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一部震懾靈魂、震懾心靈的有史詩氣魄的偉作!傾聽紅旗頌使人蕩氣回腸。
每當耳邊一次次響起那雄壯的音樂聲時,心潮彭湃就像滾滾翻騰著的江河大海!我們會情不自禁的隨著音樂翩翩起舞,那是一種崇高的精神,一種無窮的力量,我們會讓自己的每一根骨頭,每一塊肌肉都在這宏大之中得以進化,讓我們的靈魂在這偉大之中得以升華!(肖蕭特注)
本貼音樂概述
收藏類屬:大型紅色經典係列作品. 已入選為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作品之一
音源類型:mp3
作曲:交響詩紅旗頌是由呂其明作曲. 協奏曲《毛主席的光輝把金色的爐台照亮》是由陳鋼作曲. 潘寅林演奏, 由上海交響樂團協奏
演奏樂團:中國愛樂樂團; 上海交響樂團; 中央交響樂團和合唱團
音樂編輯和上傳:肖蕭
【交響詩---紅旗頌】簡介和賞析
交響詩紅旗頌是中國作曲家呂其明先生於1965年創作的一首管弦樂序曲。在1965年第六屆“上海之春”開幕式上,由上海交響樂團、上海電影樂團、上海管弦樂團聯合首演,取得了成功。
在結構上我感到紅旗頌更多地是屬於交響詩體裁。《紅旗頌》采用單主題貫穿發展的三部結構,樂曲開始是引子,嘹亮的小號奏出以國歌為素材的號角音調,描寫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雄偉莊嚴的天安門前冉冉升起第一麵五星紅旗的動人情景。
抒情部的 連接部,抒情部的擴猶如交響曲中的抒情的第二樂章,也是我的favorite part, 雙簧管奏出深情如歌的旋律,一種對先烈們的緬懷和崇敬……描寫經過鬥爭洗禮的人們仰望紅旗,心潮澎湃的情懷,傳達出人民對紅旗至深的情與愛。樂曲逐步發展,轉向樂器交替的二聲部模仿,連續的三連音音型使節奏富於動力,將樂曲抬上一個小的高潮。
然後號角又響了,中間部分的頌歌主題變成了鏗鏘有力的進行曲,人群如潮,紅旗似海,仿佛看到了人民在紅旗指引下,自強不息,戰鬥不止的雄壯步伐以及高舉紅旗奮勇前進的豪邁氣概。
第三部分是主題再現部分,氣勢磅礴的樂曲表現億萬人民在這曆史性時刻,盡情歌頌的情緒。尾聲的號角雄偉嘹亮,形成強勁有力的最高潮,樂曲氣壯山河。
(由肖蕭根據網絡資料綜合編輯編寫)
本貼三聯播順序及簡要樂評
01, 交響詩:320k《紅旗頌》---由中國愛樂樂團演奏、青年指揮家餘隆指揮(本人非常喜歡的一個版本) (交響詩紅旗頌, 永遠的紅色經典, 永遠的史詩般的生命奮鬥頌歌! )
02, 紅色經典小提琴協奏曲-《毛主席的光輝把金色的爐台照亮》 (這首紅色交響名曲的旋律優美而富有激情, 難得的紅色交響音樂精品)
03, 交響合唱:《紅旗頌》-----由中央交響樂團和合唱團演出 (更為壯觀,更為氣勢磅礴音樂史詩偉作, 此曲已改變了交響詩的體裁而更具音畫史詩性交響曲)
傾聽紅旗頌------肖蕭
每當耳邊一次次響起那雄壯的音樂聲時,心潮彭湃就像滾滾翻騰著的江河大海!我們會情不自禁的隨著音樂翩翩起舞,那是一種崇高的精神,一種無窮的力量,我們會讓自己的每一根骨頭,每一塊肌肉都在這宏大之中得以進化,讓我們的靈魂在這偉大之中得以升華!
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染就了紅旗,但他們卻永遠地長眠於無名的地方。旋律優美,思想性與藝術性高度統一,是我們心目中永遠的紅色經典。
第三播放:交響合唱紅旗頌,加入合唱可和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的第四樂章歡樂頌堪相比。似乎此曲已改變了交響詩的體裁而更具音畫史詩性交響曲,音樂中的人聲無詞曲常會蕩漾著一種更人性,泛愛和人類之愛的情素。這就將其本來具有的革命性,推廣到更具有普遍意義的人類之愛的境地上,使曲子更具永恒性……, 可視為最愛的版本。(如有更理想的音質就更加完美了)
紅旗頌這也是一部震懾靈魂、震懾心靈的有史詩氣魄的偉作!!傾聽紅旗頌使人蕩氣回腸。中國革命成功之路的艱辛,不得不對那些長眠的先輩們肅然起的敬, 你不能不為他們的巨大付出為之激動,並熱血沸騰, 熱淚盈眶, 《紅旗頌》是我聽過的最感人、最有磅礴氣勢的樂曲,是當之無愧的紅色經典。史詩般的生命奮鬥的頌歌催人昂奮而自信飛揚,讓人百聽不厭,留連忘返。人多麽喜歡沉浸在一種感奮、感動和充滿感激的氛圍之中啊……,
對於那些曾經有過不幸和不快人生境遇的朋友們傾聽紅旗頌,會感受到自我境遇的點滴和渺小,而人生的寬廣;會感受到一種沒有什麽比向前走更重要的力量、自信和勇氣……,讓我們將長長的陰影拋甩在身後,向前走吧……
紅旗頌……永遠的紅色經典, 永遠的史詩般的生命奮鬥頌歌!….. (肖蕭)
小提琴協奏曲《毛主席的光輝把金色的爐台照亮》創作背景和曲作者及演奏者簡介
1976年,在《戰地新歌》第五期上,發表了由上海市冶金工業局歌曲學習班集體創作的歌曲《毛主席的光輝把金色的爐台照亮》,這首歌取材於毛主席視察煉鋼廠時與煉鋼工人親切交談的場景,很快便在群眾中流傳開來。作曲家陳鋼(即《梁祝》的作者之一)據此改編創作了同名小提琴協奏曲。
這首名曲的旋律優美而富有激情,表現了中國煉鋼工人與毛主席心心相印的深切情感,抒發了中國工人階級自力更生、建設社會主義的豪情壯誌。
陳鋼 (1935-) 上海市人。從小跟父親陳歌辛學音樂,十歲起隨匈牙利鋼琴家伐勒學鋼琴。建國後入部隊文工團,十五歲開始音樂創作,曾經寫過一些無伴奏合唱和鋼琴間奏曲等作品。1955年進上海音樂學院作曲係學習,從師於丁善德、桑桐和蘇聯專家,畢業後留校任教。大學四年級時,與何占豪合作寫了蜚聲國內外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以後又編寫了《苗嶺的早晨》、《金色爐台》、《我愛祖國的台灣》、《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幹》、《清水江戀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樂作品。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金色的爐台》、《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幹》等一係列紅遍中國的小提琴作品,都是著名作曲家陳鋼為著名小提琴家潘寅林度身定造的。
據獲悉,世界古典音樂權威品牌decca公司買斷了以兩位為主角的唱片《紅色小提琴》的海外版權。
紅色:時代信仰的代名詞. 陳鋼認為,decca公司買斷《紅色小提琴》海外版權是中國唱片首次進入世界市場的標誌。“decca公司之所以選中《紅色小提琴》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它有曆史意義,可以說是中國一個特定時代曆史文獻的代表,是一個縮影。”
當年的陳鋼剛從“牛棚”裏出來,對音樂充滿了絕望,甚至改行學起了針灸。潘寅林請求他重新提筆創作。“那個時候,我剛到上海交響樂團,在革命最激進的年代,我們隻有8個革命樣板戲加上一個《智取威虎山》的交響版、一個《黃河》鋼琴協奏曲。”潘寅林說。當兩人合作的第一首小提琴曲《金色的爐台》紅遍中國之後,《苗嶺的早晨》、《千年鐵樹開了花》、《我愛祖國的台灣》也相繼出爐,拉“紅色小提琴”的潘寅林成了明星。
麵對近段時間“紅色經典”紅火上海演出市場的現象,陳鋼認為,真正意義的紅色經典應該是超越時代、超越苦難的,是曆史精神積累的東西。“它們將曆史又重新展現出來。”陳鋼說,“紅色是那個時代‘信仰’、‘精神’、‘力量’的代名詞,它代表了我們經曆過的激情燃燒的歲月,是對理想有追求的熱血青年的記錄;也代表了誕生於文革特殊時代的作品是那個時代的需要。”
陳鋼認為,現代的年輕人可以讀懂“紅色經典”,因為音樂的意義超越其標題本身。“它是那個時代的聲音,卻又超越了那個時代,它反映的是人性本質的東西,表現的是力與美的融合。”有些音樂“不食人間煙火”
陳鋼寫的小提琴曲大多數都是由潘寅林首演的。比起當年的演奏,陳鋼認為“現在潘寅林拉得更成熟,音色更渾厚,流露出許多赤子之情。”
提到小提琴曲的創作現狀,陳鋼自稱“音樂外行”,“越來越看不懂現在的音樂創作”。“音樂到底需要傳達什麽?”陳鋼反問道,“我覺得,不僅是小提琴曲的創作,而是整個現代中國音樂的作曲都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不考慮聽眾的感受,作曲家喜歡自我欣賞。現在的音樂作品有些‘不食人間煙火’,太過理性了,給人的感覺是做作出來的,而不是流淌出來的。”
陳鋼常開玩笑地說:“我們現在的作曲係的那些學生都可以去做數學家和哲學家了。”他評價現代的許多作品純粹由一些高難的作曲技巧堆積出來,缺乏感情的流露,缺乏人性的思考,因而不能打動人,和聽眾產生了距離。音樂離開了感情,隻能是製作精良的工藝品!“我認為,我們的作品應該要走進聽眾的心靈,激起他們的反饋。”
潘寅林,這個在紅色革命中成長起來的中國小提琴家,曾經用他的琴聲,感染了整整一代人——《金色的爐台》、《陽光照耀塔什庫爾幹》、《苗嶺的早晨》、《我愛祖國的台灣》……這一個個曾經魂牽夢繞的名字,曾經無數次的出現在我們的夢中。
1967年,潘寅林從音樂附中畢業,進入上海交響樂團工作,後來成為了首席小提琴。從1972年開始的10年間,他在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作者陳鋼的大力支持下,首演了許多新作品,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用音樂溫暖了無數幹涸的心靈。1981年,潘寅林遠渡東洋,在日本尋求發展。在國外的23年中,他曆任讀賣日本交響樂團、澳大利亞歌舞劇院、東京交響樂團的首席。
潘寅林22歲(1969年)時就被選入上海交響樂團首席,1972年他首次以小提琴的形式演奏《千年的鐵樹開了花》,聞名全國。1982年榮獲日本第二十九屆文化放送小提琴比賽第一名。1984年開始先後在日本讀賣樂團、澳大利亞歌舞劇院、日本東京都交響樂團擔任首席近20年,開了中國人在國外大交響樂團擔任首席之先河。2003年又應上海交響樂團的盛情邀請回到上海。(由肖蕭根據網絡資料綜合編輯編寫)
全部曲目點擊下載:
01, 交響詩:320k《紅旗頌》
02, 紅色經典小提琴協奏曲-《毛主席的光輝把金色的爐台照亮》
03, 交響合唱:《紅旗頌》……由中央交響樂團和合唱團演出
中國愛樂樂團演奏、青年指揮家餘隆指揮音樂會演出劇照組圖
來自肖蕭的問候和祝福 2006年7月21日 2:41am
|