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進出口存在的問題和特點
入世之後三年外貿連續高速增長,翻了兩番,達到11547億,在這個外貿規模下,今年繼續維持高速增長,今年上半年出口還維持在33%的增長幅度,這個增長幅度應該說在今年的特殊環境下,因為前麵宏觀經濟形勢做了一些分析,對當前國民經濟的增長,它的拉動作用比前兩年更突出,這一點也是當前我們外貿形勢裏麵值得注意的一個新的動向。當然今年所暴露的一些新的問題也值得我們關注,那就是在出口繼續維持高速增長的同時進口出現大幅度下降,因為去年是進出雙雙增長,出增長在38%,進增長在42%,今年進口已經回落到14%。這個回落主要受國內的一些需求影響,因為我們從國內的投資增長變化看,今年上半年和去年已經出現了大幅回落,到今年1到6月份全國投資增長25.4%,去年年底前年年初在48%,後來回落到33%、34%,所以投資一直在回落的。投資的回落對國內的需求有所減緩,需求作用受到了一定的抑製。從我們進口的設備來看,現在能看出一些問題來,特別是一般貿易的進口現在是負增長,那也就是說國內很多企業的技術改造投資和設備更新,它們在下降。這是一個和當前經濟相關的分析結果,應該說從我們外貿的角度可以回證回去,當前國內的需求還是發生了一些變化。當然現在從宏觀經濟看目前也是宏觀調控達到最佳效果的一個時期,所有的指標都處在理想範圍之內,下一步要研究的趨勢和存在的問題,企業的庫存,企業的效益,以及下一步可能增長的空間在哪裏?這一點在外貿上提這麽一個看法。
其他之所以產生出高速增長,進大幅回落,同時連帶就有一個順差急劇上升,今年上半年順差達到400億,超過去年同期,去年同期320億,這巨額順差帶來一係列的反響,或者帶來一些新的壓力,貿易不平衡在加劇,中美中歐貿易順差急劇上升,導致中美、中歐的貿易摩擦加劇,同時也導致地區間貿易不均衡,中美、中歐香港的巨額順差都是600億以上,同時我們在地區內,像韓國,東盟,還有一些主要的發展中國家,還麵臨一些逆差,這也會給我們整個下一步國際貿易的發展帶來一些連鎖的反應,也就是貿易環境便的更加複雜,需要提高應對和調整各個地區和國家關係的能力,要不然就會四麵楚歌。因為我們現在的出口,是近幾年來國際需求高速增長,去年全球貿易最後統計增長9%,9%是過去三年,在03年以前從來沒有過的,今年有所回落,因為世界經濟增長有所回落,但是整個國際貿易,預計增長維持在6%,6%的水平還是相當高的,而且你看主要的國際市場美歐、日本、東南亞、拉美包括北非中東,包括南亞,整個經濟發展都是處於一個穩定增長也好,或者高增長也好,增長的動力依然很大,而且美歐經濟增長需求雖然回落,但是需求增長的空間非常大,這就拉動了現有的進出口產品急劇擴大出口,受到國內需求不振,很多領域國內的產能又是完全出口依賴型,像彩電、洗衣機、電冰箱、DVD,有的30%,50%,甚至70%依賴出口,所以它必須走向國際市場,再加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國際市場份額的擴大,實際上擠占了一些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份額,以美國為例,今年1至4月份我們出口到美國的紡織品,美國紡織品市場增長的部分中國占90%,這也導致了一些矛盾,美國連續七種、六種已經設限或者正在調查的,後麵還有五種,還有一種,現在一共19種。如果全部設限,已經達到在配額放開前的70%多,歐盟是兩種,後來加七種,現在是十種,現在歐盟市場有些穩定,導致整個貿易環境偏緊,當然我們有時候內部自己靜下來分析,盡管在當前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在外界看來到處有反傾銷,到處有各種手段對中國產品的限製,如果我們看我們貿易增長的總量和增長的速度相比,還是低於貿易發展的規模。因為測算下來一年到現在為止,24個一樣的產品,去年到今年一共150多個,整個金額不超過200億,所以貿易增長的規模遠遠超過它,當然這是需要引起我們認真對待的問題,所以有人為什麽說要以平常心。是一個問題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和認真的對待,但是中國發展到今天它的貿易規模那麽大,市場份額在急劇上升,貿易摩擦就會自然隨之而增加,因為當年的日本,過去起步的韓國都麵臨過,而且到目前為止美歐的貿易摩擦也是頻頻發生。
我們估計今年出口可能會維持較高的增長速度,略微有一些回落,進口在現在的水平上,下半年有一些回升,但是回升不是很大,在當前總體宏觀經濟形勢不變的情況下,不會發生大的變化,今年總體的貿易環境還是可以的。但是回過頭來我們看對外貿易方麵,當前存在著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這倒是我們從去年開始一直就高度重視的問題,也就是說擺在我們麵前的增長方式的問題,我們外貿長期高速增長,它存在著一些潛在的問題,這個是我們需要認真對待。這些問題就是一個粗獷發展的問題,在增長當中比較收益在下降,國際貿易基本理論是比較優勢,或者比較利益,我們長期依賴我們比較優勢,勞動力等等優勢,但是比較利益在下降,我們統計97年到現在,按97年100算,現在84,在國際貿易裏麵也叫貿易條件,如果從這角度分析的話,我們在這種對外貿易的格局下,沒有得到實際的增長。如果微觀環境,企業的利益可能存在,再追究可能消費者的利益,工人的利益受到損失,這是目前存在深層次的問題。
再一個,目前我們的產品基本集中在輕紡產品上,它的發展空間是有的,但是發展的後勁,可能遇到的矛盾越來越多,因為我們永遠不可能全麵的占領國際市場,現在鞋在美國市場已經占了70%,我們鞋50%依靠出口,在國際市場份額相當高,現在矛盾就是我的紡織品還有很多輕工產品,我們長期依賴這些產品擴大出口的,這些產品不僅在歐美市場遇到阻力,在發展中國家也遇到一些反響,後期的發展中國家也是靠出口這些輕紡產品,我們更高檔次的產品,現在高新技術產品裏麵,一部分附加值高一些的,現在說的手機,計算機的外圍設施,這些產品的出口,大家要知道在國內基本上是加工貿易,那也就是外資控製,利潤的生成大部分由外資獲得的,國內配套的這部分加工和組裝隻是占有一部分加工費,很多在含量裏麵,我們調查一個企業,有的是3、有的是5,很低。這也是目前我們在結構上遇到最大的難題,我們產品結構要升級,要形成自己的品牌,要建立自己的營銷渠道,這些東西如果不衝出去,不實現一點突破的話,我們再發展,就可能得出來的結論貿易發展的,另一個跟貧困增長有關的概念,這概念是發展中國家不願意看到,或者叫優勢陷阱。如果是按照這麽一個循環發展,外貿對整個經濟增長和國民福利的貢獻可能會產生一個不利的影響,我們現在應該是極力創造一個通過外貿的發展,通過貿易和產業的互動,通過擴大出口來形成一部分產業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反過來通過貿易比較利益的增長,對國民福利做出一種貢獻,這是一種最佳的結構。但是現在的體製下需要不斷的向前改進,具體的數字就不點了。在當前形勢下,下一步發展的總體思路還是要樹立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的方式,這裏首先要解決一個觀念問題,我們過去,叫獎出限入,而且擴大出口為目的,當年屬於調劑餘缺,後來屬於組織出口,擴大出口為了獲得外匯擴大進口,我們也提過以產引進,也搞過不同形式,但是總的沒有偏離,以擴大出口為主要出發點的理論模式,而且在當中強調的是比較優勢。那比較優勢就是輕紡,在當前情況下首先要轉變觀念,就是要重新認識和定位出口的作用,真正認識它在國際交換中的利益所在,要調整出來,我們覺得在現在的國情下應該是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能夠相結合的一套理論。因為中國現在放棄掉你的比較優勢不現實,但是你現在也達不到競爭優勢,現在基本上依賴比較優勢,要結合它的競爭優勢的理論,在一個產品發展過程當中要注意競爭力的變化,從總體上要注意結構的升級,這樣的話可能通過幾年的發展,會實現一個比較好的效果。當然確立新的貿易的模式,結合這些確立轉變增長方式的主要內容,改變過去所謂的政績觀,增長不要追求效益,要追求質量,這是外貿當前麵臨首要問題,發展是要發展,而且加快發展也是對的,但是發展當中也注意它的效益和質量。
外貿調整一些思路
深化外貿體製改革,創新外貿管理的一些手段,現在外貿體製改革在各行業當中走得比較快的,因為有入世和國際接軌的過程,無論法製化和它的公開透明,從管理手段上還麵臨一些新的矛盾,我們現在進口已經沒有配額,有的隻是登記的,出口保留了資源性產品出口的管理近幾年來,進出口矛盾比較突出,所以加大這一塊協調力度,怎麽樣摸索出來一種該管和該放的關係是當前的一個主要問題,更多的產品,應該減少管理,讓它回歸市場,或者企業商會去協調,政府應該研究貿易的發展格局,發展趨勢,提供對貿易的服務體係,或者說通過現在的,財政都是項目管理,通過中央財政的貿易促進手段,實現對貿易有效的促進,這種促進應該改變過去以門類,以前講機電產品要鼓勵擴大出口,現在看機電產品裏麵應該分一分,哪些真正有附加值,哪些是技術含量高的,你要支持這些,所有的政策將來支持點應該作用到支持有效率,有品牌有質量,對資源性有所考慮,這都是當前麵臨的,包括深化體製改革和創新對外貿易管理手段。
特別在將來加強促進體係,我們叫形成一個促進體係,一個保障體係,還有一個約束的體係,有些惡性競爭還是要適當約束,特別是在促進體係上,要加大力度的。在對外貿易的應對和貿易摩擦的保障體係上要加強,要有效應對國際市場的一些摩擦,它的預警現在有,但是預警以後的操作體係有點滯後,也就是半年前感覺到某一個商品在某一個市場可能遇到麻煩的時候,你應該提前起動這些應對的措施,派團遊說,你去做工作,把它早期化解掉要加強前期的應對,一旦進入貿易爭端之後,要學會利用多邊貿易體製解決這些爭端,可以到世貿組織起訴,拿到多邊的體係下解決,也可以探討雙邊的解決方式,當然這是兩個渠道。另一個整個的對外貿易摩擦上國內的配套工作,包括國內生產環節,包括國內的出口秩序方麵,都應該予以加強,此外還應該在建立健全貿易信用體係方麵下一些功夫,因為現在外貿經營權已經全麵放開,這幾年增長,跟民營企業發展比較快也有直接關係,因為現在增長當中,民營企業增長最快,增長率也最高,今年情況比較奇怪,國有企業增長比較好,三資企業今年也是維持較高增長,但是份額當中有所下降。
在外貿信用體係的監督和管理,對於有一些不誠信企業的點名批評,以至於製裁和懲罰要加強。使得整個對外貿易形成全國有效性,在以前外貿經營權沒有下放的時候,有一個登記管理過程,有一個企業的庫存,信息都在裏麵,這要進行全國分析。
所以總的看,當前在外貿增長貢獻作用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也存在著一些新層次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轉變觀念,或者是加快轉變外貿增長的方式來予以解決,而且現在看來這些工作也是當務之急,因為隻有把這些下一步能夠保證它穩定持續增長的因素解決了,可能我們才會在今後的發展當中能夠維持下去,而且不斷對國民經濟增長做出更大的貢獻,否則外貿很難避免出現起和落,因為連續幾年增長之後,外部環境內部環境發生變化,可能重新遇到風險。
2000年1~8月份中國農產品(關貿總協定口徑+漁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體情況是:農產品進出口雙雙大幅度增長,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為175.1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32.2%。其中,出口額為101.76億美元,增長22.2%;進口額為73.35億美元,增長49%。農產品貿易順差28.4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貿易順差減少5.62億美元。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同期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5.8%,其中,農產品出口額占中國全部出口額的6.4%,農產品進口額占中國全部進口額的5.2%。
(一)各月份衣產品出口增長勢頭強勁,進口也是大幅度波動增長
1~8月各月份農產品出口額呈波動增長態勢,同比增幅有所波動;進口額呈持續增長態勢,一季度每月的增長速度因上年基數變化較大而有所波動,其後增長速度基本上是逐月提高的,到8月份增長速度達120.9%。
(二)主要農產品進出口結構發生較大變化,進出口方向開始由創匯型轉向調劑國內市場型
1.糧食進出口均大幅度增長,呈淨出口格局。玉米出口大幅度增長,大豆進口仍然居高不下
2000年1~8月份糧食出口累計955.47萬T,增長151.1%,出口額達12.17億美,增長78.3%:進口累計925.27萬T,增長124.5%,進口額19.41億美元,增長161%;糧食進出口格局呈淨出口30.2萬T的狀況。
糧食進出口數量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玉米出口700.41萬T,增長296%,占出口糧食的73.3%:大米出口214.61萬T,增長30.2%,占出口糧食的22.5%;大豆進口693.15萬T,增長242.3%,占進口糧食的74.9%;小麥2000年恢複進口,進口81.12萬T,增長219.3%,占進口糧食的8.8%;大麥進口134.75萬T,與上年基本持平,占進口糧食的14.6%。
2.棉花出口大幅度增長,食糖進口大幅度增長,蔬菜出口勢頭良好,其他種植業產品進出口有增有減
原棉 出口累計25.98萬T,增長100.3%,出口額達2.72億美元,增長66%:進口累計2.75萬t下降32.2%,進口額0.45億美元,下降24.1%;淨出口23.23萬t。
食用植物油 出口累計5.55萬t,增長13.8%,出口額達0.37億美元,下降5.8%;進口累計110.69萬t,下降10.9%,進口額4.16億美元,下降41.6%:淨進口105.14萬t。
食糖 出口累計28.16萬t,增長4.7%,出口額達0.53億美元,下降7.1%;進口累計49.74萬t,增長60.2%,進口額0.81億美元,增長22.2%;淨進口21.58
萬t。
蔬菜類 出口累計201.15萬t,增長16.8%,出口額達12.82億美元,增長10.8%:進口累計5.7萬t,增長21.1%,進口額0.41億美元,增長43.1%:淨出口195.45萬t。
水果類 出口累計79.5萬t,增長34.4%,出口額達4.5億美元,增長30%.進口累計61.53萬t,增長65.9%,進口額2.42億美元,增長67.8%:淨出口17.97萬t。
3.畜產品和水產品進出口均大幅度增長,畜產品進口太於出口,水產品出口大於進口
畜產品 出口額24.59億美元,增長29.6%;進口額34.82億美元,增長38%;貿易逆差10.23億美元。
水產品 出口額23.91億美元,增長44.1%;進口額11.74億美元,增長31.4%;貿易順差12.17億美元。
(三)中國東部地區進出口大輻增長,中國農產品進口和出口均以東部地區為主,但中西部地區的出口份額有所增加,西部地區的進口份額有所下降
2000年1~8月份東部地區進出口重新步入增長的軌道,東部地區農產品出口額為77.71億美元,同比增長18.8%,占農產品出口份額的76.4%,同比降低2.2%;進口額為67.95億美元,同比增長49.5%,占農產品進口份額的92.6%,同比增長0.3%。中部地區農產品出口額為16.67億美元,同比增長36.8%,占農產品出口份額的16.4%,同比增長1.7%;進口額為3.6億美元,同比增長54.3%。占農產品進口份額的4.9%,同比增長0.2%。西部地區農產品出口額為7.38億美元,同比增長30.2%,占農產品出口份額的7.3%,同比增長0.4%;進口額為1.8億美元,同比增長25.2%,占農產品進口份額的2.5%,同比降低0.5%。
2000年1~8月份中國農產品出口額、進口額前10位的省份排序見表1。
表1 2000年1-8月份中國農產品進出口分省統計表
(區市) | 出口額 (億美元) | 增長率 | 省(區市) | 進口額 (億美元) | 增長率 |
山東 | 18.15 | 30.7% | 廣東 | 17.20 | 22.7% |
廣東 | 15.14 | 12.4% | 山東 | 13.03 | 82.8% |
浙江 | 9.81 | 32.1% | 北京 | 7.01 | 91.5% |
福建 | 9.41 | 10.3% | 江蘇 | 6.69 | 46.0% |
遼寧 | 7.24 | 15.8% | 遼寧 | 5.68 | 134.0% |
江蘇 | 4.57 | 21.3% | 浙江 | 5.16 | 77.1% |
吉林 | 3.65 | 67.4% | 上海 | 4.99 | 52.5% |
上海 | 3.54 | 8.6% | 河北 | 2.88 | 106.1% |
內蒙 | 3.22 | 326.0% | 天津 | 2.51 | -0.8% |
北京 | 3.10 | 1.2% | 福建 | 1.97 | -22.5% |
(四)出口市場結構仍趨於集中單一,進口市場多元化開始形成
2000年1~8月份我國出口市場進一步集中在亞洲,共計74.74億美元,占出口份額的73.4%,比上年略降0.1%,其次是歐洲,占出口份額的13.4%,再次是北美洲,占出口份額的8.2%,非洲占出口份額的3.2%。進口來源地主要是北美洲,共計20.47億美元,占進口份額的27.9%,其次是南美洲為14.66億美元,占進口份額的20%,再次是亞洲為14.16億美元,占進口份額的19.3%,大洋洲占進口份額的15.3%,歐洲占進口份額的15.3%。
2000年1-8月份中國農產品出口目的國、進口來源國貿易額前10位的國家(地區)排序見表2。
表2 2001年1-8月份中國農產品進出口
分國家(地區)統計表
國家 | 出口額 | 增長率 | 國家 | 進口額 | 增長率 |
(地區) | (億美元) | (地區) | (億美元) | ||
日本 | 34.5 | 15.3% | 美國 | 15.78 | 58.6% |
中國香港 | 12.52 | 6.4% | 澳大利亞 | 9.15 | 75.5% |
韓國 | 10.97 | 80.5% | 阿根廷 | 6.02 | 153.5% |
美國 | 7.4 | 27.3% | 加拿大 | 4.68 | 80.8% |
印度尼西亞 | 3.09 | 43.5% | 巴西 | 4.25 | 114.5% |
德國 | 2.99 | 19.0% | 俄羅斯 | 3.38 | 29.0% |
馬來西亞 | 2.79 | 37.2% | 馬來西亞 | 2.74 | -14.8% |
荷蘭 | 2.65 | 41.7% | 秘魯 | 2.38 | 78.5% |
中國台灣 | 1.4 | 40.6% | 法國 | 2.36 | 51.3% |
印度 | 1.37 | -1.9% | 泰國 | 2.17 | 27.5% |
2000年中國與美國的進出口貿易均有很大增長。1~8月份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農產品金額為7.4億美元,增長27.3%,占我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為7.3%,在中國出口目的國中排名居第4位。受中美兩國政府簽署的《中美農業合作協議》影響,2000年1~8月份中國從美國進口農產品大幅度增長,中國從美國進口金額15.78億美元,增長58.6%,占中國農產品進口總額的比重為21.5%,在中國進口來源國中排名居第1位。中美農產品貿易逆差8.38億美元。2000年1~8月份中國從美國進口農產品具體情況見表3。
表3 2001年1-8月份中國從美國進口農產品統計表
(單位:萬t;億美元)
品種 | 進口量 | 增長率 | 進口額 | 增長率 |
糧食類 | 321.11 | 181.8% | 6.987 | 186.7% |
小麥 | 12.15 | 82.5% | 0.207 | 63.6% |
大豆 | 308.5 | 203.7% | 6.754 | 204.0% |
蔬菜類 | 3.54 | 10.5% | 0.281 | 48.7% |
水果類 | 4.74 | 66.1% | 0.241 | 74.3% |
柑橘類水果 | 2.62 | 2855.2% | 0.12 | 3480.8% |
堅果類 | 0.54 | -6.1% | 0.036 | -20.0% |
乳品 | 2.94 | 30.1% | 0.159 | 4.6% |
鮮冷凍豬肉 | 0.89 | 143.3% | 0.038 | 143.1% |
鮮冷凍雞肉 | 44.78 | 67.6% | 2.431 | 67.8% |
(一)影響2001年中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因素及背景分折
1.明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向好,對糧食和食品等農產品的需求將增加,有助於促進農產品貿易。
2.從2000年國內生產來看,糧食種植麵積調減幅度較大,旱災嚴重,糧食將減產已成定局。其中,小麥、稻穀、玉米和大豆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減產。這有助於減輕200l年的供給壓力,同時也可能導致減少一些品種(如玉米)的出口。預計各地將糾正盲目大幅度調減糧食麵積的片麵做法,2000年秋冬播種糧食作物麵積將基本穩定,200l年糧食種植麵積將趨於穩定,糧食產量也將趨於穩定,200l年我國糧食供求仍然基本平衡,供大於求矛盾趨於緩解,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明顯緩解。所以,不會出現糧食大量進口。
3.從糧食結構調整情況看,近兩年各地麵向市場需求,積極淘汰劣質品種,大力發展優質專用品種,使市場供求結構矛盾得到緩解。這可能增加中國農產品的競爭力,抵製和替代國外產品的進口。
4.從種植業結構調整情況看,各地蔬菜、水果和其他經濟作物種植麵積增加,有利於發揮中國的比較優勢,擴大出口。
5.從世界農產品供求來看,據FAO最新預測,2000年全球穀物產量將比上年有所增長,但穀物總產量將不能滿足2000/01年度(7月/6月)的需求量,這將導致全球穀物庫存量下降,庫存消費比將下降到略低於FAO認定的最低安全範圍。即200l年世界糧食供求格局是緊平衡,有助於農產品貿易的活躍。
6.由於近幾年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普遍下降,尤其是糧食、食用油、禽肉、蔬菜等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大大低於中國國內價格,這既有可能導致進口農產品,又有可能造成出口艱難。
(二)2001年中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初步展望
1.預計200l年中國糧食各品種繼續出現有出有進、調劑國內市場供求的局麵。
2.預計200l年蔬菜和水果出口形勢仍然較好,水產品出口將繼續增加。畜產品出口將有所增長,但同時進口也將增加,仍然是進大於出。其他農產品品種進出口格局變化不大。
3.近幾年中國農產品出口出現了三種趨勢:質量低、成本高的初級農產品出口下降,在競爭中失去市場:高質量、高附加值、高創匯率的“三高”農產品及一些土特產品、綠色食品出口市場由亞洲轉向歐美;具有中國地方特色的傳統出口商品市場不斷擴大。預計明年將保持這種趨勢。
摘自《世界農業》
世界農業資源的分布天然就不是對等的,有豐富地區,有不足地區。後者由於農業資源不足,必然從豐富地區購買所需而不能自足的糧食、食品。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阿根廷等國農業土地資源豐富,必然要出口剩餘糧食和農產品,而英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農業土地資源不足則必然要從上述有剩餘地區進口所短缺的糧食和農產品。中國人均占有土地和水資源隻及世界人均的1/3和1/4,屬不足國家,按常理應自我定位為糧食淨進口國,必然設法從豐富地區進口,這才是符合比較利益的經濟學原則。
WTO農業協議商定的糧食和農產品貿易自由開發度,定位在當年國內消費量的3%~5%的水平上,也就是對外保持3%~5%的依存度。這對長期實現市場經濟製度國家無大影響,而對長期實行糧食自給自足的計劃經濟近期才轉向市場經濟的中國來說,短期雖會
發生不適應風險,有不安全感,會引發地區、企業、農民間的苦樂不均,部分農民失業,但從糧食安全的長遠角度看,不是減弱,而是加強了安全度。
從地區看,東部地區農產品出口和進口雙占大頭,1999年前3季度分別為78%和92%,其中,山東、廣東、福建、浙江、遼寧5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59.3%,廣東、山東、江蘇、北京、上海5省市進口占進口總額的66.2%,從加入WTO中會多受益;中部地區農產品出進口比重分別為15%和5%;西部地區相應為7%和3%,中、西部從加入WTO中會遇到挑戰和不適應。
從農產品貿易看,大宗農產品與名特土稀產品的機遇與挑戰不等同,後者機遇大於挑戰。在大宗農產品中農、林、牧、漁各業產品的機遇與挑戰也不盡一樣,種植業產品的挑戰大於機遇,而在種植業中糧、棉、油、糖、果、蔬又有差異。它反映出農民和農業企業間收益差異,不平等。一些大宗農產品生產和貿易將出現萎縮,而另一些農產品生產會擴大、獲得貿易增加的利益。
從農民收入看,加入WTO後,國外有補貼的質優價廉農產品進入將會降低我國許多從事大宗農產品生產的農民收入,而從事名特土稀產品生產的農民將從擴大出口中獲得更多的收入,農民間的收入差距會擴大、又會有相當數量的農民落入貧困階層行列。
從農產品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看,農產品出口市場集中在亞洲,其次為歐洲,再次是北美。1999年前3季度出口比重分別為73.4%、13.7%和7.7%,其中,日本、中國香港、韓國、美國、德國共占出口的67%;農產品進口來源較分散:亞洲占進口總值的26.7%,北美占24.7%,歐洲占18.3%,南美占15.5%,大洋洲占13.3%,其中,美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阿根廷、加拿大共占進口總額的47%。盡管與外部交往不對等、利益不對稱,但相互依存在加深。
從資源配置角度看,外國向中國轉移產品、資本、技術,旨在擴大發展空間,實現國際範圍內的資源優化配置,減輕國家財政負擔、加強本國環境保護、獲取消費多樣化的多重利益,而中國向國外轉移產品、資本、技術的能力不可同日而語。在接受和吸收外來的產品、資本、技術過程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朝著有利於加快發展特色農業和加強農業產業薄弱環節諸如農業產後領域的方向發展,從而使我國農產品不僅能與進口農產品相抗衡,而且更具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有利於中國從過度消耗資源、惡化生態環境,向合理使用資源、加強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方向轉變並在此基礎上逐步使國內資源走向合理配置。在此過程中盡管會增加國家財政負擔,這是值得的有效益的支付。
加入WTO,從總體上說是中國農業在世界農業經濟中開展一場激烈的後發優勢對先發優勢的競爭,這可以看作一個經濟規律,其最理想的目標是雙贏競爭或叫互贏競爭。隻要自己努力去調查研究、分析、比較,總是可以找到自己的優勢,發展的機會,實現雙贏的比較利益。
1.必須重視雙方的、國家的、地區的、全球的情報信息,做到知己知彼。當今經濟全球化與信息網絡化同步發展,農業參與全球化過程,必須及時掌握全球農業及其相關產業信息的千變萬化動態,通過對大量信息的加工處理,理出有用信息和帶有方向性信息。據此,才能爭取主動,製訂安全對策,以變應變,以小變應大變,以早變應後變。
2.提升中國農業經濟和農產品在世界的核心競爭力,必須靠技術、製度、觀念方方麵麵的創新。創新是提高經濟實力和產品競爭力的核心。競爭優勢涉及企業和產業的非價格競爭和創新競爭。在科技水平、管理水平、人才水平存在較大差距條件下,技術創新要與引進、借鑒有機結合起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製度進行創新來彌補市場經濟製度中不完美的負社會外部性(社會不公)、負環境外部性(環境破壞)的作用,從長遠意義上看,它對未來經濟實力加強、農業產業現代化和農產品在世界的競爭力是不可估量的、有決定性作用的、觀念創新要走出孤立的、隔絕的國家、地方觀念,樹立世界聯為一體、誰也離不開誰、共存興榮觀念。樹立現代世界觀念,強調合作性。
3.力爭取最大的糧食安全雙贏效果,必須苦煉內功,提高糧食主產省及所有參加者自身的參與能力。它包括利用機遇的戰略設計能力,資源配置管理的能力,對付衝擊的應變能力。為此,要培養和擁有一支懂得充分利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新經濟的人才隊伍,他們善於根據實際狀況與需要,把競爭與合作很好結合起來,應對麵臨的各種挑戰、衝擊、危機:需要競爭取勝時,積極參與競爭,使優者勝、劣者淘汰;需要依靠合作求發展時,立即轉換競爭態勢,投向合作,以合作、聯合、聯盟求發展。應對挑戰、衝擊,預防風險,雙方依托取長補短,互通有無,或強強合作、以強帶弱、弱弱聯合所形成一種新的合力,不斷推動共同發展、進步。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加強合作。
摘自《世界農業》
專家論壇
現代的大型種豬企業,要想在市場經濟浪潮中生存發展獲利,不僅有賴於它的技術能力和生產能力,還有賴於它的營銷能力,種豬企業應怎樣運用營銷策略掌握市場的主動權,在競爭激烈的種豬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首先對種豬市場的發展趨勢,政治因素、政策因素對本行業或種豬場的影響,本行業高科技發展的方向,各個地區種豬的需求量,不同養豬戶不同購買心理,為什麽要購買那一家種豬場的種豬進行調查;其次應調查同行業各個主要競爭對手狀況、實力、產品的優缺點(種豬的性能,體型外貌等)及發展趨勢,市場占有率、廣告、價格、銷售渠道、服務質量等營銷策略各方麵的調查,並調查近期內是否有新的競爭對手進入市場。種豬場自身分析應包括本場的競爭環境、市場知名度、促銷效果、種豬的質量和用戶使用效果,本場種豬的市場潛力,員工的素質和接受新觀念、新技術的能力,技術力量及其應用,企業文化、管理水平、生產成本,作透徹的了解,采取相應的對策。
根據顧客產品的用途、種諸市場可細分為外銷型豬場和內銷型豬場,每種用途的種豬整體市場又可分為若幹個買主群,分別為原種豬(大白、長白、杜洛克等)、合成係種豬,二元雜F1種母豬及配套係種豬等市場。種豬生產企業可根據本身的實際情況決定選擇那一類或兒類,甚至整體市場為本企業的目標市場的決策,從而發揮本企業的有利條件,製訂最佳的營銷策略,提高市場占有率,以期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一)、產品策略
產品策略是種豬場市場營銷策略的出發點。種豬企業為了更好地組織種豬的市場營銷,就必須研究和製定產品策略。
1、種豬產品的特性:
種豬產品的整體包括三個層次:
核心產品:指種豬有正常的繁殖力,能滿足種豬使用者的需要;
有形產品:包括種豬的質量、品種、特點,還有發展中的種豬品牌等;
附加產品:主要指種豬場為種豬使用者提供的各種服務。
2、產品因素:
(1)、質量策略:種豬使用者在選擇購買那一家種豬場的種豬時,首先考慮的是種豬的質量。品質優良的種豬對企業贏得信譽,樹立形象,占領市場和增加收益,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種豬場必須高度重視本場的種豬質量問題,並將質量意識貫輸於企業管理的每一個環節。
(2)、服務策略:企業向客戶提供優質種豬的同時,應伴以規範的全麵服務,使客戶得到最大的滿足,進而成為種豬場最忠實的和最長久的主顧,種豬企業應以“想方設法使養豬企業和養豬戶盈利”為存身立世的根本理由。通過服務,消除種豬使用者的各種顧慮,維護產品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提高本企業的信譽。
(3)、品牌策略:品牌對於中國種豬企業來說仍處於起步階段。事實證明,品牌可以幫助種豬企業占領市場、擴大產品銷售,在市場競爭中,品牌作為產品甚至企業的代號而成為銷售競爭的工具,那個品牌在種豬使用者中影響大,為他們所熟悉、所接受,這種品牌的種豬就銷售得快。
(4)、新產品的開發:種豬場應致力於使各個品種的種豬各項性能和指標一年上一個新台階,提高各品種種豬各個世代的性能,不斷探索最佳的品種組合,提高種豬的各個經濟指標。種豬企業要達到“生產第一代、掌握第二代、研究第三代、構思第四代”,才能使本企業的產品質量處於領先水平。
(二)、銷售渠道策略
銷售渠道策略包括兩個方麵的內容,一是種豬的銷售途徑,另一方麵是種豬的運輸。
由於種豬屬於鮮活商品,一般采用種豬場直銷型的銷售渠道。近幾年,養豬企業和養豬戶還可以通過種豬拍賣活動購買優質種豬。種豬的運輸主要經航空、公路、水路和鐵路運往目的地,運輸過程應盡量減少傷殘、避免死亡,對有應激基因的品種如皮特蘭、比利時長白等,啟運前要先注射鎮靜劑,對長途運輸車輛的車廂,鋼板上麵最好鋪上木板或細砂,避免肢蹄的損傷,並提供電解質營養液,及時補充種豬體能、盡量減少途中損耗,使種豬到達目的地後能保持較好的精神狀態。
(三)、定價策略
定價首先必須按企業的戰略目標來製定,如果種豬場已選定目標市場;並進行市場定位,定價策略主要由早先的市場策略來決定。但一般來說,種豬生產企業應根據種豬品種、質量、市場受歡迎程度、生產成本、地區性、級別、競爭對手價格來決定種豬的價格,但種豬價格有時還受政府行政幹預的影響。
(四)、促銷策略
促銷活動提高種豬生企業的知名度,影響市場,但促銷第一步是推銷自己,將自己的誠意奉獻給對方,第二步是推銷企業,將企業的形象展示給對方,取得客戶的信任後,才推銷種豬。促銷策略可分為人員推銷、產品廣告、營業推廣、企業形象等。
1、人員推銷
(1)、推銷隊伍的建設:
每一個成功的種豬企業背後,都有一批成功的推銷員,企業除了組建一支以最新先進科技知識和強烈市場競爭觀念武裝起來的育種技術隊伍,更重要的是必須組建一支以最新、先進市場營銷策略觀念和熟悉種豬生產技術等專業知識武裝起來的市場營銷隊伍。
(2)、推銷人員的管理:
企業對推銷人員提供必要的支持,定期的相關技術培訓,及時配套的廣告宣傳、靈活的價格政策,暢能的渠道和必需的後勤服務,推銷人員的報酬應因人而異、多勞多得,可規定推銷定額,實行超額獎勵製度,調動銷售人員的積極性。
(3)、尋找客戶技巧:通過各地農牧主管部門和養豬行業協會提供信息,從電話號碼本和各種廣告、工商目錄尋找目標豬場;利用現有的客戶介紹新客戶的辦法;在特定範圍內發展一批”中心人物”(在畜牧行業中有影響的專家和有關人員)並在他們協助下,把在範圍內的準目標顧客找出來;采用縱橫聯合的戰術,與有共同目標的非同行業單位(如飼料、動物保健的行業)攜手合並,共享目標顧客。
2、產品廣告:廣告是溝通企業及其產品與客戶的橋梁,廣告媒體主要有電視、廣播、雜誌、報刊、櫥窗、路牌、商品目錄及在國際互聯網(Internet)上發布產品信息等。由於種豬產品較為專業化,因產品的產值和利潤不高,廣告價昂貴的電視等媒體暫時不適合種豬企業選擇,一般來說,種諸企業的廣告活動應在本企業支付能力範圍內選擇專業性強,在本行業內影響麵大、範圍廣的雜誌、報刊刊登廣告;印刷廣告材料,通過郵寄、專業會議派發等形式進行宣傳,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廣告內容要有創意,力求吸引住顧客的注意,並留下深刻的印象。通過廣告宣傳,把種豬各品種的性能質量、價格、購買地點和各項服務等信息及時傳遞給種豬用戶,爭取更多的購買者,提高市場的占有率。
3、營業推廣
種豬營業推廣是種豬促銷活動的一支“利箭”,是對人員推銷、產品廣告的一種補充手段,通常通過畜牧業展銷會、交易會、種豬拍賣會、技術研討會,以及有獎銷售,贈送新育成的優良種豬、贈送有宣傳效能的紀念品,對顧客和中間商購貨折扣,采用欲擒故縱和放長線釣大魚等銷售推廣技巧,宣傳本企業的產品,展示新引進或新育成的品種,通過營業推廣結識更多的朋友,獲取所需的信息,吸引客戶前來購買,有利於擴大銷售。
4、企業形象,企業形象是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種豬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就需要從更長遠的意義上來考慮自己的營銷活動,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樹立種豬使用者的信心,為種豬場將來創造良好的營銷環境,對種豬場的長期銷售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摘自《農民日報》
專家論壇
我國西部12省(區、市),約占全國國土麵積71.1%,耕地麵積38.2%,其中中低產田占該區耕地82.4%,旱地麵積占81.6%,(陡)坡耕地占54.9%,幾乎所有耕地土壤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因素。受西部地區自然,經濟等因素製約,大麵積發展灌溉農業不現實,出路在於發展旱地農業。因此,研究和開發相關旱作新技術,在西部農業大開發中大有可為,隨著我國人口逐年增加,耕地逐年減少,勞動價值觀念的轉變和社會,環境的要求,傳統精耕細作土壤耕作措施已越來越不適應我國當前農村的現狀,用、養、保型保護性耕種將會更加重要,傳統耕種體係的改革更為迫切,並且具有極大的複雜性和挑戰性。
保護性耕種技術是指那種地表有機殘體覆蓋(或其他形式的覆蓋)至少在30%,有機物還田量達到作物殘茬80%以上,和土壤侵蝕控製約在50%以上的耕作體係,這種耕作體係包括使用不翻的鑿型犁、圓盤耙代替傳統翻壓垡的基礎耕作,以及起壟耕作、帶狀耕作、覆蓋耕作、少耕和免耕等各種不同形式的選擇性耕作和相應播種、除草、施肥措施,其與傳統耕作措施相比。所有保護性耕種措施的共同之處是減少土壤體係破壞和增加地表殘茬和有機物還田,能以較低能量和物質投入,維持相對高產,且單位投入可獲取較高利潤的一類持續性農業耕種形式。
發展我國保護性耕種技術是一頂利國利民、功在千秋的大事,應大力推廣。筆者認為:
第一,除國家重視、重點扶持外,各級政府、領導都應參予保護性耕種技術的推廣工作。
第二,增加科研投入,加強保護性耕作的研究,尤其是適合我國國情的中長期保護性耕種技術研究,包括:(1)有針對性和選擇性地在風蝕、水蝕嚴重的旱作區,根據當地氣候特征(如降雨量、幹燥度、氣溫)、地形特點(如坡耕地)、土壤條件(如質地、溫度、緊實度、通透性),以及種植製度,研究並提出以小流域為單位和生產條件相適應的中長期保護性耕種技術。重點應搞清實施保護性耕種技術的應用條件範圍,使土壤受侵蝕程度(風蝕、水蝕等)、耕作成本降低到最低並使作物產量不低於傳統耕作產量水平,甚至增產10%以上;(2)對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與新技術結合的耕作體係需加強研究。主要從當地種值方式入手,探討保護性耕作措施(少、免耕結合有機殘茬覆蓋或秸稈翻埋等),以及免耕與豆科作物輪作,有機與無機肥合理施用技術等與工程措施(水平梯田或坡式梯田)、新技術(各種土壤保水劑、土壤結構劑、脲酶抑製劑等)相結合的新保護性耕種技術;(3)保護性耕作短期及長期的土壤生態環境變化研究,著重研究多年實施保護性耕種技術的土壤養分、土壤物理性質特征的變化對作物生長發育的影響;研究殘茬覆蓋土壤的微生物組成及活性,前作物殘茬及覆蓋作物的異株克生作用,以及對病蟲害的影響;研究保護性耕種技術對土壤化學、物理、生物環境、以及作物產量等的影響。(4)保護性耕種技術體係下的雜草防治技術的研究,著重從不同耕作方法本身的除草效果,不同作物殘茬抑製雜草的作用,除草劑的選擇及其高效、低毒、廣譜、經濟而不汙染環境的用量進行研究。
第三,引進國外或改進現有國產保護性耕作機具,使其更適合我國農村特點,易於廣泛使用。
摘自《農民日報》
專家論壇
肉類產品是城鄉菜籃子的主要副食品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類產品消費的不斷增長,我國肉類產業也發生了新的變化。
冷卻肉被看好。近幾年,我國肉類消費發生了明顯的結構性變化,呈現從冷凍肉到鮮肉,再從熱鮮肉到冷卻肉的發展過程。形成“熱鮮肉廣天下、冷凍肉爭天下、冷卻肉甲天下”的三足鼎立局麵。冷卻肉吸收了熱鮮肉和冷凍肉的優點,又排除了兩者的缺陷。保持了肉品新鮮度,肉嫩味美、營養價值較高。冷卻肉的間世,被稱為“肉類消費的革命”,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城市的市場份額在逐年擴大,是肉類消費的發展方向,已呈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
傳統肉製品業轉向工廠化生產。我國傳統的肉製品曆史悠久,品種豐富多彩,是我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西式肉製品相比,具有色、香、味、形俱佳的特點,深受大眾歡迎。據對北京、大連、上海等城市市場的調查顯示:63%的家庭將肉製品作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可見國內市場極其廣闊,例如烤鴨、火腿等。近年來,隨著科技投入的加大,設備的更新,傳統技藝與現代化技術的結合,肉製品工廠化生產正在迅速替代老作坊式生產。
“三低一高”肉製品正成為發展主流。在肉類生產結構中,牛羊禽肉的消費由80年代中期的20%上升到目前的40%。其中禽肉增長最快,總產量超過1000萬噸,占肉類總產量的20%,牛羊肉所占比重分別為12%和8%。牛羊禽肉低脂肪、高蛋白,不僅是優質的肉類產品,同時還是清真製品的主要原料。與此同時保健肉製品也悄然崛起,近幾年消費者越來越追求有多種營養功能的保健肉類製品。世界發達國家對肉類製品的脂肪、鹽糖含量都有嚴格控製,在我國“三低一高”(低脂肪、低鹽、低糖、高蛋白)肉製品的開發。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並納入了國家食品營養發展《綱要》以進行引導和規範。一些廠家相繼推出各類保健肉製品,有的以植物蛋白代替動物蛋白,研製“無肉牛排”、“無肉肉餡”,以及藥膳肉製品、美容肉製品等,充分利用食物資源,開發具有多種保健功能的肉製品。
“安全肉”成為市場“新寵”。安全肉製品是21世紀肉類產業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國家發布的《食品衛生法》、《產品質量法》、《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已將肉製品安全問題納入法律軌道。今後,國家將進一步規範和加強肉類製品的質量管理,出台一係列產品質量標準,實行肉類製品標準化生產,推行HAGGP衛生管理體係,建立健全企業質量保證體係,強化政府部門質量監控體係,這些措施的實行必將促進肉類產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摘自《農民日報》
專家論壇
紅蘋果一個5塊,大紅棗一個5角,這是筆者2000年11月份在海南海口市參加’2000(海口)全國冬季農副產品交易會上的所見所聞。近日,筆者又對西安市場上南方的熱帶水果行情進行了了解,火龍果每公斤18元左右,海南6元左右,楊桃每公斤20元左右,海南8元左右,芒果每公斤20元左右,海南9元左右。南北水果產銷兩地價格懸殊,給人以深刻的啟示,那就是物以稀為貴。同時,也給人以深刻的反思,為什麽蘋果在產地爛如泥,每斤賣8分,海口一個卻賣5塊呢?為什麽南方的水果在北方價格那麽昂貴呢?對此,筆者進行了深入調查分析,並走訪了有關人士,結果發現水果市場過剩之中有短缺,潛在需求待開發。
北方的水果在海南之所以貴,主要是海南市場上缺貨。在這次的“冬交會”上,蘋果、大棗僅有陝西展團一家陳列,許多客商和參觀者看到陝西的套袋大紅蘋果和特大紅棗感到稀罕,怎麽這麽大、這麽紅。一位香港客商竟要出5元買一個鮮紅的蘋果作紀念,還有許多參觀者從未見過蘋果和大棗,要出高價購買嚐一嚐。交易會期間,我們還參觀了海口市一些農貿市場,發現北方水果如蘋果、酥梨、大棗等很少,偶而看到一些,也是品質很差,吸引力不大。與此同時,南方的水果在北方也是大城市的大集貿市場或超市才有,價格也非常昂貴,一般老百姓消費不起。這便形成了本來就很普通的水果,在異地成了“貴族”食品。
南北水果普遍存在產地供大於求、價格低廉,而異地因稀少而價格昂貴的現象,這充分說明水果市場過剩之中有短缺,看來南果北調、北果南下空間和潛力是巨大的。比如,在海南許多人沒有吃過、也沒有見過北方的水果,很想嚐一嚐,這就說明北方水果沒有進入海南人的日常消費範圍。而在北方,許多人也沒有見過、更沒有吃過熱帶水果,偶而吃上一些,也隻不過是嚐嚐,根本沒有把熱帶水果作為綠色食品經常食用。因此,把北方的優質水果如蘋果、大棗、酥梨、獼猴桃等運往海南,並且加大宣傳力度,使人們了解北方水果口感香甜等特點及對人體的益處,海南市場的需求潛力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海南每人
每年消費蘋果10公斤,那每年大約有7000萬公斤的市場潛力;大棗每人每年消費1公斤,每年大約有700萬公斤的市場潛力。同時,把熱帶水果大量運往北方,使其價格接近普通老百姓的消費水平,並且普及到城鄉市場,市場需求潛力也是非常大的。
從以上分析看,開發南北水果市場,在互調互補上做文章商機無限,真可謂是一箭雙雕。同時也能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那麽,如何開發南北水果市場呢,筆者通過深入海口和西安一些市場的調查,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麵進行開拓。
要轉變觀念,克服貪大求洋、舍近求遠的思想。目前,許多人認為農產品銷售國內市場供過於求,市場飽和,要重點開拓國際市場,所以,一味地盯著國際市場,卻忽略了我國的南果北調、北果南下市場的巨大潛力,結果造成了近年來農產品“賣難”等問題的出現。因此,在農產品的購銷中要轉變舍近求遠,貪大求洋的思想,既要把產品推向國際市場,也要把產品推向國內市場的各個角落。在這次“冬交會”上,陝西省糖果公司、寧強縣供銷社等單位看到海南鐵路運輸不便,南北水果互調困難中潛存的商機,他們抓住這一機會與海口市三原商行和廣西柳州市土產公司、越南胡誌明市客商等達成把北方水果運往海南等地,把熱帶水果運往北方西安市場的雙向聯合營銷合同,將會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抓住機遇,開發潛在商機,在南北水果互調互補上做文章。盡管目前海南與內陸運輸不便,但方法和渠道還是很多的。如易貨貿易,雙向運銷,聯合經營,設立窗口等等,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海南的熱帶水果有空運的,也有海運到廣東,然後精包裝後通過鐵路或公路運往內地。但如果雙向運銷價格就會降下來。在這次“冬交會”上,陝西省供銷社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組織各地市供銷社把陝西的蘋果、獼猴桃、酥梨、紅棗等推向了海南市場,會上已經達成各種經營項目6個,數量595噸,金額223萬元。特別是陝西省糖果公司、西安市果品批發部與海南國際中環工貿(集團)公司等單位達成了600畝土地承包意向,擬建熱帶果園基地,種植芒果、火龍果及花卉等熱帶產品。同時還擬在海南、西安互設窗口,開展聯合經營等,這不失為明智之舉。
莫求暴利,薄利多銷。南北水果產銷兩地形成價格懸殊,銷售麵窄,也有商家人為囤積的因素。比如西安市場銷售的海南楊桃,論件或論個賣(一件150元,一個5元),老百姓誰消費得起。再就北方的蘋果在海南別說一個5元,一個1元也有賺頭。實際上,高價暴利銷售,隻能抑製消費,使消費者望而生畏。如果把價位定在商家既有利可圖,普通消費者也能消費得起的程度上,同時加大宣傳、引導消費,相信北方的水果在海南絕對有銷路,熱帶水果在北方一定有市場。
專家論壇
以大宗農產品生產為主體的傳統農業地區,由於體製、曆史、資源等方麵的影響,改革開放二十年來,糧、棉等大宗農產品的生產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現有的農業經濟結構體係、生產保障體係、製度和技術創新體係、產權製度等各方麵都已經不適應急速變動的整體經濟發展和市場經濟體製的演進,不盡快進行相應的調整,將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目前這些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處於相對滯後的狀況。
麵對整個國民經濟體製轉型和經濟發展進入階段性轉折的時期,傳統農區有兩個方麵的工作應予以重視。一是大中型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水利設施的建設及相關的生態環境治理、扶貧開發、移民等工作。二是確立新的主導產業,通過各種手段促進有優勢的產業和產品發展,前者是進一步穩定提高大宗農產品生產能力的一項基礎工作,第二方麵本質上是要加速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結構調整。從工作的角度看,基礎設施建設在勘探、規劃等技術性工作完成後,中心任務將放在如何通過各種方式從各個渠道籌集資金和動員各種資源來進行建設。這其中會涉及到一係列體製的問題,如投資體製的調整,籌資方式的調整等,除了各級政府籌集資金和通過銀行信貸之外.應當考慮采取一些更加開放、更加市場化的籌資手段。在考慮基礎設施建設的籌資的同時,還需要同時考慮探索水資源利用的管理體製改革等問題。
傳統農區麵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過去具有優勢的大宗農產品在市場上麵臨普遍過剩。因此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必須緊緊把握市場的變化,以市場變化作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依據。當前整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其標誌是:第一,農產品的供求關係已經由過去的數量製約為主轉換成質量、品種的製約為主。第二,農業的發展由過去主要受資源的製約轉變為主要受市場需求的製約。從當前的市場需求狀況看,追求效益和提高農產品質量當是農業發展的方向。從目前的國際國內市場狀況分析,結構調整有以下幾個方向是值得注意的:
勞動密集型的畜禽產品生產是我們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但必須解決好品種、質量、檢疫、防疫、進出口體製等方麵的問題。同屬勞動密集型的瓜果、蔬菜、花卉、盆景等園藝類農產品,我們在國際市場上也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生產結構調整同時也是生產力布局的調整。在產品結構調整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各個地域的比較優勢。需要特別引起重視的是,越是在土地資源稀缺的地區越需要進行較重大的調整,在這些地區實行以糧為主的生產結構,充其量隻能求得一個自給自足的溫飽生活,不可能拿出更多商品農產品到市場上去交換,這隻能導致農民永遠遠離市場,無法在市場化的進程中實現從溫飽向小康的轉變。
在考慮生產力布局調整,發揮各類地區的比較優勢時可以對三個層次的布局進行考慮:一是中小城市及其郊區,二是糧棉主產區,這些地區需進行大規模的品種改良及加工轉化的工作。三是生態脆弱地區,適應主要農產品供給能力的增加,逐步使劣等耕地退出生產,實行退耕還林還草,實施扶貧工程等,以追求社會生態效益,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必須將就業結構的調整納入到整個傳統農區的結構調整之中4?撐┮檔厙?話閌強閻怖?煩ぁ⑷絲諉薌?牡厙??┮等絲諍屯戀刂?淶某逋皇?旨ち遙?虼舜俳?繒蚱笠島托〕欽虻姆⒄梗?譴?撐┮檔厙?鈾俟ひ禱?統欽蚧??獺⒏納迫絲詵植己途鴕到峁溝鬧匾?質低揪丁?/P>
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如何促使科學技術的更快進步以對戰略性的結構調整發揮實質性的作用還需要進行認真的探索,還需要我們製定一係列的組織、製度、政策的保障和激勵機製。同時,在實施科教興農的過程中,一是要盡可能地采用新技術,二是更要注重充分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的、曾經具有優勢的產業和產品。
戰略性結構調整的目標是要真正實現農業、農村在經濟體製和增長方式這兩個根本性的轉變,因此需要我們進行一係列的製度調整和機製創新的工作。
作為傳統農區,除了在基礎設施、工業化水平、市場條件等存在著阻礙經濟迅速發展的因素外,一些計劃經濟時期的製度、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舊的思想觀念等同樣也是製約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障礙。因此,在實施農業和農村結構調整中,必須將製度改革、機製創新納入其中。突破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體製障礙,在一定區域範圍內進行探索性的製度試驗將是整個結構調整無法回避的問題。以下幾方麵的製度改革是值得進行探索、試驗的:
土地製度改革的試驗。相對於眾多的鄉村人口而言,傳統農業地區的耕地資源同資本資源一樣都是相對稀缺的生產要素。通過技術手段、水利設施及生態措施來提高現有耕地資源的生產效率是當前農業生產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但是,在現行的土地製度中,也有一些約束耕地生產率提高的內容。比如耕地使用權的不可交易、租賃、抵押等等,大大阻礙了耕地向具有更高生產率的經營者或產業、產品集中。如何通過各種激勵政策和措施,在確保農民土地承包基本權益不受侵害的基礎上,通過農民直接參與土地使用權交易的談判、合約議定等途徑促進土地資源的合理流轉,由此而推動高效農產品生產,將是在戰略性結構調整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這是一項極其複雜的製度改革和製度變遷,需要不斷進行試驗、探索、調整。
技術推廣、農產品生產、銷售、儲藏、運輸、加工等等的合作組織或專業協會的發育、發展和完善。根據市場經濟發展和農戶進入市場的客觀要求,應該突破農村現有的商業營銷、技術推廣等等帶有計劃經濟色彩的體製框架,在組織創立、信息服務、政策優惠、人員支持、培訓等各個方麵,大力扶持農民自己組織各種技術開發、推廣應用及農產品生產、銷售、儲藏、運輸、加工等合作組織或專業協會。
顯然,考慮結構調整的同時,調整和改變農民在市場中的地位也應該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鼓勵、扶持農民建立各種自己的中間組織應該是伴隨結構調整過程中的組織建設工作之一。
鄉鎮企業的產權製度改革。發展鄉鎮企業在工業化程度不足的傳統農業區仍然是鄉村人口遷移、促進小城鎮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仍然是鄉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戰略。無論對集體的還是個體、私營的鄉鎮企業,都要通過各種方式形成清晰而有效的產權製度,這是促進鄉鎮企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礎。
投融資體製改革。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政府包攬所有的社會經濟的投資活動,在資金籌集上也主要是依靠上級政府和銀行信貸。近年來,相隨於財政、金融等宏觀管理體製的改革,使得繼續沿襲原有的投融資模式無法適應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的要求。必須改變過去的投融資模式無法適應項目建設和經濟發展的要求。必須改變過去的投融資模式才能夠拓寬籌資的渠道和擴大籌資的規模,並在實現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改善經濟增長的質量。
要采取各種方式籌集建設資金,特別是要充分利用現代金融工具、在國際國內的資本市場進行資金融通;要采取各種政策手段和激勵措施,鼓勵農民進行非農產業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