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71)
2009 (369)
2010 (360)
2011 (356)
2012 (376)
2013 (364)
2014 (381)
2015 (369)
2016 (366)
2017 (364)
2018 (366)
2019 (365)
-----------------------------------------
張超群
上梁不正,下梁盡量不要歪
因不雅照而導致重慶市11名廳局級領導倒台的主角趙紅霞,一時間成了網絡紅人。網上輿論形成明顯兩派。一派是歌頌派,譽小趙為“反腐娘子軍”,這派人多勢眾;一派是批評派,力單勢薄,有點招架不住。
在“養雞尾不如養婊子”的歌頌派看來,在上梁不正的時代,要求下梁不歪是不現實的,是理想主義;趙紅霞“以一人之 嬌軀睡11個官員,已經拉下馬11個……試問這種氣魄是人大代表申紀蘭能做到的嗎?”網友不現實先生說,“對趙紅霞的法治標準,應該是以官員、上層社會、 中層社會都有法治要求以後的事情”。
上述觀點有道理嗎?有!但有失偏頗。這裏涉及到如何看待官場不正與民間不義的關係問題。
從建築工程來說,上梁不正下梁歪這恐怕是普遍現象,但也有特例,即如果下梁質量很好且施工上乘,上梁不正而下梁不一定歪的事也有例可尋。
自從人類社會有國家以來,官場文化一直起著主流文化的作用,官風正,民風必正,即使民風不正也容易糾正。反之亦然。所以,老百姓概括出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俗語。
在社會實際生活中,麵對上梁不正的問題,作為我們老百姓的“下梁”有三種態度:一種是上梁不正下梁跟著歪;一種是上梁不正,下梁正或歪聽之任之;一種是上梁不正,下梁想方設法不歪或不要歪得太厲害。
顯然,對趙紅霞包括楊佳在內唱讚歌者是持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觀點。
我之所以秉持上梁不正,下梁想方設法不歪或不要歪得太厲害的觀點,是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曆史,改朝換代的政治傳統幾 乎沒有變。近一百多年來,盡管西風東進,政府的執政形式似乎有所變化,已由家族世襲改為一黨傳承,但政治專製的本質沒有改多少,僅僅是由一人獨裁變為一黨 專製與一把手專權而已。
中國政治為什麽變化不大?關鍵在於人們的思想觀念沒有跨躍式的更新。如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文化,不僅源遠流長,且似乎成了不用證明的公理。
因此,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是中國走向民主政治的第一步。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首先官員要帶頭,其次是老百姓。而社會現象吊詭的是一種新的社會思潮往往是從民間發端。比如 歐洲15、16世紀的文藝複興運動和17、18世紀的啟蒙運動代表人物,如霍布斯、洛克、盧梭、孟德斯鳩這些人權、民主、自由、法治、代議製、三權分立等 宏大理論的建構者,都不是來自廟堂而是身處江湖。一般來說,官場文化是一種保護或擴張自己權利的保守文化。所以,徹底的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求諸官場不如 寄希望於民間,特別是民間的社會精英。
任何新思想、新事物總是先由個別人、少數人做起。真正做到眾人皆醉我獨醒,必須頭腦清醒、理性十足、意誌堅定,不怕嘲諷、打擊和孤立。
商業營銷常常講到一個例子:製鞋公司老板派一個推銷員到太平洋一個島國做市場調查,他去了很快回來說,那個地方無生意可做,因為那個地方的人不穿鞋子;不久,老板又派另一個人去,他回來匯報說,那裏的市場潛力很大、前景廣闊,因為那裏的人不穿鞋子。
這個持市場潛力很大的人,一他相信人穿鞋子比不穿鞋子好的硬道理;二是他如果到那個島國做推銷,首先自己會身體力行——帶頭穿鞋子,起示範作用,不會隨波逐流,;三是他相信通過自己千方百計做說服推銷工作會感動上帝。
同理,對於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問題,一是要認識到官場不正、民風不義這個說法是一種對實際情況的總結,但不全麵、不 理性;二是官風帶動民風,反過來,民風也可以促進官風。再大的官也是來自民,民是培育官的土壤;三是作為民的自己,要堅持不懈地做到人不正己正,不人雲亦 雲,不隨大流,且引領潮流和社會“時尚”;四是對歪的“下梁”,不原諒、不鼓勵、不讚揚,且要力排眾議,予以批評指正。
誠如此,即使上梁不正,下梁也可以做到不歪或歪得不那麽厲害。
那上梁不正的問題如何解決?還是老話題——進行政治體製,將權力關進籠子,將官員的帽子抓在人民手裏。
隻要上梁正,下梁也不歪,中國就是一個民主政治大國,與世界老二的地位也相稱,到那時候,中國威脅論就沒有多少市場了。 (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