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對吃的事兒特較真兒。冬至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就算在溫暖的南方也不例外;臘八當天必須要泡臘八蒜,熬臘八粥;大年初一頭頓飯也是餃子,不過得是素餡兒的,而且要在初一淩晨開始備餡兒,不可早也不可晚;蘸餃子的,正是臘八那天泡的醋蒜,據說在初一便醃得恰到好處。
她那些講究,我相信都是從我姥姥那兒來的。我壓根兒沒見過我姥姥,可是我總覺得,自打我生下來,就在按照她老人家的習慣過日子。直到我自己成了家,終於可以想什麽時候泡臘八蒜就什麽時候泡,想什麽時候包素餡餃子就什麽時候包。這才發現,倒是想什麽有什麽,唯獨從前喜氣洋洋的盼頭沒了。
1. 請客
小孩子最混沌,看世界稀裏馬虎的,所以才到處都是樂子。年啊節啊的,大人總要忙得四腳朝天。我卻隻管趁亂使勁折騰,注意力全在鬧哄哄的氣氛上頭。他們越忙越累,折騰的空間越大,我越高興。
爸媽放假了,家裏來的客也多了起來。來串門兒的人,讓日子每一天都透著新鮮,哪兒像上班上學的日子,就是重複,就是枯燥,就是浪費光陰。
最讓人興奮的,是客人裏頭有帶孩子的。已經認識的小孩,立刻就能甩開爹娘玩兒在一處。不認識的,先要偎在父母懷裏觀望,過不了幾粒瓜子半杯茶水的工夫,也就跟著我和姐姐滿屋子亂跑亂叫了。
逢有孩子來家裏,我同姐姐多半要比平日團結,一致對外。但要是碰上性格特別招人喜歡的小孩,我們又搶著要跟TA作朋友。一旦成了跟自己更好一些的朋友,把姐姐扔在一邊晾著,我會一邊兒玩兒一邊兒偷看那個被孤立的人,心下因此生出無窮的幸福感。
就算來的全是大人,也比沒有客人來要好。有外人的時候,爸爸媽媽對我們會格外仁慈,就算我們吃了很多的糖並且把家裏搞得亂七八糟,他們也頂多笑咪咪地對客人說一句:“看這倆孩子,人來瘋。”
“人來瘋”可是好詞兒啊,暗示著父母放你一馬的態度。
2. 上街
逢年過節,外頭的熱鬧也好。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的小孩,平時兩點一線上學回家,或者跟大人去單位上班,偶爾周末上趟公園動物園,不比那一大鍋冒著熱氣的熱鬧。
街上一大鍋的熱鬧,逢年過節才有,而且大人也肯抽時間拉著孩子去逛。其實大人板起臉來管孩子,自己也挺累,也盼望趁過節的機會,給緊張的神經放個小假。
於是今年元旦,我們帶孩子去逛晚上的迎新街會。當晚氣溫很低,溜冰場雖說是人造的,可白森森的冰麵,還是照得人混身打抖。隻有人群紮在一起,才能暖和,比如街會上那些魔術和雜技的表演攤子。其實確切來說,那隻能算是變戲法,像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的路子。大家圍著一圈兒聽他們白話,時不時爆發出一陣笑聲。笑得臉都僵住了,他們才磨磨蹭蹭耍巴幾下,我看得有點心猿意馬,孩子們卻很認真。
他們是外行,看的當然是熱鬧,熱鬧最好瞧。我想象自己,也跟孩子一邊兒大,仰起頭欣賞奇妙的表演,演員還巧舌如簧說得比唱得都好聽,隻是爸爸媽媽有點兒煩人,沒完沒了扯著自己,怕跑丟了,怕凍著了,怕太晚了,可有什麽好怕的呢,這麽多的人,這麽好玩兒的地方。
吳冠中小時家裏很窮,他父親帶他去廟會,看見雞鴨魚肉,還有紙風車、泥人、布老虎、竹花蛇這些好玩意兒,可惜一樣都買不起。後來他的爸爸“同情我那戀戀不舍的心思了,回家後他用幾片玻璃和彩色紙屑等糊了一個萬花筒,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貴的玩具了。”(吳冠中《望盡天涯路——吳冠中回憶錄》)
你看,小孩子感受的事情,跟大人的就是不一樣。他們可以牢記細枝末節,全不因為負累與憂慮,而是由於具體的那一點點開心。隻有到大了,才替長輩憂慮,掛記垂頭喪氣的人世艱辛。
那天在街會,我覺得好像在孩子身上看到了過去的自己。孩子們總是這樣矮著個子,站在大人身邊,聚精會神地看些蒙不了大人的小把戲,然後又被大人拖著,一步一回頭地離開。拉著他們的大人,倒是什麽都看通透了,就是不容易再看見心無旁鶩的樂趣。
3. 人際
小孩子的混沌,還在於他們不了解人際關係的要害與微妙。比如上麵說到的家裏請客,在大人,有時候純屬負擔,畢竟多了許多家務要做。更何況很多的交際,根本就是迫不得已,比如親戚之間的走動,再比如求人辦事情。孩子自然不知道,能夠紮堆找樂就行。
記得我小時候,有家親戚的孩子來過數次。他跟我差不多大,比我還淘氣。吃東西不好好吃,一邊吃一邊吐,滿桌子飛著他口中吐出的碎屑。而且他還偷東西,每回他走之後,我和姐姐都會發現少了一兩樣玩意兒。不過下次他來,我們還是高興,巴不得他可以住下來不走。現在想來,媽媽一定不如我們這麽享受跟他們一家相處的時光。隻是不知是為了哪一層關係,隻好容著他胡鬧。
不僅不了解父母與客人的關係,也不了解他們與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關係。一大家子湊著吃飯說話兒,七大姑八大姨的孩子們或許也能在場,其樂多麽融融嘛!
“兒時每於晚飯後,隨母親到祖母房中伴坐,祖母喜食故鄉的茶食,並另備糖果分給我們吃,等到祖母睡前,方行離開。。。祖母晚年寂寞,安慰老年人寂寞最好的是有有效的兒孫相依膝下,因已成年的兒孫各有己事,或成家立業,或遠遊他方,即長在一起,亦遠不如幼小孩子那樣天真無邪合老年人脾味。”(《黃季陸先生懷往文集》)
“祖父母以我係長孫,甚鍾愛;尤其祖母對我愛護不遑,我於周歲斷乳後,即經常與祖母同臥起。。。。父親常在外遊學遊宦,母親對我管教極嚴,稍有錯失,鞭撲隨之,祖母輒掩護我,不許母親責打。有時母親關著房門,對我撲作教刑,祖母聞及我的哭聲,即趨來足踢門扉,一麵嗬斥母親,同時拉我到她的房裏去,饗以糖果。”(雷嘯岑《憂患餘生之自述》)
這些記敘,竟然跟我不久之前的遭遇同出一轍。我也是一個非常嚴厲的媽媽,阿小J幾個月大的時候,我曾經為了訓練她獨自睡覺,任由她站在小床上哭得死去活來,硬起心腸不去理她。結果我婆婆看不過眼,一再進她的房間探望,我堵氣守在阿小J的房門口,不讓她進去。她對我說,她年輕時候也是心腸這麽剛硬,老了才知道疼惜孩子。她還勸我不要太苛刻,不通情理,不理解老人的心情,搞得我心裏特別難過。
爸爸媽媽也是一樣。我不讓孩子吃糖,他們就偷偷地給他們塞一塊吃;我不同意成天把孩子抱在手裏,他們趁我不在,一直抱著他們,舍不得他們哭一聲。我有時候知道了,心裏老大不樂意,但為了和氣,不能太怎麽發作。
後來他們都回中國去了,留下我和大俠在這兒自己拉扯孩子。我發現,孩子們在好一段時間裏都缺乏安全感,特別容易哭鬧。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動物,雖然不會說,但是很會感覺。他們當時極有可能就是感覺到,願意不惜一切來溺愛自己的人不在身邊了。我這才意識到,自己其實應當感激父母輩對於孩子的恩情,給了他們隔代的寵愛。我一度擔心祖父母會把孩子寵壞,其實很多隻是我們兩代人之間觀念交戰的延伸,對於孩子,則沒有什麽寵壞不寵壞可言。多幾個親人愛護他們,總是好事,尤其在遠離故鄉的美國,這麽個沒多少親戚可以走動的地方,更是格外的幸運。
當然了,這些隻是我作為中間一代的感覺,而我的孩子們,他們自然不會想到這麽深的一層,隻會盡情享受上麵兩代人對自己不同方式的愛護。就像我對於自己的小時候,根本不記得任何大家庭一起生活必定有的矛盾,全都是些溫馨的記憶。奶奶和姥爺總是慈祥,永遠不發脾氣,喜歡偷偷塞些好東西在我的棉襖兜兜裏麵。
消失的光年 by 大喬小喬
三豐子的兒子很有charisma,很好誒,別讓老師給抹殺了。
同意明亮說的"孩子就寵著吧,混沌童年沒幾天人就長大了。不寵就來不及了。":))
真希望她不要長大,有時侯也很希望自己沒有長大...
我現在越來越覺得其實生活就是按照這些傳統較真往下走,什麽時候吃什麽,該過節過節。就像去商店,看見聖誕的東西撤了換情人節的東西,然後又換上複活節的東西。沒這些節日老講究提溜著,日子還真過得淡。
孩子就寵著吧,混沌童年沒幾天人就長大了。不寵就來不及了。:)
特早就觀察到並下了決心,我是母輩祖母輩一起當從現在就寵起來,讓共產主義早
日實現,也!!
阿小名這一懷舊,終於讓我對回家過年這事有了點盼望。雖然是無法再混沌了,但至少還可以扔倆小鞭炮,大年三十和家人一起守個歲什麽的,沒準我媽還泡了臘八蒜...
兒子最近在學校很調皮,我正發愁呢。 他是傻樂傻樂的了,被DAYCARE的老師告狀了。
第一條,老師說,他腦子就一個字,FUN,而且後邊總跟著一幫喜歡FUN的跟屁蟲,擾亂次序。
比如,老師說,昨天讓孩子們從外邊回到進教室,兒子說,NO,就跑了。本來都準備進教室的小不點的隊伍亂了套了,都跟著他跑了。老師氣壞了。
第二條,老師說,每次人家小朋友幾個在一起玩,他進去,就對他們說,LET“S DO THIS OR THAT。 老師很同情那些被他領導的小孩子。
第三條,也我親曆的。每次送他進DAYCARE的教室前,先在外麵走廊換衣服,就有小朋友在玻璃門裏麵敲玻璃等他,老師每次都不高興, 喝退孩子們。 等進門的時候,總有兩個小朋友堆在在門口等他,老師都不高興, 阻礙了交通,妨礙了次序。但我總不能說人家孩子吧。
什麽時候他才能不混沌,別給我找麻煩,才是我希望的。
好奇問一句,你的ID,有什麽來頭麽?
很喜歡你的文,問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