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
——《BobTalk-鮑勃說》2025年11月6日節目概要
近年來,美國社會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許多人把這一切歸咎於“資本主義”,認為資本主義讓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然而,《BobTalk-鮑勃說》這期節目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美國當下的問題,並不是資本主義的錯,而是“大政府”和錯誤政策造成的。
以下是節目中的幾個主要觀點:
1. “綠色新政”引發能源危機
“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在理念上追求環保和可持續發展,但在現實中卻推高了能源成本。民主黨政府長期限製頁岩油、頁岩氣的開采,導致美國失去能源自主權,油價、物價齊漲。能源是經濟的根基,當能源價格上升,首當其衝受害的就是中低收入家庭。
2. 全球主義導致產業外流
製造業外流是貧富分化的另一大根源。自克林頓時代簽署《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以來,大量工廠遷往海外,底特律等城市從繁榮走向衰落。過去一個藍領工人就能養家糊口,如今卻失業、依賴福利生活。而依賴福利的人群,逐漸成為民主黨的穩定票倉。可以說,全球主義在政治上人為製造並鞏固了“貧窮階層”。
3. 庇護政策推高住房危機
拜登政府的庇護與移民政策,導致大量非法移民湧入,特別是紐約等大城市,直接造成房源緊張、租金上漲。紐約市長亞當斯曾警告,這場移民危機可能“摧毀整座城市”(見《紐約郵報》2023年9月7日報道)。納稅人被迫承擔巨額成本,而年輕人更難以負擔住房。
4. 學貸製度扭曲教育
政府提供學生貸款原本是為擴大教育機會,但由於缺乏市場約束,大學反而不斷抬高學費。結果,年輕人一畢業就背上沉重債務,長期難以擺脫。共和黨多次試圖改革或廢除該製度,但民主黨始終堅決反對。教育從“機會的象征”變成了“債務的陷阱”。
總結
節目最後指出,美國貧富懸殊、社會階層固化的根本原因,不在資本主義,而在政府越做越大、政策越錯越多。當政府不斷擴張,市場活力被壓製,納稅人成為負擔,而政治利益成為主導。
因此,許多年輕人誤以為“資本主義壞了”,於是被“社會主義”和“免費”幻象所吸引。其實,他們所反抗的困境,恰恰是大政府親手造成的。
注:強烈推薦 BobTalk-鮑勃說的節目(https://www.youtube.com/@bobtalk),言簡意賅,對美國時事的分析非常獨到,且深入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