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95)
2007 (227)
2008 (147)
2012 (9)
2014 (1)
2017 (2)
2018 (1)
2021 (9)
2022 (29)
阿小J最近頻頻出狀況,隔三岔五就被老師告狀告到家長這裏。
其實問題不是最近才開始的,我早就有所留意。從升入一年級開始,每天晚上禱告,她總是求神幫助她不要被老師懲罰,不要在學校惹麻煩。我起初還偷著笑,可是如此日子久了,就擔心起來。
另外一個發現就是,阿小J越來越不喜歡學習,不愛去學校。她剛開學的時候曾經抱怨過幾次,說老師總是懲罰大家,卻不給同學們任何鼓勵。我當然總是站在老師的角度給她分析,於是她對我越來越少提到學校的事情,最後隻剩下這樣的禱告了。我要是追問她在學校好不好,她頂多聳聳肩膀說:“not bad, I guess.”
有一次,我去她的教室開家長會,發現她是一個人坐,身邊沒有其他同學。問她為什麽,她說她上課跟她的好朋友說話,老師把那個孩子調走了;她又跟新的同桌說話,老師把他也調走了;她變成一個人坐,兩邊都沒有同桌,她便在課堂上玩兒紮頭發的頭飾,被老師沒收了。
我聽完她的一連串遭遇,對她好生失望:“J,你要學會專心啦。你上課不專心聽講,是自己的損失,就會像現在這樣,回家做不出作業。而且,這對老師和同學也都是很不禮貌的行為。你想想,如果你正在同大家講話,會希望別人一直插嘴打攪你麽?老師教你們很辛苦,你要尊重老師,安靜聽課,讓別的小朋友也有機會聽課。”
“ok”她回答得痛快,情形可是並不見有大的改善。
我跑去問老師,我能做些什麽來協助孩子的學習並維護課堂紀律,老師說,她還好,沒有太差;即便極差,他還可以給她罰站;罰站五次就在黑板上記名字;記名三次就上永久黑名單;兩次永久黑名單進校長室;兩次校長室請家長。
我當時有點哭笑不得,心想現在家長就站在這裏,是您懲罰機製的最後一招,可是您卻隻是在對我講解一個懲罰流程圖,令我一個見多識廣的家長都不寒而栗起來。
這些是大方麵的感受,具體有些小事情,我不妨也在這裏列一兩樁出來。
就在上次我寫了“從社論風格的家長信到《窗邊的小姑娘》”之後不久,阿小J又帶了一封信回來。交給我們時,她說:“請不要生氣,I am in big big trouble this time。”
“又被time out了麽?”
“No, time-out is normal. This one is not that normal。”
信上說,上午阿小J在學校吃口香糖,老師批評她,可是她竟然在午飯之後又吃了一次。“連犯兩次這樣的錯誤,是絕對不能接受的!”老師憤怒地在信中寫道,同時通知我們,孩子當晚要寫二十遍“I will never chew gums again!”。
校規我是讀過多次的,便嚴厲將孩子再教育了一番,並且開始對這個一向乖巧聰明的女兒一籌莫展。
果然,沒過兩天,她又帶了一封信回來。老師在信上說:“她在走廊上給了小朋友一塊糖!當時我看見她正在給小朋友一樣東西,便趕過去命令她交出來。阿小J磨蹭半天才從口袋裏摸出一塊粘乎乎的糖來,這是很嚴重的一個問題,因為學校不允許學生吃糖。”
於是老師劈手將糖奪下,氣得全身發抖――這是阿小J向我描述的。
讀著信,我對老師和阿小J都很同情。首先,學校沒有規定不許吃糖,這一點我非常清楚,老師竟然被氣到亂說話,實在可憐;其次,孩子之間互相贈送東西,而且不是在課堂上,那麽這就是他們自己的事情,被大人強行幹預,實在可憐;最後,老師的氣惱隻能體現出他的無計可施,雖然能夠令孩子膽怯和沉默,卻不能夠防止它的再次發生,實在可憐。
我說過,我是個非常嚴格的媽媽,而且即便是對自己的孩子,也從來不會因為心軟而溺愛他們一絲一毫。
可是我也不願意沒有原則地站在一個成人立場上去忽視孩子的感受,還有他們想說卻不敢說的話。於是我帶阿小J回到她房間,同她一起坐在她的小床上,問她為什麽要給小朋友一塊糖。
“因為,她對我很好的,經常送小禮物給我。我的東西都被老師沒收了,沒有禮物送給她。那塊糖我一直沒舍得吃,I am her friend, you know.”我一時真是不知道如何答話。
唉,作為成人,我們有管束孩子的義務,更有聽孩子講話的義務。早上新聞采訪有關西點軍校的課程設置,針對學生對軍官ethics課程的褒貶,一位老師講了一句非常好的話:it is much more complicated to win a peace than to win a war.
同樣的道理:it is much more complicated learning to listen to a kid than teaching her to listen to us.
我不是專門搞教育的,不會用理論來說明白一個孩子不愛去學校究竟是由什麽造成的,又會繼而造成什麽後果。我也不排除我們作為家長的責任,並且願意將我能夠反省的一一加以考察。不過從阿小J此前一年在kindergarten的經曆,我認識過另外一種老師,讓孩子喜愛學習,開朗生活。關於這一點,我多次試圖同阿小J的現任老師溝通,但是他完全都不在意。
或者教書對他而言,不過是一份工作吧。
關於阿小J那位好老師,我寫過一組文章,會逐一貼上來,與朋友們探討,也代表我在這個Teacher Appreciation Week裏對於可敬佩的老師們特別的感激之情。
如果不能轉班, 就要多愛她, 幫她度過這個難關。去教室做做volunteer 可能會有些幫助。事先了解下學期的老師,可以 send classroom request.
替我HUG一下阿小J,希望阿小J秋天遇上一位好老師。
非常非常喜歡多年前看到的《窗邊的小豆豆》,予人熨貼人心的溫暖和對美好童年的無限向往。
看得出阿小J是個敏感而有些早熟的小朋友。趕緊給她換老師或學校吧。我上學的時候也有過碰到對自己很關鍵但不對路的老師的經曆,真是暗無天日啊,逼得急的時候成天腦子裏都在幻想一些極端的念頭。我曆盡艱難為自己換了老師。老師和學生之間是需要緣分的,如果碰不到適合的,有可能給小孩造成無法彌補的心理傷害。記得小豆豆開始也是進了不適合的學校,受到不少夾磨,產生厭學情緒,但她的媽媽很愛護她,終於為她找到適合的學校,她快樂得每天早上對上學都充滿期待。祝福阿小J也能這樣幸運,找回她的童年。
至於義務工作,我一直在做,不過是遠程的,沒有機會在學校露麵。很難,實在不行我就把工作辭掉home schooling好了,反正孩子多,還是挺劃算的,隻是我水平太差,不見得能比阿小J現在的老師強多少。嗬嗬。
所以啊,現在有了孩子,才深深體會到,為什麽說老師是最可敬佩的人!我有時候對著自己的、僅僅三個孩子,還會失去耐心發脾氣,想想一個老師,每天對著二十多個來自於不同家庭背景的頑皮孩子,除了教知識,還要教作人,如果能夠仍然滿是耐心和愛心,真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啊!
所以敬請留意我後邊的四篇正文,寫的就是這樣的好老師。:)
希望我不算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後來跟我老板談起來,她說她的父母就是我這樣嚴以律己類型的,她因此很受了不少委屈,到現在還痛恨她的幾個小學老師,他們對自己的傷害,比如無故懷疑自己作弊,總也忘不掉。就在最近,她父母從蒙大拿州來看她,談起家鄉舊事,也很後悔在孩子小時候沒有努力為她爭取過什麽。
正如蒼蘭所說的,作為父母,多數時候卻不知道自己能為孩子做些什麽,隻能常常把自己的掛慮放在禱告裏邊,求神憐憫我們愛孩子的癡心。
好在這學期馬上就要結束了, 希望孩子下個學年能有個愛她鼓勵她的稱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