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陝西華陰:兩年來 災民隻拿到國家救災款的1%

(2008-05-20 21:23:31) 下一個

災民仍住在洪水衝過的老房子,而市委卻建起豪華辦公樓

    2003年發生在渭河的那場大水,讓數千戶當地農民流離失所。2003年8月,國家發改委撥出救災款5906萬元。但現在這筆錢真正到災民手上的隻有50萬元。為了追討這些款項,當地百姓多次自發組織舉報和控告,但最後的結果是被華陰市政府關押和勞動教養。

    ■洪災讓村莊瞬間變成澤國

    2003年8月,黃河最大的支流之一渭河遭遇曆史罕見的長時期暴雨,4億立方米洪水一天之內迅速懸到了華陰市頂上,並威脅到渭南市的安全。為了確保城市安全,華陰市政府開始動員農村居民疏散以備泄洪。

    8個月後,重回家園的災民們沒有心慌,因為他們記著市裏領導的承諾,“村民的每一片瓦都會得到補償”。

    不過兩年過後,雖然災民們還沒有得到有效安置,但當地官員的說法已經與之前大相徑庭。1月6日,華陰市委宣傳部一位袁姓副部長對記者稱:“當年的洪水是天災造成,我們絕對不可能犧牲村民的利益,來炸毀堤壩保護市區,村民是不能向政府申請賠償的。”

    ■專款被從省到縣紛紛“趁火打劫”

    洪水過後,國家發改委給予了災區外遷3474戶村民補助。按照國家、地方、個人共同負擔的原則籌集,按照每戶1.7萬元的標準補助(其中1.5萬元用於補助災民建房,0.2萬元用於公共設施建設),中央補助共計5906萬元。

    批複同時,國家發改委向陝西方麵緊急下撥了這筆專款。不過,災民們對此並不知情,直到2004年10月,災民們準備重建家園時,意外見到了一份宣傳材料,上麵有“國家對新建住房戶按每戶1.5萬元進行補助”的內容。

    采訪中,記者發現了國家專項撥款沒有到位的原因。華陰市移民局一位主管副局長告訴記者,雖然國家發改委下撥了5906萬元救災款項,但陝西省發改委卻隻下撥了1188萬元作為首期遷建款。渭南市發改委將款項下撥給了華陰市。

    事實上,災害發生後,華陰市移民局曾向華陰市民政局借了50萬元。而華陰市財政局僅將1188萬元建房款中的100萬元撥給了華陰市移民局,除去償還50萬元借款,剩下的錢也不多了。因為沒錢,村民們無法搬遷新居,隻能居住在曾被洪水淹沒的老房子裏。

    ■市委災後建起豪華大樓

    就在華陰市災民苦等救濟款未果之際,闊氣的華陰市委辦公大樓卻迅速蓋好了。記者在采訪中看到,這棟新蓋的市委辦公大樓非常顯眼,除了樓宇高大之外,樓外牆采用的玻璃幕牆顯得格外闊氣。

    “沒有災難,也許就沒有政府的辦公大樓!”一位災民說,當時洪災剛結束,村民們都還在洪水衝過的房屋內居住時,市委已經開始在籌建辦公大樓了。現在災民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市委等相關單位已搬進寬敞明亮的辦公大樓。

    另一位災民告訴記者,他聽承包這項工程的人說,市委大樓一共花了1600多萬,而此前聶副市長承諾的給每戶發5000元錢合計應是1737萬元。“雖然說我們沒有證據證明市委辦公大樓是花了救災款,但中央下撥的5900多萬元救災款,到了市裏就隻有100萬撥出來,我們真的感到不可理解。也許隻有上頭來人才能查清楚了。”一位災民說。



原文及相關鏈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1/16/content_4056076.htm
http://finance.cctv.com/special/C19961/20071127/105494.shtml
http://news.sina.com.cn/c/2006-12-05/170511707145.s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