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古城東南牆外,黃塚累累,大有一種古戰場遺址的蒼涼氛圍。當時有條小路鋪著鵝卵石,蜿蜒於墓與墓之間。走在路上,耳朵裏是大海濤聲,眼裏是大大小小的墳頭,心為之驚悸。現在這一片土地修起了石雕園。園裏有惠安女塑像,有一百零八尊《水滸傳》人物,有《紅樓夢》人物、《西遊記》人物,有廿四孝雕像,有戚繼光巨大石像,有兩隻碩大無比的大貓:一隻黑貓,一隻白貓。另有觀音園。林林總總,琳琅滿目,大部分難稱精品,但卻有各自姿態。
名著人物家喻戶曉,又有演員演繹過,要雕得令人嘖嘖連聲,絕非易事。據說崇武石雕廠當時缺乏人物雕刻人才,這些人物石雕是外地石工打造。不管雕工怎樣,客觀上,它們有利於來此一遊的人加深對古典名著的印象,可以提升古城的文化品位。
最令人難忘的是這麽一組石雕,不知大家記不記得偉大的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他曾經說過這麽一句話:“不管白貓黑貓,能捉老鼠就是好貓。”所以這裏的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在這裏雕刻了兩隻貓——白貓和黑貓,因為沒有鄧小平的偉大創舉,就沒有現在的美好生活。
廿四孝塑像用意非常明顯,就是勸人行孝。這裏向人們闡述了古時候的孝道,古時候的人為了自己的長輩不惜付出一切:有的為了讓母親睡得好,被蚊子叮得都是傷;有的為了讓父母高興,雖然年已七旬,但仍像孩子一樣玩耍,逗父母歡心……
對於崇武來說,石頭就是小城的靈魂。
周長2567米的花崗岩古城牆承載著小城的曆史,見證了小城的從前以來,曆史的記憶延續至今。
踏著石砌的台階,緩緩地走上城牆。跑馬道上遍布的野草,泛著幹淨的綠。
斑駁的城牆就是古城的典籍,迎麵的風輕輕地翻過一頁頁史冊:抗倭名將戚繼光親臨崇武,指揮剿倭,平定倭亂;鄭成功大軍揮師東渡,收複祖國寶島台灣;崇武軍民隨人民解放軍揚帆南征,解放祖國南大門廈門島;1956年周總理親自指揮崇武海戰,擊沉擊傷入侵的美蔣“永泰”、“永昌”號軍艦。
幾百年來,古城幾代軍民憑借天然的屏障和牢固的石城,曆經血與火的洗禮,用生命譜寫出可歌可泣的戰鬥詩篇。這裏的“崇報祠”、“元飼宮”等,都是為紀念抗倭犧牲的英雄而建。
城牆或許已忘記了年齡,卻給曆史填滿了空隙,散發著來自悠遠的香。
戚繼光石像高十幾米,由一塊塊大方石壘成。石像麵朝東海,威武雄壯。戚繼光和俞大猷是抗倭名將,並稱“俞龍戚虎”,威震海宇,立戚繼光僅僅是他來過崇武嗎?
守城將士來自五湖四海,他們在石城之上,流汗、滴血。他們敬仰關公,把關公當成戰神。他們的後人廣為傳說關公顯靈幫助守城。日寇從海上炮轟古城南門,據傳關公大刀一撥,炮便打偏了。正是將士們同仇敵愾,才有東南沿海的安寧。觸摸著城牆,似乎觸摸到將士的脈搏。人民的意誌堅不可摧的時候,外敵便無縫可鑽。
古城門
戰火留下的遺跡
威震海門
人生之哲理得由男人和女人自己去思考
形態各異的石菩薩
古城東北角,有一個大海灘,人稱“半月沉灣”,一聽此名便詩興驟起。灘上沙子被海水淘得很細。赤腳走在上麵,感到春風般溫柔。這個海灘據說落差很大,從海水漫到的沙灘往下走馬上是深水,不宜辟為海濱浴場,太可惜了。
海韻
此處還是東海和南海氣象分界點。我們在聽天氣預報時經常聽到“崇武以南,崇武以北”的風力如何如何的就是以此為分界點。
雕精品薈萃
三個和尚的故事寓意深遠
拍打後會發出金屬鏗鏘聲的石牛
鼠樂園
石魚兒
南陵塔
小小惠安女^_^
你看這匹可憐的老馬^_^
崇武文化廣場
海灣泊船
天下第一奇廟,您聽過嗎?您去過嗎?若沒,請抽空看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