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很明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武漢醫護人員摘口罩坦誠相見拉近病患關係--決策者蠢到死

(2020-02-12 18:07:24) 下一個

一將愚蠢,累死三軍;一報無知,禍害一城!

 白衣山貓 白衣山貓  今天
今天,一位在武漢做醫生的朋友,隔離在家,無聊中整理家裏報紙書刊,準備處理掉一些。
無意中,他看到了《武漢晚報》的一則消息,眼睛都要直了。
 
 
 
口罩的作用,今天,我想,經過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阻擊戰,任何一個普通人都應該大致知道了吧!
醫護人員戴口罩,一方麵是保護自己,更重要的是,保護就診病人!
醫護人員戴口罩,一方麵,是為了不把自己口鼻或者呼吸道裏的細菌病毒傳播給病人。有時候,盡管醫護人員可能沒有任何症狀,他也可能是一個病毒或者致病細菌的攜帶者,醫護人員不戴口罩,在診療的時候,可以把疾病傳播給病人。
醫護人員戴口罩,另外一方麵,也是為了防止病人呼吸道的細菌病毒傳染給醫護人員。當然,醫生感染上疾病後,還會再次感染其他病人。
在急診科,醫護人員永遠都不知道你麵對的患者患了什麽病,肺結核、流感、包括這次的新冠病毒肺炎,很多病人的首診都在急診科,中南醫院的醫生還敢不戴口罩。
患者會把病傳染給醫護,醫護再吧病傳染給其他患者,這就是院內感染的一種形式。
預防院內感染,是每個醫院都要做的事情,因此,每個醫院都有院內感染科,簡稱院感科,專門負責指導醫護人員如何避免院內感染,其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醫護人員在工作的時候要戴口罩,接觸病人前後要勤洗手。
醫護人員在工作的時候戴口罩,是近代醫學的重大成果之一,這個成果,由很多人命換來。
可是,為什麽中南醫院敢於違背醫學原理,做這種無知的事情呢?
我的天啊,這是武漢中南醫院啊,武漢最好的,最大的四家醫院之一。他們沒有理由不懂院感控製啊!
難道武漢中南醫院的院感科主任和院感科醫生,全部都是吃幹飯的廢物,全部是久病成醫的醫生嗎?這不至於啊!
醫護人員不是賣笑的小姐啊,麵對病人必須露出笑臉。
要知道,二十多年前,由於性病艾滋病開始出現和流行,我們醫生到處宣傳要民眾加強自身防護,那就是要戴套。我們疾控中心的醫生,也是上門去娛樂場所親自教育,對一些特殊服務行業,反複強調,提倡她們要戴套服務,要做好自身防護啊!
我們的報紙要出版,要經曆多少層層校對審批呢?他們怎麽會允許這種違反醫學原理的報道出現呢?
武漢市負有管理醫療質量的醫政部門,全部都沒人了嗎?
那隻有一種解釋:武漢有些領導,枉顧醫學原理,隻要求醫生麵對病人“微笑服務。”
報應很快就來了。一個多月以後,發生了什麽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12月份,才多久啊!就有醫生被感染了,然後醫生又感染給病人,病人又感染給別人,然後,全國人民……
武漢中南醫院要求急診室醫護人員不戴口罩,確實做到了醫患坦誠相見,便於拉近醫患關係,是啊,醫患一起無知,一起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這是多麽搞笑的事情!
民眾不懂醫學,難道你們中南醫院的院感科醫生也不懂嗎?
這真是中國的現代化醫院該幹的事情嗎?這真是世界級的笑話哦!
我真不知道,武漢晚報發這種報道,為了什麽?
武漢晚報發了這麽一個報道,難道不是要其他醫院也這麽幹的嗎?
直到現在,我才開始理解,一直到一月中旬,武漢一些部門、公司、一些服務部門,在疫情已經很嚴重的時候,就是不準自己的員工戴上口罩,說是要微笑服務,怕引起恐慌!然後,結果大家也看到了!
我開始理解,疫情已經很嚴重了,他們還搞4萬人的聚餐。現在,我明白了。武漢晚報能夠造出這種無知的輿論,真的說明,當地有些領導,醫學知識真的缺乏,防疫意識真的欠缺啊!
他們不尊重醫學,他們不尊重醫學專業人員,胡來這種違反醫學常識的行政命令,害了多少人!
一將愚蠢,累死三軍;一報無知,禍害一城!
他們的無知,禍害的,豈止是一城啊!
你沒被他們禍害嗎?
 
 
==============================================================

靠它防病作用有限 醫患交流反增隔閡

中南醫院急診醫護人員“摘口罩”

 

  院方:“坦誠相見”

  便於拉近醫患關係,並非一刀切

 

    醫護人員不戴口罩與患者交流

    醫護人員不戴口罩與患者交流

 

    昨日(2019年10月29日),前往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救中心就診的患者,會發現一個耐人尋味的變化,醫護人員接診患者均不再佩戴口罩。據了解,該院在急救中心試點推行“摘口罩”行動,要求醫護人員問診、交流病情時一律“坦誠相見”,僅在進行無菌操作、侵入性操作、保護性隔離時,或者接觸到空氣傳播和飛沫傳播疾病患者時才佩戴口罩。

    緣起

    這家醫院

    要求醫護“摘口罩”

    發起“摘口罩”行動的,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副院長趙剡。他在法國訪問期間,曾陪家人到當地醫院就診,發現國外醫生在接診病人時均不佩戴口罩。作為家屬的趙剡通過醫生的麵部表情,可以充分感受到對方傳遞的溫暖和善意,這令他感觸頗深,由此關注到“接診病人到底有無必要佩戴口罩”這一問題。“國內的醫生摘下口罩露‘真容’,是否也可以促進醫患溝通?”回國之後,趙剡和同事們再次聊起了這個話題,最後達成一致意見——摘口罩。

    事實上,按照我國《醫療機構門急診醫院感染管理規範》《醫院隔離技術規範》等規定,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無菌操作、侵入性操作或實施保護性隔離時,需進行標準預防,包括佩戴口罩、手套、穿隔離衣等,但對於醫患交流、問診環節則沒有作出具體規定。換言之, 醫生在接診環節佩戴口罩,多出於觀念和習慣,並無硬性要求。

    如果醫生麵對的是流感患者怎麽辦?

    “此項行動的目的是拉近醫患關係,並減少口罩的過度使用,而不是一刀切。”護理部主任孫慧敏介紹,按照要求,醫護人員進行任何一項診療、護理操作之前,都應評估人體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或感染性物質暴露的風險,根據評估結果選擇適宜的個人防護用品。

    假如醫生麵對的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患者呢?孫慧敏介紹,門診導診分診環節會對患者進行一個初步評估,發現患者有發熱症狀,疑似患有呼吸道傳染病時,會主動給患者發放口罩並建議其佩戴。

    “即便同樣使用普通醫用口罩,主動防護的效果也遠遠高於被動防護。”孫慧敏解釋,這是因為醫生麵對的是眾多病人,機會性感染的概率倍增。畢竟,患者是否患有感染性疾病相對明確,把“病菌關在屋裏”比等病菌播散出去後被動防護有效,也有助於避免患者之間的交叉感染。

    調查

    記者走訪多家醫院,多少醫生在“戴口罩”?

    既然接診環節無硬性要求,有多少醫生在坐診時選擇佩戴口罩?記者分兵多路,對此展開調查。

    10月29日下午5時許,漢口醫院急診外科兩間診室,各有一名醫生坐診,陸續有患者前來看病。記者留意到,兩位醫生都沒有佩戴口罩,其中一名女醫生正在與患者交流,態度溫和,表達也很清晰。長廊另一端輸液區,有幾名患者正在輸液,戴著口罩的護士穿梭其中。同一時段,武漢市第四醫院武勝路院區骨科急診診室,值班醫生並未佩戴口罩。而在急診搶救室,醫護人員則佩戴了口罩。一名在搶救室忙碌的醫生告訴記者,醫護人員進行有創操作時,按規定必須佩戴口罩。

    下午6時,記者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在輸液室和搶救室,正在忙碌的醫護人員均佩戴了口罩。此外,急診內科病房、急診外科病房的醫護人員也戴著口罩在工作。而在急診內科、急診外科門診,正在坐診的醫生沒有佩戴口罩。該院二樓的兒科急診處,醫生戴著口罩看診,不少前來就診的孩子也戴著口罩。一位兒科醫生說:“我們麵對的都是嬰幼兒患者,相對免疫力低一些,戴口罩既是對患兒的保護,也是對自身的保護。”

    武漢市第六醫院急診科主任章希剛給患者做完清創縫合,身穿工作服,戴著口罩、帽子,全副武裝。“對醫生佩戴口罩,患者的態度褒貶不一,有病人認為醫生戴口罩是嫌棄他們,沒有親和力,也有一部分病人認為戴口罩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由於沒有硬性規定,醫生是否戴口罩主要取決於個人習慣。”

    爭議

    “摘口罩”會不會增加醫生感染風險?

    戴口罩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避免醫護人員職業感染?中南醫院急救中心副主任夏劍介紹,這要從臨床使用較為廣泛的三種口罩說起,即普通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和醫用防護口罩。其中,醫用外科口罩對氯化鈉氣溶膠的過濾效率不低於30%,對黃色葡萄球菌氣溶膠的過濾效率不低於95%,能阻止血液、體液和飛濺物傳播,建議醫護人員進行侵入性操作時佩戴口罩。醫用防護口罩包括N95型口罩等,對氯化鈉氣溶膠的過濾效率不低於95%,能阻止經空氣傳播的疾病感染,建議醫護人員在近距離接觸經空氣傳播或經飛沫傳播的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時佩戴。

    而目前醫護人員在門診使用的,是防護級別最低的普通醫用口罩。這種口罩缺少對顆粒和細菌的過濾效率要求,僅能起到有限的物理隔離作用,對經飛沫傳播的呼吸道傳染病防護作用有限,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反而會讓患者產生距離感。

    在夏劍看來,“摘口罩”是一種觀念的進步,更是該院改善就醫體驗的重要舉措。他介紹,在與時間賽跑的急診科,醫生必須在短時間內完成與患者的溝通交流。由於接觸時間短,建立信任尤為不易。針對心梗、腦梗患者,有時醫生已經急得額頭冒汗,家屬還在不慌不忙地打電話。“摘口罩”後,患者和家屬可以看到醫生的麵部表情,及從中傳遞出來的真誠、關懷和急切情緒,提高溝通的效率。

    回應

    醫護人員對此喜憂參半

    “摘口罩”對患者來說好處不言而喻,對醫護人員來說則喜憂參半。李歡是中南醫院急救中心的一名護士,她坦言,戴口罩客觀上起到了“麵具”的作用,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以很好地隱藏,這從心理上給了她很多安全感。一旦與患者坦誠相見,如何控製好自己的情緒,傳遞給患者正能量,成了一個重要課題。

    夏劍曾在美國德州公立醫院進修。他說,表情管理在美國醫學院校開設有專門課程,醫生有著非常好的職業素養,與病人交流時善於通過肢體動作傳遞溫暖與善意,比如在安慰病人時會自然而然地拍一拍病人的肩膀。“摘口罩”後,急救中心也將對醫護人員進行溝通技巧的培訓,提高大家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

    中南醫院護理部主任孫慧敏對一本從患者視角審視醫患關係的書印象深刻,“在病人看來,你(醫生)是在觀察,而我是在體驗”。她說,醫生的職責不僅僅是治療疾病,更要關注患者的心理體驗。從這一角度來說,改變醫護群體長期以來“戴口罩”的習慣有一定難度,甚至有可能引發爭議,但隻要對醫患溝通有利,對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有利,一切嚐試都是有意義的。

    文/記者武葉 劉晨瑋 毛茵

    通訊員高翔 李晗圖/記者金振強

 

來源:http://whwb.cjn.cn/html/2019-10/30/content_153556.htm

 

==============================================================

 

醫護人員“摘口罩”:看清麵容更要敞開內心 | 長江評論

2019-10-30 20:25 來源: 長江網 
 
 調整字體 
  長江網評論員楊京
 


  近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救中心試點推行醫護人員“摘口罩”行動,讓醫護人員不戴口罩跟患者溝通,在問診、交流病情等環節一律“坦誠相見”。院方解釋這是為了促進醫患雙方的溝通,拉近醫患關係。
  在醫療操作規範中,佩戴口罩之類的隔離預防手段,主要是集中在進行無菌操作、侵入性操作或實施保護性隔離等環節。對於前期醫患間的交流問診,並沒有硬性規定,醫護人員是否佩戴口罩基本是出於習慣。

 


  醫護人員不戴口罩與患者交流。記者金振強 攝
  醫療是個特殊的行當。對於業內的習慣或者傳統,應報以理解。戴不戴口罩,並不能作為一位醫者是否優秀,或者是否善待患者的標準。這家醫院倡導摘掉口罩,意義其實在於一種理念的傳播,即對醫患交流和溝通的重視。
  對於普通人來說,口罩對麵部的遮蔽,特別是對麵部表情的隱藏會給雙方交流造成隔閡。就好像我們和某個帶著墨鏡或者耳機的人說話一樣,總覺得有些距離感。

 


  醫護人員不戴口罩為病人救治。記者金振強 攝
  醫患之間的溝通,並不僅僅是單純的信息交換。溝通的過程,某些時候就是醫療活動的一部分。患者從中得到的,不僅僅是專業的指導,還有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正如那句醫學界的名言所說:“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安慰”就要靠交流溝通。
  溝通的方式有很多。我們的身邊湧現過很多廣受好評的醫者。比如“半蹲醫生”馬豔醫生,比如用語言為病人開出“處方”的蔡常春醫生等,他們的優秀之處,並不僅是個人醫術的高明,更在於與患者溝通交流時的真誠懇切,以心換心。無論是否佩戴了口罩,無論是否看得清麵容表情,患者在他們身邊感受到的都是溫暖和真誠。

 

  醫護人員不戴口罩與患者溝通。記者金振強 攝
  摘掉口罩,露出麵容,對於雙方的溝通交流當然有助益。醫院對“摘口罩”倡導和推廣,也是對醫患溝通重要性的再強調。不過,“摘口罩”並不是目的。有效的交流溝通,歸根到底是靠雙方發自內心的真誠,靠的是推己及人、感同身受的同理心。
  【編輯:付豪】

來源:http://news.cjn.cn/sywh/201910/t3481248.htm

 

========================================================================

 

醫生摘下口罩與患者“坦誠相見”,你支持嗎?

武漢廣電掌上武漢

發布時間:19-10-3116:44

 

 

 

 

近日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在該院急救中心試點

推行“摘口罩”行動

要求醫護人員除進行

特定操作和接觸到呼吸道疾病

傳染性疾病患者外

在對病人問診

交流病情時

摘下口罩

 

今天

記者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急診中心發現

搶救室裏與病人溝通的護士

和診室中看診的醫生

均沒有佩戴口罩

而輸液室裏的醫護人員依然佩戴

該中心醫生告訴記者

醫院提倡“摘下口罩”並不是一刀切

也會視具體情況而定

 

其實最開始大家覺得可以增進醫患溝通,就像我現在跟你一樣麵對麵的交流,但其實本身,我們是希望倡導一個從醫務人員開始充分地認識感染的防控,因為實際上從感染防控上麵對於戴不戴口罩,是有很明確的規定的。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救中心

副主任醫師 江城

按我國《醫療機構門急診醫院感染管理規範》《醫院隔離技術規範》等規定,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穿刺、深靜脈置管等無菌操作、侵入性操作或實施保護性隔離時,需進行標準預防,包括戴口罩、手套等;但對於醫患交流、問診環節並未作具體規定。

記者采訪了部分患者,他們對中南醫院的這一舉措喜憂參半。

我就感覺他很親切,病人病了,本身都很痛苦,醫生如果戴了口罩我還會有一點恐懼感,認為自己身體好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患者 周桂雲

應該會有一些顧慮,我覺得是醫生也應該保護自己,因為在醫院裏有一些傳染,醫生還是要為自己的健康考慮,我覺得戴上口罩比較好。

——患者 楊利軍

對於不少人擔心的增加醫護人員職務暴露風險問題,該中心護士長告訴記者,臨床上使用的普通醫用口罩其實並不能起到防病作用,而在麵對疑似呼吸道疾病或傳染性疾病患者時,醫護人員需佩戴醫用防護口罩,並向病人發放醫用外科口罩,這樣才能達到阻斷疾病傳播的目的。

簡言之,醫護人員進行診療、護理操作之前,都應按要求評估風險。

我們把患者,比如說有呼吸道症狀,有流行病學症狀,有發熱,那麽我們把他分診到發熱的專用分診點,指引到發熱門診,也可以避免一些問題存在,疑似這樣的病人,我們選擇專業的阻斷工具來進行有效的防護。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救中心

護士長 田鈺

緣起——

這家醫院要求醫護“摘口罩”

發起“摘口罩”行動的,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副院長趙剡。他在法國訪問期間,曾陪家人到當地醫院就診,發現國外醫生在接診病人時均不佩戴口罩。作為家屬的趙剡通過醫生的麵部表情,可以充分感受到對方傳遞的溫暖和善意,這令他感觸頗深,由此關注到“接診病人到底有無必要佩戴口罩”這一問題。“國內的醫生摘下口罩露‘真容’,是否也可以促進醫患溝通?”回國之後,趙剡再次和同事們聊起了這個話題,最後達成一致意見——摘口罩。

 

調查——

記者走訪多家醫院,多少醫生在“戴口罩”?

既然接診環節無硬性要求,有多少醫生在坐診時選擇佩戴口罩?

近日,記者到部分醫院走訪。在漢口醫院急診外科兩間診室,各有一名醫生坐診。兩位醫生都沒有佩戴口罩,其中一名女醫生正在與患者交流,態度溫和,表達也很清晰。

同一時段,武漢市第四醫院武勝路院區骨科急診診室,值班醫生並未佩戴口罩。而在急診搶救室,醫護人員則佩戴了口罩。一名在搶救室忙碌的醫生告訴記者,醫護人員進行有創操作時,按規定必須佩戴口罩。

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輸液室和搶救室,正在忙碌的醫護人員均佩戴了口罩。此外,急診內科病房、急診外科病房的醫護人員也戴著口罩在工作。而在急診內科、急診外科門診,正在坐診的醫生沒有佩戴口罩。

“對醫生佩戴口罩,患者的態度褒貶不一,有病人認為醫生戴口罩是嫌棄他們,沒有親和力,也有一部分病人認為戴口罩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由於沒有硬性規定,醫生是否戴口罩主要取決於個人習慣。“

 

爭議——

“摘口罩”會不會增加醫生感染風險?

戴口罩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避免醫護人員職業感染?中南醫院急救中心副主任夏劍說,這要從臨床使用較為廣泛三種口罩說起,即普通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和醫用防護口罩。

目前醫護人員在門診使用的,是防護級別最低的普通醫用口罩。這種口罩缺少對顆粒和細菌的過濾效率要求,僅能起到有限的物理隔離作用,對經飛沫傳播的呼吸道傳染病防護作用有限,全副武裝的醫護人員反而會讓患者產生距離感。

“摘口罩”後,患者和家屬可以看到醫生的麵部表情,及從中傳遞出來的真誠、關懷和急切情緒,提高溝通的效率。

 

回應——

醫護人員對此喜憂參半

“摘口罩”對患者來說好處不言而喻,對醫護人員來說則喜憂參半。

李歡是中南醫院急救中心一名護士,她坦言,戴口罩客觀上起到了“麵具”的作用,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以很好地隱藏,這從心理上給了她很多安全感。一旦與患者坦誠相見,如何控製好自己的情緒,傳遞給患者正能量,成了一個重要課題。

中南醫院護理部主任孫慧敏對一本從患者視角審視醫患關係的書印象深刻,“在病人看來,你(醫生)是在觀察,而我是在體驗。”她說,醫生的職責不僅僅是治療疾病,更要關注患者的心理體驗。

從這一角度來說,改變醫護群體長期以來“戴口罩”的習慣有一定難度,甚至有可能引發爭議,但隻要對醫患溝通有利,對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有利,一切嚐試都是有意義的。

醫護人員摘下口罩

與患者

“坦誠相見”

你是否支持呢?

 

來源: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4889780324313392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