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很明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zt創造克服虛無——範美忠問答錄

(2008-06-26 04:01:19) 下一個
    
    

          1. 你對在中學教書厭倦了嗎?為什麽會不厭倦?你就這樣當中學教師,難道不是對你自己的浪費嗎?能否找到你所說的“有意義的教育”?為什麽?
  
按說不應該感到厭倦,我熱愛中學教育甚於大學教育,因為從這個階段開始施加有益的影響對一個人的成長價值更大。而且課堂教學是一個充滿創造性的過程,我迷戀這種不可預料的創造感,所以我反對鍋巴對課堂的精確設計,哈哈!何況,跟學生一起領略經典和思考一些有價值的社會,曆史和人生問題是多麽美妙的事情。但實際上我有一些厭倦,主要是課太多,一天兩節課是一種享受,八節課則是一種折磨;上兩節課是一種智慧的創造,上八節課則變成了重體力勞動。誰能一整天保持激情狀態呢?我一周總共要上二十節課(一節課五十分鍾),周四八節課!

當中學老師是不是浪費?我以前就對你說過,做教育,它的成果就是學生的成長,而不是我寫出了多麽了不得的學術專著;再說,我覺得中國的知識分子肯放下身段做小事情做實事的很少,而看看當年春暉的教師名單,我算什麽?又為什麽不可以教中學?其實,我還覺得自己水平不夠呢!根本不存在什麽“大材小用”的問題。

完整的有意義的教育不是某一個老師和學科能獨立承擔的,它需要好的教育理念,好的課程設計,合理的考試評估標準以及大學招生製度,還有一個根本前提:自由!而這些,目前的中國教育都是不具備的(新課程是專家的設計而不是教師和校長的普遍而自覺的認識,新課程推行的方式本來就是反對它的理念的。中國不是需要一種並不存在的最完美的教育模式,而是需要教育探索的空間,能夠容忍各種理念的教育體係的多元化並存,從而為學生提供選擇的可能並構成良性的競爭和相互學習的關係)。中國教育主要是被一群白癡控製,從教育部長到各級教育官員,教研人員,以及校長和所謂的“名師”大多是垃圾,體製有問題,人更是問題(這是我讀魯迅的書,走魯迅的路的原因,人改變製度,人設計製度,人運作製度)。但要做有意義的教育還是有一定空間的,比如助理泥土比如鍋巴,他們對學生進行啟蒙,也能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和寫作的能力。但要讓學生的天性全麵和自由的發展就不可能了,因為教育遠不僅僅是思想啟蒙。麵對現狀我的態度是:不是要麽全無,要麽全有,而是能夠做一點點就可以了,如果環境隻給你這樣的空間,你隻具備這樣的能力。
  
補注:今天我在上課的時候就跟學生一起討論了“西方圍攻中國”的問題,並在學習《史記》的過程中結合《秦本紀》記載的秦始皇的統治來討論了中國的政治現實,我認為,這樣的工作是有意義的。
  
我還是那句話:這個社會的明天怎麽樣取決於我們今天做了什麽。
  
  2. 你為什麽這麽久的時間都不寫作?你為何寫作,又為何不寫作?
  
我大概有三年時間不寫作了。原因概有四:首先,我寫作不追求數量,對寫一般的敘事性文章不感興趣,而更在乎自己對生命領悟的根本性進展甚至能對中國的思想和學術某方麵有原創性的推動,這樣一來,難度就比較大了。誰頭腦裏能夠不斷冒出獨到的思想呢?至少我做不到。其次,我最近反思,自己以前雖然讀了不少書,但有幾本經典讀得有對《野草》的閱讀那樣透呢?因此產生了重新細讀和玩味經典的打算,而讀和寫在時間精力上是有矛盾的,尤其我課這麽多,又有了家庭和小孩。第三,我以前租的房子隻有兩個房間,缺乏一個書房。一間自己的屋子很重要,否則我沒法進入寫作狀態。提前預告一下,我本周五將搬進新租的房子,有了書房之後,我也許會每周寫一篇文章,其實我自身有很多寫作資源可供開發。一開始可能是解讀《呐喊》《彷徨》《故事新編》,我認為,就魯迅的文學作品而言,我可能上是中國最適合詮釋它的人之一。不是因為才華,而是因為氣質。
  
我寫作的原因可以有很多。如果說是指我發自內心渴望進行的寫作,那麽有如下原因。閱讀和寫作首先是我探索生命出路和思考人生的需要,因為寫作帶動思考並表達、敏感、豐富和激活生命,並有助於我反思人生,還能將我流逝生命痕跡的一部分固定在紙上,讓生命在時間的摧毀之後能“立此存照”;真正的寫作和閱讀好書一樣是超越性精神存在的表現,而你知道,我是永遠不可能滿足於世俗生活的。同時,我認同魯迅和薩特的知識分子用寫作幹預現實,介入社會的思想。我不是政治意義上的行動者,但思想對現實的批判構成現實改變的前提,思想的探索引領現實前進的方向。一旦我的一篇有價值的文章進入話語場,那麽整個場域都將因之或多或少地改變,或者因為我提供的事實信息,或者因為我的觀點,甚至可能因為我一意孤行堅持理想的精神。還有,我具有古希臘人式的強烈的知識欲和思考的偏好(這種偏好甚至讓我最近訂購了八本一套的趣味數學的書),我既可以通過寫作在思想的林中路上突進,又可以獲得生命在寫作中敞開和超越自身不斷創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除了“行走反抗虛無”,我還說過“創造克服虛無”。再次,可能是因為驕傲和虛榮。我覺得自己在一些文學作品的領悟以及對教育等某些社會問題的思考上可能比很多人高明(就像有人說的,郭初陽多麽驕傲,不是牛尾巴翹起來,而是他自己的尾巴翹起來了!),因而有必要寫出來給別人一些啟發。也許我還幻想讀者可能讚歎:沒想到範美忠這麽拽,能夠說出如此牛逼的話寫出如此深刻的文章!這種感覺可能類似於在一場有眾多觀眾的足球比賽中打進一個關鍵性的進球那種極致體驗,而更美妙的是這個進球還是一腳精彩絕倫的倒掛金鉤。最後一個原因可能是迷戀寫作的狂歡這種高峰體驗,在寫作中我興奮,我狂喜,我憤怒,我沉重,我頓悟,我大笑,我感歎,我憂傷,我牛逼;寫完後我揮拳四顧,躊躇滿誌,期待著來自於專業讀者的讚揚。但我時時警惕自己不要如一些教育專家那樣變成威德先生白自在。因為自我良好的感覺很多時候也是一種幻覺,氣球吹得很大,破滅之後發現自己其實很渺小,自我良好感覺跟你在宇宙時空中的真實位置的落差足以給人增加一個新的定義:人就是最可笑和最自大的的動物。
  
補注:我不寫作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是不是有點懶?尤其是跟完美主義的寫作要求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更容易迷惑我自己。另外,我在體育上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因為我要跟學生一起踢足球,打籃球,還玩乒乓球,還要看球賽,而這是很消耗時間的。寒假中,我每天練三個小時的投籃!愛好太多,照顧不過來。閱讀寫作重要,但遠不是生命的全部!
  
寫作還因為孤獨而渴望交流。寫作是一種自我的精神和心裏治療,內心的鬱積需要傾吐。不考慮讀者的個人化表達其實是渴望覓到真正的知音和獲得深度的微妙領悟的交流。
  
  3,如果有人在你麵前說魯迅的不是,比如邵建,比如我,你還會不會跳起來?為什麽?
  
如果說者意在追求真理而不在打倒魯迅另立一新神,不是因為自己太過渺小卑微而厭惡靈魂高貴的人,因而企圖將對方拉下來跟自己一樣高,從而消滅讓自己自卑慚愧的參照係,那麽我也將會理性地跟對方進行探討,魯迅不是神,自然有缺點,而魯迅在中國現代思想文學史知識分子史上又如此重要,如此具有典型意義,他本身如此豐富和深邃,那麽我們在新的曆史,現實和知識理論視野下對他進行反思的收獲也就愈加巨大,也就越有利於我們反思自身,認識現實,更好地行動和走向未來。實際上,我自己在解讀《野草》的時候就對魯迅進行了反思和批評,這你是知道的。由於我對魯迅的熱愛不是來自一種抽象的概念化的認識,而是源於切身體驗的生命之痛為基礎的靈魂和人生的共契,如果某個人的批判既對他缺乏同情式的了解,或者幹脆是根本就沒有認真讀過魯迅而信口開河,根本就沒有進入過他的思想和生命世界,卻套用一些僵化的概念來對魯迅進行否定,那麽我依然會進行反駁,無論這種批評是來自李慎之,邵建,傅國湧還是你。這種反應激烈了一些,就顯得像是“跳”了起來。但現在我人到中年,火氣沒那麽旺了,因此多半是“站”了起來而不是“跳”了起來。我未讀過邵建一篇文章,他的觀點無從得知,因而也就沒法作出回應,而如果啃啃兄你說魯迅的不是,我多半會親切地拍拍你的肩膀,並露出和藹的微笑讚揚道:幹得好,繼續批!
  
  4.現在你成為了一個女孩的父親,你如何看待自己身份的這種變化?
  
不一定是身份的變化,更多的是體驗的變化。這種變化很奇妙。在沒有小孩之前,我非常恐懼有孩子,因為我覺得從此我將不那麽自由,從此將陷入日常生活的牢籠中,再也不能某個工作幹得不爽了,一拍屁股就走。但當小孩降生之後,我的體會是:如果你沒有過孩子,你的生命是不完整的;越沉重的負擔越貼近大地;在我黑暗和荒蕪的生命中升起了愛的光,與其說是上帝拯救我,不如說是我女兒拯救了我——剽竊冉土匪的版權。當然,女兒是神的賜予,歸根到底是神的拯救。
  
  5.你將如何做父親?你的父親身份和你現在的工作、生活、思考,已經或者將會建立怎麽樣的關係?
  
我將會經常陪她玩,好好地愛她,會給她創造好的受教育的條件,使她能接受到符合她天性的教育,她自身具備的各種潛能有很好的發展機會,她能自由而快樂地成長為一個善良而幸福的人。我將會重新活一遍,觀察一個人成長的全過程並獲得新的領悟。和我工作的關係我已經說了:我不能再輕易辭工作,應該賺更多的錢才能更好地履行我對她的義務和責任,你已經看到,我考慮問題更務實了。還有,我覺得自己應該變得更出色,人格更高尚,免得我女兒以後不是為我感到羞愧:我居然有這樣一個爸爸!而是為我感到自豪:我有這樣一個爸爸!還有,有了女兒之後,我對中國教育更加感到憂慮。我女兒到哪兒去讀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呢?因此,我發誓要深入地思考和研究教育!繼續猛烈地批判中國的教育——糾纏如毒蛇,執著如怨鬼——為了我女兒,也為了別人的兒女,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啊!而且不僅僅是教育,我還要跟更多的人一起努力使整個中國都變得更適合於人生存,從而改變我女兒生存的環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