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使用手冊3
(2009-04-15 15:18:11)
下一個
關元、足三裏的長壽灸法
前幾日,朋友來家做客。一進門,就見他臉色晦暗,無精打采。他說一場“金融危機”讓他的生意受到衝擊,最近是睡不好也吃不好,一下感覺老了很多。
看著朋友疲累的樣子,我也沒跟他過多寒暄。當務之急是要激發他身體的陽氣。於是我取來一支艾條,給他灸了一下關元穴,此穴主人的先天之氣。關元過去也叫玄關,就像人體腹部的一個閥門,有將人體元氣關在體內不泄漏的意思,曆來為修煉家所重視。灸關元就是利用艾條燃燒發出的溫陽之氣,通過關元穴送入小腹,是恢複體力補充能量最快的方法。大約灸了10分鍾,朋友伸了個懶腰,大喊舒服。我微笑不語,知道他體內的陽氣已經升發上來了。
關元穴在哪兒呢?在下腹部,身體的正中線上,臍下3寸。采用仰臥的姿勢,將手四指並攏,置於臍下橫量,在手小指的下緣處即是該穴。
那麽,穴位到底怎麽灸呢?我首推溫和灸法。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後,對準關元穴熏灸。艾條距離皮膚2~3厘米,使局部有溫熱感不灼痛為宜,每次灸15~30分鍾,灸至局部皮膚產生紅暈為度。
接下來我又給他灸了足三裏,大家都知道足三裏是個強身健體的大穴,此穴多氣多血,主人後天之氣。學醫的時候,聽老一輩的人講過一個長壽灸法。日本德川幕府時代的江戶,有一個習俗,每建成一座新橋都要邀請當地年齡最高的長者第一個踏橋渡河。有一年一座橋建成之後,邀請到一位174歲高齡的老人“初渡”。在舉行“初渡”的儀式上,主持儀式的將軍問這位老人有什麽長壽之術。老人回答道:“這事不難,我家祖傳一個方法,每個月的月初,連續八天用艾灸足三裏穴,堅持不斷,就能長壽了。我現在174歲,妻子173歲,兒孫皆已過百歲。”那位將軍聽了不勝感慨。灸足三裏能長壽也隨之廣為人知,後來形成了日本的一個習俗。其實日本人灸足三裏保健的方法來自中國,早在隋唐時期的醫學著作裏就有灸足三裏治病養生的記載。
《針灸大成》載有“若要身體安,三裏常不幹”的諺語,指的是化膿灸,又稱為“灸花、灸瘡”,用艾條灸灼足三裏穴時,灸到該處皮膚起水皰,產生無菌性的化膿,結痂,可以把脾胃的寒濕祛除,強壯脾胃,使後天生化有源。但現在產生灸瘡後不利於工作生活,一般進行溫灸就可以了。
升發陽氣的無上心法
有一次在外地講扶陽保健,一位聽眾提了個問題:如果不用藥物和灸法,您還能有什麽方法讓我升發陽氣呢?對於這個問題,我當時給了一個回答,就是減少欲望,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但我對這個回答並不滿意,講課回來後我查閱了大量的道家古籍文獻,發現道教的教理和儀軌當中,蘊藏著不用借助藥物和灸法卻行之有效的升陽方法,我對此進行了歸納總結,把這個方法形象地稱為“三陽開泰”。
“三陽開泰”出自《易經》六十四卦之中的泰卦。古人發現冬至那天白晝最短,往後白晝漸長,故認為冬至是“一陽生”,十二月是“二陽生”,正月則是“三陽開泰”。“三陽”表示陰氣漸去陽氣始生,冬去春來,萬物複蘇。“開泰”則表示吉祥亨通,有好運即將降臨之意。人體的陽氣升發也有類似的漸變過程,我稱其為人體健康的“三陽開泰”,即動則升陽、善能升陽、喜能升陽。
動則升陽
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創編的《五禽戲》裏麵有一句至理名言:“動搖則穀氣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人隻要動一動,搖一搖,那麽就氣血流通,百病不生了。學五禽戲的人都知道這句話,卻不知道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動搖正是對動則升陽最好的詮釋。現代社會是以腦力勞動為主體的,人們大多動搖的是精神,不動的是身體。上班時坐在辦公室裏,出門就坐車,回家又坐在沙發上看半宿電視,一天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坐著的,不動則陽氣不得升發,氣血都淤滯了,長此以往身體怎能不病呢?動搖精神損耗的是我們的陽氣,動搖身體則能升發陽氣,所以要想身體健康,就一定得先讓身體動起來。
中醫有一句話:“陽光普照,陰霾自散。”如果你體內陽氣嚴重的不足,陰氣過盛,可以選擇一些柔和舒緩的傳統功法,如養生樁、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運動有一個標準,就是以心髒不劇烈跳動,身體微微出汗發熱為宜,運動過度反而會傷害身體。
善能升陽
道家名著《太上感應篇》中對“善”作了三個定義:第一是語善;第二是視善,第三是行善。
“語善”就是要求我們說一些鼓勵人、激勵人、柔和的話。事實上,現實中很多有成就的人,大都是在誇獎中長大的,在這種肯定的陽性語言激勵下,人的陽氣就會持續得到升發,身心都會得到平衡的發展。古人講,“良言一句三冬暖”,講的就是語善升陽的道理。
喜則升陽
古人說,喜則陽氣生。生活當中應該是很好做到的,多想一些高興的事情,看一些歡快的娛樂節目,聽自己喜歡的歌曲,讀自己喜歡的書,業餘時間多做自己喜歡的事,都可以使人的陽氣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