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很明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從“自行車王國”到大擁堵:誰動了中國的自行車(組圖)

(2010-10-04 20:55:48) 下一個

從被外國人感歎為“自行車王國”,到機動車過剩導致的城市大擁堵頻登外媒頭條;從以擁有一輛自行車為驕傲,到為回歸自行車出行而策略百出。自行車,成為了中國和中國人最熟悉的“陌生人”。快進的經濟發展,激進的城市規劃,井噴的民眾欲望,建國61年,誰動了中國的自行車。




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自行車是最緊俏的工業品。當時自行車也是結婚物資之一,流行的“三轉一響”當中的“一轉”就有自行車,並且還是憑票購買,沒有票有錢是買不到的。圖為20世紀70年代初,上海自行車三廠生產的各種鳳凰牌自行車,正在市場上供應。



自行車是中國第一個普及型工業品。到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自行車保有量達到了5億輛。靠自行車,中國人第一次整體改變了自己的速度。圖為1981年6 月27日,上海成立永久自行車總廠。總廠是由上海自行車廠和由上海豐收拖拉機廠改組的上海自行車二廠組成,當時計劃用2-3年的時間,使該廠形成年產自行車250萬輛的能力。



自行車曾是中國過去的生動寫照,不僅在於每3名居民中就有1人有自行車,也在於這曾經是中國製造的象征,以及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形象。圖為1981年,北京,市民上班或出行主要靠自行車,著裝也幾乎是藍黑灰色。



20世紀80年代,中國就被稱為“自行車”王國,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當時在北京就曾收到兩輛自行車作為禮物。圖為1984年,北京天安門前,自行車停放如車海。



1986年,北京,長安街,那個年代到訪中國的外國人都稱中國為“自行車王國”。



中國的經濟改革期間,鄧小平曾把“繁榮”定義為:每個家庭擁有一輛“飛鴿”自行車。圖為1990年11月1日,橫貫北京城東西的長安街,當時的自行車道寬闊得驚人。



自行車承載起了世界人口第一大國,自行車載人運物,成了中國獨立研發又充滿中國特色的載重車。1991年的上海街頭。



1993年,黑龍江齊齊哈爾,一男子騎自行車載著家人。這樣的情景,成為了中國曆史上的一道重要記憶。從19世紀末自行車從西方傳入中國,成為宮廷貴族的玩具;到20世紀60、70年代自行車和縫紉機、手表一起成為年輕人結婚必備的三大件;再到80年代,“飛鴿”“永久”是人們理想的交通工具,自行車逐漸成為中國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



90年代初期,山地車開始風靡北京,人們對自行車的期待,不再是堅固耐用,轉而要求更快的速度、更愉悅的騎行體驗。當時,在京城較大的自行車存放處,都設有山地車或賽車的專存處,一輛山地車存車費為兩角錢,比普通自行車貴一倍。圖為1994年1月15日,北京一處山地車存車處。



1994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一個《汽車工業產業政策》,躬表示“國家鼓勵個人購買汽車”,從此,中國突破了私家車的禁區觀念。直至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菲亞特126P、國產桑塔納、捷達、富康、夏利等私人購車已經成為一股擋不住的激流。也正是從此時開始,在中國的大城市,自行車開始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圖為1998年10月19日,天津,某交通要道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在路織,場麵混亂不堪。



進入21世紀,山地車風潮演變為年輕人對自行車極限運動的熱衷,自行車開始卸掉代步工具的名頭,成為了一種供人們把玩的現代玩具。圖為2001年6月24日,雲南昆明,自行車極限運動逐漸成為年輕人的時尚運動。



隨著私家車的井噴式發展,截至2009年,北京市自行車出行比例已由1986年的62.7%驟降至18.1%。北京市交通委規劃處處長陳燕淩稱,目前北京 44%的機動車日出行距離不足5公裏,這一部分需求是本可通過自行車解決的。圖為2007年4月3日,北京市東城區的北京站東街上,一位騎著自行車的行人從大量的出租車旁經過。



2008年奧運會期間,北京市在地鐵口、商業區、交通樞紐、賓館寫字樓及社區等地興建自行車租賃點,推行自行車全城聯網、異地存取的租賃業務。負責該項目的貝科藍圖公司在京設置了近200個網點,超過8000輛自行車投入運營,自行車租賃業務熱火朝天。圖為2007年8月20日,一家電視台記者在北京地鐵大望路租車點采訪。



奧運後,北京自行車租賃市場遭遇持續萎縮,貝科藍圖公司隻保留了當年200個聯網點中的12個,僅幾百輛自行車仍用於出租。這一現象更折射出目前全國範圍內自行車出行所遭到的冷遇:廣州一些自行車道被挪到人行道上,武漢7座跨江大橋隻有1座仍允許自行車通行。在城市規劃中,機動車的行使權力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圖為2010年8月4日,北京望京地區,因租車人極少,該地區的自行車租賃點過半成為擺設。



目前,美國、英國的許多城市都在修建更多的自行車道,英國更是啟動了“自行車革命”工程。而與此同時,包括政府部門在內的中國社會,也開始著力重煥城市自行車出行。根據計劃,北京在將更多的修建自行車專用道、在2012年內將自行車租賃點增至1000個、增加自行車停靠設施的建設等,爭取在3-5年內,讓自行車回歸市民生活。圖為2009年10月12日,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向騎車族免費發放“自行車愛北京”車牌。



政府措施的另一麵,則是人們對於自行車的心理回歸。中國老牌自行車公司“永久”於今年推出了一個全新副牌“永久C”,這一舉動攬獲了不少中國年輕人的關注。在這個機動車社會中,讓大眾回歸自行車生活,已經成為當下許多中國人為之努力的目標。圖為2010年7月17日,一輛“永久C”新款自行車停放在上海街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