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很明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重新解讀上甘嶺:解放軍被美軍蒙騙了(組圖)zt

(2010-06-23 10:27:43) 下一個

重新解讀上甘嶺:解放軍被美軍蒙騙了(組圖)

資料圖:上甘嶺戰鬥中我軍發起衝擊

重新解讀上甘嶺:解放軍被美軍蒙騙了(組圖)

資料圖:上甘嶺戰役中的我軍前線官兵

重新解讀上甘嶺:解放軍被美軍蒙騙了(組圖)

資料圖:我軍的上甘嶺英雄陣地

本文由《中國國防報》獨家提供給騰訊軍事,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原題:重新解讀上甘嶺

編者按:上甘嶺,一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名字。我們在對它將近60年的解讀中,竟存在一些與事實不盡相符的地方。最近,《解密上甘嶺》的作者南京空軍一級作家張嵩山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在記者同張嵩山的對話中,上甘嶺的謎團被逐個解開……

本報記者齊越

研究上甘嶺的美國人

記者:我知道你1993年就出版了14萬字的《血祭上甘嶺》,幾年後重新出版改名叫《攤牌———爭奪上甘嶺紀實》,是什麽原因促使你18年之後又重寫《解密上甘嶺》?

張嵩山:《攤牌》重新出版後的這些年裏,我雖然因各種機緣,見到許多當年參加上甘嶺戰役的高級指揮員和基層官兵,交談中又積攢下一批素材,但並沒打算重寫,我可不想被人家說“炒冷飯”。可我沒想到2006年初,一個叫凱文的美國朋友出現了。

凱文恐怕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個研究上甘嶺戰事的美國人。因其父曾參加攻打上甘嶺的597.9高地,凱文把他的全部熱情都傾注在這場戰事上了。他在美國看到《攤牌》那本書,便自費跑到中國來找我,采訪誌願軍打上甘嶺的情況。同時,他也把美國國家檔案館封存50年、剛剛解密的美軍上甘嶺作戰資料和照片,複印了一套送我。

這些資料主要是美軍連以上各級指揮官的作戰報告和一部分指揮官的戰地日記,全是英文打字機打出來的戰爭原始記錄,非常珍貴。它為我打開了一扇走進當年美軍的大門,使我得以從敵我雙方兩個視角,更深層次地研究上甘嶺戰役,厘清、填補我軍戰史上的疑點和空缺。為此,我才下決心重新解讀上甘嶺,仔細清點前輩為我們留下的這份軍事遺產,給中國讀者一部真實的上甘嶺戰役。

記者:上甘嶺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曉,為什麽美國幾乎沒人知道它?

張嵩山:有粉誰不知道往臉上搽?但上甘嶺戰役對於美軍,實在不是什麽光彩的事兒。在幾百門重炮、千餘架次轟炸機的支援下,美軍3個團輪番上陣,打了十多天,傷亡3000餘人,才占領597.9高地。但他們經不起我誌願軍不斷小股反擊和上甘嶺坑道部隊頻繁夜襲的消耗,在高地上守了3天就溜了,把陣地交給韓軍。這樣一來,韓軍既要攻537.7高地北山,又要守597.9高地。

美國人這事兒幹得特損。盡管整個戰役是美軍挑起來的,從始至終都是第八集團軍司令範弗裏特和美九軍軍長詹金斯指揮的,實際上43天的上甘嶺戰役中,美軍隻在597.9高地打了12天。失敗以後,美軍絕口不提其策劃指揮的事,隻說598高地(597.9高地簡稱)戰鬥。對於二戰以來打過許多重大戰役的美軍來說,一場12天的小戰鬥,輸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美國人連豬排山那樣連規模的戰鬥都拍成了電影,並由大名鼎鼎的派克主演,可就是不提上甘嶺。美國人有意回避它,存心淡化它。

“每秒落彈6發”?

記者:上甘嶺之戰開始時間,我軍史資料說法不一,有的說是1952年10月14日淩晨3點鍾,有的說3點半,也有的說是4點半開始的,到底是何時開始的?

張嵩山:關於上甘嶺開戰時間,我軍史料記載有點亂,主要是亂在“3點鍾”這個說法上。這裏麵其實有個我誌願軍一方“誤以為”的問題。這個問題我沒法展開說,隻說說美軍解密資料中的記載。

美軍從普通步兵連到第八集團軍機關的各級作戰指揮報告上,無一差異地記錄著10月14日5時44分預先炮火準備開始,20分鍾後,即6時04分炮火延伸,步兵同時發起進攻。一、此為原始記錄,可信度高;二、現代戰事都是從炮火準備開始的;三、5點半朝鮮天已亮了,不是迫不得已,美軍通常不會摸黑進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美軍怕打夜戰。據此,我認為美軍的記錄是準確的。

記者:我戰史記載14日那天,上甘嶺“我陣地內,平均每秒鍾落炮彈6發,終日落彈達30餘萬發”,怎麽計算的?

張嵩山:我所查到的軍史資料中,這段話最早出現在1983年編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五軍抗美援朝戰爭戰史》中,引用率極高。說起上甘嶺,幾乎沒有不引用它的。

我在《攤牌》一書中也照本宣科,如是這般地說6發,說30餘萬發。直到研究美軍資料,比照我軍史記載數字時,我才發現平均每秒鍾落炮彈6發,終日落彈應該是51.8萬餘發。我仔細想想,可能問題出在戰史撰寫者的表述上。如果說“炮火最猛烈時,平均每秒鍾落炮彈6發”就不會有歧義了。

根據我對美軍十幾份作戰報告記錄的數字反複核對測算,14日這天,美軍共向上甘嶺發射、投擲了約20餘萬發炮彈、15.5萬餘發重機槍子彈、233枚航彈。

這已經足夠狂暴血腥了。在兩個麵積僅有3.7平方公裏的小高地上,實施如此高烈度、高密度火力打擊,無疑是屠殺式毀滅性的,在整個朝鮮戰爭中都屬罕見。

據美第三十一團作戰報告,這一天我誌願軍第四十五師還擊炮彈為3000發。

韓國《朝鮮戰爭》則記載:“敵人的炮彈發射量,最少的10月14日是824發,最多的10月19日為39706發。”由此可見,美軍在武器裝備上擁有壓倒性優勢。

我們被美軍蒙騙了

記者:軍史稱:上甘嶺“經過一天(指14日)的激烈戰鬥,敵之進攻企圖更加明顯。”你認為這不是史實,根據是什麽?

張嵩山:這也是人雲亦雲,引用率很高的一句話。它不但不是史實,而且消解了上甘嶺戰役的複雜性,我提出反證的主要依據是:

美軍是最善於隱蔽作戰企圖的。14日這天,美軍攻擊上甘嶺兩高地的同時,在上甘嶺西側的我391高地北峰、芝村南山、上佳山西北無名高地、419高地和250高地,也實施了鉗製性的多點攻擊。這副全線進攻的架式,成功地達成了蒙騙效果,造成第十五軍對敵企圖莫測難辨。

1952年10月14~15日兩天裏,第十五軍在作戰部署上沒作任何重大調整;誌司和誌願軍第三兵團也沒有任何有關上甘嶺戰事的明確指示。

15日中午,誌司對第十五軍於13日上報的關於反擊注字洞南山作戰計劃,有個電報批複。此電文中隻字未提上甘嶺戰事,也未取消反擊注字洞南山的作戰計劃。由此可見,第四十五師與美、韓軍兩個師苦戰2天,上甘嶺還不是誌司那盤棋上的熱點戰區。

同樣是15日這天,下午兩點美軍在朝鮮北緯38°線以北80多公裏處,一個叫庫底的小漁村附近,發起了一場百多條艦艇參加的佯動登陸作戰行動,比兩年前麥克阿瑟仁川登陸的規模還龐大。這不能不讓誌司高度警覺。與美軍庫底行動相比,上甘嶺戰鬥完全可以先往旁邊放一放。

我采訪過的好幾位當年師團級指揮員,都認為起碼兩天之後才斷定美軍攻擊重點在上甘嶺。

秦基偉將軍在陣中日記裏寫道:“14日那天,是我一生中又一個焦急如焚的日子。”將軍每天的日記都是夜深人靜時寫的,如果當天敵人進攻企圖就明確了,深夜他還會“焦急如焚”嗎?

直到17日夜間,秦基偉將軍還在陣中日記裏寫道:“在我軍陣地前由西向東都是緊張的。”請特別注意將軍使用的是“由西向東”,而不是“由東向西”。將軍指揮的防禦區域,西邊是俯瞰平康穀地的西方山,東邊是五聖山前沿兩高地———上甘嶺。這裏不難揣摩出將軍的心思。

記者:為何韓國軍史學家把上甘嶺戰役界定為42天,而我誌願軍則認定為43天?

張嵩山:韓國《朝鮮戰爭》記載:11月8日“這天是‘狙擊’棱線戰鬥42天中唯一沒有交戰的一天。敵人總是夜必攻晝必撤,而今天卻在整個戰場不見影子。”

這一天因597.9高地局勢穩定了,我誌願軍第十五軍正在籌劃動用第十二軍的第九十二團收複537.7高地北山,所以沒有任何小規模攻擊行動。為此,韓國軍史學家把上甘嶺戰役算成42天。

準確地說,這一天是沒有步兵交戰,但敵我雙方對上甘嶺的炮擊終日未停。這天拂曉,準備反擊597.9高地11號陣地的第九十三團三營營長帶著幾個連、排長,就是冒著美軍炮火爬到高地上看地形的。前沿對峙的陣地上,也有一些小規模的槍戰。

炮擊和小規模槍戰不是交戰嗎?所以,我讚同我軍戰史確認的上甘嶺戰役時間段為整整43天。

丟上甘嶺,五聖山難保?

記者:過去總說上甘嶺丟了,五聖山也保不住。死守上甘嶺與五聖山究竟是什麽關係?

張嵩山:長期以來我軍史談上甘嶺,多從軍事地理意義上強調此戰的重要性。認為:上甘嶺與五聖山是唇齒關係,丟了上甘嶺,五聖山也就難保了。韓國《朝鮮戰爭》也說:“如果拿下這兩個高地,五聖山也就唇亡齒寒了。”

當然,丟失上甘嶺,第四十五師將被迫後撤1500~2000米,建立新的防禦陣地,必然會造成某種程度的戰術被動。但對五聖山不一定就構成“唇亡齒寒”的危險。

五聖山海拔1061.7米,比上甘嶺597.9高地高出近一倍。而且上甘嶺與五聖山之間,還隔著比上甘嶺兩高地海拔更高的781高地和679.1等高地。如果把上甘嶺兩高地比作五聖山的第一道屏障,781高地和679.1高地就是第二道屏障。可以說,即使丟了上甘嶺,也不一定會失去五聖山。

死守上甘嶺,絕非擔憂五聖山有何閃失,主要基於誌願軍“寸土不讓”的作戰方針,以便在朝鮮停戰談判中實現“就地停火”,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多爭得一些國土麵積。

它的另一個意義在誌願軍第三兵團1952年10月27日的那份作戰指示中說得很明確:“……朝鮮戰場上敵二線目前僅有第四十師可機動使用,如果我們能把美第七師打殘,迫使美第四十師接替其防務,那就再沒有部隊來接替了,這樣就會使敵人逐步轉入被動。因此,這一戰鬥對朝鮮戰局意義很大。”

對第十五軍來說,左右鄰兄弟部隊都在攻山頭、奪陣地,他們要是丟了上甘嶺,與範弗裏特拿不下上甘嶺一樣,也存在一個軍人的榮譽問題。

因此,上述三點決定了第十五軍必定會鐵下心死守,喋血銜命地將這場戰役打到底。

記者:上甘嶺打響那天(指14日)美軍究竟投入多少兵力?

張嵩山:14日,我方軍史稱美、韓軍動用了7個營兵力,而美軍解密資料則顯示,14日美、韓軍在上甘嶺兩個小山頭共投入3個營又1個連。就是說美、韓軍用10個連攻打我誌願軍2個連的防禦陣地,這已經是實力很懸殊的一仗了。

美、韓軍在43天的上甘嶺戰役中,投入兵力最多的,其實是10月16日那天,足足有5個步兵營。在上甘嶺這樣陡峭狹窄的戰場空間,5個營的兵力已經非常密集。它說明了什麽?說明美軍指揮官在兵力使用上已完全失控。

美國國家檔案館解密的美軍資料中,還有一些與我軍戰史記載有出入的地方。比如,我軍史記載上甘嶺戰役中美軍出動飛機3000餘架次,但從解密資料看,美軍出動的轟炸機數量超過4000架次,也就是說,我誌願軍在上甘嶺承受的空中打擊,比記載得更猛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