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西雅圖
作者:海翔 西雅圖是一個頗有魅力的城市。
西雅圖最著名的,當然是它建在市中心的獨特的太空針 (Space Needle) 高塔了。這座184米高的塔形建築,是為1962年在西雅圖舉辦的世博會而建的,早就成了地標性建築和這座城市的名片。
西雅圖著名,固然是因為這裏培育出了許多眾所周知的大公司:比如波音、微軟、亞馬遜(網上購物)、星巴克、好市多(COSTCO) ,等等;西雅圖著名,也是因為這裏的人文薈萃:西雅圖有著在美國受教育平均程度最高的人口,這裏的博物館、音樂廳、學校,都堪稱質量一流;西雅圖著名,還是因為這裏的地理環境:這裏依山傍海,是美國和亞洲、特別是中國貿易的重要港口,是去阿拉斯加遊輪的出發地,更因為注意環保,其本身就是個青山綠水的好地方。
如果說,在美國的城市中,紐約象個謝頂的精明商人,波士頓象個白發的貴族,達拉斯象個精壯的西部牛仔,矽穀象個勤奮的高科技上班族,那麽西雅圖,就象個窈窕淑女,是個堪比蘇杭的北美西子。
在一個地方住久了,也許是習慣成自然吧,覺得既來之、則安之,就慢慢地努力去發現它的好處。而這一努力,有的時候往往還是在不經意間,竟也擷取了幾段心得:
最喜歡,在某個沒有任何安排的周末上午,在城市街角星羅棋布的星巴克咖啡店,找個安靜的角落,喝著飄香的咖啡,看偶爾路過的行人,在青石板鋪就的地麵上,嗒嗒作響地走過。別人成了風景裏的一部分,而我,也許也成了別人視野裏的風景點綴。那種畫麵,不象中國的淡墨,而更象西洋的濃抹油彩。
最喜歡,在某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和幾個朋友相約了,到湖邊燒烤。煙火繚繞中,一瓶啤酒、幾串烤羊肉,就著湖上白帆、天上飛鳥、岸邊綠蔭這樣的美景,秀色可餐,醉翁之意不在酒,興罷而歸。
也最喜歡,在某個下著細雨的傍晚,撐著一把黑傘,出去漫無目的地散步,希望有個丁香一樣結著哀怨的姑娘,從那落滿黃葉的小路上走過:你看她走近,又走遠,直到走出視線。雖然這樣的景象,在這座北美城市,可能根本不可能出現,但戴望舒的《雨巷》,就是這樣寫的吧。
還最喜歡,在某個悠閑的假日夜晚,邀了三五舊雨新知,到家裏來聚會,滿桌的飯菜在一片風卷殘雲中消失後,三杯兩盞淡酒、一壺清茶,天高地闊,任你聊天。
山野之人,閑雲野鶴。這樣的日子,是很詩意、很浪漫、很陶淵明、很王維的吧?
每天的日常生活,是很具體而又平凡的。基本上每個周末,都會開車,過華盛頓湖上的浮橋,到市中心的中國城裏去買菜、購物。在90號公路的開闊地段,如果是在天氣晴朗的時候,你就可大飽眼福了,向南看,是巍巍的雷尼爾雪山,向北望,是壯觀的貝克雪山, 向西,奧林匹克國家公園的秀麗山峰曆曆在目, 向東則可見卡斯佳德山脈的巍延群山。當然天氣能見度這麽好的日子並不多,因為雖然西雅圖陽光燦爛的時候,雷尼爾雪山一帶,卻因為地勢高,很可能在雲霧繚繞之中,而當西雅圖的雨季到來的時候,你就隻能看車窗外的雨點打落在諾大的華盛頓湖麵了。
而如果在夏季,到西雅圖的海灣乘船,從西邊布萊默頓小鎮的海麵上,向東看城市的景色,別有一番風味。
乘船在海灣上,因為離城市遠些,你可以看到西雅圖市容的全貌:高的辦公樓,矮的民居,斜的路、彎的橋,逐漸地高樓變小了,高速公路變成一條細線了,汽車看不見了,人群的喧囂和吵雜也聽不見,這時你可以從容地欣賞這座城市的地平線。海天一色,在湛藍的天和寶石藍的海之間,它就這麽展現在你眼前:
這些景色,雖然不錯,但它們都還代表不了西雅圖的全部。
到西雅圖後,我們就一直在尋找,說從哪裏、哪個角度,才是最佳的照相取景角度。當然,審美的視角是不同的,“遠近高低各不同”,羅卜白菜、各有所愛,好象不管在哪裏,攝影家們都拍過好照片。好幾年了,我們走東訪西,到過這座城市不同的角落和方位。我們拍了不少西雅圖的景色照片後,都覺得還沒有抓住這個城市的特色,沒有體現出這座城市的氣韻。
後來又一次無意間聽人說,在西雅圖市中心北邊一點的一個小山坡上,有一個挺小的客裏公園 (Kerry Park),是個欣賞西雅圖全景的好去處。一般的遊人是沒有時間到這個不起眼的角落的,而我們,就利用了一個周末,背了一書包的點心、飲料,信馬由韁地來到這裏。
果然如此!
從這個延伸進海灣的小山坡上,你好象站在一個視點最佳的看台上,西雅圖的代表性景點,盡入眼底:太空針、雷尼爾雪山、市中心的建築群、港口、海灣,構成了一幅優美的圖畫。
換上一個長焦距照相機鏡頭,把景色拉近了,再看看雷尼爾雪山,鏡頭裏出現的,是更加壯麗的自然景色。這座離西雅圖市中心東南八十多公裏遠處的雪山,好像一個印地安人神話中的傳奇,那麽近地浮現在現代化城市的風景線上。在這些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出現前,這樣的景觀,一定會是更加地震撼人心,難怪印地安人把雷尼爾雪山視為神物,稱作“眾水之母”。
看景色,找到最佳角度很重要,因為你看到的,也許是和別人眼裏根本不同的東西。看人生,也是同樣的道理:和觀賞自然美景一樣,當你找到自己心中正確的定位時,你人生的景色,會是多麽的絢麗多彩啊!
(2009年六月記於西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