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texasredneck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9808/200907/20115.html
習慣孤獨
德州二月,已是綠草如茵,春意盎然。一日下午,我獨坐在在窗前,點上一支煙,什麽也不想看,什麽也沒有想,靜靜地等著時間流逝,當然,什麽也不會發生,除了人生就像這隻煙一樣慢慢燃盡。 我想,這就是所謂孤獨了。 但轉念一想,不對,真正的孤獨是在喧囂的人群中,找不到一個想看的麵孔;人家對你講,自己一點聽不懂,你對大家講,卻發現沒有一個有興趣聽。 就像《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我”,去參加party,卻發現隻想盡快把自己灌醉。
年輕的時候相信,最不幸的就是我們,這些在傻瓜和天才之間的人們。後來發現不對,越是天才,越偉大,更是孤獨。 司馬遷的《報任安書》那不就是孤獨;魯迅的《野草》更是滿紙都是孤獨。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有人聽到了在和命運抗爭,我卻聽到的是對孤獨的憤怒;《二泉映月》則是孤獨的叫人心碎;柴可夫斯基就更不用說了,他的《悲愴》除了孤獨就沒有別的了。 耶穌臨死前說:“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麽離棄我?”難道不就是看到了孤獨。 孤獨的可怕在於無法明說,就像有千萬隻小蟲在一點點,慢慢地咀嚼著你的心,把你緩緩拖入無邊無際的黑暗之中,完全沒有辦法反抗。 就像羅素所說: “——身曆那種可怕孤寂的人的戰栗意識,有時會由世界的邊緣,觀察到冷酷無生命的無底深淵。”
人恐怕都是孤獨的,證據就是我們所說的文學名著都充滿著孤獨,比如《紅樓夢》隻的林黛玉,《凱旋門》中的男主角;卡夫卡,福克納,等等,等等。沒有孤獨的文學作品打動不了人,成不了名著。 當我讀聖奧古斯丁的《懺悔錄》,真是被其中的孤獨震撼,因此而轉向上帝是再正常不過了,任何東西隻要能有助於驅趕孤獨,都有存在的道理。也許隻有宗教,才能真正讓人擺脫孤獨。
有人說孤獨使人沉思,充實,孤獨使人奮起,使人偉大,也許是真的。但也人說:失眠是因為孤獨,失戀的痛苦是感到了孤獨,出軌是因為孤獨,肯定有道理;報複是因為孤獨,暴力是因為孤獨,自殺是因為孤獨,也沒有什麽好奇怪的。 所以說,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或做壞的東西都來自於孤獨。
孤獨不可以造就偉人,那是本末倒置,沒有人願意孤獨,偉人之所以是偉人,就是因為他的想法不會跟別人一樣(千萬別反過來想,那是進神經病院的第一步),他們隻有孤獨。 偉人要是可以自己能選擇的地話,寧願做一個普通村夫漁父,隻要沒有孤獨(不過未見得)。有人也許會說,你又不是偉人,憑什麽知道?但我在許多他們的言行中看到,比如現在流行的馬可8226;奧勒留的《沉思錄》。
人總是不能要自己想要的,不然的話,就有太多的億萬富翁和帝王。 帝王跟天才一樣,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不可能平等地和人交流。但跟天才不一樣,是因為所有的人都可能有求於他,都可能欺騙他,這太可怕了。 他們不做荒唐事才是叫奇怪。 所以用不著去羨慕他們。
辛棄疾說:“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真是說得好,當體會到了孤獨,能說什麽,也隻好“天涼好個秋”。
無論人有多麽幸福快樂,每當回頭一看,孤獨卻如影相隨,總在那裏等著你。就像人麵對著燦爛太陽,背後的陰影是躲不掉的,陽光越強烈,陰影就越深刻,叫人不寒而栗。
無數人對擺脫孤獨開了無數藥方,用酒,用藥,用party;用談戀愛,用性;用政治,用藝術等等,等等。可那就像做夢,醒來依舊孤獨。 二十世紀心理學最大的成就就是認識到潛意識的重要,人能感到的意識不過是一座孤島,存在於無邊無際的潛意識的大洋中;或則說;人的意識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不知潛意識會帶你到何方。 人連自己都了解不了,況且別人呢。
人和人之間的真正了解終究不可能,所以人生來隻有孤獨。注定孤獨卻不停的想要擺脫,不得不聚在一起,人生可能真正是一場悲劇。
有人說戰勝了孤獨就是偉人,我認為不對,他們的偉大其實是不停跟孤獨戰鬥,沒有人能打敗孤獨。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被孤獨打敗了是成不了偉人的,所以看到他們直麵孤獨,憤然而起,還是令人振奮的。 所以說,你隻有習慣孤獨,想辦法跟它鬥,也許這才是人生的意義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