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很明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對趙承熙的寬容 彰顯美國民族性(zt)

(2007-05-07 05:02:40) 下一個
是美國開放的社會培養了美國民眾博愛的情懷,還是美國民眾包容的胸襟造就了美國相對開明的社會?如果非要我作出一個選擇,我情願選擇後者。
“今後如果看到像你一樣的孩子,我會對他伸出雙手,給予他勇氣和力量,把他的人生變得更好。我希望你的家人能克服你的作為帶給他們的痛苦。希望你對其他那麽多人的生活造成的破壞盡快複原,而這類事也不再重演。希望許多人心中對你的怨恨化為寬恕。大衛。”……
4月16日,震驚世界的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中,凶手趙承熙殺害了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32名學生,後自殺身亡。4月21日,美國民眾在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操場上,紀念包括凶手趙承熙在內的33個遇難者時,給凶手趙承熙寫下了以上的祈禱話語。
美國民眾認為,雖然凶手犯下了殘忍的罪行,但學校和社會此前沒能對精神有問題的他提供適當的治療和心理谘詢,人們對此感到遺憾,這樣做同時也是為了安慰失去他的家人。
無獨有偶,1991年中國留學生“盧剛事件”發生後,受害人之一的安妮・克黎利女士的家人,通過媒體發表了一封給盧剛家人的公開信,信中追憶了安妮・克黎利女士的成就,並以寬容的態度希望能分擔彼此的哀傷。美國人的寬容曾經感動了很多中國人。美國人寬容的情懷有其社會傳統,表現在人與人之間則是對生命的無限敬畏和憐憫,表現在社會上則是政治的開明和思想的自由。
而這些,都是國人所欠缺的,記得案件發生時,中國的網絡上的很多討論都充斥著狹隘的所謂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他們不是麻木不仁,就是人幸災樂禍,有的甚至說“為什麽才殺了32個?” 在他們的言語中我看不到半點對生命的憐憫與敬畏,他們始終沒有站在人類的高度上看待生命的可貴,絲毫沒有表現出對生命應有的尊重。有的隻是對“異族”的敵視和憤慨。對此,我曾經做過一個最壞的假設,假如一個美國學生在中國或者韓國的槍殺了32個學生,他將會受到這樣的對待?還有,在馬加爵案件和邱興華案件中,同樣是凶手,但他們卻沒有得到中國人的寬容,更不用說虔誠的祈禱了,甚至連精神病鑒定的正常權利都得不到保障。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使亞裔人大為尷尬,而美國人的寬容則努力化解這種尷尬。筆者不禁深深佩服美國民眾敢於原諒的勇氣,一個民族的理性在這裏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因為在我看來,寬容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成熟民族所必備的基本品格。一個成熟的民族,不會把“個案”上升到民族主義,不會把“個案”看是國家恥辱,不會借“個案”來煽動國家仇恨,更不會 把“個案”無限延伸,借題發揮。而是對自己工作的疏忽進行反省,對自己的失職進行譴責和追究,並建立相應的應對機製,避免悲劇的再次重演。
斯賓諾沙說:“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愛和寬容大度征服”,雨果說:“最高貴的複仇是寬容”。而我以為,寬容的最高境界是對是生命的憐憫和敬畏,無論他是被害者,還是凶手。也許,正是這種“寬容”的情懷,才成就了今日美國的民族理性,成就了美國包容開放的社會,成就了美國今天的成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