這篇作品便遭到潮水般的批判,作者因作品的“毒草”性質被打成“右派”,其後流放新疆十數年。

 

正如賀敬之當時所言,“如果說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騎士們在一定時代唱過浪漫主義的動聽歌曲的話,那麽到了我們這個時代,個人主義者的歌聲就隻能是鬼哭狼嚎了”。

 

相較而下,在左傾越來越嚴重的1958年,當代革命小說中最富於人性書寫且同時被《人民文學》轉載的《百合花》,無疑是個奇跡。

 

這篇小說隨即遭遇“ 左”傾思想的批評,被指“感情陰暗”、“缺乏陽剛之氣”、“風格過於纖細”。

 

其後更是有人批評說“茹誌鵑已經走到反黨的危險邊緣”。惴惴不安的作者眼看就要步《紅豆》與《在懸崖邊上》的後塵,遭受與宗璞、鄧友梅相似的命運。

 

不幸中的萬幸,時任文化部部長和中國作協主席的茅盾,很欣賞這篇小說。他在1958年第6期《人民文學》上發表了《談最近的短篇小說》一文,分析了《百合花》的思想性和藝術特色,稱之為“最近讀過的幾十個短篇中間最使我滿意,也最使我感動的一篇”。

 

當時工農兵英雄裹挾而來的豪壯樂觀旋風風靡文壇,《百合花》無疑帶來一股清新溫柔而又傷痛悲憫的氣息。

 

 

 

它告訴人們,不是每個人都應做叱吒風雲的英雄,更多人可能活得平凡普通,甚至一生都難有一次輝煌的奇跡,但他們擁有比現實世界更深廣複雜的心靈天地。

 

對茹誌娟作品風格的研討,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質量最高、最顯水平,也最心平氣和的一場討論。當時最出色的文學評論家茅盾、侯金鏡、王西彥、魏金枝等都參與了討論。

 

特別是茅盾對《百合花》的力挺,使茹誌娟擺脫了政治上的風險,對於糾正當時日趨泛濫的極左風潮下假大空的文學失誤,起到了積極作用。

 

這一株清新俊逸的百合,在當時的文化語境中,非但沒有使茹誌鵑陷於危險境地,還成就了她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中的地位。

 

她帶著醒目的“風格”標記,經過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反修防修”等,馳向“人生和事業的盛年”。

 

《百合花》將民間的生命個體,從演繹社會曆史規律的宏大敘事中抽離,放在一個全新的人學坐標上進行審視。

 

從而把基於親情、愛情等人倫紐帶的悲情,置換成一種普遍的人性,一種純情的愛和悲憫,形成了當代文學中民間人性敘事的一朵豔麗奇葩。

 

直到今天,對於《百合花》的研究和解讀依在繼續,這株看似柔弱的花常開不敗。

 

再來看眾說紛紜的方方日記。它與《百合花》在價值取向、敘事風格與審美趣味上,不能不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盡管兩者選擇的背景都是戰爭(抗疫亦被視為一場戰爭),也以戰爭為推動力,但真正要表達的卻是人性美與人情美,戰爭隻不過是它的合理外殼。

 

她們都擺脫了宏大敘事和一元結構模式,無意於著重情感的階級性與革命性,放棄政治情感的維度,以表現人與人之間的美與善為旨歸。

 

她們都以有別於傳統敘事的手法,用女性作家特有的悲憫和感懷,觀照特定環境下個體生命的生存狀態。其溫度源於對“人”的關懷,顯示出深切的人文主義溫暖。

 

她們的表達都是有分寸的:不激烈,但不乏力量;溫暖,但不軟弱;沉鬱,但不沉悶;有感情,但不泛濫。

 

我們今天再讀《百合花》,心靈上更多的感動並不是“魚水情誼”,而是對人的命運的憐惜和悲憫。

 

最終我們從方方日記中,也不難看到疫情肆虐人間的苦難和悲情,看到抗疫前線勇士的無畏,看到瀆職官員的失責,看到危難中市井百姓的堅韌,還看到了武漢市民付出的巨大代價,國家資源的出色動員,誌願者和社區工作者的辛勤奉獻。

 

但與《百合花》一樣,方方日記也蘊涵了藝術的張力,人性的力量突破了表麵上政治色彩的遮蔽,具備了更為廣闊的闡釋空間。

 

如果說《百合花》 是一首“沒有愛情的愛情牧歌”,方方日記則是一曲“沒有硝煙的生命禮讚”。

 

有人說方方日記在海外出版是“賣國”。我恰恰倒是覺得,方方沒有賣國的資本,海外讀者看到這部日記,相反會感悟我們的國人是具有同理心的,而不是他們想象中的“與眾不同”。

 

至於“送子彈”“遞刀子”之類的欲加之辭,更是低級到不值一駁的地步。

 

茹誌娟時代的文學批評是簡單而粗暴的。批評者常以路線、人民守護者和代言人的身份,用“反現實主義”“個人主義”“小資產階級”“小市民的低級趣味”等概念來限製作家的個性書寫。作家一不小心就會遭到精神與肉體的雙重摧殘。

 

所幸的是,在那個人人自危的年代,《百合花》得到了茅盾的讚賞,作家和作品都安然無虞。

 

60多年過去了,我們對於一部探求人性與訴說情感作品的評價,居然又遭遇一種簡單粗暴。

 

這一次批評者多以“愛國”的名義,對方方日記掀起鋪天蓋地的謾罵和攻擊,極盡肮髒、猥瑣、暴戾之詞,大有把作家“打翻在地再踏上一隻腳”的勢頭。

 

這是正常的嗎?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麽問題究竟出在哪裏,我們的進步又在哪裏呢?

 

文字、文學的最大困惑,莫過於契合或迎合了當時的政治語境、政治需求,而未必在另一個時代廣泛流傳。

 

關注人性、人生的作品,雖然看似不合時代節拍,甚至遭到批判、扼殺,卻往往能恒久地流傳,到一定時期終獲公正評價。

 

反右中,茅盾力排眾議,肯定和讚揚《百合花》;疫情之下,可否有茅盾一樣的重量級人士站出來,不說全然肯定方方日記,而隻是疾呼一聲:停止謾罵攻擊,請善待方方日記呢?

 

這是一種道義,更是捍衛常識的責任。

 

 

 

 

sabrina????塗莉芳

我一直生活在武漢,方方寫的日記,大部分都是真實的,因為我的鄰居,還有一些同學的朋友都在疫情初期死去,剛開始的武漢非常慘烈。每天都是在焦慮恐懼中度過,害怕感染。那個時候方方寫日記,我們可以在網絡上讀,也是一個精神上的寄托,就不明白怎麽有那麽多人對她進行人身攻擊。何況她說了,她在國外發行,所得的款項全部定向捐給醫務人員,上級找她談話,她說了自己的觀點,上級都沒有說什麽。唉,其實說真話很難啊。

 

 


????大阿左

我jio著批方方日記的都應該是讀書略微少點的人,文化底蘊不是那麽豐厚的人。有批評方方這功夫為何不去問問蔡院長現在如何如何呢。為何要批一個作家呢。

蔣飛華

為什麽批方方日記比追究瀆職者的責任還讓一部分人熱衷?!它說明了什麽問題!一個社會不能隻有一種聲音!這是李文亮烈士的心聲和寄語。痛整一位說真話的作家,是想鼓勵整個社會說假話麽?!

飄零人物.
隻怕是被荼毒更深的這一代人,更是會更激烈地批鬥

現象君®

關注老蕭時日不長,但每篇都能讀到蕩氣回腸的人間疾苦,那“新聞獎”獲得者顯得那麽親切。

健生

一部日記多大的事,惹得無數的愛國戰狼喊打喊殺,斯文的洋洋灑灑數千字,這個那個政治高度嚇死人,粗俗的直接卷起袖子要打人。喜歡聽讚歌的坐在沙發上把新聞聯播看上十遍八遍,沒有人對你說三道四。一點點話外音都容不得未免太霸道了,原本很平常的一部日記被炒得像顆核彈似的,真的覺得好笑。

老張

語文老師啊,而且是真的語文老師。即:懂語言的美,曉文章的魂,把握文化的脈衝,通達真人的大道,契合當下的環境。蕭先生好!

中敏

可否有茅盾一樣的重量級人士站出來,不說全然否定方方日記,而隻是激呼一聲:停止謾罵攻擊,請善待方方日記!隻怕時過境遷,都在明哲保身,已經沒有此大無畏之人!

海洋之紫

昨天轉載的方方《如果我不交待 》竟然被404了嗬嗬

芳美花藝

這些天我一直在反思,為什麽受過很多年教育的人,人品上會有很大問題,為什麽很多高學曆的人,仍然沒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是不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我們在一味的培養能夠應對各種考試的人,而忽視了對一個人品質和價值取向的培養。是不是我們的教育對孩子的思想和行為都控製得過於嚴格,而讓他們沒有了自由自在思索和發揮的餘地。在家庭教育中,我一直都反對對孩子過於嚴格的控製,希望讓他們自由自在的成長。現在流行的很多育兒書中也是這樣認為的,比如不管教的智慧,正麵管教等等。可是,在學校裏,尤其是中學,麵對同樣的流水線,各種嚴格的管控下,他們學習的領域、積極性和思想的自由度是不是已經被局限住了呢?他們是不是很多時候處於習得性無助狀態呢?控製和反控製,是不是不僅僅出現在親密關係和親子關係當中,是不是也會出現在教育中和社會中呢?
最近在讀傅雷家書,內心那麽柔軟的一個人,竟然遭到迫害,人的生命在大眾主流意識前麵是多麽的脆弱。

忋人不憂天
最近方方日記是個熱點,無論是有公德心大神,還是蹭流量博眼球的小鬼,都會寫一寫這類文章,親朋好友們也為方方日記以及日記的出版等爭論不休,甚至於反目,因為觀點不同,我也被罵為方粉,因不屑於與之爭論,隻能暫時屏蔽言語惡劣之人。看了蕭老師的幾篇文章,感覺特別喜歡,大氣、睿智,有理有據,說出了我們想要說而不能表達的想法,看到您的文章,也覺得特別親切,象看到戰友一樣的感覺!

一棵草

不對這場反理性,反人性,反常識的圍剿撕咬進行斷喝和反思,被淹沒的將不是方方,而是那些暗自高興暗地操縱的人!理性和常識必將戰勝野蠻和無知。

A蟲兒

茅盾挺身而出,源於年輕時所受的教育和其安身立命之本。現在文化人中已經沒有那個成長環境。

沉思

重溫曆史,請善待方方!既是常識,也是責任!為黎民說真話何錯之有?假如今天方方倒了,明天病毒卷土重來,誰為你發聲?

淺吟低唱

最近讀到一個新詞一一“愛國賊”,意味深長,貼切至極,盡顯中文漢語之魅力!

一棵草

時下需要理性,需要人文,需要茅盾,更需要對這次爭論進行深刻反思,以期社會進步。

Rao8888

讀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劉慧利~射運中心

欣賞作者的文筆和勇氣,為常識和社會的公正發聲.

信愛望

這些沉默者,他們明哲保身,歲月靜好。

nt

最近經常感到愕然,平時看著也受過高等教育表現正常的親朋怎麽在一本日記麵前如此失智,人性呢?同理心呢?是非心呢?

paopao

有張抗抗啊!隻是起不到當年的茅盾的作用,落的一起被罵。

OutMan

對於那些目的不純的圍攻者而言,它們是不會看這些文字的。隻要你是為日記辯護的,它們就會上來狂吠,而且往往都還是衝著日記作者本人而去,它們從不會聽你勸,事實上它們也沒耳朵去聽、沒眼睛去看,隻會人雲亦雲地狂吠。

因為作家隻是個文化人,無權無勢的文化人而且還是個65歲的老文化人

sabrina????塗莉芳

我一直生活在武漢,方方寫的日記,大部分都是真實的,因為我的鄰居,還有一些同學的朋友都在疫情初期死去,剛開始的武漢非常慘烈。每天都是在焦慮恐懼中度過,害怕感染。那個時候方方寫日記,我們可以在網絡上讀,也是一個精神上的寄托,就不明白怎麽有那麽多人對她進行人身攻擊。何況她說了,她在國外發行,所得的款項全部定向捐給醫務人員,上級找她談話,她說了自己的觀點,上級都沒有說什麽。唉,其實說真話很難啊。

A白蘭地

那些罵方方日記的人估計是做了錯事怕擔責任,於是煽動無知的人,還有那些不用中國古哲學思維的哲盲,……這些是真正唯恐天下不亂的人,而方方日記則是用日記方式達到老師批閱作業以便查漏補缺,更好地服務於人民群眾,是最接地氣的親民愛國之舉。

準哥兒

真的事關存亡,此時不說,說不過去。用著強權,卻不見了。

驛站〈老童〉

對方方日記的圍剿,才是最無恥的病毒!

飛翔的企鵝

這麽說吧,依據事實的是批評,胡編亂造的是汙蔑

宅在家的美人

遺憾的是,那些潑皮無賴,潑婦夜叉看不懂這樣的文章啊!字都認不全吧?

guoked

誠實。勇敢。良心。

小鼎

真的擔心一退再退,當沉默不被允許,當讚美不夠賣力成為罪過,那時一切都晚了。

一片石

在這個左潮泛濫時刻,沉默也許是知識分子另一種語言表示,一種無聲的抗議。與其昧著良心說假話謊話,不如沉默是金。
但支持方方的聲音正在此起彼伏,民智已開,沒有這一點,既使茅盾再世又有何用?

淡水

都是那個年代過來的人,都想做個逍遙派,說實話,在讀書人氣節這塊他們還真不如孔乙己。

小平

世風日下,悲哉。

晚霞(曾亦然)

圍繞方方/,此風一遇合適機會,馬上就會重來。

藍罌粟

無力感,有分量的人不敢站出來說話,任由
謾罵蔓延滋長,喊打喊殺

sparkle

塑料花時代,小粉紅就是充氣娃娃吧

多多

這些仇恨方方的群體不過是中國曆史上太監的精神後代,它們的祖先閹割的是身體,到了自己這一代卻是割裂了靈魂

happy????

請善待敢說真話的人

林爸爸

從這一代的人讀的什麽書,澆灌的是什麽雞湯,就可知會有什麽樣的見識。

瘋子,瘋子,有些人瘋狂的像瘋子,改革開放四十年,物質文明建設有目共睹,可精神文明呢?怎麽有那麽多無知的無聊的,沒思想、沒頭腦的人呢!讓社會警醒!

喵喵愛fish

看到先生這篇文章,我恍然想起多年前還有《百合花》這部電影呢,我還記得劇中的新媳婦是沈丹萍扮演的。

悟空

潮水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時間能證明誰在真正的愛國。現在罵方方的人可能有一部分是不明就裏被裹挾著的,慢慢的他們應該會明白方方是在鞭撻誰,又在為誰發聲。我想鞭撻(追責)的肯定是少數人,而她為之呼喊的是各行各業(包括醫護人員)絕大多數的普羅大眾……

青青柳新

 文人墨客是時代的眼睛,而風骨則是時代的良心。

蔡莉們被追責,可能謾罵恐嚇方方老師的聲音才會消失。估計對方方老師圍追堵截的,不管是幾個文人的事。

 

 

來源微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