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現狀_6(網絡zt整理)

(2007-07-15 22:05:43) 下一個

學者們的快樂生活

其他行業的老九我不熟悉,隻能說大學、醫院的情況。其實,其他行業的情況也大同小異,都是在一片藍天下,能有什麽太大的差別。如果用兩句話概括這個階層的情況,那就是:
(1)我們的生活真海屁;
(2)褲子襠裏阮(軟),嘴巴腔裏硬。

工農和知識分子的差別究竟應該是什麽?我認為工農主要就是幹具體工作,忙活生計,該掄錘的掄錘,該使鍬的使鍬。李玉和曾經有句斬釘截鐵的回答:什麽電驢電馬的,我隻會搬道岔!至於誰願意玩哲學、侃經濟那是個人愛好;而知識分子除了忙活生計以外還要在各自領域思考,關心未來,按黑格爾的說法就是仰望天空。不知這樣的比喻合適不合適:工農是四肢、軀體,知識分子則是大腦。

現在的大學潮流,大樓、大官、大款是主流,大師隻是一股逆流。令人欣慰的是,革命的主流已經戰勝了反革命的逆流。

具體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師之謂也,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官之謂也,有大款之謂也”

中國的事情,由於利益上的盤根錯節、縱橫交錯,絕不是某些極左分子振臂一呼,或者海外民運發個什麽號召就能解決的。政協人大、學者的發言也不過是“一點毛毛雨”,“幾聲淒厲,幾聲抽泣”,若不是利益分配出現了變化,事情也不會因此有絲毫改變的。

其實,這就跟貪汙腐敗現象一樣,如果真像人們說的13億人民都痛恨腐敗,恐怕腐敗不會這樣長時間、大麵積在中國存在。兒童團現象也是一樣,在高校實際上大多數人是認可的,有些人也隻是嘴上罵罵而已。就跟貪汙腐敗現象一樣,基本上也是陽光——種子——土地之間的關係。

現在我們學校是幹部教師60歲退休,校長65歲、院士可以到75歲。若工作需要,還可以返聘,但不再擔任任何行政和學術職務。博導可以在60歲的時候再招最後一屆研究生,研究生畢業(也就是63歲)再退,有玩貓膩的就是推遲博士畢業時間,比如讓博士中間出國,可以再蹭2年。

我們學校的前校長是57歲當的校長,幹了兩屆(我校是四年一屆),65歲光榮退休。新校長46歲上任,當時全校一片驚呼,覺得太年輕了,沒想到參加了一次全國校長工作會議,他回來就感慨自己“廉頗老矣”,人家很多地方院校的校長都是40歲以下。開始我不理解,後來慢慢悟出味來,就像剛粉碎四人幫時一首歌中唱的那樣,選擇華國鋒當主席是“毛主席滿意,全國人民更滿意”,如今的兒童團是“上級滿意,全校人民更滿意”。

先說說上級為什麽滿意:老校長當政,令領導很不爽。
老校長去開會的時候,德高望重,上級領導都比他年輕。說,說不得,批,批不得。往往說話客客氣氣,什麽事情還的商量,很難體現上下級關係。有時侯開大會座位都不好排,很令領導不爽。有時候上麵教育機構的領導要想辦點私事,打電話也要先饒彎子:
“張校長嗎?您近來忙吧,這又是業務又是行政的可要保重身體,您可是咱們教育界的泰鬥啊。我最近有點事,現在給您說方便嗎?要不我到您那去一趟?”。
影響了上級的“點菜”權,這真的令領導很不爽。

對年輕校長可用不著這樣,有事隻需要一個電話過去:
“小王吧,我有件事你無論如何給辦一下,…,你的高校學術帶頭人的事,我們材料已經準備好了,打算明天就報上去。就這樣,有事以後再說。”

而且,以後再開會的時候,上級部門的領導可以一屁股坐在正座,想訓就訓,想罵便罵。而且私下還跟別人說,對這些高級知識分子別客氣,別太把他們當回事。就這樣,“褲子襠裏阮”也具雛形。

再說說“我校人民”為什麽滿意:新校長當政,真的令人民很爽。
新校長剛上台的時候,學校一片大嘩。可沒多長時間,就像在反右時偉大領袖說的那樣:事情正在起變化。因為新校長幹了兩件“大順民意、大解民情、大快民心”的事情。

第一件是蓋了兩棟教授樓。放在現在算不了什麽,尤其學校擴招以後,有的是錢,銀行也願意給高校貸款。可在那時候,可是大事。
新校長很多事情都是親自出馬,跑銀行、跑城市規劃局、設計院,眼見腿細了、臉黑了、人瘦了、嗓子啞了,終於跑成了,兩座嶄新的14層宿舍樓矗立在宿舍區,當時我們那一片高樓還不多,顯得很紮眼。

有人說,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誰都一樣。

那得說說當年老校長上任,是怎樣“新官上任三把火”的。
我記得當時老校長上任後先是開了幾個座談會,算是聽取群眾意見。然後聽了包括我同事在內的幾個人的課,算是教學檢查。原來以為講課時隻要“有些警句要背熟”就可以了,可教研室主任要求卻是“隻要低頭看一眼講稿就算教學事故”,害的我那個同事兩晚上沒睡覺,狂背一通,至今還耿耿於懷,逢人便說老東西不務正業。

同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咋差別就這樣大呢?其實這根本不是什麽人們常說的觀念問題。“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誰不知道啊?其實,對老校長而言,蓋宿舍樓可幹可不幹,而新校長必須這樣幹,否則就根本不能生存!

老校長57歲當的校長,功成名就、德高望重,根本不需要什麽“籠絡人心”。相反,可以利用職權,去“得罪民心”,因為他不顧慮什麽“失去民心”。而新校長就是像蘆文中說的,“毫無學術地位”、“又沒有什麽文章”,他必須這樣做。這就是為什麽老毛上台可以隨便收拾幹部、知識分子,而胡溫上台要大幅度給幹部、知識分子加薪提工資,道理一樣。用隨便網友的說法,老校長工作時間長,為學校做的貢獻大,群眾認可點菜權;新校長對學校沒做什麽貢獻,雖然有地位,但點起菜來還不理直氣壯。
我在國外的時候,院長都是教師選的,有次正好趕上兩人票數相同,最後抓鬮決定。因為國外的院長乏菜可點,誰也不太當回事。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老校長資格老,評教授早,當時在我們學校住的就是最好的房子(教授樓,八十年代蓋的),蓋新房對他來說沒什麽太大必要。而新校長還住的是講師的房子裏(兩室一廳),評上教授以後學校沒有蓋過新房。他想改善住房條件怎麽辦,總不能把誰趕出去吧,也不能單給自己蓋個小別墅吧。怎麽辦?共同致富,蓋新宿舍樓。

甚至在數量上也有講究,為什麽是兩棟?因為學校分房要算分排隊,年齡、職稱、工齡都算分,新校長絞盡腦汁,針對自己的情況,加了很多新名堂,比如校級幹部加5分,獲得科技3等獎的加5分,獲得過某級先進工作者加5分,饒是這樣,因為年輕,他也住不上最好的層次。怎麽辦?好辦,蓋2棟“則全局皆活”。

全校職工喬遷新喜那天,“我校人民”歡天喜地自不用說,舊房的進新房(四室一廳),筒子樓的進舊房,沒房子的進筒子樓,校園裏“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人心背向,不說自明。這還不說所有與蓋房有關的科室和人員(基建處、總務處、電工班、水暖工)也跟著沾光:官大的吃幹、官小的吃稀、官不大不小的半幹半稀,雜以薯類。大家皆大歡喜。連我們的老校長也感慨萬分地說,看來幹部年輕化還真是有必要啊。我在任八年沒有解決的問題,人家上任一年多就解決了。
後來記者來采訪,新校長也非常激動,幾乎是用嗚咽的聲音說:看到有的教師還住在筒子樓裏,我連飯都吃不下去呀。

看來,有這麽好的體製,更重要的是有這麽好的人民,半封建時代的梅貽琦那句“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除了政協人大開會、學者演講還用的上以外,我實在想不出有什麽實際用途,遑論指導意義。就連社會上的反響也不例外。我曾經問過一個學生為什麽報考我們學校,她回答說那幾天和父母轉了幾個學校,還就是這裏的房子像點樣。

如今的新校長也五十幾歲了,我們學校很多住房條件差的教職工總是在打聽:新新校長什麽時候上任?希望領導上把“利校利民”的兒童團政策真正落在實處!老天有眼,可一定要選個住房條件最差的人來當校長啊。

在解決了“有大樓之謂也”之後,新校長開始解決另一個問題:“所謂大學者,有大官之謂也”。這又是件“大順民意、大解民情、大快民心”、“上級滿意,我校人民更滿意”的事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