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行偶素隨筆

清風,流雲,閑散,飄逸。
個人資料
偶行偶素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且說“有學問,沒教養”

(2007-08-08 12:17:51) 下一個

回國與朋友們一起吃飯,席間大家東拉西扯,暢所欲言。有人提起現如今一些同胞“有學問,沒教養”的問題,我感覺確實有必要在同胞中振臂呼籲,引起注意。讓我們每個人都在滾滾紅塵裏為學業事業,功名富貴等等人生目標奮鬥不息的時候,好好地反思一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並且從自身出發,試圖在自己周圍的人群裏做一個好榜樣。

我認為,其實學問和教養是追求上進的人生中兩個相輔相成,又各有千秋的元素。又好比兩個相交的圓形,有相互重疊的部分,也有不同的地方。一個人有了足夠高的學問,不一定就有相應水平的教養。但是學問和教養不應該矛盾,而應該是可以相互融通的。

再擴大來說,教養和休養是近意詞。隻是我覺得它們之間存在程度上,層次上的差別。如果說教養是一個人從小從父母師長,親戚朋友,學校社會等等環境和人物那裏日積月累地學到的一套行為規範和待人處事的方式方法的話,休養則是這個人在所受教養的基礎上,自身積極地改善自己的一種個人行為和對理想的追求,其中也包括對學問的追求。

更進一步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裏的“學問”跟純粹意義上的學術學問不同,但同樣是個高深的東西。所謂不但要“智商”高,還得要“情商”高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也是休養極高的境界。

現在中國人的家庭,很多都很注重孩子的學習是否優秀,考試能不能拿高分,在各種技能和才能的比賽中能不能拿名次,高考能不能擠進好大學等等功利性很強的攀比尺度,卻忽視了讓孩子從小開始打下一個堅實的,將會對他們的一生影響巨大的教養基礎。當然,學習是積累學問的過程,也是教養的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隻是,光抓學習是遠遠不夠的,不足以培養孩子成為教養好的人。好的教養是要靠長時間的潛移默化,和父母師友的以身作則的榜樣效應,以及整個社會的扶持和引導來建立和完善的,也是要通過無數次的教導和修正才能使之走上正途的。

記得有一次,我手裏提著電腦和書包等教學用具,外加當天中文學校搞活動所需的一些東西往教學大樓走,東西很沉重,我的包都快及地了,其狼狽狀不言自明。走在我前麵的兩個十幾歲的ABC男孩,對我的負荷視而不見。在我緊隨其後來到大門前的時候,他們不但沒有扶著門,禮貌地讓我進去,反而重重地在我麵前摔門而入,讓我這樣一個在中文學校混了多年的老師和媽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自顧自地說笑著走掉。我隻有搖頭苦笑的份兒。這兩個孩子不是我的學生,但他們的父母跟我非常熟悉,我們這些家庭也常常在一起聚會。照說我應該算是他們的阿姨輩的熟人之一,他們竟然如此沒有禮貌,真叫我失望。公平一點說來,這種情形不隻是發生在這兩個青澀少年身上,他們的行為其實是有代表性的。以我多年的跟這些孩子打交道的經驗,我知道像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他們在學校都是考試拿高分,比賽拿名次的尖子生,可惜父母們滿足於他們在學習上的優秀表現,對他們的缺乏禮貌和教養的事實熟視無睹。檢討自己,汗顏地說,我花在自己的孩子們的教養上的時間和精力也很不夠。不過,有了自知之明,從此就會鞭策自己和孩子不斷地去改進,做一個在禮貌,教養和休養方麵的有心人。

對比很多次我去超市,MALL和飯店之類的地方,遇到有白人黑人墨西哥人走在前麵,很多時候他們都會主動地為後麵的人扶著門,彼此之間說聲THANK YOU和YOU ARE WELCOME。那種人與人之間的禮貌行為,讓人覺得美國人在這方麵的教養還是挺不錯的,至少在我居住的中西部的大部分地方是這樣。

我父母來美國探親的時候,常常在我家附近散步。多次遇到一些韓裔或日裔孩子,每次這些孩子一見到老人,盡管是不認識的老人都會停住玩耍,對著我父母鞠個躬,說聲:“嗨!”(孩子把東西方的禮貌都用上了。)讓我父母感歎不已!這些韓裔或日裔孩子能做到的禮貌,我們華裔孩子也應該做得到,隻是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從小對他們加以示範和引導罷了。

所以,我想說的是,我們為人父母的人,請用禮貌和教養這兩麵鏡子照一照自己和孩子,看看有沒有被忽視的地方?自己多多注意,以身作則;也要多教導孩子與人相處時一些合適的行為規範。一方麵給孩子一個好的教養;另一方麵,在自身休養方麵下點工夫。這樣做對自己,對孩子,乃至對社會都將會是很有意義的好事。

還有一點想說的是,給孩子以教養並不等同於把他們束縛起來。一方麵是授之以規矩,以使之成方圓;另一反麵要給他們自由發展的空間,讓他們拿得起,放得下,在各種社會環境中從容應對,如魚得水,遊刃有餘。這兩個方麵應該是可以協調的。

同胞們共勉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