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很明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英語教育,真的走到絕路了嗎?

(2013-03-15 01:41:50) 下一個
信源:吳坤芳博客

高考時的“一考定乾坤”、上大學後“唯四六級是從”,這讓許多人對英語有“特殊情結”。3月12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張樹華表示,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深受其害,荒廢正常的學業,使整個中國的教育質量遭到毀滅性打擊。而近日“高考英語科目今後有望在一年內多次實施”、“大學四六級英語考試即將首先在上海淡出”等英語改革信息頻出,引發大家對於英語考試改革的期待。

學英語,為何越學越無語

張阿姨到現在還記得,八十年代城市周邊遍布的“英語角”,這種熱潮成為一種時髦,能和外國人講幾句英語,是十分榮幸的事情。

慢慢的,英語成了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評職稱,少不了。”已經評上了副高職稱的張阿姨覺得挺自豪的,雖然讀大學的時候念的是俄語,但她自學英語居然都順利通過了職稱外語考試。

中國管理科學院的高有德教授說:“許多人並不反對國人學英語,因為在世界文化已經實現相互交融的今天,能夠用英語與外國友人進行溝通,學習國外先進知識,欣賞外國優秀文學、文藝作品,是一件與時俱進的事情。但是當英語學習、考試成為橫亙在學生心頭和個人發展道路上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時,我們確實可以說,它已經對國內的教育質量和人才質量進行了摧毀性的打擊。著名畫家陳丹青先生便是出於對這種招生體製的不滿,向清華大學提出了辭職。2000年,陳丹青招收首屆藝術學院“美術學”博士生。經過嚴格挑選,專業入圍5個人,雖然他對這5個學生的專業資質相當滿意,但是在英語考試環節,5人全軍覆沒。更具諷刺意味的是,還有一名學生考研英語成績受限,卻成功地去了英國讀研。”

廣西大學正在考研的小藍遇到的也是同樣的難題,為了英語考試,她花費大量時間學習英語,難以把精力放在在自身專業和感興趣的科目上。

“沒辦法,英語不過關,其他成績多好也沒用。”小藍無奈地告訴晨報記者。

幼兒學英語是否有用

記者了解到,除了中學生、大學生都為英語疲於奔命之外,連幼兒園的小寶寶也來湊熱鬧。

大街小巷,不少打著“雙語教學”字樣的廣告牌特別招人注目。

在南寧東葛路得某雙語幼兒園,晨報記者看到,一班小朋友圍著老師,有板有眼地背著單詞。

“Good morning。”小宇今年3歲半,盡管稚氣在臉上還沒消退,但他已經學了將近一年的英語了。現在對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他也能順口說出幾句英語來。

小宇的父母都是白領,他們覺得,小孩子學英語越早越好,起碼現在小宇見到一些東西都能用英語表達。

像小宇父母這種想法的人,比比皆是。不過,一直從事幼兒教育研究的農博士對此有不同看法,他說:“很多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過早地背上了學英語的包袱。一個極具誘惑力的理由是:在孩子語言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進行英語教育,將會是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國內絕大多數3、4歲的孩子並不具備英語溝通的生活氛圍和語言要求,與父母朋友之間的溝通仍然還是中文,許多孩子連母語尚未說好,家長和學校就要進行填鴨式的英語教學,這種不以應用為目的的教育往往隻是一種功利化的形式主義,效果並不理想。”

“尤其是一些商業幼兒教育機構,他們的師資力量有限,學英語是需要語言環境的。”農博士說:“就算是中學教育,應試製度催生的英語教育機構水平參差不齊,教師教學習慣各異,業內缺乏統一教學標準和有效監管,在這種教育環境下能培養出多少優秀的英語人才?”

英語改革之困

“現在主要是我們的英語教育本末倒置了。”農博士說,教育部在2000年初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後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麵的信息交流。”這一規定把聽說能力培養從原教學大綱的第二層次地位轉變到一個突出的位置上。

事實上,聽說的加強不是也不應該是以犧牲讀寫訓練為代價。從目前情況看,我們大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過關了,恰恰相反還很薄弱。我們在狠抓聽說能力時還應該清醒認識到,由於師資、語言環境和未來需求等因素製約,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每個地區、每個大學生的口語能力都達到很高的水準。

農博士建議:“即使在強調聽說能力時,也要實事求是,區別對待,要把有限的時間、資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和農博士持同樣意見的,還有從事大學教育多年的餘教授,他認為,目前對我國公共英語教學乃至整個英語教育體係最大的非議是基礎教學階段過長。一方麵是初級英語教學越來越提前,從初中提前到小學,從小學三年級提前到小學一年級。另一方麵大學英語基礎教學由本科不斷向高學曆延續,從碩士延續到博士。如果是一個人是碩士畢業,所受的英語基礎教學就要長達18年之久。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的外語教學有如此之長,而畢業出來真正能用到英語的人少之又少。

餘教授對四六級英語考試也頗為不滿,認為四、六級考試不能測試學生的真實能力,已成為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向前發展的絆腳石。而且由於它已從一種測試工具異化為畢業就業的“敲門磚”,因此要“堅決取消”。

目前四、六級英語考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餘教授也承認,四、六級考試對於促進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地位有著積極的作用。意見的分歧之一是四、六級考試後所出現的應試教學對大學英語教學所造成的負麵影響。但是這並不完全是考試本身造成的。在某種程度上,應試教育是對考試的使用不當造成的。因此不是取消不取消四、六級考試的問題,而是如何還四、六級考試的本來的功能檢測學生學習的手段。但餘教授堅持認為四、六級考試不能反映考生的真實語言能力。

英語改革,路在何方

“英語是一種全球性語言,它具有很高程度的世界通用性。它的通用性不僅表現於語言交際,而且體現於計算機語言、科技術語和國際交通、日常生活之中。英語不僅是國際往來的主要工作語言,而且也是國際科技交流的主要語言。據統計,國際上有85%以上的學術論文是用英語發表和宣讀的,各學科的主要學術期刊均有英文版本。國際互聯網也主要使用英語。英語教育不僅培養人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且對促進人的全麵發展也具有重大作用。在信息時代,學習和掌握一門外語特別是英語,對人們獲取和處理信息有極大的便利,它對於擴展人們的視野、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提高文化素養、改善思維方式、培養情感態度與交往合作精神及終身學習的能力,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管理科學院的高有德教授說:“目前關鍵在於變革英語教學方式。”

對於如何變革英語教學方式,其實一直有激烈的爭論。

教育部高教司張堯學司長強調:“要真正變革英語教學方式,首先要建構完整而係統的英語素質教育目標體係,把分級目標所規定的質量標準分解於各個學期及各個教學單元中,從而把英語課程目標與英語教育目標聯為一體,形成一個完整而統一的英語素質教育目標體係。在完整而統一的目標體係控製和引導下,完成國家規定的英語分級教育任務。其次,要突出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和教師角色的轉變。我國的英語教育主要以傳授英語知識為教學重點,20世紀80年代,英語教學的重點開始轉為培養語言能力;90年代開始,英語在教學內容上又增加了文化知識;如今,新課程改革又給英語教育增加了情感態度和學習策略等內容。英語教學重點的轉移和內容的不斷擴充,標誌著我國英語教育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高有德教授認為:“對英語教學的爭論,更重要是對該項教育的評價。長期以來,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評價被扭曲為考試、打分、排隊、甄別和選拔。傳統評價方式的目標過於強調學科知識體係,評價指標唯一,以考試分數為標準,忽視學生的思想態度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傳統的評價方式已製約和影響了英語教育和學生的發展,必須加以變革。”

“如何建立一個公正的、多元化英語教育體係,才是英語教育改革的終極目標!”高有德教授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