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心君從眾多的概念中選出微笑作為出發點,足以說明他自己是一個常以微笑施愛的人。對外界的共鳴,僅是內心世界的一個反映。
說起微笑,我們常浮現的圖像是稚童的無邪微笑、戀人的親密微笑、朋友的會心微笑、長輩的慈祥的微笑,我們非常自然地用微笑還微笑。事實上,如果我們的心沒有為太多灰塵所掩蓋的話,示善人與善是最容易不過的事了。
但凱西說過,如果你不能愛你的敵人的話,你還沒有明了愛的真諦。
這句話不太容易接受,愛敵人總應是最後學習的課程吧?如果沒有其愛敵人,對那些惡意向我的人以善意和微笑,我以前的作為豈不是等同虛無?
正如佛教強調的,凱西的這一論斷包含著是否有分別之心。對人、物有所分別,是我們情感動物更容易為外界和依過去經曆而形成的思維格局受製,從而表現出對某類人比其它人更容易微笑。
我們可以對困難微笑嗎?可以對辱罵微笑嗎?對逆境微笑嗎?對死亡微笑嗎?
這同時也是檢驗內心是否可以保持澄然不同的清明狀態的外界體現,內心有佛、有基督,則看世界滿是聖靈。我們的微笑則自然地從靈魂裏綻放出來的能量,感染給周圍的每個人。世界因為我們的存在而有所不同。
再延伸一步,我們還有對搖曳的蘆葦、樹葉上的露珠、林中的鳥鳴、流水的孱孱、升起的太陽抱以微笑和感激的能力嗎?凱西說他們都是造物主的表現。
耶穌則指出,全身心地愛你的上帝,愛你的鄰人如己。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一法則則表現為對你周圍所有的人,特別是你的敵人微笑,對自然微笑,從中看見生命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