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921工程和天地往返係統

(2007-03-20 07:40:13) 下一個
☆1986年10月,“863”計劃正式啟動。

  航天技術是“863計劃”《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七大領域中的第二領域,主題項目是:大型運載火箭及天地往返運輸係統、載人空間站係統及其應用。“863”計劃為中國的載人航天開辟了道路。

  “863計劃”出台後,航天領域成立了兩個專家組,一是大型運載火箭及天地往返運輸係統,代號863-204;二是載人空間站係統及其應用,代號863-205。

☆1987年,在原國防科工委的組織下,組建了“863計劃航天技術專家委員會”和主題項目專家組,對發展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的總體方案和具體途徑進行全麵論證。

  “863—204”專家組在1987年4月發布《關於大型運載火箭及天地往返運輸係統的概念研究和可行性論證》的招標通知,以招標方式選擇在技術方麵有優勢的單位,按要求各自論證載人航天方案。航天部、航空部、國家教委、中科院、總參謀部、國防科工委等係統60多家科研單位參加了這場大論證,僅航天部所屬的單位就有一、三、五、八等四家研究院分別參加了投標。由於是科學界裏的技術概念論證,沒有太多的行政幹預,所以這番討論思想相當解放,視野相當開闊,是中國航天技術發展史上前所末有的。

  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裏,各競標單位提出了11種技術方案。“863—204”專家組篩選出6種方案,要求他們在1988年6月底前,完成技術可行性論證報告,以便參加高層專家的評審。雖然1987年的方案距今已有18年之久,但是我們今天翻看它們,仍然不得不為我國科學家的大膽和卓識油生敬意。


方案一: 航天部五院508所提出的載人飛船方案。這個方案看起來不那麽時髦,似乎有些落伍。它用火箭把飛船發射升空,飛船靠降落個定點返回,類似蘇聯使用的聯盟號飛船。論證方認為,飛船是一種經濟、技術難度都不很大的運輸器,在時間上能保證21世紀初期投入使用,經費上不會突破國家2000年前投資的總盤子。根據我國的國情,在很長時間內航天運輸的規模不會很大,使用一次性飛船的投資效益比會比可重複使用的航天飛機好的多。飛船可為空間站和航天飛機進行技術探路,空間站建成後還可作為太空救生艇,即使航天飛機、空天飛機研製成功,飛船也可以與其大小搭配,成為其有益的補充。
方案二: 航天部一院一部提出的天驕一號小型航天飛機方案。它與方案三的長城一號航天飛機接近,所不同的是軌道器不帶主動力,返回時利用自身結構滑翔著陸。天驕一號借助運載火箭送入軌道,即可載人又可載貨,可部分重複使用,研製周期15年,它是當時世界擁有航空技術實力的國家正在發展和準備發展的運輸器。以法國為首的歐共體集歐洲十幾個國家的力量,正在聯合攻關赫爾墨斯小型航天飛機,這種飛機以美國航天飛機為原型,縮比1/6研製。中國如完成此方案,可以為發展空天飛機和火箭飛機解決許多技術難題。

  方案三: 航天部上海航天局805所與航空部604所共同提出的長城一號航天飛機方案。它垂直起飛,水平降落,部分重複使用,軌道器帶主動力可自主飛行。這個方案基本是以我國現有大型火箭為基礎,雖有一定技術風險,但並非沒有可能解決,預計到2008年可以試飛。

  方案四: 航天部北京11所提出的V-2兩級火箭飛機的方案。它像火箭一樣垂直起飛,如飛機一樣水平著陸,以火箭發動機為動力,可完全重複使用。這個方案既有新型高空高速飛機的技術,又有新型氫、氧、烴火箭發動機技術,它需要先搞二個初級型,後搞最重要的軌道器部分,再搞全尺寸的火箭飛機,時間進度亦在2015年前後。

  方案五: 航空部601所提出的H-2空天飛機方案。它可以像飛機一樣水平起飛和降落,使用吸氣式渦噴組合發動機,可完全重複使用。這是一種集航空、航天技術為一體的高技術方案,技術難點較多,特別是吸氣式渦噴組合發動機在國外也是一個久攻不克的難關,英國曾經提出過這種方案,後來放棄了,所以沒有可借鑒的經驗。但是它符合瞄準世界前沿的戰略思想,一旦2015年能獲成功,則我國的航空航天技術可一步到位世界先進水平,或大大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距離。

  方案六: 航空部611所對法國正在研究的赫爾墨斯小型航天飛機的綜合分析,論證方認為法國搞的航天飛機在政治、經濟、技術背景與我國有相似之處,其總體技術與航天部一院一部提出的天驕一號小型航天飛機方案類似,是航天飛機諸方案中最省力、省時的方案。611所正在與國外開展航空技術方麵的合作,可以一並引進國外的有關技術。

☆經過一年多的論證,專家委員會於1988年7月在哈爾濱召開了評議會。

  航天專家選取了五種方案進行深入論證和對比分析,分別是宇宙飛船、不帶主動力的小型航天飛機、帶主動力的航天飛機、兩級火箭飛機和空天飛機。1988年7月20日至31日,上百位航天專家匯集哈爾濱,根據五種方案的主題報告,討論決定最終“機型”。

  專家們的主導意見是:航天飛機和火箭飛機雖然是未來天地往返運輸係統可能的發展方向,但我國目前還不具備相應的技術基礎和投資力度,尚不宜作為21世紀初的跟蹤目標;帶主動力的航天飛機要解決火箭發動機的重複使用問題,難度比較大;可供進一步研究比較的是多用途飛船方案和不帶主動力的小型航天飛機方案。
在仔細研究了材料後,“機型”之爭最後集中到兩個方案:一是原航天部下屬的上海八院和北京一院提交的“長城一號”航天飛機方案,二是北京五院提交的飛船計劃。

  在專家的評審表上,兩個方案的得分非常接近,前者是83.69分,後者是84分。

  ☆此後,圍繞中國載人航天如何起步,飛船方案論證人員和航天飛機論證人員展開了長達3年的學術爭論。

  此後,“863—204”專家組於1989年7月完成了《大型運載火箭及天地往返運輸係統可行性及概念研究綜合報告》。報告提出了由初級到高級兩步走的途徑:

  第—步,充分利用我國返回式衛星回收的技術,以較少的經費和較短的周期(在2000年左右)研製出初期的天地往返運輸係統—多用途飛船,使得我國盡快突破載人航天技術,解決有無問題,滿足初期空間應用的要求。

  第二步,在2015年左右研製出先進而經濟的天地往返運輸係統—兩級水平起降的空天飛機,以適應未來空間站大係統發展的需要。


☆1989年8月,國家航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丁衡高收到了航空航天部火箭技術研究院高技術論證組寫來的一封信,信中的主要觀點是“航天飛機方案”大大優於“多用途飛船方案”。

  信中提到:載人飛船作為天地往返運輸手段已經處於衰退階段,航天飛機可重複使用,代表了國際航天發展潮流,中國的載人航天應當有一個高起點。搞飛船做一個扔一個,不但不能爭光,還會給國家抹黑。
而載人飛船方案論證組認為,載人飛船既可搭乘航天員,又可向空間站運輸物資,還能作為空間站軌道救生艇用,且經費較低,更符合中國的國情。航天飛機無論是造價還是維修費用以及發射場建設都相當昂貴,中國此時還不具備航天飛機的生產工藝條件。

  1989年,航空航天部黨組專門委托莊逢甘、孫家棟兩位專家主持召開飛船與小型航天飛機比較論證會。

  論證會就在北京市阜成路8號的航天大院裏進行。這是兩種思想的第一次麵對麵的交鋒。

  航空航天部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高技術論證組組長李頤黎作為載人飛船方案的代言人,從技術可行性、國家經濟承受能力和技術風險等方麵將載人飛船方案與小型航天飛機方案作了比較。李頤黎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係,是錢學森當年講授《星際航行概論》時帶的四大弟子之一。

  對於比較論證會,他顯然是有備而來:“歐洲發展小型航天飛機憑借的是航空技術優勢,而我國航空技術不具有優勢。歐洲小型航天飛機這條路尚未走完,技術風險大、投資風險大、研製周期長的弊病就已暴露出來了。”“美國有錢,他們有4架航天飛機,每架回來後光檢修就要半年時間,美國的航天飛機飛行一次就得4億5億美元;俄羅斯也有3架航天飛機,其中一架飛過一次,另一架正準備飛,還有一架是做試驗用的。因為沒錢,現在也飛不起了。歐空局研製的‘赫爾墨斯號’小型航天飛機也是方案一變再變,進度一拖再拖,經費一加再加,盟國都不想幹了,最後隻好下馬。基於上述原因,我認為,從國情出發,絕不能搞航天飛機!”

  這次比較論證後,航空航天部係統內逐漸達成共識:中國載人航天發展的途徑從載人飛船起步。

  論證組首席專家屠善澄院士向錢學森匯報了飛船的論證情況。錢學森很認真地聽取了屠善澄的匯報,並鄭重地表示:“將來人上天這個事情,比民航飛機要複雜得多,沒有國際合作是不行的,哪個國家自己也幹不起。這是國家最高決策。在50年代要搞‘兩彈’就是國家最高決策,那也不是我們這些科技工作者能定的,而是中央定的。

  屠善澄問:“假如人要上天,飛船作為第一步,您的意見怎麽樣呢?”

  錢學森稍稍沉吟了一下:“假設要人上天,第一步可以是這樣。如果說要搞載人,那麽用簡單辦法走一段路,保持發言權,是可以的。”

  雖然當時有許多??術基礎和經濟能力後,1990年5月,“863—2”專家委員會最終確定了“投資較小,風險也小,把握較大”的飛船方案,即利用我國現有的長征2E運載火箭發射一次性使用的宇宙飛船,作為突破我國載人航天的第一步;在2010年或稍後再建成載人空間站大係統。


☆1991年1月30日,中國宇航學會、中國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了“中國航天高技術報告會”。這是對推動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決策具有轉折意義的一次會議。

  會議當天,劉紀原副部長剛從內蒙古指揮部調研回京。火車到站時,他對航空航天部計劃司總工程師張宏顯說:“到會場後,先不要留下來參加會議,你回部機關去,把我們寫的《關於發展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的建議》取來封好,送給參加會議的二炮副參謀長粟前明同誌,什麽話也不要說。”張宏顯將封在牛皮紙口袋裏的文件送給栗前明時,隻說:“這是劉副部長讓我送給您的。”“你告訴劉副部長,我一定送到。”粟前明回答。

  張宏顯清楚地記得,在《關於發展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的建議》中,特別寫到:上不上載人航天,是政治決策,不是純科技問題,不是科技工作者能定的。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麵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創建的、得來不易的航天國際地位得而複失的危險。懇請中央盡快決策。
1990年11月,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下屬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航空航天戰略研究組,曆經4年完成的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戰略係列研究報告《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戰略》(係列研究報告),呈送中央政治局及李鵬總理。《報告》提出了中國載人航天“不能不搞、不能大搞、飛船起步、平穩發展”的戰略思想。

  1991年3月14日,航空航天部高級技術顧問任新民接到了國務院秘書局的電話通知:李鵬總理3月15日下午3時至5時邀見任新民同誌,同時還要聽取了解飛船情況的同誌匯報。

  見麵時,李鵬總理開門見山地說,今天主要是想聽一聽有關載人飛船方麵的情況。

  任新民首先分析了中國為什麽要從多用途飛船起步。他說:“我國已具有研製飛船的技術基礎和研製條件。我國航天員的環控生保技術,有一定的預先研究基礎。運載火箭可靠性技術,可采用措施提高。在返回防熱技術上,已有防熱材料研究成果和返回式衛星的經驗可借鑒。運行返回控製技術,有通信衛星和導彈控製技術為基礎。計算機綜合管理技術,我國已能利用多台計算機冗餘技術,實現對飛船控製,這一點還需要通過工程研製掌握。至於飛船上升段應急救生技術,這個過去沒有搞過,需要研究尋求解決的途徑。”

  載人航天項目專家組組長錢振業說:“中國的載人飛船可以用長征二號E運載火箭,經過提高可靠性的改進後進行飛船發射……”

  李鵬:“我國要搞飛船工程需要多少投資?研製周期要多長?”

  錢振業看了一下匯報提綱:“我國研製飛船的費用約30億元。在保證投資及時到位的條件下,工程研製需要6-7年時間。”

  李鵬總理笑笑說道:“錢是有困難。但是,對我們這樣一個大國來說,還是可以解決的。我們要搞載人航天,從飛船搞起,爭取建國50周年載人飛船上天!”

  5天後,中央辦公廳秘書局轉來了對《航空航天重大情況(5)》報批件的批示,簽收單位是航空航天部。批示上留下了一串國家領導人的名字。中央領導的批示下來後,航空航天部領導、部機關便著手研究載人飛船工程的研製分工問題。工程論證進入了快車道。


☆1991年1月,為了進一步深入研究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航空航天部又成立了由19位來自一院、五院、上海航天局、航天係統工程研究中心(710所)等單位的具有豐富經驗的航天專家組成的載人航天聯合論證組。

  1991年4月初,航空航天部在北京北安河召開了討論會,研究載人航天工程聯合論證組在3個月時間裏完成的《載人飛船工程實施方案》。討論會由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我國空氣動力學首席專家莊逢甘主持。
 莊逢甘回憶道:“會議要求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局三個總體單位,深入論證,進一步提出各自的實施方案,以便擇優選用。半年後,三個總體單位分別提交了《載人飛船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我還記得,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完成的論證綠皮書厚達0.3米”。

  從5月份起,航空航天部先後邀請了數批俄羅斯航天專家來華講學,重點介紹俄羅斯在發展載人航天,特別是研製“聯盟號”飛船方麵的技術和經驗,並派遣了20名年輕的技術人員到俄羅斯學習,為期兩年。

  6月,“863—2’專家委員會正式提出了《關於發展我國載人航天的意見》。主要內容是:“863計劃”航天技術領域的總體發展藍圖、發展方針、發展戰略、任務目標和三個階段的構想;載人飛船工程的四大任務和七個係統;工程的研製經費、進度和對組織實施的建議。

  11月,航天一、五和八院這三個總體單位分別提交了各自的載人飛船設計方案。

  ☆1992年1月8日,中央專委會召開第5次會議,專門研究發展我國載人航天問題。(注:這也是某些書上甚至包括參與“921工程”的一些專家認為“921”工程的命名來源於92年1月的原因)

  “從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諸多方麵考慮,立即發展我國載人航天是必要的。我國發展載人航天,要從載人飛船起步。”中央專委第五次會議上給出的公允定論,贏得了此次會議最熱烈最持久的一次掌聲。這是無數航天人蘊藏在心間多少年的一種能量的釋放。

  會議決定,在“863”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和航空航天部過去論證的基礎上,由原國防科工委組織各方麵專家,進一步對載人飛船工程研製問題進行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

  航空航天部部長林宗棠早早來到了辦公室。這一天,他的心情有些特別。今天,黨組將召開動員會,由他宣布我國開展載人飛船工程研製的綱領性文件—《關於落實中央決策進一步搞好載人飛船工程論證工作的決定》。

  幾天後,根據中央專委會的會議精神,航空航天部正式成立了載人航天工程論證評審組。組長是任新民,副組長是王大珩和屠善澄。成員有:王希季、莊逢甘、閔桂榮、張履謙、楊嘉墀、童鎧、謝光選等院士。


☆1992年8月1日,李鵬主持中央專委第7次會議,聽取航空航天部和國防科工委聯合組成的論證組匯報。

  就像在戰場上麵臨大決戰的前夕要立下“軍令狀”一樣,每個到會的專委成員都在此次會議紀要上鄭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當時專委成員之一遲浩田總長正在國外訪問,他回來後補簽。這份紀要不僅轉到了鄧小平那裏,並立即報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審議。

  1992年8月25日,中央專委向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呈上了《關於開展我國載人飛船工程研製的請示》,在《請示》中,建議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計劃分三步走:

  第一步,在2002年前,發射兩艘無人飛船和一艘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

  第二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大約在2007年左右,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8噸級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應用問題。

  第三步,建造20噸級的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應用問題。

  第一艘試驗無人飛船要爭取1998年、確保1999年首飛,即“爭八保九”。

  ☆1992年9月21日,一個應該載入史冊的日子。

  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中南海勤政殿聽取原國防科工委、航空航天部的匯報,討論審議《中央專委關於開展我國載人飛船工程研製的請示》。

  江澤民總書記主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江澤民、李鵬、喬石、姚依林、李瑞環五大常委參加。列席會議的人員有中顧委楊尚昆、薄一波、萬裏、劉華清、楊白冰、丁關根、溫家寶。匯報人:丁衡高、林宗棠、劉紀原、王永誌、王盛濤。

  原國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首先匯報了我國載人飛船工程的意見。他談到了這項工程的意義和作用,強調了就是從培養人才的角度看搞這項載人航天工程也是必要的。同時也談到了“風險”,可能要花點冤枉錢的問題,並報告了所需經費的意見。

  載人航天工程論證組組長,火箭專家王永誌著重匯報了載人航天可行性論證的結果及權威專家們的意見。並回答了江澤民、李鵬等的提問。

  匯報完後,江澤民問大家誰有補充。 當時航空航天部部長林宗棠表態說:我們完全擁護中央專委的決定。  

  談到中央專委,江澤民拿起了那份報中央的紀要,說:“你們幾位都簽字了。”並一一點簽字的人名。

  李鵬接著說:“對曆史負責,都簽字了,遲總長在國外待簽。”接著江澤民請常委們發言。

  李鵬先講了話,他說這個事是我主持辦的,載人航天,我們應當占有一席之地。不搞,很難再前進一步,這是增強綜合國力的一個項目,是眾多領域的強項,接著他談到了這個任務是培養航天人才的任務,沒有這個任務,航天事業就不能很好地發展。他還談到了這個任務預設的經費,說:“總的講,我們過去花的是最少的,今後繼續搞,錢也是最少的。”最後,他談到開了幾次專委會,最後一次專委意見一致,大家都簽了字。

  這時楊尚昆插話:“這個名單是個光榮榜,應肯定下來這是個光榮。我讚成。”

  李鵬講完後,薄老提了問題,王永誌、丁衡高、林宗棠等作了回答。

  李瑞環講了4點意見。他言詞中肯,情真意切。大意是:他讚成搞載人航天,一個國家沒有看家的寶貝不行。他相信花點錢,全國人民是會支持的。他堅信這件事辦好了,不斷進行下去,就會大量培養新人。他深情地說:“聶帥逝世為什麽這麽多人震動,就因為他領著搞高科技有功,人們懷念他。”,“如果錢不夠,奧運會不申辦了也要辦這個事”。他強調要死咬著這個任務不放,給這一批人予以生活保證。最後他又談了組織形式,曆史經驗和向國外學習等問題。

  楊尚昆強調了以大工程培養新人的意見。他說,老一輩搞了“兩彈一星”,如果沒有新的任務,我們的隊伍無法完成新老交替,就會斷檔。

  劉華清再次重申自己的觀??石、溫家寶、丁關根、薄一波、萬裏、姚依林等都表示讚成和擁護的意見。

  江澤民最後作會議的總結發言。他的話鏗鏘有力,態度堅決,一錘定音。

  他說:“這是個大事,大家同意,我完全同意,下決心搞這個東西……搞這個東西在政治、經濟、科技、軍事上都有意義,是綜合國力的標誌。”

  他強調說:“沒有實際的東西培養不了接班人。這個事業要培養人才,使之後繼有人,也是重要方麵。”

  最後,他建議這個事要“靜靜地、堅持不懈地、鍥而不舍地去搞”,“多幹、少說”,“隻幹、不說”,並建議抓好這個事的班子建設,抓而不緊等於不抓。組織細一些。包括有希望的科學家,形成真正強有力的組織工作……

  常委們從國家利益和凝聚民心的高度,肯定了載人航天工程。會議最後決定,要像當年抓“兩彈一星”一樣抓載人航天工程,有事可以直接向中央報告。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十三屆常委會第195次會議討論同意了中央專委《關於開展我國載人飛船工程研製的請示》,正式批準實施我國載人航天工程。

  因為這次常委會是1992年9月21日召開的,批準了載人航天工程上馬,江總書記又要求“靜悄悄地搞”,所以便決定把這項工程叫做“921”。

  按照江澤民的要求,中央專委組織了強有力的指揮班子,立下軍令狀,實行責任製,任命了載人航天工程的總指揮、副總指揮;總設計師,副總設計師等組織者。十多年了,組織指揮者因年齡等關係有的已經退下來,但他們仍然在做著顧問工作,而新一代組織指揮者傳承好作風、朝氣蓬勃。

  中央領導指示,載人飛船工程是一項大型的保密工程,應貫徹“要靜靜地、堅持不懈地、鍥而不舍地去搞”的原則,不報道、不宣傳。因此,自1992年末,工程就在全國各有關單位中悄無聲息地全麵開展起來。

  “921”會議以後,中央軍委批準,在解放軍的總裝備部納入編製,設立了“921”工程辦公室。它作為“統一管理載人航天工程的專門機構,對工程實施專項管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