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我去國家大劇院聽音樂會的可怕經曆
(2008-01-23 13:20:16)
下一個
音樂?領導說了算!
國家大劇院,顧名思義,是國家的大劇院。它的開幕,背後依然是領導說了算!
開幕演出由俄羅斯指揮大師傑吉耶夫領銜基洛夫管弦樂團和馬林斯基歌劇、舞劇團,是早就釘上鐵板的事情。符合領導集體一貫聯俄聯共的傳統情結。但是這種傳統是真的熱愛俄羅斯音樂嗎?領導們是這樣考慮的:
一、原本打算演出普羅科菲耶夫的《戰爭與和平》,但由於需要采用美國大都會歌劇院製作而支付昂貴的版權費用,拉倒。
二、傑吉耶夫提議成本較小的《黑桃皇後》,被告知曲終的謀殺場景不吉利,不適合作開幕演出,拉倒。
三、《葉甫根尼·奧涅金》結尾尚可,但過於資產階級情調,拉倒。
四、《鮑裏斯·戈杜諾夫》反映的倒是工農生活,但講的是反革命暴動,與和諧社會的主旨背道而馳,拉倒。
五、最後妥協的方案便是《伊戈爾王》。因為結局屬於歌唱祖國般的凱旋而歸,得嘞。
感謝領導們考慮如此周到,但是群眾對此一點都不領情。因為不知道有多少張贈票浪費在了欣賞不了歌劇的群眾身上,而真正的知音,我的朋友又是如此描述現場感受的:
如今去國家大劇院過安檢聽音樂會已經成為時尚,但由於我的最低票價(380元,最高票價好像是傳染病一樣的2008塊)的座位在三樓靠後,基本上已經算是吊在天花板上看歌劇,仿佛站在上海金茂
大廈88層觀光層看著地麵的汽車像螞蟻緩緩移動地那樣,注視著舞台上的一舉一動,聽著有零點幾秒同步滯後的音樂。
三樓的觀眾席設計得如此陡峭以致於我與身邊的女友都不約而同地首次在劇院內表現出恐高症狀。不過把頭靠在椅背上仰天掃視,倒是能在不經意之間目睹後排來回走動的裙底風光。不過我是來看歌劇的。字幕此番隻打在底樓的豎立屏幕上,我這個近視眼隻能在狹窄的座位上一個勁地把頭往前伸,相信又將落下半個月的頸椎酸痛。
演出從晚上7時開始,包含半小時的幕間休息,直到10時45分方才結束。曲終原本滿座的大廳隻有剩下一半不到的觀眾,足見歌劇對聽眾耐心和體力的考驗。
能在家門口欣賞到馬林斯基帶來的如此冷門的歌劇——而且是原班人馬和整套舞台製作——實屬不易。但從大劇院門口的長安街上打車實在是“不可能的任務”,於是為去國家大劇院聽音樂會又平添了幾分蹉跎感。故此,紐約愛樂來北京的演出,炎炎也就不得不不考慮了。
另一位朋友第一次去國家大劇院,因為難尋指示牌,在茫然經過大雞蛋底下後四處打聽怎麽走,幾經谘詢終於找到話劇入口,興奮之餘,步子加快,隻聽咣當一聲,整個人狠狠地完全拍在一麵透明玻璃牆上,眼鏡碎了,鮮血直流!原來這是個地下掩體處處設防啊。就這樣,她努力堅持著視若無睹地聽了一場話劇。她笑著說,我笑著聽,一個共同的心聲飛出了心窩窩:2008年,恐怖分子們一致決定不來北京了!
作者: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