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偽存真

科學騙術具有很大的危害,但識別它並不難,有時隻需要你略微思考一下,當然有時很簡單的騙術也能騙倒一些人,小心了,我在這裏提醒你.....
正文

一個造假案始末――沒頭腦或存小人之心者免進

(2007-03-19 13:14:55) 下一個

2003年末,薑淳的paper(Endocrinology 2004 Vol. 145, No. 9 4408-4414)修回時,reviewer提出一個疑問—“please explain why the cleaved RNA did not degrade?”(懷疑者,滿意了嗎?) 因為薑的專業是電生理,分子生物學知識極其有限(但十分自以為是,常質問我如何證明RNA 要有poly A tail之類),所以問計於我,我隻好告訴他堅持這是無法解釋的事實”,沒想到竟然蒙蔽過關,可能是由於該雜誌的臨床偏向和要證明的結論早已明確(這是其常用的研究方法).如果有人不知道Ribozyme 的作用機製是啟動降解RNARNA的穩定取決於其poly A tail的長度,至少應該知道RNA極易降解且需要完整的結構吧.

事後,我又發現兩個基本的錯誤:

1.       所研究的基因rat Kir6.2 全長RNA為此.3.3kb, (gi:1655429  3305bp),而其圖中卻顯示一極清楚的1.5kb條帶,有誰能控製RNA在細胞內的降解在如此精密的水平呢?

2.       有趣的是其引用的長度1486bp恰是其(Journal of Physiology (London), 2002 543, 495-405)中引用的mouse Kir6.2(D50581, 1486 bp, maybe not full length),而且隨後薑教授安排同一學生做離子通道的Clamp patch, 當將近完成時發現原先設計的rat gene卻恰是該mouse Kir6.2並在lab meeting 討論,最後以混合通道發表(rat SUR+mouse Kir6.2.in vitro 可找理由狡辯,in vivo呢?rat 細胞(RINm5F)中發現mouse Kir6.2基因,造的太離譜了吧?

 

雖然當事人無知無畏,本人實在為他們擔憂,但此時該文已發表,遂將該文(沒有任何評論)發給BerkeleyStanford兩個朋友,前者當時打電話到實驗室(太鹵莽了)告訴我Fig2 is too good to be true just at a glance.情況至此,隻好委婉對其提出警告,但我的好意卻換來無盡的瘋狂報複,種種不公平的待遇令我十分的絕望,以至於本人在一氣之下與之徹底鬧翻.抱者舍得一身剮的念頭,我向有關部門提供了以上線索......打假不是我的職業,但是是有關部門的職責.雖然受理此案的Dr. Alan(ORI)於去年夏天退休會影響一些進度,但年底Dr. Morris (GSU副校長,一直庇護造假者)不得不承認該圖無法重複,結論還不清楚嗎???大家耐心等待NIH公布結果吧.

 

我不後悔放棄這個職業,公布此文,算是對科學的最後貢獻吧.雖然我還沒有籌劃好我的未來,但我過的問心無愧.本斑討論勸退的文章我讀了不少,遂出此文考大家,沒想到思考者少,誹謗者多,實在寒心之至.原本玩笑,冒犯一些小人,非本人原意.也許現在象薑淳者大有人在,也許有人希望象薑一樣在此生存和發展直到成為教授,本真誠地希望你們的成功但提醒大家也許回麵臨薑一樣的結局.......我的意見是薑淳之流,請不要繼續玷汙這個領域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