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裴勇俊

有這樣一個男人,兼有著俊朗的樣貌及王子般的高貴氣質,他睿智幽默, 舉止談吐溫文爾雅,臉上永遠帶著攝人心魂的溫柔的微笑,他的人格魅力似二月裏的春風,在你不經意時,已經滲透到你的每一寸肌膚,你的骨髓。
正文

感受韓流

(2007-04-13 20:36:25) 下一個

 

作者: 楊文凱 2005-02-05 


秋雨連綿的日子,最好的享受是躲在家裏看影碟渡日。當韓劇在妻子的操縱下成為我家主
旋律的時候,我也不得不脅從著在旁邊瞄上幾眼。韓國影視在中國、日本和亞洲大行其道
,早已不是新聞。雖然我知道韓劇迷多以女性,尤其是中年婦女為主體,為此有了心理抵
抗的準備,但偷著瞄了幾眼後還是情不自禁地迅速入戲,終至在思想和情感上繳械,公開
打出了"我看韓劇"的旗號,欲罷不能。

認真看了幾部韓劇,深度感受了一下韓流,雖不能說自己就此升級為韓劇"粉絲",但畢竟
也慢慢看出了一些門道。我承認,以表現日常人情為主的韓劇,確實有動人的力量。這種
力量不是新奇亂怪的瞬間刺激,不是唯美的視聽誘惑,而是讓生活的流程和人物的命運如
海潮般層層鋪展蔓延開來,最後浸潤乃至包裹觀眾的心,使其無所逃遁。

如果挑剔地觀察一下,韓劇也有明顯的軟肋,比如演員班子少,熟麵孔多,情節構成和戲
劇衝突出現模式化的雷同傾向,比較喜歡用汽車撞人生成懸念,人為製造雙目失明、記憶
喪失之類的悲劇效果等,但這一切不足以削減韓劇的力量。韓劇的真正力量在於著力表示
人之常情,透徹剖析複雜的人倫關係,並且具有在精確時間以有效方式打擊觀眾淚腺的能
力。這一點非常重要,可以看作韓劇成功的不二法門。

流淚,是人類最複雜的情感表達方式,可以喜極而泣,也可以悲從中來。韓劇每每同時從
精神對應和生理反應兩方麵來調動觀眾情緒,屢試不爽。在我看來,韓劇的突出魅力在於
營造情景和編織對話,讓直擊心靈的精彩對白從特定的情景中自然流露出來,淺白、真摯
、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冬季戀歌》男主角裴勇俊在日本NHK上節目時說:《冬季戀歌》
表現了回腸蕩氣的初戀和刻骨銘心的純愛。日本人現在習慣說"我喜歡你",而不是"我愛你
"。《冬季戀歌》就是要喚醒沉睡在人們內心深處的"我愛你"的欲望,並讓大家勇敢地說出
來。其實,韓劇中的許多經典對白,都是人類的共通話語,不會因為民族、文化和曆史意
識形態的不同而變調。

近幾年,我看過不少中國的影視作品,包括長篇連續劇和所謂"巨片",但從來沒有欲罷不
能的感受。香港作家董橋在文章中說:溫情確然越來越是奢侈品了,老早在"文革""四舊"
的劫難中跟著小資產階段心頭那些體麵的禮數燒成灰燼,我們這代人再去追究反倒顯得小
家子氣了。他揶揄"內地的暢銷電視劇都從過去的帝王戲、格格戲轉進五四戲和警察戲,近
來又一窩蜂地在演商戰戲,《大宅門》和《大染坊》果然隻能靠一批紅頂商人諂諛的星火
才點得亮《天下第一樓》那幾盞紅燈籠,......"。的確,中國的電視劇從純情劇、倫理劇
,拍到曆史劇、帝王劇、宮庭劇、公安劇、反貪劇,還有古今商戰劇,種類繁多,不勝枚
舉,但缺少值得咀嚼細品的經典劇目。除了忽視人間溫情以外,中國電視劇熱衷於表現帝
王權術、宮庭忍術、江湖騙術;展現商場上的爾虞我詐、官場中的勾心鬥角;呈現夫妻之
間的兩人戰爭、情人之間的折磨過程;再現傳統家庭暗藏的妻妾爭寵、豪門旺族驚爆的財
產大戰......,總之都是一些端不到人前台上的灰暗、陰沉、明爭暗鬥的內容。我一直在
想,為什麽幾部韓劇就能形成"韓流"襲卷亞洲,而那麽多中國劇目卻吹不起一股"華風",
最終煙消雲散,差距何在?

最近,一位朋友從美國來到日本,與我交流了漫遊世界雲走四方的感受。他體會到外國人
的生活態度是enjoy,而中國人是在fighting。他的思路啟發我領悟到,同樣是表現生活、
事業、情感這些尋常母題,韓劇傳達出enjoy,以寬容、理解、付出、滿足為主要內涵,中
國影視則刻意表現fighting,以狹隘、拒絕、爭奪、占有為中心意義。比如兩男一女的情
感糾葛是影視作品最常用的戲劇模式,但表現手法和思想內涵可以大相徑庭。最近,韓國
連續劇《天堂的階梯》和中國電影《十麵埋伏》先後走紅日本。《天堂的階梯》裏的車鬆
株和韓太華都愛上了韓貞舒,他們為了讓命運悲苦的心上人韓貞舒獲得幸福,不惜舍棄自
我,爭相付出,讓人看到了通往天堂的階梯是由溫暖的人間真情鋪成的。相反,華麗驚豔
的《十麵埋伏》號稱表現一段天下無二的摯情至愛,其結果卻讓金城武和劉德華為了一個
章子怡而不惜機關算盡、刀劍相向,以赤裸裸的爭奪和兩敗俱傷而告終。前者是讓人心潮
起伏、讓人充分感受到愛的力量的enjoy過程,後者則是讓人莫明其妙、讓人心灰意懶的冷
血fighting。

文藝作品和影視作品,無不具有思想傾向性。這種思想傾向於無形中反映出創作者基本的
道德立場,認識世界的哲學高度,對於人和事的理解方式,還有藝術的表現水準。韓劇追
求真情流露、以誠換心,美好和善良成為受到社會肯定的主流價值;中國影視則玩味誰城
府深、誰下手狠、誰棋高一著、誰陰險深沉。韓國劇重在演繹"情商"(EQ),中國劇重在
炫耀"智商"(IQ),個中差別,全都寫在演員的臉上。

從演藝角度著眼,上麵的描述也在無意中給了我一種新提示。在《天堂的階梯》裏,我隨
手列舉的都是劇中角色的名字。這些人物角色,性格鮮明,有大悲也有大喜,給人印象深
刻,演員完全隱沒在角色的光輝裏,從不喧賓奪主。但看過《十麵埋伏》,根本沒有人記
得片中人物姓氏名誰,看到的隻有金城武、劉德華和章子怡這些明星,他(她)們即使換
了百變衣,扮演的還是自己,不是角色。這是中國影視最嚴重的通病:人物沒有飽滿的血
肉,演員無從體會角色的情感和內心,他們隻會在導演的擺布下去充塞角色符號,而不是
塑造出長留人心的活的人物。自己沒有感動,更感動不了觀眾。以前,經典連續劇《上海
灘》讓人記住的是許文強;經典電影《英雄本色》讓人記住的是小馬哥。沒有"許文強"和
"小馬哥",就不會有周潤發,這是常識。但現在不是這樣了,中國影視放棄了這種追求。
我相反在韓劇中感受到了演員與角色之間存在著雖然傳統,卻正確無比的關係。

從韓劇的成功著眼,"韓流"洶湧恐怕不是一樁一樁偶然的事。洋溢在韓劇裏的情感氛圍、生
活勇氣、溫情主義、青春氣息、理想色彩,還有冥冥之中的命運線索和悲劇意識,都展示
出真實而動人的品質,讓人感同身受,激發出對善良的認同,對美好的憧憬。托馬斯·曼
說過,"所謂作家,就是想象和構築未來人性的人。"從這個高度來看待影視創作,我覺得
目前的韓國影視可能比中國作品更能擔負起如此重任,因為enjoy肯定比fighting更符合未
來人性的要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