塗博士之死 ZT
(2009-10-26 09:39:05)
下一個
聲明:以下所有觀點,僅代表“反麵教材扮演的反麵教材”的觀點,與反麵教材本人無關……
塗博士死了,隨著訃告的發布,媒體的公開,他的死不再是秘密。
關於塗博士的死,有人說這是他自己的事。他按照自己的意誌行使了他作為一個人應有的自裁權力,這與副教授的職稱評定無關,與國際機票無關,與57平米無關,與獨立廚房、衛生間以及電視、冰箱、空調、微波爐、電磁爐、床鋪、桌椅等家具和電器設施無關,與國際研討會無關,與班主任無關,與浙江大學,自然更沒有關係。
有關塗博士死的一切緣由,都是因為他有病,因為他思想脆弱,因為他沒有去看心理醫生,因為他吃不了苦,因為他不是一個具有艱苦樸素作風的人。因為他並不是一個正常人,所以他要為自己的死負全責。
說這話的人信誓旦旦,鎮定自若;同意這話的人舉起雙手,露出微笑;其餘的人目光呆滯,麵無表情。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然而這些人卻沒有想到,塗博士臨死前已經看清了他們的嘴臉,把眼前的蒼涼寫進了遺書:
在此時刻,我認為當初的決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後的發展完全沒有預計,感謝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國內學術圈的現實:殘酷、無信、無情。雖然因我的自以為是而忽視。
讀讀這份遺書:
什麽叫“殘酷”?什麽叫“無情”?
一個人死了,他得到的不是同情,而是指責,與他有關係的人和單位在第一時間所表現出的不是關切,不是惋惜,不是悲痛,而是盡可能脫清關係,擺脫責任。這就叫殘酷,這就叫無情。
什麽叫“自以為是”?
塗博士以為通過他的死可以喚醒人們的良知,可是他錯了,他的死什麽都沒有改變,這就叫自以為是。
說到這裏,塗博士的遺書,你們讀懂了嗎?
別急,還有一個關鍵詞沒有提及:“無信”。什麽叫無信?誰無信?哪裏無信?
問題的答案在遺書那短短的三句話中沒有提及。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公開的其餘五頁半遺書裏,會對這個詞加以詮釋,但我們同樣有另外的理由相信這其餘的五頁半紙,將永不能得到昭示。
所以接下來留給我們的,唯有猜測。
我們可以試想當初浙大在征召塗博士回國時曾許下何樣的承諾,它是否會和訃告裏寫的一樣:
塗博士,你回國吧,回來浙大任教,我們給你報銷國際機票;你回來之後,有講師的身份;你可以申請副教授的職位,但要經過評定才能上崗。你可能評得上,也可能評不上,你要做好思想準備;我們給你很高的工資,在扣除險金外,每月還可剩下2000元,這在房價20000元1平米的杭州,絕對是一筆可觀的收入;我們給你57平米的房子住,括弧建築麵積;屋內有獨立廚房,你可以不去食堂;另有獨立衛生間,不必與民工一起排隊劑公廁;還有電視、冰箱、空調、微波爐、電磁爐、床鋪、桌椅等家具和電器設施,條件優越。不知塗博士意下如何?
此時此刻,請問讀者,如果換你做塗博士,作為一個清華大學的成績優異的學士,已有3篇高水平一作的美國西北大學畢業的博士及博後,你願意放棄美國花園洋房跑車的生活回來嗎?
是的,說得沒錯,傻子才願意。可是,塗博士卻回來了。
一個美國西北大學的博士,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科學研究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把57和2000當作自己的幸運數字,把獨立廚房,獨立衛生間,以及獨立的電視、冰箱、空調、微波爐、電磁爐、床鋪、桌椅等家具和電器設施當作自己高水準的生活要求,把講師職位當作對自己價值的肯定,不遠萬裏的來到浙大,這是一種什麽精神病?
對,你沒看錯,不是精神,是精神病。塗博士有病,這是官方鑒定的結果,在訃告上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因病墜樓。想也應該如此,如果塗博士沒病,他怎麽可能跳樓?如果塗博士沒病,他怎麽可能來浙大?
塗博士的死對海外學者敲響了警鍾。你們不要輕易回來,因為你們一旦回來,就是有病。如果回來之後你們跳了樓,就是因病跳樓;跳了湖,就是因病跳湖;臥了軌,就是因病臥軌;上了吊,就是因病上吊。總之自殺的方式不重要,病卻是一定要有的。
你們一旦故去,就一定會被指責心理素質太低,承受能力不強,仿佛在人世間一定要在巨漿熔岩,冰天雪地中屹立不倒才稱得上柴米油鹽的生活,一定要經曆九九八十一難而麵帶微笑才夠得著老百姓的水平,一定要遭受滿清十大酷刑而麵不改色才算得上普通人的日子。
在你們走後,你們的訃告裏也會像做廣告般寫滿家用電器的名稱,你們的遺書也會從六頁被縮減到短短三行,你們的老婆也會被扣上克夫的帽子。
塗博士的昨天,就是你們的今天,塗博士的現在,就是你們的將來。
不如你們現在就向塗博士提前招招手,打聽打聽那邊的情況吧,也許在陰間,評教授不會有黑幕,住的房子至少也有58平米。
……或者也許,我們可以有另外的猜測,那就是浙大當初在跟塗博士聯係時並沒有像訃告裏那樣把話說得詳詳細細清清楚楚,畢竟有些話,隻能對死人說,你對死人說了無妨,死人不能動,無論如何都不會跑;可活人有腿,能直立行走,你跟活人把實底交代了,活人可是絕對不會跟你回來的。於是乎,隱瞞有時是必須的,誇大有時也是必要的。你在向別人做出承諾時不誇大不隱瞞,鬼才會來你這裏。
倘真的如此,這種引進人才的方式,不叫“誆”,又能叫什麽?
……猜測隻能是猜測,無論如何不能將時間反轉,挽回塗博士年輕的生命。
塗博士死了,他的死不會輕於鴻毛,因為他的死無法阻擋國外優秀人才回國的腳步,今後還會有無數的留學誌士回到祖國,繼續他們的跳樓事業,正所謂一個塗博士跳下去,千萬個塗博士跟著跳。
當然,塗博士的死也不會重於泰山,因為他的死也不能改變國內大學把海外人才誆回來的決心,今後還會有無數所大學下發訃告,繼續他們的追悼會事業,正所謂一個訃告發下來,千萬個訃告接著發。
死者已矣,生者何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