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印度苦了:中國16家鋼廠近期拒購印度鐵礦石

(2007-03-22 06:05:54) 下一個
繼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在京召開應對印度征收鐵礦石出口關稅的緊急會議之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於上周五也召集16家鋼廠研究印度稅收新政策的應對策略。與會鋼廠代表表示,近期將不會繼續采購印度鐵礦。

   今年鐵礦供需基本平衡

  中國鋼協副秘書長戚向東雖未參會,但他表示,現在正是雙方政策博弈的關鍵階段,大家都在尋找一個價格的平衡點,如果確實實行新的關稅政策,從成本角度考慮,中國企業將減少進口印度鐵礦石。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預測:今年中國高爐生鐵產量在4.45億至4.47億噸,較去年生鐵產量增長0.46億至0.48億噸。煉鐵所需鐵礦石量增長6500萬至8400萬噸。
如果國內鐵礦石原礦產量按照20%的增長,今年產量可以達到7億噸,較去年增長1.17億噸。折合成65%品位的成品礦,大約為5500萬噸。不足的部分由進口礦的增量彌補,基本可以達到供需平衡。

 北京聯合金屬網鐵礦石分析師胡凱表示,考慮到國外鐵礦石供應商增產能力和氣候、政策方麵存在變數,今年這種供需的平衡很脆弱。

  中小鋼廠購印度鐵礦多

  事實上,印度鐵礦石向來以低品位、低價位的特點占領中國市場。但其價格較巴西鐵礦和澳洲鐵礦都低的時候,一些中小型鋼廠因更注重成本問題願意多采用印度礦。
去年印度礦已經擁有中國進口鐵礦石總量22.92%的份額。我國一些沿海地區的鋼廠,尤其是中南、東南地區的中小型鋼鐵生產企業,由於當地國內鐵礦資源貧乏,規模又不足與三大巨頭簽訂長期協議礦,常年依靠印度礦為主力生產,對印度資源有一定的依賴性。

  據了解,此次印度鐵礦石出口征稅的政策對上述企業的影響較大。有企業表示,既然印度礦的價格不再具有優勢,沒有道理繼續大量使用性價比不高的印度礦資源。各家企業都開始在周邊境外開發、尋找新的鐵礦石資源供應地。

  目前進口印度鐵礦已停

  目前五礦商會的各貿易進口企業至今沒有與印度方麵簽訂新的購貨合同,市場上基本沒有成交,偶有報盤,價格超高也無人問津。

胡凱告訴記者,從3月1日開始執行臨時的稅收政策後,印度方麵的鐵礦石出口業務已經基本停滯了近20天,相關的運輸等基礎設施部門的效益也有嚴重的損失,印度礦山聯盟組織的代表團更是不惜餘力地在新德裏進行遊說。
中國鋼鐵生產企業和貿易進口企業的的團結齊心,也給了印度方麵反對該項政策的陣營有效的支持,各方麵都在努力爭取在4月1日最後的成文法律出台之前,該項稅收政策能有更合理的征收策略。

  胡凱判斷,中國企業如果不能抵製住印度礦山企業不合理的漲價要求,那麽不僅要承擔印度礦價增加的成本,還要連帶地承擔因為印度礦上漲所帶給其他國家和國內鐵礦市場價格上漲的成本增加。

更嚴重的是,印度礦資源的進口數量減少之後,很有可能打破目前這種脆弱的供需平衡,對明年的國際鐵礦石談判都會有不小的影響。 

鋼鐵企業五種應對措施

  北京聯合金屬研究中心認為,目前鋼鐵生產企業可采取五種措施應對印礦漲價:

  1、3月1日之前簽訂的合同堅持合同價格,不接受成本的分攤和轉嫁,3月1日以後不接受超高價位,隱含稅收成本的報盤。問題:租船的企業要承擔滯期費的壓力。機會:印度礦競爭力減弱,印度礦山企業銷售壓力給中國企業提供了簽訂印度市場長期協議的可能性。

  2、暫時以消耗庫存為主。條件好的鋼廠最多庫存可以維持到5月份,一般企業的庫存也在1個月左右。問題:庫存的消耗是有期限的,生產企業不能夠為此停產停工,否則損失將更大。機會:暫時的消耗庫存可以在近期內有效抵製印度礦主的加價要求。

  3、增大國內礦資源的采購量。問題:會拉高國內鐵礦的市場價格。機會:加快國內礦山企業發展的步伐。

  4、增大巴西、澳洲等其他國家的資源量的采購。問題:考慮到目前海運費升高,巴西礦、澳洲礦的到岸價格也較年前上漲了5美元。轉移采購對象,也有繼續拉高巴西、澳州地區鐵礦石價格的風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