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哥饕嫂

西皮原板:十載奔伐龍虎鬥,稻梁謀定始自由。飲遊四(呐)海誇緣受,愉樂心神莫要馬牛。此一(呀)番怡情來會友,臨風近雅意悠悠。
正文

倫敦美食的幾道耀眼風景

(2008-07-21 13:04:55) 下一個
by 饕哥

饕家去年夏末的倫敦美食行,隻有七天,難免有遺珠之憾。象有名的gastropub ,The Anchors & Hope,以及被Harden’s London Restaurants 2007評為倫敦最受歡迎餐館的Chez Bruce,都沒有機會一試。 這次利用到南漢普頓乘遊輪去挪威的機會,全家回程在倫敦小住三日,探訪博物館,掃街,當然還有滿足口腹之欲。

搭車從南漢普頓到倫敦酒店已近中午,稍事休息,決定先到Yauatcha丘記茶苑去用午餐。 這次到倫敦,Yauatcha 和St. John是全家都想回頭的地方。Yauatcha 仍象以往一樣好,venison puff(鹿肉咖喱角,這裏的招牌菜之一),sea bass dumpling(蒸石斑魚水晶餃) 讓人欲罷不能,隻好分別叫了兩客。還有鮮蝦韭菜包,幹炒牛肉河粉和其他點心,小菜,都相當不俗。 隻是這裏的服務,仍沒脫一般中餐館的基準,難道主人有“楚人鬻珠”之虞?

晚上則是此行的重頭戲 ------ 去Chez Bruce 。這家米其林餐館開在Wandsworth,不在倫敦城中。從饕哥酒店搭計程車約半小時,才到目的地。一路向南見到市容的變化,幾乎擔心走錯了路。Chez Bruce是所謂“酒香不怕巷子深”了。

Chez Bruce的主廚是Bruce Poole, 本是曆史係的學生。二十六歲才開始做廚,可算是半路出家了。 他的菜是以法式為底, 兼收地中海地區,象西班牙和意大利菜肴的一些手法,做法既精致又簡約。他不像有的名廚那樣張揚,為人低調,樸實,據說對員工也相當的體恤, 是一位蠻人性化的廚藝大師。他的餐館同其人一樣,裝修的簡單,整潔,明快,舒適,不見絲毫的奢華。 餐館的服務親切,自然,沒有一些高檔餐館的做作。他的價位也不算高,在倫敦米其林餐館中不是最低的也是最低的之一。凡此種種,使得Chez Bruce在倫敦食界很有人緣兒。不僅名流巨賈時常光顧,就是年輕的白領在特殊的日子也能去得起。去年Harden’s London Restaurants Guide調查了八千名經常在倫敦用餐的饕友,Chez Bruce位列十大最受歡迎的餐館之首。而米其林三顆星的Gordon Ramsay 卻隻列第七位。單就廚藝而言,Bruce Poole在十大廚師排行榜上也隻是屈居Ramsay之後,位列第二名。

圖一:餐館外觀 (zt)



圖二:煎金槍魚(seared)沾紅甜椒醬,配漬味蟹肉,土豆泥



九成生裹上胡椒等香料煎的金槍魚,外微焦而內嫩 ,細嫩的蟹肉尤鮮。先吃魚再吃蟹,中間用土豆泥過渡一下,齊活!

圖三:緋鯉(red mullet)魚片配茄子泥,煮茴香菜莖。



圖四:五花肉配焦糖扇貝與土豆麵疙瘩(gnocchi)



這道菜很值得一提。五花肉先煮後烤,皮香脆而肉嫩香,焦糖扇貝鮮脆微甜,土豆麵疙瘩香濃鬆軟,香芹爽目提神,再點綴一點兒微酸的甜菜根,色香型味俱佳。哇!這是當晚最好的一道菜。

圖五:西班牙海鮮飯



這道菜看上去不錯,但味道一般。

當晚還有叫其他的頭台,法式牛排和甜點, 都是廚師用心之作,沒有一樣令人失望。

這裏的酒單很好。品種多,價格卻多不高昂。饕哥點的酒是智利Casa Lapostolle’s Clos Apalta,年份好,入口濃鬱,酒體豐盈,有絲絨感和複合果香,回味悠長,配牛排和五花肉都很棒。

Chez Bruce 沒有正式著裝的服飾要求。炎炎夏日,這也是吸引人的地方。好像他的員工也對著裝不甚講究。有趣的是,當sommelier侍酒師過來招呼的時候,饕哥注意到他西裝的三個扣子全係上了。中國的農民工也不過如此吧。 過一會兒送酒過來時,最下麵的扣子倒是解開了。隻是不知這解開的動作是自動的還是半自動的。據說Bruce Poole本人有點兒laid-back,這位sommelier的隨意,可否說是 “bottom reflects the top”?

還有一樣兒讓饕哥印象深刻的,是他的cheese board,就擺在饕哥身後不遠處的台上。看得出,店家是深以自己種類繁多為傲的。各種奶酪暗香浮動,氣味逼人。這使饕哥不由想起了中國的油炸臭豆腐,愛者喻之香,惡者曰其臭。這些奶酪濃烈的混合型氣味兒也夠讓那些不喜歡奶酪的人適應一陣子的。還好饕家是吃奶酪的,沒有一般外國人遇到中國臭豆腐的驚豔之感。不過要是聞著鬱鬱的奶酪吃著淡淡的魚鮮,一定會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了。

應當說,Chez Bruce這樣高水準,高名望的餐館,走的卻是樸實的中檔價位,堪稱倫敦美食界的一道特殊風景,值得推薦。

讀過饕嫂去年倫敦美食隨筆的朋友也許記得,The Anchors & Hope是饕家向往的gastropub。通常,酒館的菜,隻是佐酒而已,價格不貴,廚藝簡單,重點在酒而不在菜。而gastropub,即所謂的美食酒館,則酒食並重,不過食物的價位仍要低於正式的餐館。這家店,上次沒有去得成, 這次來還是不順。

The Anchors & Hope是地地道道的英式餐飲,也是倫敦城中美食的又一道風景。物美價廉,食客如雲。 他不接受訂位,食客一般要等一個多小時甚至兩個小時,才能有位子。

饕哥嫂對The Anchors & Hope的酒館食物,嚐鮮心勝過美食情。原計劃隻是去吃午飯,晚餐本想回頭光顧St. John,誰知這天是星期一,他們不做午餐。可謂乘興而來,一波又起。想想去年就折騰了一次,這哪兒成啊! 不行! 於是叫門。經理是個明事理的,破例幫我們預留了晚六時的位子。St. John隻有被犧牲了。好在Tate 博物館就在附近,正在展出Cy Twombly 的作品,一家人開開心心地消磨了幾個小時。

The Anchors & Hope的酒菜沒的說。 很值得這一波三折。服務生就像鄰家的大姐和小弟,相當樸實自然。菜式講究新鮮原味,量大聲洪,頗有“大碗酒,大塊肉”的爽朗。饕家好不容易吃上了這一餐,難免多叫了一點兒,大姐還善意提醒了一番。饕哥笑著把故事一說,大姐於是更加殷勤。

圖一:蒸蟹(brown crab)



隻有一個字形容:鮮!饕哥吃蟹是不沾mayonnaise的。先吃原味兒,最後擠點兒檸檬汁兒。這隻大蟹隻有十英鎊。這個價位,在倫敦較好的餐館,通常買不了一個頭台。感覺上一英鎊在英國的購買力,與一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好像相差無幾。這也許就是為什麽來曼哈頓的英國人多如過江之鯽,而去倫敦的美國人快成恐龍了。

圖二:英國醃肉配小扁豆(lentil)



這是大姐推薦的地道英國菜。醃肉爽滑有質感,鹹香不膩。

圖三:燜燉羊脖,配法式奶油烤土豆



燜燉羊脖是特色菜。是不是滿有農家菜的架勢?夏天吃有點兒熱。入口綿軟如絲,而且香濃異常。

圖四:Artichoke vinaigrette



這道菜是這裏的招牌頭台之一,據說經常供不應求,雖然味道一般,但vinaigrette沾醬不同凡響。

這頓飯吃得盡興,大快朵頤。豈止一個爽字了得!有四句打油為證:

虎噬龍吞不可當,海陸橫陳夜生香。四外喧聲山泊夢,酹酒猶在忠義堂。

大姐服務的周到令饕家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當然,饕哥的感激之情也會表達到實處。餐後走出來,看到大姐的笑容燦爛如花,饕哥開心又做對了一件事。遺憾的是,饕嫂向往的Haggis不屬夏令菜單之列,這是否意味著下次去倫敦,再去第四次呢?

一年內兩次來倫敦捕捉美味兒,頗有不虛此行的感覺。倫敦人的文明教養,包括計程車司機的禮貌謙和,都給人以“裕而知禮“的感覺。某種意義上,還真有點兒老北京的味兒。上海,紐約之外,倫敦可算是我們最喜歡的國際都市了。去機場的路上,饕哥鄭重地問女兒: “能不能幫爸爸一個忙------明年報考牛津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annauk 回複 悄悄話 好文!好貼!
一個非常會生活的人。
那隻大螃蟹十鎊真不貴,我在fish marke買一隻還要5鎊。
饞貓加菲 回複 悄悄話 牛津不在LONDON啊,幹嘛不讓您家千金考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或者帝國理工。這兩個也非常好啊。

下次去LONDON要好好試試您提及的店。哈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