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百年粵繡之輝

(2012-05-11 08:21:54) 下一個

在一次Estate Sale 上,偶然的天賜良機, 我與粵繡相遇。 這是一副以紫檀木雕為框的四扇屏風,當時我隻是被它的色彩燦爛,繡工齊整,幾十隻禽鳥(鶴,鶯,孔雀,鴛鴦,鶺鴒等)栩栩如生,太湖石,花草樹木,無不逼真所震撼,還搞不清它是日本繡,還是中國繡。 後來在搬運時,一扇屏風的後蓋掉了,看到上麵有一排正楷繁體的毛筆字, “ 中國廣東,郭正綸造 ” ,方知是中國之物。 經過一番考證又得知,這繡法當為清代 “ 粵繡 “,百年之前(1870前後)漂洋過海來到美國 。

粵繡,也稱廣繡,始見於明末,經百年發展,在清代成為了名氣大噪的地方繡,躋身於 “ 四大名繡 ” 之列。 1915 年在巴拿馬世界博覽會上曾為中國贏得了一麵金牌!

此繡,"鋪針細於毫芒,下筆不忘規矩",針腳齊整,為其他地方繡所不及。 且構圖豐滿、施針簡快、針線重疊隆起、配色鮮麗、以物施針等特點更是其他刺繡無法比擬的。粵繡紋樣有三陽開泰、孔雀開屏、百鳥朝鳳、杏林春燕、鬆鶴猿鹿、公雞牡丹、金獅銀兔、 龍飛鳳舞 、佛手瓜果等民間喜愛的題材,構圖繁密,色彩濃重。粵繡的主要作品為衣料、被麵、枕套、掛屏、屏心及小件扇套、褡褳、團扇、鞋帽、荷包等。

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清高宗詔令西方商舶隻限進 廣州港 ,促進了粵繡的發展,使粵繡名揚國外。乾隆五十八年,廣州成立刺繡行會 “ 錦繡行 ” 和專營刺繡出口的洋行,對於繡品的工時、用料、圖案、色彩、規格、繡工價格等,都有具體的規定 。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 年)經廣州海關出口的粵繡,其總價值達到 496750 兩 白銀 。可能當年的西洋人看見粵繡,有和我一樣的震撼,愛不釋手了吧?! 國朝要洋人的堅船利炮,洋人要國朝的瓷器刺繡。

 我遇到的屏風是以黑色為地章,以五倫禽鳥為中心,用各色絲線繡將世間瑞祥麗禽定格於屏上,無論是仙鶴、孔雀,黃鶯,還是金雞,鶺鴒,鴛鴦都成雙結伴,恩愛無比;鵪鶉、雉雞、孔雀、仙鶴或顧盼、或行走、或開屏、或棲息,在鮮花麗草中,神情悠然自得;又有鸚鵡、綬帶鳥等絢麗多彩,儀態萬方,可謂百鳥爭豔,滿園春色。四屏色彩濃豔,設色富麗堂皇,集世間奇禽,寓萬邦合諧。花紋生動寫實,千絲萬絲,極盡華麗燦爛。繡線密薄光潔,平貼綾麵,邊緣輪廓,整齊如切,充分展現了粵繡的工藝特色,裝飾效果極佳。

如此巧得天工,舉世無雙的東西,為何在如今如火如荼的中國拍賣場上沒能像中國書畫那樣創下天價呢? 我想,這可能是因為自古 “ 書畫 ” 大都是出自達官貴胄,文人雅士之手,自然是倍受忽悠的,價格就能“菲“上去。而繡品大都出自目不識丁的繡工之手,沒那麽被文人墨客忽悠,當然,價格也就不如那 些“ 名人 ” 書畫。 其實,據清人葉夢珠《閱世編》記載,當年一些高級粵繡 “ 每匹不過十二尺,價值五十餘兩 ” ,可見其珍。 一幅好的粵繡,從構圖設計,色彩選擇,無不需有白領,美術設計師的完美設計,還要加上藍領,高級繡工的精湛繡藝,才得以見天日。一幅中國水墨書畫可能幾分鍾就出來了,但一幅好的繡品要千針萬線,少則幾日,多到幾月,幾年才能完成。 更為重要的一點,從收藏的角度,書畫,瓷器,木雕等等,在如今的拍賣場上 99% 都是仿的,因為成批的仿造很容易。所謂名家的作品即使作者早已過世了百年,還是年年成百上千的湧現出來。而仿一幅精美的粵繡,就沒那麽容易,仿者要下跟真品同樣的功夫。成批生產更是不可能。當今,蘇繡,緙絲都有機器可批量生產,唯獨粵繡無法機製,現代人又耐不住那日日夜夜的坐功,所以到了近於失傳的境地。 這對於收藏者來說,到也是個好事兒。


注釋:中國的儒家五倫是:君臣有義,父子有情,夫妻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用禽鳥代表就是:孔雀或鳳凰,鶴,鴛鴦,鶯,鶺鴒)



附錄:
清代,廣州的刺繡作坊多在狀元坊、新勝街、沙麵一帶。繡品的特色是構圖飽滿、繁而不亂、裝飾性強、色彩鮮豔、富麗堂皇,高檔繡品有條幅、掛屏、台屏等。清末,有名畫家參與廣繡設計,使技藝更有發展,如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廣東省工藝局聘畫家高劍父任賓華藝術學校校長時,設繪畫、刺繡、雕刻等習藝班,高劍父紅顏知己宋銘黃(1877~1940,後為高夫人)任刺繡班教師。該校又設濱華繡品陳列館,陳列廣繡精品,其中的孔子立像精致無比,不見針眼,形象栩栩如生。民國初,宋銘黃隨高劍父到上海,創辦“上海女子刺繡院”,宋以高的花鳥畫作為刺繡畫稿,改進刺繡針法,被譽為“改革刺繡工藝的範本”。1920年,在“廣東省第一回美術展覽會”上,宋銘黃的刺繡作品參展,好評如潮。

  清末民初時,廣繡業行會“錦繡行”有會員1000多人。廣繡名師輩出,早起有百歲是福陳球,門下弟子不少成為名師:四代相傳專繡貢品的黃洪,能在兩寸見方的貢品荷包上繡出種種花鳥,精致之極;能畫能繡得周雲笙,構圖新穎、針法獨特。還有許榮、許鬆、周德、朱蘇等名師一批。 宣統三年(1911年),在南京舉辦的“南洋勸業會”上,繽華藝術學校選送的繡品獲三等獎,黃洪弟子餘德(宗禧,1880~1970)的《孔雀牡丹》荷包獲二等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群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acme' 的評論 : 是的,有玻璃罩。
acme 回複 悄悄話 精品,而且難得一遇!
這屏風上麵有啥玻璃罩子嗎?否則這麽多年,怎麽保存啊,一般東西還落灰塵,或者褪色,或者短線那。
群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花甲老翁的評論:
不謝,同好
花甲老翁 回複 悄悄話 多謝你這麽詳細的介紹和分享,謝謝,夏日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