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吟低唱時 詩情畫意濃
(2011-05-16 08:46:37)
下一個
聲音之美是朗誦的魅力之一,精彩朗誦離不開金聲玉振之音。
聲音與生俱來,具備良好聲音條件的人比比皆是,但並不是人人皆能把它運用得當,賦予它審美價值。主持人、播音員的聲音不錯,但未必都是朗誦高手,播讀和朗誦差別很大。朗誦重在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而播讀基本上就是照本宣科。
實踐上,聲音之美涵蓋在朗誦語言之中,它是有層次、有色彩、有韻律感的,即是抑揚頓挫,聲情並茂,富於變化的有聲語言,這需要較高的藝術修養和嫻熟的語言駕控能力。
不管新詩還是古詩一般都具有音律感,尤其是古典詩詞,更講究平仄對仗,音韻和諧,這樣朗朗上口,易於誦讀和傳唱。因此朗誦詩詞時一定要循著作品特有的內在音律,張弛有度,快慢有節地表達出來。但是要把握好分寸,表現得得心應手,恰到好處,卻有很大的難度,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詩歌朗誦時,追求聲情並茂,沒有感情的朗誦,是沒有感染力的,但是如果用情不當,反而會影響朗誦的效果。有人認為朗誦時有感情就能打動人,於是就濫用感情,結果用情過度,適得其反。表達感情貴在自然流露,不能刻意而為之。在書法上講究 “留白”,詩歌朗誦上也有“留白”的技巧,聲如遊絲,而情感綿延不斷;短暫停歇,卻營造出“此時無聲勝有聲”,“於無聲處聽驚雷”的藝術效果。感人心者莫乎情,學會用情,才能朗誦好詩歌。
詩歌朗誦離不開音樂伴奏,它可以渲染氣氛,烘托感情。但有些人卻用不好音樂,結果使朗誦和音樂不能融為一體,出不了效果。其實,選擇朗誦音樂相當有講究,一定要與作品的體裁、題材、主旨、基調、年代相吻合,不能胡亂套用。比如朗誦現代詩歌,用古琴或塤音樂伴奏,顯然不協調;如果朗誦古詩詞,用鋼琴或電子琴音樂伴奏,也是不倫不類。我就聽過一位著名播音員朗誦曹操的《短歌行》用大提琴音樂伴奏的作品,效果大打折扣。還有人隻要朗誦現代詩歌就用鋼琴曲,隻要朗誦古典詩歌,就用古箏曲,不會具體作品具體對待,怎麽能朗誦好詩歌呢!
一聲聲動情的朗誦,一段段美妙的音樂,一幁幁優美的畫麵,營造了一個個清新空靈的詩話空間,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意境優美,讓人耳目一新。
目前,我國古詩詞音畫MV幾乎是一片空白,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電腦與互聯網的普及,世人的審美傾向和欣賞情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單純的配樂詩朗誦,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欣賞的需求,音詩畫MV作為特殊的文藝表現形式,正日益成為一種時尚。
(節選於“漁舟唱晚老師談朗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