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美媒:中國崛起導致日韓對美離心力增強

(2007-03-22 20:46:46) 下一個
誇大地緣政治變化 擔心將被趕出東亞
   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擔心引出了種種奇談怪論,最新一期美國軍方的《防務新聞》周刊發表文章宣稱:中國正在成為一個新的“超級大國”,並“顯然對把美國趕出這一地區懷有興趣”,但華盛頓在關鍵時刻卻“沒有一套完整的政策來帶領東亞應對這一威脅”。在發出一堆抱怨之後,該文章還把東亞熱購武器怪罪於“中國的崛起”和“華盛頓願意容忍中國在東亞不斷增強的軍事力量”。這樣的言論雖然令中國人瞠目,但對世界很多對中國和平發展將信將疑的人來說,卻有相當的蠱惑力,每次都會有媒體跟著喊,在原本經濟發展是主流的東亞地區製造出不安的氣氛,毒害了中國的周邊環境。中國著名國際問題專家金燦榮教授就此對《環球時報》說,美國戰略界總是帶著憂慮的眼光看東亞和中國,是中國怎麽解釋都不能釋懷的,對此,中國人要習慣,同時也要很自信。中國要堅持自己的發展,自己該怎麽做還得怎麽去做。

   美國會失去東亞?

   3月19日,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登了一篇發自台北的報道,大標題是《中國崛起》,副題則十分聳動:當美國影響力消退時,東亞各方正在“振作起來”。文章一開始就重複著一周前該周刊另一篇文章的老調子,說日本、韓國以及台灣在采購軍備和製定軍事政策時的“催化劑”其實都是中國大陸和朝鮮。然後,文章不停地抱怨“中國想把美國趕出東亞”,而華盛頓卻缺乏應對措施,並引用華盛頓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副主任裏查德·費舍爾的話說:“由於擔心華盛頓將越來越願意容忍中國在東亞不斷增強的軍事力量,日本和韓國正在采取防範措施,以應對美國在東北亞的軍事領導能力在將來消退後的局勢。”文章還援引烏克蘭一名研究人員的話說,“當中國變成一個真正的大國時,華盛頓幾乎沒有關於中國是一個什麽樣國家的明智分析。使中國的鄰國感到不安的是華盛頓在這個問題上缺少戰略洞察,除了通常的爭論外,華盛頓實在拿不出什麽清晰的戰略,所以中國的鄰國不得不努力通過自己的方式來防範中國”,結果就是“他們一個勁地買武器”。

   文章最後引用的費舍爾的警告更為聳動:“中國軍力的快速擴張引起了人們的焦慮,有跡象顯示,中國不僅僅是為了謀求地區主導地位,而是為了謀求全球軍事力量。”

   這並不是美國第一次擔心“被趕出東亞”。2005年12月,首屆東亞峰會在馬來西亞召開,美國未在被邀請名單上。這讓一向在亞洲稱霸的美國深受挫折。在東亞各國緊張開會之時,美國國會卻在地球的另一邊熱烈地討論著中國要將美國從亞洲排擠出去,美國應采取何種措施應對。一名議會的重要人物竟說:“我擔心美國下一代從太平洋美夢中一覺醒來,卻發現我們的影響力已完全退出了亞洲大陸。”

   “美國被趕出東亞”甚至進入了非常嚴肅的國際政治學家們的視野。進攻性現實主義代表人物、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曾說:“中國很可能會設法控製亞洲,就像美國控製西半球那樣。……一個日益強大的中國也可能試圖把美國從亞洲趕出去,就像美國當年把歐洲大國趕出美洲一樣。”

  在東亞攪起不安的氣氛

   《防務新聞》的奇談怪論立即在保守派中間得到回應。美國保守派旗幟性雜誌《標準》周刊的網站迅速對這篇“有意思的文章”表示讚同,並透露了從列克星敦研究所那裏得到的內幕消息,稱美國曾做過評估,如果把F-22戰機賣給日本,中國將不得不花費3000億美元建立防禦係統,才能抵擋這種“難覓影蹤的超高速戰機”,但這筆買賣目前還“隻是想想”。

   該網站最後還得出結論說,這隻能說明“美國缺乏一貫的政策來對付中國的崛起”。

   由於《防務新聞》的這篇報告發自台北,台灣的多家媒體都轉載了相關內容,“中央社”的報道還起了更為嚇人的標題:《台日韓逐漸自行抗中崛起》。這不能不讓人感受到東亞上空飄蕩著令人不安的對抗氣息。

  “東亞是一塊錯綜複雜的拚圖”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所太平洋論壇研究主任布拉德·格羅斯曼曾用“東亞是一塊錯綜複雜的拚圖”來描述東亞,稱“每一塊的形狀都在變化,未來的變化將是非常動態的”。

   格羅斯曼對於東亞現狀的比喻,是許多美國學者目前對東亞狀況的共識。這個比喻的意思是:在東亞動態的戰略格局中,某一個國家如果想在東亞占據戰略優勢,必須不斷調整自己的政策,以求在不斷變幻的形勢下保持自己地位。美國不斷拋出“美國被趕出東亞”的論調,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

   美國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克林格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美國的擔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對中國的顧慮和防範。美國人通常認為,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日益增強,必然會尋求與之相稱的國際和地區影響力。事實上,中國已經在東亞顯示出了種種領導氣質。由於美國在亞洲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利益,加上中美製度上的差異,始終有部分美國人擔心,複興的中國巨人會與美國爭奪在東亞的空間。克林格說,美國的擔心還來自於日韓的離心力的增強。韓國在駐韓美軍的調整、美韓建立自由貿易區、對朝政策方麵都與美國有矛盾和分歧。日本邁向“正常國家”的步伐也讓美國私下頭痛不已,腰杆挺起來的日本防衛大臣居然公開批評美國對伊拉克政策,副總統切尼險些因此取消到日本的訪問。對這些擔心,美國媒體又不好說太多,隻好用“來自中國的威脅”來引起他們的“擔憂”,並刺激日韓加強與美國的軍事關係,保證美國在亞洲的戰略優勢。
  中國應習慣美國的擔心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金燦榮教授2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世界文明史的重心一直在歐亞大陸,而現代文明在世界上有三大力量匯聚點:北美、歐洲和東亞,無論財富、軍事、科技、人才,國際上80%左右的力量都集中在這三個地區。在三大力量匯聚點中,歐、美是有親緣關係的,因此,隻有東亞是非西方的力量中心,所以,作為當今西方力量的代表、世界上唯一的全球性大國,美國對東亞的不放心、對東亞力量擺脫自己控製的戒備是天然的。

   客觀地看,通過將近一個世紀的經營,美國比較穩固地確立了自己在東亞地區的主導權,成為這一地緣最強大的區外力量。僅以軍事論,就有日韓這樣的地區強國是美國的軍事盟友,還有泰國、新加坡、菲律賓這樣的準軍事盟友,同時,美軍在這一地區設有不少軍事基地,一直保持著比較強大的軍事存在,近來在調整全球軍力部署的過程中甚至還加重了對亞太地區的投入。而且東亞國家相當一部分高官和學者有留美背景,美國的影響是很大的。現實中,美國通過操縱東亞的複雜矛盾,搞互相牽製和力量平衡,事實上掌握著這個地區的領導權,台灣問題就是美國牽製中國的一張牌。

   金燦榮說,以美國在東亞的力量和影響力,它對自己保持在這個地區的領導地位應該相當自信,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美國的戰略界總是帶著憂慮的眼光看東亞,這裏麵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中國的迅速發展。中國的發展戰略其實是公開、透明的,大方向是朝內的,重中之重是解決國內的種種困難,應對和諧發展麵臨的挑戰。

   隨著中國國力的快速提高,中國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增加是客觀事實,但中國沒有和美國在這一地區爭奪領導權的野心,更不用說把美國排擠出這一地區了。中國是個小心翼翼的大國,即使與鄰國俄印相比,中國在軍事發展等方麵也要低調得多。造成美國用誇張的看法來分析東亞地緣力量消長的根本原因是美國從心底裏不放心,特別是搞戰略的人,比一般人更加敏感。如果說對日本、歐洲的發展,美國還自信有能力控製,那麽中國的崛起給美國的感覺是超出它的控製能力,而且,從曆史上看,東亞基本上是一個儒家文明圈。金燦榮說,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對東亞未來的擔憂是必然的,是無論如何都不能釋懷的,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所以,中國人需要習慣美國的這種擔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