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正國 英文名字Chinese decent

我的中國!中國呀,你不該誕生了一個叛逆-孫中山?!
個人資料
正文

電視機發明者——貝德

(2007-09-19 07:14:42) 下一個

1。
電視機發明者——貝德  http://www.chinatelecom.com.cn/expo/06/t20061220_21569.html
 
現在,電視機也許是跟人類生活關係最密切的電器了。假如我們說電視機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塑造著人們的新的意識,那是一點也不過分的。怪不得有人把電視機比作神話中改變世界的魔匣。

電視機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862年。最早研製電視機原理的是一個名叫卡塞利的法國神父,他創造了用電報線路傳送影像的方法,而得到拿破侖三世的支持,獲準在法國各地建立了傳送站,用於通過電報線路傳輸手寫的書信和畫。這有點類似於今天的傳真,但由於技術上原因,他的圖像常常是一片散亂的小點和短橫,因此毫無商業價值,卡塞利的實驗最終沒有獲得成功。

1873年,一位叫史密斯的電氣工程師,在工作中發現了一種被確認是否導電的元素——硒。在遇見陽光後會像電池一樣放出電來。

美國一位叫肯阿裏的工程師。當聽到這個奇怪的發現後,他在兩塊金屬板中間夾上硒做了一個特殊裝置,這個裝置在陽光照射下,會從金屬板發出微弱的電流,因為這是光發電,所以他把這個裝置叫“光電池”。這時貝爾已發明了電話。

光電池這種在強光下產生強電流,在弱光下產生弱電流的現象,多麽像貝爾發明的能隨著聲音的大小而使電流變化的電話。

於是,肯阿裏想:電話能夠傳送聲音,那麽用光電池的電能不能把圖象或景物傳送到遠處去呢?

1875年,肯阿裏自己研究並製作了一個實驗裝置。他把中間放上用黑白小點組成圖像的照片,又把許多硒的小顆粒密集地排列在一塊板上,另外又做了一個用小燈泡密集排列的裝置,每個小點和小燈泡之間一個對著一個都用電線連接起來。

肯阿裏的設想是,把用黑白小點組成的圖放在硒板前用燈光照射,由於硒對光的感應,黑點的地方接受光比較弱,硒粒發出弱的電流,白點的地方發出強的電流,這樣,硒粒產生的強弱電流通過電線,傳到裝置上的各個小燈泡,這樣一幅燈光的圖就會出現。

設計的道理是對的,但卻沒能實現,原因是硒所產生的電流實在太弱,不能使小燈泡發亮,而且在許多小硒粒上一個一個連接電線就存在很大困難。實驗失敗了。

十年後,在肯阿裏實驗的基礎上,波蘭人尼布可提出了一個新方案。這是用一塊布滿極密小孔的網板,在圖或景物前旋轉,使光從小孔中通過,當光射到硒粒上,隨著光的變化而產生電流,電流通過電線傳送到遠處,使遠處的小燈泡放光,這點和肯阿裏的設想基本上相似。

而在遠處的接受部分,尼布可是用同樣的一個布滿極密小孔的網板,用和發送部分同樣的速度、在發光的小燈泡前旋轉,小燈泡的光通過網板小孔射到白紙上,一幅和發送部分一樣的圖和景就會放映出來。

苦幹三年的尼布可,於1887年完成了自己的設計,當試驗時,也是由於光電池所產生的電流太弱,達不到要求而告失敗。

失敗並不意味著尼布可提出的方案有什麽根本性的錯誤。尼布可的實驗使科學家們進一步認識到,隻要把光電池的效能提高,理想一定會實現。

1912年,德國人耶斯塔和蓋特二人發明了“光電管”。光電池隻是使光產生電,產生的電流比較弱,而光電管則是根據光的強度,而轉換為不同強度電能的作用。光電管和光電池相比,光電管的效能可就大得多了。經過研究改進,1924年,光電管達到了完善的地步,而且已用於各個方麵。這時,美國的富雷斯特已經發明了三極管,這是一個有放大作用的裝置,它能把微弱的電流放大。這樣,電視機誕生的條件越來越成熟了。

1888年出生於英國蘇格蘭的格拉斯哥的貝德,從小就有著豐富的想像力。他成人後,對當時科學家們正在思考的問題很感興趣:既然馬可尼能夠實現遠距離發射並接收無線電波,發明了無線電,那麽發射圖象也是可能的。這個想法啟發了貝德,他潛心研究得出了這樣一個推想:

一張拍攝得很好的照片有著不同的光亮與陰影。如果在靠近一塊硒板的地方放一張照片,再把一束光投射到照片上,並移動光束照遍照片的各個部位反射到硒板上,那麽硒板上的感光便會隨著圖像的明暗變化而產生各種強度不同的電流。這一過程稱為圖像的“掃描”。然後電流便被輸送給發射機,由發射機用線路或無線電波發射出去,再由接收機接受,並把電波轉換成明暗不同的圖像。他如願以償地得到了實驗結果。然而,這一過程隻能產生靜止圖像。

如何才能得到活動的圖像呢?貝德離成功還有一段漫長的距離。

貝德的工作條件盡管很差,一間房子既是臥室又是工作室,但他還是著手製造第一台電視機。他把鑽了許多洞洞的圓盤安裝在一根織針上進行掃描。他將光投射到轉動的圓盤上,圓盤按固定的順序照亮了圖像的不同部位並將其轉換成電流。他將這些強度不同的電流發射給一米以外事先準備好的接收機,接收機又將電流變成圖像。

1925年,倫敦一家公司請貝德在一家大商店裏一天表演三次。雖然圖像有些模糊,但那台電視機的性能還算不錯,人們對表演很感興趣。1926年,他又給報界作了一次表演,這次他請了一個勤雜人員作為屏幕人物。人類看見自己在電視屏幕上出現,這還是第一次。

1931年,英國的倫敦出現了一個爆炸性的新聞,將在倫敦大劇院進行電視公開試驗。

人們奔走相告,爭先恐後地湧向大劇院,都想要親眼看看這個人類幻想已久的、能把圖和美麗的景色用電傳送到另一個地方的新發明。賽馬,在當時英國來說,是一種較流行的娛樂活動,每場賽馬會總是吸引成千上萬的觀眾。第一台電視發明者貝德利用人們的愛好,選擇了倫敦賽馬場的賽馬比賽做公開的電視試驗。相距23公裏的倫敦大劇院裏人山人海。當簡陋的電視機上搖搖曳曳地出現了賽馬場麵時,人們大聲歡呼。……馬在奔跑,人在歡叫,……劇院裏觀眾的情緒,隨著賽馬場上的氣氛時起時伏。

貝德的公開試驗取得了成功,世界上正在研究電視的科學家們更加努力。新的發明不斷湧現,電視技術日新月異,終於成為今天的信息時代的重要角色
2。
靜電複印機發明者——切斯特·卡爾森 
  http://www.chinatelecom.com.cn/expo/06/t20061124_20859.html
今天,複印參考資料、文件、證件已是十分平常的事,複印機是當今辦公智能化的標誌。隻要將文件在複印機上滾一下,幾秒鍾就能得到與原件一模一樣的複印件。這樣美妙的機器是誰發明的呢?它的原理又是什麽呢?

大家都知道螞蟻寫字的原理,先塗上蜂蜜,然後螞蟻會爬上去,從遠處看,就像是字。

我們來看看複印機。它的主要部件是硒鼓。該鼓上塗抹的硒能在黑暗中留住電荷,一遇光又能放走電荷。將要複印的字跡、符號、圖表等通過光照到硒鼓上,就能將這些內容如同在石碑上先塗上蜂蜜一樣“寫”在硒鼓上。受光照而又無字的部分放走電荷,有字的部分留住了正電荷。當然“螞蟻”不爬上去,是看不見這些字的。那“螞蟻”又是誰呢?是墨粉,我們設法讓帶負電的墨粉吸到硒鼓的有字部分上。硒鼓轉動時,讓帶正電的白紙通過,墨粉吸到紙上,經過高溫或紅外線照射,讓它熔化,滲入紙中。這樣便形成牢固、耐久的字跡和圖表。

20世紀上半葉,美國工程師切斯特·卡爾森,發現常需要多份同樣內容的信函、公文送交各個部門,讓秘書抄寫、打字,易出差錯,份數一多又耽誤了工作。這種不便與麻煩使他感到要創造一種新機器來改變這種被動局麵。卡爾森潛心研究,經過長時期的探索,他成功地繪製出複印機的設計圖。但沒有哪個企業肯幫助他進行一項他們聞所未聞的發明,卡爾森隻好在自己家中的廚房和浴室裏進行研究。他白天上班,晚上廢寢忘食地研究製造複印機。經常搞到第二天淩晨,啃了啃冷麵包又匆匆趕去上班。在最後階段,精疲力盡的卡爾森隻能請了一名叫奧托·科尼的助手。科尼是一個勤奮的青年,他協助卡爾森日以繼夜地苦拚了三周,終於製出了第一台複印機,並完成了第一張複印圖片。這張小小的僅5厘米見方的小圖片印著:“ARTORIAl0—22—38”。這小紙片今天成了價值連城的珍貴文物,它記載了一個偉大的曆史日期。

從發明靜電複印機到正式投放市場,卡爾森足足搞了22年。直到1949年,卡爾森所在的哈格德公司生產出了靜電複印機。哈格德公司就是今天以複印機而聞名世界的施樂公司的前身。施樂公司的英文名詞Xerox正是靜電複印Xerography中開始的幾個字母。

使複印機獲得發展的是卡爾森的接班人——鮑勃·岡拉克,按卡爾森設計並製出的第一批平板複印機是笨重的。複印一張拷貝需要花費四分鍾,印製精密的圖形,由於掃描粗糙,複印品常常讓人無法辨認。那時一些企業都寧可雇用打字的女秘書而不肯購買價格昂貴的複印機。卡爾森是施樂公司的總設計師,他當然為產品打不開銷路而煩惱不已。

一天,他走進車間,看到一個年輕人正滔滔不絕地告訴周圍工人,如何使用經他改進的一個複印裝置。卡爾森沒有驚動大家,悄悄走到一邊凝神靜聽了很久,他微笑起來,多麽美好的設計啊!他當即誇獎說:“你是一個發明家!”他親切地問了年輕人姓名,知道他是剛進公司的大學生——鮑勃·岡拉克。

卡爾森的鼓勵增強了岡拉克的自信心。在此後的歲月裏,岡拉克僅在靜電複印機技術上就有過133項發明和改進。他作出的發明中最重要的是提高了複印速度,岡拉克從原來每四分鍾印1張發展至今可以在一分鍾內印上150張。岡拉克主要是使複印機簡單化。他認為“簡單化是成功的關鍵!”岡拉克革除了複印機中不必要的部分,使複印機可放在書桌上卻又能印出一碼寬的文件。

卡爾森年事已高,他向董事會推薦了當時僅25歲的岡拉克。鮑勃·岡拉克替代了卡爾森,成了施樂公司的首席研究人員。由於岡拉克的努力,施樂公司的複印機成了世界上銷路最廣,應用最多的複印機。施樂幾乎成了複印機的代名詞。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複印機又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現代最新科學技術成果在複印機上得到應用。集成電路板塊代替了複雜的晶體管線路;激光技術使複印更清晰精細;現代攝影、化學的最新技術使複印發展到幾乎完美的地步。

80年代出現了全色複印機,複印出的圖畫與最美麗的彩色照片無異。複印機已不僅僅是辦公用具,它在生產建設、科學研究中都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它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3。 
摩爾定律四十年  http://www.chinatelecom.com.cn/expo/06/t20061121_20739.html
 
應邀撰文的作者當中有一位是集成電路製造企業的年輕的研發主管——集成電路在當時是比較新的進展,它將晶體管整合到一個芯片上,是縮小電子設備體積的很有希望但相當昂貴的途徑。這位研發主管寫道:“集成電子是電子學的未來之所在。集成的優勢將帶來電子學的繁榮,令這門科學滲透到很多新領域。集成電路將帶來很多奇跡,例如家用電腦……”這是在1965年,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戈登·摩爾。

3年後,摩爾離開仙童半導體公司,與人聯合創建了英特爾公司。他的這篇、刊登在當年《電子學》雜誌4月19日一期上的文章設定了芯片行業的發展速度。如今該行業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推動力。隨著時間推移,摩爾的觀點被稱為“摩爾定律”。它在過去40年裏為全世界的技術人員指明了方向,而且仍在起作用。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計算機學家卡弗·米德——“摩爾定律”一詞的首創者——說:“這是一種人類精神。正是它造就了矽穀。”

摩爾通過在圖表上繪製曲線表明,集成電路上的元件數量會每年增加一倍,並預測隨著晶體管越來越小,這種速度將保持10年之久。他認為隨著製造工藝的提高,單位元件的成本會下降。

時間證明了這一預測何其準確——以至於時至今日芯片行業的未來計劃都以摩爾的預測(後來他修正為每兩年增加一倍)為基礎。隨之而來的結果是性能的相應提高。

放在1965年,這—論斷更加了不起,因為當時一個集成電路中隻有50到60個晶體管。但從那時到今天,單位芯片上晶體管的增加速度非常接近摩爾預測的曲線。同時,每個晶體管的成本也一如他所預計的那樣下降。1954年,平均一個晶體管的成本為5.52美元;但到2004年,它的標價隻是—美元的十億分之一。

這種趨勢的意義可謂重大——不僅對於計算機行業,而且對於所有涉及電腦的領域。如今一切都變得更快、更好、更廉價——從台式電腦、多功能手機到一口香糖大小的MP3播放器。

去年,摩爾和羅伯特·諾伊斯聯合創建的英特爾公司的銷售額為342億美元。如今已經退休的、76歲高齡的摩爾仍然躋身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列,估計其財產價值43億美元。最近,英特爾和其他公司已經開始研究將兩個處理器內核整合到一個芯片上。英特爾公司的競爭對手——超微公司的首席技術官弗萊德·韋伯說,多虧有摩爾定律作指導,這一行動才得以提前數年進行籌劃。

然而,正如摩爾本人即時指出的,沒有什麽能永遠以幾何級數的速度發展。在15年之內,技術人員將會陷入再想縮小芯片就需要讓原子分裂的境地。於是,預測摩爾定律何時終結再度成為矽穀最流行的消遣。過去20年以來人們一直在說它的末日為期不遠。但每項似乎不可逾越的障礙都逐一被克服了。
4。
馬賽克之父——馬克·安德裏森  http://www.chinatelecom.com.cn/expo/06/t20061024_19814.html
 
如果說互聯網是信息時代的火車頭的話,瀏覽器則是驅動其前進的蒸汽機。

1993年4月底,伊利諾伊大學的軟件開發人員推出了最早出現的互聯網上的瀏覽器——馬賽克(Mosaic),它使用圖形界麵,從此讓更多人和互聯網進行“親密接觸”。當時,馬賽克是由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超級計算應用軟件國家中心”作為免費軟件推出的,現今人們所熟知的瀏覽器都是以它為基礎發展而來——比如象微軟公司的IE瀏覽器,網景公司的Netscape瀏覽器等等。

“可以這麽說,它是整個互聯網的加速器,大大加快了互聯網的發展。”“超級計算應用軟件國家中心”的前任主管拉裏·斯馬爾說,“它讓互聯網的能力提高到了一個新水平。”此言不虛。在馬賽克之前,網絡世界還僅僅是電腦專家們獨自享用的天地。如果你要想上網的話,隻能通過文本方式,必須鍵入一大串複雜的命令語句。而馬賽克則將圖像、聲音、文本整合在一起,給上網帶來了全新體驗,一切都變得再簡單不過,幾乎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馬賽克是由馬克·安德裏森率領手下20多人共同開發的。在設計之初,安德裏森和他的同事艾裏克·比納目標就很明確——它必須很容易安裝、使用方便、而且可以和其它操作係統一起工作。馬賽克的第一個版本隻能在UNIX係統中工作,1993年晚些時候,又相繼推出了適用於“視窗”係統和“蘋果”係統的馬賽克版本。馬賽克推出後不久,它的簡便易用的性能就不脛而走。根據“超級計算應用軟件國家中心”網站當時的記錄顯示,在短短一年之內,共計有超過100萬人次從他們網站下載馬賽克軟件,平均每月下載7萬次,眾多網民都渴望用馬賽克體驗上網衝浪的快感。

隨著馬賽克的日益普及,一場後來給人類帶來巨大變革的信息革命也從此拉開了序幕。如同遙控給電視機帶來的革新一樣,該軟件給高科技帶來的影響也是相當深遠的。在短短數年時間內,馬賽克使互聯網從學術研究的象牙塔走向了尋常百姓家,並且催生了一個數十億美元的行業,對社會活動、通信甚至談戀愛的方式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幾乎波及到生活的各個層麵。對於那些在聯網計算機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而言,這種影響尤其明顯。2歲或更小兒童的啟蒙遊戲及計算機模擬玩具市場上比比皆是,讓他們從小就意識到計算機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行為心理學家相信,這樣的結果將導致一種受網絡影響的全新思維模式,這在十年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但它將作為人類自然演化的結果被下幾代人所接受。

多數人認為,瀏覽器及其分支技術的虛擬交互功能將給社會帶來深遠影響。科研人員開始研究網絡一代新人類的行為模式。這些青少年和他們從沒用過網絡的父輩不同,常通過網絡來交流。安德裏森說:“例如一個人現在20歲,那就意味著他自從10歲或12歲就開始使用網絡,這就如生來就和電視、電話、各種卡打交道的人同從沒有接觸過人之間的差別。”這種深遠影響在包括美伊戰爭在內的全球衝突中得以體現。據報道,在美國僅2月份就有多達1/3的網民也就是4490萬人訪問其網站來關心國內外局勢,比2002年12月份激增26%。

作為馬賽克瀏覽器開發的奠基人,安德裏森與吉姆·克拉克合夥於1993年聯合創立了網景公司。1999年網景公司被“美國在線”收購之前,安德裏森一直在該公司任職。網景被收購之後,他被受聘為“美國在線”的首席技術官。後來他離開“美國在線”並幫助創建Web基礎設施服務公司Loudcloud——即後來的Opsware公司。安德裏森現在任Opsware公司主席。

而作為首個與安德裏森合作開發馬賽克的程序員,比納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編寫了馬賽克最初版本的大部分代碼,並為Netscape各早期版本的開發提出了不少建設性的意見。比納現在仍住在伊利諾伊,淡泊名利,過著清閑的生活。比納說,他很少會去想自己在網絡發展史上所扮演的角色有多重要。而安德裏森也隻是將這項發明輕描淡寫為“技術的必然”,他追憶道:“我們本隻是想研究一些我們自己會用得到的東
5。
晶體管和光纖屬於繼電話之後把通信推入信息時代的最不可缺少的技術。http://www.chinatelecom.com.cn/expo/10/index.html

1947年,貝爾實驗室開發出晶體管,把它當作放大電流的一種辦法取代電話網中的機械繼電器。這一發明成了所有電子學科的基石。如今,從電器儀表到汽車、計算機、電話,幾乎每件電子設備都使用晶體管。

1959年,集成電路(指把許多晶體管和其他電子元件集中到一個矽晶片上的技術)的發展為現代電話網、計算機網和因特網打開了大門。

與此同時,光纖技術提高了網絡容量和質量,並且降低了信息傳輸的成本。光纖技術的設計思想來自於19世紀約翰·廷德爾的發現:光可以通過彎曲的水流進行傳遞。

1977年,第一個商用光纖係統安裝在芝加哥。光纖使得今天的高速、大容量語音流、數據流和視頻流變得實用可行。第一條跨越大西洋的銅纜可以同時處理32路語音電話,而第一條跨越大西洋的光纜可以處理4萬路電話,這改變了通信業的經營狀況。

無所不在

未來的小電器和通信技術將更加快捷,更加便於移動,使人們從家庭和辦公室裏解脫出來,自由行動。無線設備將取代地麵線路,隻能聽聲音的交談有一天也許會看起來像電報一樣古老、過時。未來的通信將通過因特網傳輸,用網絡把電話、家用計算機、電視和電器聯結起來。通信業專家預計,人們將用自己的母語對著計算機或電話說話能立即同世界各地說其他語言的人們交流。

家庭中的計算機和電話將能夠檢查電器運行狀況,安排維修時間,監視寵物和兒童所處的位置,或是當牛奶喝光後給食品店打電話訂貨。

電信網絡、媒體和計算機網絡彼此之間的區別界限將變得越來越模糊。隨著計算的可移動性越來越強,移動電話、尋呼機、像“掌上導航者”這樣的個人數字助理以及聯結因特網,這些功能將集中、濃縮到一種設備上,這種設備在哪裏都可以用,同什麽設備都可以聯結。未來每個人出生時都可能分配一個電話號碼(或稱為通信號碼),這個號碼將終身使用。將來把計算機芯片植入人的皮膚內,作為與通信網絡聯絡和與他人聯絡的途徑,這從技術上來說是可能的,然而社會接受這類進展的步伐可能會十分緩慢。
6。
 

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