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趣的澳洲土話

(2007-06-20 23:18:16) 下一個

今年年初,霍華德政府吵吵著要出入籍考題,給想加入澳洲籍的人普及澳洲曆史文化和俚語,一個鬼佬同事就給我出了個題:什麽是“budgie smuggler”?我從沒聽說過,覺得像“走私什麽東西的人”,同事告我說:Budgie是一種鳥,想象一下,走私鳥的人把鳥裝進褲兜裏是什麽樣子?對了,是“男性緊身泳褲”。

澳洲人對這個東西很自豪,最初是悉尼邦代海灘的人在1914年發明的,後來就成了現在世界最大的遊泳裝備公司——Speedo,不信?看看商標上的紅色的東西,是不是一個回旋鏢?美國的飛魚費爾普斯就是這個牌子的代言人。

澳洲人不拘小節,對說話的嚴謹和考究自然比不上白金漢宮裏的英國人和波士頓大學城裏的美國人。卑微的開始和人種的混雜,造就了豐富多彩和大雜燴般的澳洲俚語。不要說我們老中了,就是英語為母語的老美和老英,剛來澳洲都會覺得聽不習慣。

在國內,很多地方的人覺得自己的方言很土,出門後不好意思說,都嚐試著說普通話。澳洲人可沒有這麽羞羞答答,還冠冕堂皇地給自己的“土話”發明了一個英文單詞——Strine,大聲念念看,像不像地道澳洲人說“Australia”的第二個重讀音節?已故的鱷魚先生史蒂夫.厄文,就被認為是最會說Strine的當代澳洲人,Cricky!

澳洲俚語主要是起源於18世紀,愛爾蘭人和倫敦最底層的人帶來了他們的土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句就是:“G’day, mate”,最早將mate一詞用於同性好朋友的,是倫敦東區的工人階級,他們的土話被稱作Cockney方言,萬人迷小貝就出身於這個“貧民區”。

倫敦東區人說話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用押韻的詞作替換,叫做“rhyming slang”,電影《兩根大煙槍》裏就能聽到很多Cockney,該片美版的DVD還有美語字幕,便於山姆大叔們理解。《王牌大間諜之——黃金會員》裏,奧斯丁和他爸有一段精彩的Cockney 對話。《十一羅漢》裏用“Barney Rubble”代替“trouble”。

有人要對你說“have a butcher’s ”,等於叫你“have a look”,因為“have a butcher’s”是“have a butcher’s hook”的縮寫,hook 和look諧音;類似的還有“have a Captain”,就是指“have a Captain Cook”=“have a look”。再舉幾個例子:bug’s bunny = money,dog’s eye = pie,Westpac banker = wanker,steak and kidney = Sydney, frog and toad = road,china plate = mate,going for a Donald = Donald Trump = dump,go for a swing = swing and miss = piss。

另一個來源就是澳洲土著語了,例如袋鼠kangaroo,幹苦力hard yakka, 野狗dingo。澳洲軍隊也對俚語作出了貢獻,最著名的就是digger,指軍人,這不是因為澳洲子弟兵平時都是礦工,而是一戰時,哈密爾頓將軍告誡澳紐聯軍登陸的困難:要不停的挖,直到挖穿。

足球在澳洲叫Soccer,不叫Football。Football常縮略成Footy,在不同的州還有不同的意思。在墨爾本通常就是指AFL澳式橄欖,在悉尼和布裏斯班是指Rugby League,而Rugby一詞是指Rugby Union。而首都堪培拉三種球都一樣流行,索性就不用football這個詞了,而用League,Rugby和AFL。而國人熟悉的足球在這裏一度被稱為sheilas, wogs and poofters,女人,南歐人和同誌玩的遊戲。

語言是活的東西,一些俚語逐漸失去了生命力,一些新的土話又流行了起來。我剛來澳洲對土話很感興趣,洗碗的間隙就讓一些true blue aussie們教我,亂七八糟的學了一堆:knuckle sandwich,turks and all grouse,Bob is the uncle, up the dove, tikitiboo and in the pink,FUBAR,其中有不少還是美國文化的產物,脫離了澳洲俚語的限製。

作非英語母語的人,想要把這些土話都掌握就太困難了,挑幾句好玩的自己瞎說去吧,別怕有人說你是個twonk。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